廣州、南京、武漢、杭州,哪個是中國高教第三城?為什麼?

董董_69904


綜合各項數據指標:

1.學科評估總積分:

南京,武漢,杭州,西安,廣州

2.學科評估A類:

南京,武漢,杭州,廣州,西安

3.一級國家重點學科:

南京,武漢,西安,杭州,廣州

4.近五年國家科技獎:

西安,南京,杭州,武漢,廣州

5.國家教學成果獎:

西安,南京,廣州,武漢,杭州

6.世界千分之一學科:

南京,杭州,廣州,西安,武漢

7.院士校友(本科):

西安,南京,杭州,武漢,廣州

8.傑青校友(本科):

武漢,南京,杭州,西安,廣州

9.科研成果轉讓收入:

南京,西安,廣州,杭州,武漢

10.歷年高校主持科技進展:

南京,西安,杭州,廣州,武漢

11.博士後基金入選人數:

廣州,西安,南京,武漢,杭州

12.自然科學基金立項:

廣州,南京,西安,武漢,杭州

13.社會科學基金立項:

廣州,武漢,杭州,南京,西安

14.科研經費總額:

廣州,南京,西安,武漢,杭州

南京,杭州,西安,武漢,廣州

總結下來:

南京排第一名的次數是最多的。南京實力最強,學科建設,獲獎情況,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科研推進,各方面都比其他城市高一個段位。是無可爭辯的第三。

然後第四名應該是西安。西安在學科評估上吃了虧,但是其他各方面,國家科技三大獎,國家教學成果獎,培養院士,主持科技進展都是實力強勁。

廣州實力這麼強也是沒想到,居然有四項數據佔第一。











上天保佑中華


中國高校第三城是哪所?我們從大學的數量上來看看。廣州共有高校83所,其中本科院校36所,專科學校47所。

南京共有大學53所,其中本科院校35所,專科學校18所。

武漢共有大學84所,其中本科院校46所,專科學校38所。

杭州共有高校46所,其中本科院校27所,專科學校19所。

從大學的數量上看,武漢排第一,其次是廣州、南京和杭州。其中本科院校最多的城市是武漢,其次是廣州、南京和杭州。

從重點大學的數量上看;

廣州985院校2所,分別是:華南理工大學,中山大學

211大學四所,分別是:華南理工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

南京:

985院校2所:南京大學、東南大學

211院校8所:南京大學、 東南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 中國藥科大學 河海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武漢

武漢985大學有2所,名單是: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武漢211大學有7所,名單是: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杭州

杭州有985、211院校1所:浙江大學

從重點大學的數量上看南京第一,其次是武漢、廣州、杭州。

第三:從入選世界一流建設大學和世界一流建設學科的數量看,南京市有12個院校入選一流建設大學。南京除了原來的985、211工程大學入選之外,南京郵電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這四所非985、211院校也入選其中,入選學科數量38,位居全國第三。其次是武漢市、杭州市和廣州市。

下面再來看看第四輪學科評估的城市高教實力排名:

從中可以看出,南京大學穩坐第三的寶座,其次是武漢、杭州、廣州。


靜靜助學


我在武漢一所教育部直屬高校工作,對高等教育現狀還是有所瞭解的。

京滬之外,寧漢兩地高等教育佈局是比較完整的,高校數量眾多,學科門類齊全。從985、211和當前雙一流高校數量上看,南京略佔優勢;從拔尖學科和優勢學科分佈上看,寧漢各有千秋;從本科院校數量和學生規模上看,武漢稍占上風;但科教排序更重質量而非數量,更重要的是江蘇省在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投入額度和保障力度遠遠勝於湖北省(這裡還未統計徐州的礦大、無錫的江南、蘇州的蘇州大學、鎮江的江蘇大學等寧外高校),這將深刻地影響兩地高等教育事業的後續發展和質量。因此,我雖在武漢高校工作,但我認為科教第三城應為南京,武漢應屈尊第四。

西安的高校也很多,除西交、陝師、長安、西北等名校外,西工的軍工類學科也格外突出。但受制於西北地區和陝西省較為困難的財力和相對保守的思維,發展一直乏力,吃老本多,人才流失嚴重,能勉力保住科教第五城已屬不易。

廣州(中大、華南)、成都(川大、成電)依託自身區域經濟優勢,大力推進本地重點高校建設,就是希望在科教地位上整體前移,現在連深圳、青島等經濟發達城市也在大搞“借雞生蛋”的科教催生計劃。

杭州(浙大)、合肥(中科大)是典型的一城一校,雖然所依託高校確實實力超強,但城市科教整體實力和學科齊備性仍有欠缺,不足以躋身國內前五。

當然,如果我們將視野放寬至港澳臺地區,香港坐擁港大,港中大、港科技等活力高校,應該屬於與京滬同級別的科教城,寧漢陝蓉穗屬於相對後一檔次。澳門高校國際化程度很高,很受學生歡迎,但科教水平不算特別突出,且學校數量較少,所以澳門算不上科教研發大城。臺灣的情況不瞭解,不好隨意評論。

以上均為個人觀點,不一定都正確,純屬閒來一聊!


漢武大帝173992623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梳理一下四個城市目前高校分佈的情況:



通過上圖可以發現:就高校分佈的數量來看,這四個城市不相上下。但是從985、211、雙一流院校的分佈來看,四個城市的差距明顯拉開了。


在優質院校數量上,南京明顯略勝一籌。包攬了近12個的雙一流高校。10所入圍雙一流的高校中,有4所既不是985,也不是211。詳見下圖:


緊隨其後的是武漢,依舊是鼎鼎大名的武漢七校稱霸。



相比南京、武漢,廣州地區在優質高校數量上略遜一籌。2所985、4所211、5所雙一流高校。其中既不是985也不是211的廣州中醫藥大學入圍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在四個城市中,無論是從高校分佈的數量,還是優質高校的數量上看,杭州都是四個城市中最乏力的。浙江大學獨霸杭州。



從未來發展潛力來看,又是另一番佈局


無論是高校分佈數量,還是優質高校數量,均是由於歷史原因形成的。南京高校眾多,名校雲集的背後與南京的歷史發展密不可分。


而評價高等教育未來的發展格局,無疑是要站在歷史的角度去評價。


而四個城市中,最具發展潛力的無疑是廣州。


作為經濟強省,廣東在高等教育上的投入完爆其他省份。


2019年3月,廣東省教育廳發佈《關於2019年高等教育“衝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提升計劃工作資金分配方案的公示》。該資金分為“高水平大學建設計劃”“粵東西北高校振興計劃”“強特色高校提升計劃”三部分,共計投入35.74億元。



而且,從未來國家戰略佈局層面看,廣州藉著粵港澳大灣區會更加快速崛起。廣州的高等教育格局肯定會勢如破竹。趕超其他城市。


從人才吸引力上看,武漢明顯力不從心


作為國內擁有大學生數量最多的城市,武漢卻很難留住人才。


據統計,每年武漢的在校大學生規模居中國首位,達104萬人,每年畢業生的數量多達400多萬。


雖然每年的畢業生數量位居全國第一,但最終選擇留在武漢的畢業生卻很少,只有不到1/3不到,剩下的基本上都選擇到沿海發達城市發展,堪稱是發達城市的“輸血管”。這種製造人才卻留不住人才的情形,讓網友直呼“可憐”。


通過以上種種分析,廣州明顯潛力巨大呀。


高考志願專家


我是在武漢一所985學校管過教學研究的老師,以前和教育部高教司打交道比較多。武漢和南京歷來有爭高教第三的歷史,但在教育部眼裡,武漢是第三。武漢高校教務處長到教育部開會都被稱為武漢軍團。文中將985和211大學數量作為比較依據是不怎麼客觀。因為,武漢原來有很多所行業頂尖的重點學校被合併掉了。比如,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和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合併到了武漢大學,武漢工業大學,武漢交通科技大學和武漢汽車工業大學合併為武漢理工大學,華中理工大學和同濟醫科大學合併為華中科技大學,中南財經大學和中南政法大學合併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其實當時合併到武漢大學的湖北醫科大學在國內僅僅排在8大醫學院後面,也不錯的。但這些211學校都合併了。如果論數量,這個賬怎麼算?確實近十幾年江蘇省對高校的投入比湖北省高多了,所以學科評估好像更好一些。但論高校整體規模,每年博士,碩士,本科招生量,南京就不是武漢的對手了。當然,武漢和南京各有特色,不是簡單一個排位能說清楚的。但接觸過教育部高教司的知道,在教育部心裡武漢第三是比較穩定的認知,所以,教育部控制的各類招生名額武漢總是更多。

另外,當年華中理工大學校長賙濟調到教育部當部長,也說明了這個問題。也就是這個周部長,想將武漢高校做得更強,通過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手段,就將武漢重點大學進行了大合併,引領了全國合併之最!大家可以看到,南京的高校基本沒有進行合併,這就是原因。


溫暖的陽光985武漢


怎麼還在排呢,論省講,江蘇>湖北,論城市,武漢>南京。因為江蘇的一些重點高校沒有建在省會南京市,而是建立在下面的地級市。而湖北省情況特殊,所有重點高校都建在省會城市武漢,並集中在洪山區光谷一帶。並且武漢地區的高校在全國100強排名中,都相對靠前一些,武漢的高校都是環湖環山,面積龐大、學生數量多、風景優美,那可真不是吹牛的。武漢、西安、南京都是高校強市,很難說誰比誰強多少,誰摔誰幾街。可以用三句話概括:武漢的武大丶華科,還有鄭州的鄭大等在全國大學總人數排行榜中都靠前,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能。早幾年,中國大學出現合併之風,其中浙大、武大合併最為成功,還有吉林大學,及北大清華上海復旦吸收整合,合併了一些醫學院,整體實力綜合實力大增。另外,個人覺得武大的知名度,聲譽、校友影響力略強大,江蘇省因靠近國際都市上海,經濟實力比湖北雄厚,但是單就省會城市應該是武漢>南京>西安。武大華科比南大東南等規模宏大,規模人數都是南大東南大學的幾倍,南京地區的大學追求高精尖,規模小,研究型的。武大華科則是規模宏大,學風嚴謹純正,屬實用型+研究型的。西安地區的大學側偏重於國防和軍隊科技。總之,南京地區的大學相對比較精緻一點,中部武漢地區還有鄭州的大學規模比較龐大,西安西部地區的大學比較偏重國防科技和軍事工業,這與國家戰略佈局、所處的地理位置、東部中部西部經濟發展梯次水平相適應的。除了北大清華,很難說誰比誰強多少,誰比誰弱在那裡。在學科評估中各有優劣,各有所長。


銳不可當一一劉銳


既然說到高教排名,那麼我們手中要了解什麼是高教,高教的目的是什麼!如果這個不弄明白,排名也就沒什麼意義,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排名理由。

對比下來,我們發現不管怎麼弄,高教的目的都在於人才培養,而對於人才培養方面,武漢明顯要強於南京。不管是985還是211在培養各類人才,武漢要領先於南京。下面是武漢和南京211以上大學在校生人數對比

由上述同濟結果來看,985類院校的人才培養,武漢具有碾壓型的優勢,差不多達到了南京的兩倍,而在211及以上的院校裡面,儘管武漢少了南京一所,但是培養的總人數仍然比南京多了好幾萬。而211及985類院校是不接受申請了的,所以這方面的人才培養南京要低於武漢。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現在還可以申請的雙一流類大學及在校生人數,在目前的雙一流高校的培養人才數量方面,南京要高於武漢4萬多人(不過河海大學有個校區是在常州)。

至於其他本科和專科方面,那就不用比了,武漢肯定要高於南京。綜合上面情況來看,武漢在人才培養方面對比南京3勝1負,所以我認為排第三的應該是武漢,而不是南京!

而廣州和杭州,暫時還無法挑戰這兩個城市的地位,其中廣州和西安差不多,都要強於杭州。




中原說教育


是不是高等教育第3城,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

首先,當我們來談論哪個城市是第3城的時候。其實言下之意是第一城和第二城已經不用討論了。北京和上海這兩個城市,當之無愧的成了中國高等教育的第1個城市和第2個城市。我想他們能成為第1城和第2城的原因,主要基於三個方面:第一要擁有足夠數量的高等院校。第二要擁有足夠數量的頂尖院校。前兩點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既要有高原,又要有高峰。第三,是這些高校要有足夠的社會影響力和社會美譽度。

只有在確定了標準之後,我們才能討論到底誰是第3個?

在問題列出的4個城市中,我想,我們首先應該排除的是杭州。杭州的浙江大學,當然非常厲害,而且代表了中國頂尖大學的水平,不過有一點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杭州僅有浙江大學一所,985也是唯一的一所211,這是由歷史原因造成的,浙江大學是由原來浙江省的,主要的好的大學合併到一起的。儘管他有高峰,但是由於浙江浙江杭州的高效的數量,並不是很多,也由於他的頂尖學校的數量不是很多,所以我們很難認為杭州會成為中國高教的第3城。而且我們在討論中國高等教育的時候,往往討論的是浙江大學,而很少把杭州這個城市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的某一個極來進行討論。這不是對杭州高等教育的不尊重,而是我們實事求是的說,關於第3層,杭州在基本的硬指標上,很難和其他的幾個城市做平等的競爭。

但我願意把西安市加入到討論的話題中。在教育行業的人士看來西安市儘管不是在東南沿海,但是他的高等教育在發展水平上是絕對可以在第3城上有相當的競爭力。同樣我們也要注意到,其實在北京旁邊的天津市,有南開大學,天津大學都是非常好的大學,但為什麼很少有人會把天津作為第3城的一個備選城市呢?也是因為天津的高校的整體的水平沒有辦法和其他城市進行對比和競爭。

廣州共有高校83所,其中本科院校36所,專科學校47所。

南京共有大學53所,其中本科院校35所,專科學校18所。

武漢共有大學84所,其中本科院校46所,專科學校38所。

西安共有高校61所,其中本科院校43所,專科學校18所。

我們在討論高校數量的時候,一定要非常明確,不僅僅是討論本科院校,還要注意專科院校。

我們可以發現,在本科院校的數量上武漢大學相對而言更有優勢,在專科數量上,廣州更有優勢。而南京市儘管本科數量和廣州市相對差不多,但是它的專科數量比較少。而西安市儘管本科院校比較多,但是專科院校比較少。

從這一個數據上來看,廣州和武漢相對勝出。

頂尖高校數量

廣州

廣州985高校2所,分別是: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

211高校4所,分別是: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

南京:

985高校2所,分別是:南京大學、東南大學

211高校8所,分別是:南京大學、 東南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 中國藥科大學 河海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武漢

武漢985高校有2所,分別是: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武漢211高校有7所,分別是: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西安

西安952高校有2所,分別是: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

西安211高校有7所,分別是: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長安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西北大學。

很有意思的是,這4個城市的985高校,都是隻有兩所。這也恰恰說明了我們為什麼要對這個4個學校進行比較的原因。

不過在211高校的數量上,則出現了比較明確的變化,南京最多,8個,武漢市和西安市都是7個,而廣州市只有4個,這也反映了廣州市的高等教育,在質量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在這個項目上南京,武漢和西安,相對而言會比廣州更勝一籌。

社會影響

如果說到社會影響,我想南京市的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在全國的排名實力來說,應該會比西安交通大學加西北工業大學,或者武漢市的武漢大學加華中科技大學,或者廣州市的中山大學加華南理工大學,都要大一些。而從全國的排名來看也更強勢一些。

不過從區位的優勢來看,武漢位於九省通衢,而且武漢市在中部地區有著獨特的重要性,西安則是在中國的西北地區,做了非常大的貢獻。廣州則是在華南地區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南京,由於是處在珠三角,在上海市的籠罩下,所以南京的,在全國的或者在區域的作用相對而言,沒有這幾個城市的作用,感覺更大。

所以在這一點上其實是很難區分出伯仲。

結論:

正是因為這些正是你這些城市各有特色,在高等教育的建設上不太能一下子區分出誰更優秀一些,所以我們才會不停的討論到底誰是高等教育第3城。

但從上面這些分析以及綜合來看,我傾向於認為武漢市,在第3城的較量中,有稍稍的優勢。


靜觀教育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廣州,南京,武漢,杭州都是各省的省會城市。人口眾多,經濟發達,教育教學水平也是排在前列。根據《2017年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顯示,在上述四個城市中,武漢排名最靠前,位列第三名,南京第四,西安第五,杭州和廣州不在前五名中。而2018年報告中,南京超過了武漢排在第三位,武漢排在第五名,杭州和廣州依然沒有在前五名的隊列中。

我們再從學校數量綜合實力來分析:最新的中國大學排行榜中,這四所城市中杭州的浙江大學排名第三,武漢的武漢大學排名第七,南京的南京大學排名第八,廣州的中山大學排名第九。

  • 杭州:

最出名的是浙江大學,在2018年中國大學排行榜中位於第三名。除此之外其他學校比較好的有浙江工業大學和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但是排名也都是100名左右,不是非常靠前。
  • 武漢:

高校數量非常多,居中國第二,光一本大學就有10所。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排名都在前五十中,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也在前100名中。
  • 南京

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位於前五十名中。除此之外南京師範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成績最好,徘徊在五十名和六十名左右。
  • 廣州

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在前五十名中,暨南大學第58名,華南農業大學第95名。

綜上所述,小編認為武漢和南京兩所學校不分伯仲,武漢的高校數量和實力排名更優秀一些。廣州和杭州稍微差一些,但也是實力雄厚。

以上部分資料來源於網絡,歡迎下方補充評論!(圖片來源於網絡)

安達曼海的藍


從數量上看,武漢各種高職大專、民辦院校比南京多不少(武漢民辦本科和民辦高職大專共有31所,南京只有15所,這意味著武漢大專+本科生數量遠超南京),但真正能體現辦學實力的公辦本科,武漢比南京少2所(南京25,西安24-含陝科大/已搬西安,不含西北農林/還在咸陽,武漢23,三市均不含軍校)。三市高端學校數量差不多,985都是兩所,211南京6所,武漢和西安都是5所(均不含985)。

高端指標方面(均含軍校),一級國家重點學科南京26(其中非211學校貢獻3個),武漢17(全部來自985/211)。換言之,無論比拼985/211還是非211,南京都完勝武漢。西安16(非211貢獻1個,說明西安非211高校還是有點實力的)。

二級國家重點學科(含一級覆蓋):南京150(非211貢獻17個),武漢121(非211為0),西安101(非211貢獻9個)。

二級國重培育項目:南京20(非211貢獻4個)、武漢18(非211貢獻1個)、西安11個(非211為0)。

再來看一個重量級數據(三市均含軍校),2012年的教育部第三次一級學科評估排名(相當於官方的專業實力排行榜):全國第1名,南京:武漢:西安=10:10:1、前3名=30:22:9、前5名=53:43:15、前10名=91:76:41、前15名=114:103:53。可見,南京實力強於武漢,但還是一個數量級的,而寧漢均遠超西安,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亮點是非211比拼,武漢中間層塌方,兩極分化嚴重,而南京的梯度很好,中等實力的好學校太多了,南工大(原南化+南建工,化工部老二+建設部直屬)、南醫、南中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老三,僅次於北/上中醫)、南林(林業部老三,雙一流和第四次學科評估後,壓倒東林,現在老二了)、南郵(郵電部老二,僅次於北郵)、南信工(原南氣象,國家氣象局直屬,亞洲第一,行業影響力堪比武漢測繪)、南藝(文化部直屬)等好手,武漢這個級別只有武科技(原武漢鋼鐵學院)和武漢體院。

南京還剩下10所普通大學,其中較有特色:南審(老南審+南京金融高專,國家審計署直屬唯一院校+人行總行直屬大專,高考分數線狂高,能秒掉大多數211)、南財(糧食部直屬南京糧食經濟學院+江蘇財專)、南工程(南京電專+南京機專,電力部+機械部直屬大專,在電力口就業很好)、南特教(國內特殊教育黃埔軍校,唯一本科院校,中國有8000萬殘疾人,教殘疾孩子顯愛心,又沒有升學競爭壓力,無論經濟形勢如何,國家必須死保飯碗,個人認為要比上個普通師範院校好的多)。南京剩下的還有兩所師範學院、兩所警察學院、體育學院、金陵科技學院,都比較普通了。

武漢剩下就是湖北大學(原武漢師範學院)、武漢輕工大學(原武漢糧食工業學院,注意與湖北輕工業學院是兩個學校)、湖北工業大學(原湖北輕工業學院+農機專科)、武漢紡織、武漢工程(原武漢化工學院)、湖北中醫、湖北經濟學院(武漢金融高專+湖北商專),再往後的幾所就更普通了,無論專業熱門度,還是學科實力,都遠不及南京水平高。

補充:寫完這個回答後,今年下半年又有兩件重大數據出爐了,這就是“雙一流”建設和教育部第四次學科評估。

先說雙一流高校,南京入選12所(增加了南郵、南林、南信工、南中醫4所非211,這充分證明前面說的南京非211實力強大),武漢7所(還是老985/211,沒有增加)。

再看雙一流學科,南京38個(全部是認定),武漢28+1(1個是自定)。

教育部第四次學科評估,A+(南京:武漢:西安=19:14:6)、A(南京:武漢:西安=17:10:7)、A-(南京:武漢:西安=32:28:13),A類合計南京:武漢:西安=68:52:26(西安不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屬於咸陽管轄,當然放進去也不影響結果)。

結論:如果說以前中國高教第三城還存疑,現在形勢非常明朗了,南京毫無疑問站穩老三位置。西安則掉隊了,甚至第五都未必能保住,和成都杭州廣州天津在伯仲之間,明顯落後於京滬寧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