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出高產的貝母,要掌握哪些栽培技術,才能讓貝母種植賺到錢

貝母,《神農本草經》中記載: “貝母,一名空草,味辛平,列為中品”。這就是貝母。要如何種植才能將貝母種植得好。


種植出高產的貝母,要掌握哪些栽培技術,才能讓貝母種植賺到錢


一、貝母的種植方法。

★貝母的有性繁殖。

貝母各來源種子,除浙貝母和湖北貝母外,都可進行有性繁殖,即用種子繁殖。

①建立種子田。

有野生貝母資源的地方,最好採挖已開花結果的野生大鱗莖作母種;也可用有性繁殖五年生大鱗莖作母種;在沒有野生資源和尚沒有有性繁殖鱗莖的地方,可在無病蟲害的生產田中,選取已進入開花結果年齡的健壯成株的鱗莖作母種。

母鱗莖要色白飽滿、無病斑和破損。選擇土質肥沃、疏鬆、陽光充足、水源方便之處建種子田。種植前,土壤、肥料和母鱗莖都要進行消毒處理(消毒方法可參照“人參”),然後,按20釐米的株行距將母鱗莖種在種植畦內,注意搞好肥水管理和病蟲防治(具體方法與以下所述“無性繁殖”相同)。

每畝種子田,約需母鱗莖17000顆,以後只要每年取出分生的子貝,間疏出過密的新形成的鱗莖,加強肥培管理,建立的種子田可連續採種4~5年,5年以後,要重新選地和選母鱗莖,另建種子田,淘汰原來的種子田。

②子的採收和處理。

貝母植株開始萎凋、蒴果由綠變黃時,選晴天中午,分批將成熟蒴果剪下,理整齊,紮成小把,晾乾,脫出種子,除去果殼和秕粒,用溼沙與種子按3∶1(體積比)的比例拌勻,層積入林下或室內的坑或木箱中,坑(箱)寬40釐米、深20~30釐米,層積厚10~20釐米,蓋上苔蘚、松蘿等透氣保溼性能好的材料10~15釐米,要保持覆蓋材料充分溼潤,每隔10天左右將層積的種子翻拌一次,以保持坑(箱)內溼潤適度而均勻。

③播種。

整地、施底肥、作畦與一般苗床相同,但貝母種子粒小質輕,幼芽破土力弱,因此,苗床土粒要細而疏鬆,才能提高出苗率和成苗率。由於貝母一二年生實生苗的鱗莖個體小,宜密播,以在畦面均勻撒播,種子不重疊為度,每畝約需播種25千克。

播下種子後,立即用過篩後的腐殖土或腐熟的、經過篩的堆肥末覆蓋,厚2釐米左右,再蓋上一層稻草或麥草,以利保墒,防止土錶板結和“凍拔”。


種植出高產的貝母,要掌握哪些栽培技術,才能讓貝母種植賺到錢


④苗床管理。

在早春解凍後,幼苗未出土前,揭去覆草,將苗床表土輕輕耙松,再加蓋草。當出苗20%左右時,揭去蓋草。一二年生幼苗怕暴曬,要搭一活動矮棚遮蔭,廕庇度50%左右,陰、雨天揭棚煉苗。

一般第一年不必追肥;第二年可適當追肥:出苗後,追施腐熟的稀薄人糞尿水或0.5%尿素液1次提苗;4月下旬可再追1次,促進鱗莖生長。

夏季倒苗後,除盡床面雜草,用細碎和畜幹糞施在苗床上,然後用細土覆蓋培土1釐米厚,並修補蔭棚,保護越夏和越冬。早春元月至2月份出苗前,再輕輕耙松床面表土,以利出苗。

⑤移栽。

一般在苗床培育兩年,當第二個生長季結束,地面倒苗後,經過越夏,於8月份地下鱗莖萌動前採挖。此時,小鱗莖在苗床土壤中基本上是一個挨一個,採挖時要特別仔細,不要碰傷,要用特製的尖小窖鋤鬆土後,將小鱗莖拾起,邊拾邊將破傷的鱗莖揀出,將重量4克以上的大個鱗莖也揀出,加工成商品。其餘小鱗莖移栽大田。

用於移栽的大田,同樣要整地施肥,開溝作畦,採用條播方式,條播溝距10釐米,深3~5釐米,溝內施入經堆漚發酵的餅肥、過磷酸鈣、人畜糞水,與土拌勻,但須注意肥料不能與小鱗莖接觸,施肥後可在溝內先撒上一層薄薄的腐殖土或細土,再將小鱗莖排放在淺溝中,株距3釐米左右。播後,覆蓋土3~5釐米。

畦面用稻草、作物秸稈或小樹枝覆蓋。一般移栽後1~2年即可取挖加工,商品規格絕大部分達一級標準。

種植出高產的貝母,要掌握哪些栽培技術,才能讓貝母種植賺到錢


★貝母的無性繁殖。

一般只要一個年生長週期即可收穫,收益快。因此,是目前能提供較多商品量的浙貝母和湖北貝母的主要生產方式,其他各貝母種也都能用鱗莖進行繁殖。但其繁殖係數低,一般每播種1千克種鱗莖,只能收穫2~3千克新鱗莖,增長率僅1~1.5倍左右,成本高。而且多代無性繁殖,種性退化,病害嚴重。

①種鱗莖的選擇及貯藏。

最好選用有性繁殖的2~3年生鱗莖作種栽,可有效地防止病害發生。如果要用無性繁殖的鱗莖作種栽,則必須選擇生長整齊、長勢健壯、無病蟲危害的貝母地作為留種田。

還要在留種田中進行一至數次淘汰性選擇,即將生長欠佳或有感病嫌疑的植株,連土一起挖出來,帶離田外。掘穴,在其周圍用1∶500倍代森鋅或撒石灰粉消毒。

在種鱗莖收穫後,選大小適中,一般以每千克有鱗莖300個左右為宜,並且無破損、無斑點、色白、有光澤、充實飽滿的鱗莖留作種。種選好後,要立即進行適當貯存,安全渡過夏天。

②繁殖方法。

一般多采用完整鱗莖繁殖,栽種一個鱗莖,來年生出兩個相似的新鱗莖,而母鱗莖爛掉,一個新鱗莖要留作種用,只有一個新鱗莖能作商品,為了節約用種,近年來,已試驗採用分片、切片、切鱗莖盤、心芽等繁殖,但技術性強,尚未在生產上大面積應用。

③選地。

除按貝母的生長髮育對土壤的要求選好田塊外,為預防貝母病害,要特別注意貝母不能重茬,凡種過貝母的田塊,不宜連續再種;前作為馬鈴薯、紅苕(紅薯)、蘿蔔等易患晚疫病、黑斑病、根腐病等根部(地下莖)病害的田塊,不宜種貝母。

④栽種。

應避開高溫期栽種,以8月下旬至9月上旬為好。但也不可過晚,要在9~10月根萌動前栽種,如果栽種太遲,栽種時抹掉了新生根,就會成為“悶生”,第二年不出苗,影響產量。

栽種時,整地施肥同常規,在廂面上先開播種溝,溝距20釐米,作留種田的栽種宜稍深,10~13釐米為宜,長出新鱗莖的鱗片抱合得緊,利於保護芽頭,收穫的種鱗莖質量好;如果是作商品的貝母田,適當栽淺些,5~7釐米為好,淺栽,鱗片增長快,利於增產和商品加工。栽種時,鱗莖芽頭朝上,按13釐米的株距擺入溝中,然後覆土。

⑤田間管理。

貝母地上部分生長時間非常短促,分為新鱗莖的形成期:即從出苗到母鱗莖消失期間,主要依賴母鱗莖供給養分。新鱗莖的生長期:主要依賴植株葉片製造的同化產物供給養分。田間管理除了注意搞好清溝排漬外,主要是除草和施肥。

種植出高產的貝母,要掌握哪些栽培技術,才能讓貝母種植賺到錢


在早春出苗後展葉前,追1次肥,促進地上莖葉生長;還可在4月底5月初補1次肥,延長葉片的功能期。早春未出苗前,進行淺鬆土和清除雜草,以利出苗,在生長期內,一般進行1次鬆土、2次除草即可。地上部分枯萎後除草,要淺鋤,以免傷害地下鱗莖。

★病蟲害及其防治。

貝母病蟲害較重,嚴重地影響了貝母生產的發展。發生較普遍的病蟲害如下。

①幹腐病和軟腐病。

是浙貝母和湖北貝母發生較重的兩種病害,二者常混合發生,均在過夏期危害鱗莖,發病先從鱗莖基盤開始,鬚根與鱗莖脫離,鱗莖壞死。幹腐病,受害鱗莖呈土黃色,蜂窩狀,嚴重時整個鱗片爛掉。軟腐病,受害鱗莖初呈褐色水漬狀,蔓延很快,最後使整個鱗莖成為一層殼包住漿糊樣“鼻涕狀”物,散發出難聞的臭

味。

②灰黴病。

多發生於貝母生長後期,發病時,葉片出現大小不等的水漬狀病斑,繼而擴展全葉,使整片葉變成黃褐色,枯萎而死,特別是連陰雨、雨後天晴、高溫潮溼或植株密度過大的情況下,3~5天即可感染全田,造成早枯。發病初期,用代森鋅或菌核劑400~600倍液澆灌,或1∶1∶120波爾多液或50%多菌靈100倍液,或70%甲基託布津1000倍噴霧,10天一次,連噴2~3次。

③貝母根線蟲。

又叫銀線蟲,體形細長,兩端稍尖,色白,體透明,發生在10月份以後,以打洞的方法鑽到貝母鱗莖裡面蛀食鱗莖,使鱗莖成豆腐渣狀。線蟲的生命力很強,在-13℃時凍不死。發生原因是種鱗莖帶有線蟲的蟲卵,或農家肥料腐熟不好,有它的寄主物。生長季節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或90%晶體敵百蟲800倍灌根。

④貝母蝨。

彈尾目的一種小白蟲,形態像蝨子,是危害湖北貝母的主要蟲害,在貝母鱗莖播種以後至新鱗莖長大時危害鱗莖基部,使根鬚脫落,常引發幹腐病和軟腐病。

種植出高產的貝母,要掌握哪些栽培技術,才能讓貝母種植賺到錢


★貝母病蟲害防治應以防治為主。

①建立無病種子田。

要選未種過貝母的無病田塊,並嚴格挑選無病田的鱗莖作種,最好是通過有性繁殖供應無病種栽,更新種源。這是防止貝母病害的最有效措施。生產商品貝母,也應選擇無病田和無病種鱗莖,不能在土質粘重、排水不良的田塊種植貝母,不能連作,前作不宜是塊根、塊莖類作物,以與禾本科作物輪作為好。

②種植前土壤、肥料、種栽都要進行消毒處理。

土壤消毒可以採取:①利用太陽熱能處理土壤,即在高溫季節,將準備種貝母的地翻耕,連續暴曬8~15天,可殺死土壤中的病菌和線蟲。據安徽農學院高啟超等試驗,將連作2年的病田翻曬,20釐米處土層,土壤溫度達53℃以上,殺菌效果可達99%;線蟲減少率為91.3%~98.7%。利用太陽熱能進行土壤消毒,還可減少農藥汙染,又能顯著殺傷一年生雜草種子,減輕草害。

③藥劑防治。

貝母出苗以後,噴1∶1∶120波爾多液預防,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3次;當地溫第一次回升到15℃左右時(約在展葉期),立即用40%多菌靈1000倍液,或70%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或粉鏽寧1000倍液,每7~10天噴一次,連噴3~4次,可有效地抑制病原菌對貝母苗的侵染。在地下害蟲較多的田塊,每畝用3%米爾樂顆粒劑1~1.5千克,在播種前7~10天撒施;也可每畝用5%鋅硫磷顆粒劑100~150克拌細土4~5千克,播種前10~15天,翻耕土時撒施。

種植出高產的貝母,要掌握哪些栽培技術,才能讓貝母種植賺到錢


二、收穫與加工

1、收穫

①收穫時期。

用種子繁殖的實生苗,在播後第二年夏、秋分床移栽時,可選取一部分較大的鱗莖,作商品加工出售。在分床移栽後1~2年,即可全部取挖,此期收穫加工的貝母成品,商品規格絕大部分可達一級標準,售價好,單位面積產量也不低。

用鱗莖繁殖的,只要經過一個生長季,即可收穫,即頭年秋播,次年夏收,不可延長留蓄年限,否則,貝母長得過大,雖然產量增加,但大粒貝母賣價低,反會大大減少收入。

②收穫季節。

取挖季節非常重要,過早過晚,都直接影響貝母的產量和質量。收挖季節過早,雖然生物鹼含量高,但鱗莖尚處於生長期,對產量有影響;採收過遲,地下鱗莖營養已開始轉化,鱗片變泡松,生物鹼含量降低,產量也降低。倒苗1個月以後就不宜再取挖,此時已開始萌發新根,加工時鱗莖要散瓣。因此,以花剛謝或葉開始現黃時採收比較合適,此時植株生長已停止,新鱗莖已生長成熟,飽滿充實,產量和質量都接近最佳值。

2.加工乾燥

乾燥貝母,失水要快,需一次不間斷幹至粉白色,才不影響品質。失水慢或乾燥溫度過高,會使貝母的部分澱粉糊化,形成泛油色的“油子” 、“僵子”或“軟子”。未乾燥好的貝母如果堆存不當,還易發熱,形成黃色至黃褐色斑點的“黃子”,甚至黴爛。

加工方法:將收穫的貝母鱗莖,去淨泥土,大小分開,進行乾燥。

①日曬法。

大晴天,將貝母鱗莖薄薄地平攤曬席上,為加速乾燥可

②烘乾法。

在烤房或烤炕的炕蓆上,篩上一層石灰或草木灰,將鱗莖薄薄地鋪在炕蓆上,其上再篩上一層石灰或草木灰,然後加火升溫,溫度要控制在50℃左右,不可過高,否則,易炕熟、炕焦,或澱粉糊化成油子、僵子。

溫度也不可過低,烘炕時間過長或忽低忽高,也易出現軟子、油子、黃子。待烘烤至七八成干時,溫度要逐漸降低,以免炕焦。在烘烤時,不可過多翻動,特別是在貝母外皮未達粉白色前翻動了,要變成黃子。

一般烘炕24小時即可乾燥好,用篩子篩去石灰、草木灰後再曬一下,驅除灰塵和殘留潮氣,即得乾貨。

貝母鱗莖曬乾或烘乾後,裝入編織袋或撞籠內搖動,搓脫泥沙、殘根,揚簸乾淨,即得色澤乳白的貝母成品。

種植出高產的貝母,要掌握哪些栽培技術,才能讓貝母種植賺到錢


總結

只有掌握了貝母的種植技術,才能種植出來產量高質量好的貝母,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自己的經濟收入。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點擊關注:以文溫暖三農。如果有不妥的地方歡迎交流、討論,每天會有精彩為您呈現!首發頭條,抄襲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