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都是怎麼下定決心考研或就業的?

嵇志浩


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本人工作4年後下定決心考研,目前就讀北京某211高校今年要畢業了,至於為什麼我越來越感受到學歷成了升職就業的一大障礙。所在公司領導更看重學歷,升職好事都會優先給學歷高的研究生博士,領導出去宣傳公司時也會說我們這有多少博士多少重點大學碩士,本科不會提起,因為太普通了!去客戶那邊也會問道哪個大學畢業!在這種情況下心理難免會有失落。

我讀研以後才發現讀研是正確選擇,很後悔讀晚了,但也很慶幸我讀了研究生,讀研不僅拓展了自己眼界不在僅限於編程,更重要的是自己的人脈!



平凡的王炸


我是一名剛畢業於211學校的研究生,我來分享一下自己的當初的想法!

大三下學期,我們班裡幾乎有50%的同學基本都在考研。由於個人家庭原因,就想著早點出來找工作以補貼家用。當時根本沒想過要考研。

有一次跟一個班上的女孩聊天,她跟我說我寒假去打工,就憑著自己的本科學歷,基本找的工作都是賣衣服,超市搬東西的這類活,而且工資特別少,一個月才一兩千。當時,跟她聊完天,我深深地感覺到自己所讀的本科畢了業以後根本不能支撐我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

於是,我上網查了一下研究生期間有沒有什麼經費補貼之類的,發現讀了研究生以後,不僅國家給補助,老師也會給補貼。這樣子考上研究生也不會特別愁自己的生活費問題,而且,讀出研究生肯定能找一個不錯的工作。

第二天,我拿出了之前打工攢下的積蓄,報了一個考研班,跟著考研班的上課步伐,自己也不緊不慢的加入了考研的大軍。在最後3多月的時間裡,自己努力衝刺,每天指定學習計劃,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在做題的同時也會去做大量的思考,在考研成績公佈的那天,我知道我之前的努力都沒有白費。

後來,研究生快畢業,想要讀博,由於自己的科研成果等各個方面最終選擇了就業。工作了一段時間的我,覺得還是讀博會更有發展前景。這只是我個人的一點小意見。在這個大時代的背景下,學歷儼然已經成為了好工作的敲門磚。在踏入社會的那一刻,你就會明白,你之前的努力都不白費!



現小夢


作為普通家庭的孩子,我覺得學習是最便捷的一條路,才可以讓自己的人生得到改變!等到我2015年參加到工作崗位的時候,我才知道學歷是多麼重要,學歷不夠,上升的空間根本沒有,那是我最真實的寫照!

我必須做出改變,否則我自己都對不起自己,我一定要提升自己,這樣我在未來才會有機會!我邊工作邊複習的時候,給自己下定信念:我必須要考上研究生,因為作為農民家庭,孩子是父母的驕傲,也是父母未來的頂樑柱。如果沒有一個好工作,好的物質條件,我拿什麼來回報父母。






飄柔哥


來自農村,家裡三兄妹,我又是老大,父母為了養育我們三兄妹已經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我們是村裡唯一一家三個孩子都讀過大學的家庭,作為子女不能再要求父母更多的了。

因此,在讀書時就渴望自己能早日畢業,然後就業掙錢為父母減輕經濟壓力,依然還記得自己拿到第一份工資時的喜悅和滿足,農村孩子早當家,畢業時一心想早日就業,根本就沒有想過考研的問題。


人力資源Jack


來自農村的一枚大學畢業生,家裡供我讀大學都花費不少錢了,所以上學期間一直希望自己快點畢業,出去好好工作賺錢,回報父母,畢竟父母年紀都大了,不忍心他們太辛苦,想自己可以早點獨立,然後回報他們的養育之恩!!!


安若2020


怎麼下定決心考研或就業,我給你講一講其中最重要的考慮因素以及我自身(考研)和朋友(就業)的經歷。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 臨近畢業,究竟考研還是畢業

1.大學就讀專業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不是說只有通過考研才會有前途有出路,更不要看到大家都在準備考研就盲目準備。先把自己的專業瞭解透徹,一些必須通過考研才能有就業機會的專業是有很多的,比如,我是學政治的,在我們大學本科院系裡,行政管理和政治行政學這兩個專業,如果不考研,就業形勢是非常非常嚴峻的。除了考研,作為考生分流的方式還有國考和選調生考試,而近年來參加國考以及選調生考試的人數猛增,錄取比也是非常低。公務員上崗、公務員編制等這些需要非常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以及訓練有素的專業能力當然會通過更加嚴格的方式來篩選人才,是絕不會錄用本科畢業生的,除非畢業院校較好、才能出眾並且本科畢業願意下鄉扶貧的少數人。學政治的需要具備良好的專業心理,專業素質等,如果不經過豐厚的社會實踐以及專業沉澱,邁入社會也是會吃虧的。以上這些是我在大三的時候對我的專業進行的總結,面對這個大問題,一定要根據自己具體情況做具體分析,你的專業是不是對考研有相對較高的要求,畢業之後能否找到較好的工作都需要考慮。關乎人生,萬萬不可盲目跟風,沒有目標的胡亂做選擇。

2.本科時期形成的自身優勢

許多人上了大學就開始頹廢墮落,因為沒有誰要求督促,沒有特別強調分數至上,更不會天天起早貪黑跟著鬧鐘制定作息。大學是一個學習的地方,這是大學的本質。

大學與高中唯一不同的區別就在於:你是否能夠自律的使用自由。

有些人剛進大學參加很多社團活動,發揮自己的愛好特長興趣,卻因為無法兼容工作與學習,愛好發展起來了,積累了所謂的人緣與人脈,八方都是兄弟,但是學習成績卻跟不上了,不搞學術,平時作業也是馬馬虎虎。在這裡我們不排除有些社團工作處理的很好並且學習成績也超厲害的人才,但是他們是有效率的有方法的。

回到重點,什麼叫本科時期的自身優勢,大學幾年,總該有些收穫的,不管是自信、人脈、獎盃、名譽等等都可以算,但你最需要知道的是:你最擅長什麼。在大學裡,通過磨練你從哪些地方嚐到了甜頭並且對它有發自內心的付出努力。給自己做一個SWOT分析,清楚的瞭解大學形成的優勢,如果找不出特別明顯的優勢那就是需要更多的沉澱和歷練。記著做一份自己的SWOT。

3.必須清楚地瞭解自己追求的

首先,必須清楚地瞭解自己。前面提到的SWOT分析大體概括起來就是:你必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長處與短處,優勢與劣勢,並且取長補短彌補不足。而你的優勢通過大學的經歷磨合應該是展露的比較明顯的,如果不明白,我就舉例示範一下我之前對自己的分析:大學才開始,我陳列出來自己的優勢有:聲音還算好聽、會思考文筆也可以、唱歌蠻不錯的、喜歡跟人交流、求知慾好奇心較強。

根據這幾個優勢,從大一開始,我就對這幾個優勢逐一的進行了發展實驗,來證明自己能否把這些發展成為自己真正的特長。

(1)聲音還算好聽。我就去參加廣播站的面試,後來通過了實習期,正式廣播的時候,我發現這個愛好有點與自己的性格不符合,因為我本身是屬於比較直爽粗獷的路子,而播導說我適合溫柔的播稿,最後實在不想那麼淑女端莊,就退了廣播站。

(2)會思考文筆可以。我就把自己的思想通過一些比較大的話題展現出來,想登載到雜誌報刊或者發表學術論文。比如第一篇論文是討論男女平等的,觀點太直白。後來創作著就發現自己的思想太耿直了,比較容易進入敏感誤區,而這又是作家最禁忌的,還是寫一些小論文就可以了,所以就放棄了把這個作為最大的優勢。

(3)唱歌蠻不錯的。為著驗證這點,我去參加了中國好聲音,海選進入了省賽區,最後落選了,原因很簡單,這個草根發光的舞臺評委質量參差不齊,我比賽的時候觀察到就我一個最矮最胖(鬼臉)。後來就熄滅了自己的明星夢,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告訴自己當明星可太累了,於是也就放棄了。

(4)喜歡跟人交流,好奇心求知慾強。這兩點就全都是閃閃發光的成功經歷了。我在大學期間保持著一個人旅遊的習慣,和外國人聊天交流,訓練思維,寫手稿寫日記,經常知識恐慌去惡補不知道的知識。後來我參加演講比賽,英文的,中文的,從院系到校級,到市區,到省賽,一步一步見證了自己的成長。優勢確定好了之後,於是我的夢想就是讀研後在高校任職。這樣其實很簡單。

其次,瞭解了自己之後,你要了解自己追求的。想要一份離家近事少工資高的工作,當然要考研,想要找一份工資能接受生活較輕鬆的工作也不賴。最主要的是你想要哪個層次,不同的工作對能力的要求自然不同。

二. 個人經歷及經驗

1.考研的好處自然不用說,我有一位師姐能力出色後來保研並且碩博連讀。

我本科是讀的師範專業,後來轉專業直接轉向學術理論領域,理想就是留在大學做一名學科教師鑽研理論教學。這一點想法經歷了很多才堅定下來,我母親想讓我當名高中教師、留在家鄉就足夠了,但是後來我沒聽她的,考了研再研究學術。

對於考研這點有幾個經驗:(1)父母的話不要完全聽從,他們或許沒經歷過,知道的有限,不懂。你要有自己的思考與想法,和父母好好交流。

(2)不要三心二意,考研準備時間較長,一旦確定就要堅定。

(3)一心一意備考,一定要做好規劃。

2.我本科的一位朋友,師範專業,沒考研,現在成都市區上班。教師這個行業門檻很高,不是隨便考一個教師資格證就能當老師,篩選條件很嚴格。我的這個朋友本科期間參加過很多國家級別的學科競教比賽,拿了很多國家獎,並且大學期間是三好學生、黨員、獎學金承包。

自己有能力找工作當然更會被考慮。

建議:(1)如果在你的專業領域裡,考研要求不高,你比較出色,有能力,可以考慮不考研。

(2)拿過的獎項有較大含金量,簡歷不“空虛”,可以考慮不考研。

差不多就是這些,最重要的,瞭解清楚自己,瞭解清楚自己想要追求的,自己想得到哪個層次的未來,之後就合理安排規劃。

一定要堅持!!!加油!!!


自由學術


介紹一下本人情況。

本人雙非重本,成績一般,理工科。

最終是去就業的。

一開始本人選擇的路有兩條:

1⃣️出國深造

2⃣️就業

那最終為何選擇去就業呢?本來一開始打算是大學畢業畢業後出國留學碩士,但今年家裡花了很多錢了已經,不想再給父母太多負擔了,剛好機緣巧合找了一份還好的工作,是去做海外銷售的,工作內容和薪資基本都能滿足。

後面就走就業這一條路了,不過也好,早點出來見社會,出來的時間也比考研的同學長,整個人的資歷和理解方面都有提升,人脈上也有積累。看個人吧,我應該是那種people person(也就是所謂交際花)。所以我認為這條路適合我。

❕但是搞技術,性格內向的能考研提升自己技術也是一個好去路啊




鑫仔viog


考研與否主要看兩個條件,一是對自身有準確評估,定位。首先看能力,通過大學學習,是否具備持續學習能力和深八科研能力,能否克服外界誘惑,全身心投入考研準備中。是,可下決心考之,否,棄之。其次,看興趣。有沒有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有則考之,無則棄之。二是當下狀況。目前就業前景好或自身已有就業目標,已有就業意業,並且滿意,可暫不考驗,以後考非全日制研究生。日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幾部委己發文,利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業,公務員招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一視同仁。還要考慮家庭經濟承受能力和自身壓力承受力,行則考,反之儘早就業,再做打算。


風清明月的閒適時光


大學畢業後去考研的大部分是三種情況。

第1種:本身就是學霸型的,能比較容易的考上比較好的學校及專業。

第2種:就是跟風,對自己沒有清晰的規劃,看見別人考研也就隨從。

第3種:就是逃避現實,害怕競爭,不想進入社會,想用考研的藉口多過幾年學生的生活。

我的配圖就是典型的學霸,一天可以發一篇論文的那種[打臉]



GENG高的角度


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如果想獲得更高的學歷或者以後想從事學術研究並且家庭情況允許的情況下,繼續考研是非常好的,如果說個人偏向於就業,或者說家庭情況不允許,現在大多數家庭還是可以的,想更早的接觸社會,也不是一種壞事,社會上能學到的東西很多,真的是學校裡面學不到的,實踐出真知這話說的沒錯,但是基本的學識還是必須要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