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兩寶的,如何平衡孩子的感受?

liuxin9308


現在二胎家庭越來越多,對於寶爸寶媽來說,手心手背都是肉,愛是無差別的。但是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會因為言行不當,而在寶貝心中留下“偏心”的印記。我有一位朋友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她在這方面的做法堪稱典範,今天分享出來,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迪。

這位朋友是三個孩子的媽媽,老公在國外讀博,她本人還是一所私立學校的副校長,同時兼任著學校的德育、藝體、高三藝考生輔導等很多工作,每一項工作的進行都要精確到分。

她的三個寶貝平均相差三歲。大寶七歲,二寶四歲,三寶一歲半。大寶是個女兒,四歲開始就在媽媽所在的學校上學,二寶託付給孩子奶奶照顧。三寶出生後三個月,就由姥姥帶著,跟著我這位朋友住學校的員工宿舍。由於宿舍面積小,只容得下一張大床。6歲的大寶只好住在學生宿舍裡。經常獨自一個人上課、吃飯、練琴,看著讓人格外心疼。

在一次閒聊中,我很憂心地建議:大寶太可憐了,千萬不可偏心!

我這位朋友很篤定地告訴我:沒事,我家大寶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愛她。她怎麼做到的呢?她說:

每一次愛的表達都充滿了儀式感

每次在校園裡遇上孩子,只要時間允許,都會蹲下來,抱抱孩子,親親孩子,給孩子說一聲“我愛你”!如果時間不允許,就給孩子揮揮手,讓孩子知道,自己一直都在媽媽的眼睛裡。

每一次愛的表達她都落實到細節上。

比如:關於大寶晚上在哪兒睡覺的問題。她告訴大寶:只要你願意,你隨時都可以到媽媽宿舍裡睡,大不了咱們和姥姥一起擠擠。(當時是夏天)只要不出差,每天晚上在大寶的練琴時間裡,都會到琴房裡去看看大寶。

每一次愛的表達都充滿了讚賞。

由於朋友的工作太忙了,雖然在同一所學校,但能陪伴孩子的時間少的可憐。大寶的各項學習任務都需要獨立完成。一有機會,朋友就會有意識地讚賞大寶的獨立、能幹,是弟弟們的榜樣。當弟弟有什麼事情時,積極徵求大寶的意見,讓大寶參與進弟弟的養育中來。

這些愛的表達讓大寶充滿了滿滿的成就感,覺得在媽媽的心裡自己永遠都是最重要的,因此也就沒有了和弟弟們爭風吃醋的心思。

無獨有偶,在一檔綜藝節目中,著名演員鄧超和孫儷在面對自家兩個寶貝時,也是這樣的育兒思路,從來不要求哥哥要讓著妹妹。

我朋友的育兒方法給大家分享完了,相信會對大家帶來啟迪,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

探討育兒經驗,分享育兒故事!我是美麗的通通媽媽,謝謝您的閱讀,誠摯地邀請您點贊、評論、分享和關注,您的支持將是我成長的動力,謝謝!


美麗的通通媽


不知道您的兩個孩子都多大?性別又是?

我覺得帶兩個孩子就應該區別對待,區別對待才能真正平衡孩子的感受!下面我來說說我身邊三個建設銀行的故事:

我鄰居家有3個孩子,其中第二胎是雙胞胎,都是男孩,標準的三個建行,幸好鄰居家比較寬裕,都已經分配好了以後一人一套房子,平時買東西也都是按3份買,可以說非常平衡對待了,但是結果呢?

其中的哥哥老是覺得父母偏心兩個雙胞胎弟弟,為什麼呢?因為我鄰居平時買都東西都是按著雙胞胎兄弟的喜好買的,雖然也給哥哥一起買了一份,但是這不是哥哥內心裡希望收到的禮物,哥哥當然心裡不平衡了!

所以說區別對待,按需對待才是真正的平衡!原因何在?

首先,除非你像我鄰居一樣生有雙胞胎,要不然兩個孩子至少年齡相差1年以上,1年放在成年人身上幾乎看不出差別,但是放在小孩身上,1年的變化已經足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每個年齡段孩子的需求是不一樣的。你看看身邊的例子,是不是很少有雙胞胎覺得父母不公平對待的?因為他們的需求是一樣的!

其次,感受其實是一種心理上的作用,物質上的需求也是心理需求上外在的表現,一定要按需對待,比如給喜歡新衣服的小寶買了新衣服,怕大寶看了會有想法,也給大寶一起買了一件,結果大寶其實已經對商場裡的挖土機玩具垂涎已久呢,你的所謂“平衡對待”導致小寶非常開心,大寶可能就會覺得爸爸媽媽不公平了!

每個年齡段,不同性格,不同性別的孩子們的需求是不同的,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重視,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有站在他的立場上替他考慮的。比如:內向的孩子可能更喜歡在家畫畫,外向的孩子可能希望出門遊玩,如果你又“平衡對待”的讓兩個孩子都在家畫畫,顯然也是不對的。

另外,作為兩個孩子的家長,在育兒方法,還有一些忌諱,平時一定要注意:

1、別因為小寶年齡小,就給他很多特權,比如吵架了都讓大寶先道歉,什麼事情都讓大寶的讓著點,容易讓孩子有仇視心理

2、不要讓孩子過分比較,特別是通過貶低一個孩子來表揚另一個孩子,比如畫畫的時候,很忌諱說:“你比哥哥畫的好看多了”而是應該發現各自閃光點,分別表揚,然後適當的說出不足之處,希望下次繼續努力,比如分別表揚一個色彩搭配好漂亮,一個線條結構好立體,希望分別向對方學習,共同進步。

3、避免在背後說孩子說孩子不足。兩個孩子難免會互相告狀,發生這種情況,一定要把兩個孩子叫到一起,瞭解具體情況,切忌聽取一面之詞。

育兒是父母一生的課題,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未來日子裡互幫互助,健康成才。

我是嬰語說,希望有幫助到你,如有,能否“高抬貴手”,點個關注呢?

謝謝!


嬰語說


家有兩寶的爸爸媽媽一定要一碗水端平。

我就是一個二胎媽媽。從懷孕那天起我沒有讓大寶離開我的身邊,即使是坐月子大寶都是和我們在一起的,就算我每天很累,我也每天陪他學習遊戲。睡覺的時候也沒有讓他自己睡。我陪小寶睡爸爸陪大寶睡。不能讓大寶覺得我們有了弟弟就不要他了。



如何平衡兩個寶寶

1.每天都和大寶說要愛護他的弟弟。弟弟也愛他,在日常生活中多灌輸他兄弟友愛的思想。

2.對大寶更好些,每天不能只帶二寶不照顧大寶。多陪陪大寶抱抱他親親他告訴他你特別愛他和弟弟,讓他感受到你的愛。

3.千萬別對大寶說弟弟小要讓著弟弟,因為他也還是個孩子他也沒長大呢。他也是需要撒嬌的年齡,所以對事不對人,誰錯就是誰錯不要讓大寶覺得委屈。

4.讓大寶參與照顧弟弟,從中讓他和弟弟培養出深厚的感情。每天都跟大寶說弟弟愛他喜歡他。



我們家的兩個寶貝感情就特別的好,從我懷孕我家老大就特別期待我給他生下一個弟弟。他說他會把他的玩具都給他玩,確實他也是這樣做的。所以父母一定要善於引導孩子,只有教育好孩子平衡好對他們的愛。兩個孩子才會越來越好。


我是[軒寶銘寶媽媽]一位兩個孩子的寶寶媽媽。如果您喜歡我的作品,歡迎點擊關注,每天更新優質的育兒母嬰知識。希望我的育兒心得能夠幫助更多的寶寶媽媽。謝謝大家!


軒寶銘寶媽媽育兒


肯定要多顧及老大的感受了,畢竟他(她)自己獨享爸媽的寵愛習慣了,突然來個人跟他(她)分享這份愛。會覺得自己被遺棄了。

我們家兩個女孩,爸爸比較寵愛二寶,沒二寶時把大寶寵上天,有了二寶,明顯大寶被嫌棄了,二寶沒來前,一哭爸爸就抱著哄來哄去的,冬天怕冷,夏天怕熱,秋天怕蟲。總之凡事能惹大寶哭的都怕,現在家裡有二寶了,爸爸反而嫌棄大寶太能哭了,說他偏向他還嘴硬。二寶哭就哄,大寶哭就訓,倒是二寶為人特別討喜,就算惹爸爸生氣了,也會屁顛屁顛跑過去求親親,求抱抱,大寶就不會。人家都說老二精,真沒說錯。大寶挑食被訓,二寶立馬強調自己不挑食,什麼都愛吃,沒辦法,只能由我多照顧大寶的感受了。有零食都會給大寶讓大寶給二寶分,兩人吵架我也儘量不插手由她們吵鬧,畢竟是姐妹,吵吵就和好了。平時二寶犯錯誤,也讓大寶去處理。不過二寶也不服,總跟大寶頂著幹,尤其家裡爺爺奶奶爸爸在時總欺負大寶,家裡老人習慣性讓大的讓著小的,但我在時會要求二寶向大寶認錯,都是孩子,要是必須大的讓著小的,那大寶也想當二寶了,問題是她沒有選擇的權利,那我們為什麼不能公平看待兩個孩子呢。


豆豆ww


我有二個男外孫。大的十歲,小六歲。兩𠆤孩子完全不一樣。大的喜歡吃鹹,小的喜歡吃甜。大的喜歡葷,小的喜歡素。哥哥忠厚倔犟。弟弟靈活聰明。要說害怕少寵,小的更甚。總是與哥哥爭,什麼都爭。哥哥玩什麼他都要。吃什麼他都爭。他經常會賭氣的坐在角落,嘴裡大聲埋怨:你們都不要我了,我生大氣了。一直到哥哥拉他才驕傲的站起來。對二個孩子儘量公平。不偏不倚。但是小的特別能爭,哪怕是打屁股,他都會哭著說他的屁股比哥哥打重了。讓人哭笑不得。只好輕輕的補哥哥一記屁股他才開顏。我們同女兒女婿住在一起。十九年了,沒有紅過臉。女婿就象自己的兒子一樣。為了增強兄弟二人的感情。女婿曾建議小的隨我姓邱。我沒有同意。不想讓一個姓使兄弟有隔閡。後來小的小名我取的叫:丘吉爾。略慰老懷。中國有取小名的習慣。我想他們長大參加工作總要起英文各字的。就把英文名當小名。哥哥叫"安迪"。弟弟叫"丘吉爾"。現在兄弟倆非常友愛。雖然也吵鬧。

我們養外孫的理念是:1,身體好。2,品德好,3,習慣好。老大推遲到七歲三個月才上小學。老二九月十五日出生。自然延遲一年上學。我們認為這是給孩子最好的童年禮物。我們從來不被輸在起跑線上忽悠。人生隨處都是起跑線。現在二個孩子都十分健康。他們爸爸媽媽下班回家,他們都會衝上去拿拖鞋,也會爭著倒水送給爸媽。就是習慣還欠佳。不急,慢慢來。看見他們二個。我們老二口心裡樂開了花。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老邱61844380


我家二寶剛剛滿5個月,從來沒有出現過像別的家庭一樣的大寶會欺負小寶的情況,而更多的是大寶照顧小寶的畫面,我覺得這都源於我和老公雖然有了二寶,但更多的關注點還是在大寶身上,大寶在我們有了二寶後感覺父母對自己的愛和沒有二寶的時候一樣,並沒有任何缺失,他反而會覺得很幸福,就像我家大寶,每每我們一家四口在同一個臥室的時候,他都會說:哇,我們好幸福呀[笑],這是他現在說得最多的話,他反而會很享受有了自己弟弟或者妹妹的美好時光。


羽曦0106


當今社會,有兩寶的家庭越來越多。平衡孩子的感受已成為家庭中無法避免的問題,只有正視它,解決它,孩子才能健康成長,家庭才能美滿幸福。

1.在決定生二寶的時候,應該告訴大寶,取得大寶的同意。孩子是家庭的一員,在家庭作出重大決定的時候,必須徵得每一個家庭成員的支持。即使孩子年齡還小,也應該重視他的意見,認同他的觀點,讓大寶最起碼從心理上接納二寶。

2.二寶年齡尚小,正是需要照顧的時候。父母難免會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大寶有可能會感到失落和難過,這就需要父母的悉心理解和關愛了。儘可能地不要忽略大寶,要告知他,父母對他的愛沒有絲毫減少,語言和行為都要照顧到大寶的感受。在力所能及的基礎上,可以讓大寶一起照顧二寶,在一點一滴中積累感情。千萬不要有了二寶,就把大寶給老人照顧,暫時的也最高不要。

3.父母儘量做到公平。原生家庭感受到的的不公平待遇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影響終身。不管大寶二寶、男孩女孩都應該一視同仁千萬不要厚此薄彼。

有兩寶的家庭是幸運和幸福的,兩寶也是彼此最好的陪伴和依靠。


一享貧歡


以下是關於如何平衡家中多個孩子之間關係的幾點小建議:

1.照顧好大寶的情緒

很多大寶面對二寶的存在,會有這樣的感受:因為弟弟/妹妹的出現,我不再是爸爸媽媽唯一的孩子了。

面對這種家庭變化,不少大寶的內心缺乏安全感,繼而產生嫉妒、焦慮等情緒。所以,在辛苦地照顧幼寶的同時,爸爸媽媽還要記得安排特別的時間和大寶親密獨處,可以一起玩個小遊戲、講講小故事、吃點好吃的,等等。

最重要的是,爸爸媽媽需要清晰地向大寶傳遞這樣的信息:寶貝,你是爸爸媽媽的心中是無可替代的。

2.拉近兩個孩子的關係

親兄弟姐妹之間,感情也是需要相處和培養的。爸爸媽媽有必要根據孩子的脾性、興趣,創造一些機會,來加深兩個孩子之間的情感聯結。

比方說,我們可以邀請大寶參與到照顧小寶的過程中,幫忙遞個紙尿褲、拿個玩具之類的,然後對大寶表示感謝和稱讚。

等二寶再大一點,我們可以帶兩個孩子一起做些家庭遊戲,比如“照鏡子”,就是一家人在一起模仿彼此的表情——這樣可以加深兩個孩子之間的互動和相互瞭解。

3.讓孩子從角色中釋放出來

有的大人總是對孩子說:“你是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所以你應該……”這樣一味將刻板的角色和義務扣在孩子的腦瓜上,容易壓抑孩子的內在想法和需求。

不管大寶還是二寶,首先是兩個獨立的人。

所以我們建議,各位爸爸媽媽不要過於強調孩子作為兄弟姐妹的角色並反覆說教,而是直接告訴孩子要怎麼做,比如:“大寶,你可以幫助一下弟弟/妹妹嗎?”

4. 不隨口比較兩個孩子

前面說到,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人,自然也有屬於自己的獨特性。

所以我們不提倡爸爸媽媽拿兩個孩子進行比較,無論是當著孩子的面,還是當著其他大人的面,比如:

“大寶,你看妹妹多乖。”

“小寶,你看姐姐多聰明。”

“我們家老大比老二聰明。”

“我們家老二比老大情商高。”

……


lary精緻耳飾


你好,我是小涵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分享一下我的觀點,希望可以引起共鳴[碰拳]

🌸父母美好的憧憬大概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兒女雙全吧~一切的寧靜終究會迴歸家庭~

🍃如何平衡兩寶關係,幾乎是每個家庭都會關注的問題。這裡分享幾點個人觀點哦

家有兩寶,聽的最多的可能就是我們要一碗水端平哦,我們要公平對待哦,是的,這些都是對的,關鍵我們要怎麼做呢?實際生活中似乎並不是那麼容易……

🌸那我們就來剖析一下[微笑]

家有二寶,我想問題是否反過來想下,是不是2個孩子的家庭我們更多考慮的是大寶的感受?覺得父母會更愛二寶,分享了本該和大寶的時間而感到愧疚……

我想有二寶,父母是希望留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給他一個兄弟姐妹,互相幫襯,相親相愛,遇到問題有至親的人共同承擔,這是最初始的心願[心]

🍃那具體如何去平衡呢?父母的做法很重要!

🌸只需在心中堅持一個信念:互相配合,實事求是。

孩子表達愛簡單,發生的一切行為只想告訴父母,請你關注我,看著我,陪著我,認可我,待在我身邊就好!這是解釋孩子一切動作的心聲。

🍃需要父母親做到已下幾點:

互相配合:有孩子的家庭,父母親的關係儘量融洽尤其在孩子面前,這是基礎,這影響孩子的心理。陪伴大寶和二寶,爸爸媽媽可以分別陪伴,也可以一起玩,只要注意你的眼光,輪流交換著時間一人關注著一個孩子,不要讓他們感覺到誰正在被冷落。

實事求是:公平的點就是處理事情實事求是,不要因為二寶小就應該得到禮讓,這可以對外是美德,在家裡就是實事求是。共享大寶的東西,一定要徵求大寶的意見。如果二寶錯了,即使不批評二寶,也請不要指責大寶。讓他們感受到,事情的處理結果不是按年齡大小,而是事情本身就該實事求是。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夠互相幫助,引起共鳴,謝謝。


小涵媽育兒經


很多媽媽對於生了二胎之後,如何平衡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都感覺很是為難。一方面很怕忽視了大寶,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把更多精力用於照料小寶。

那麼到底應該如何平衡兩個孩子的關係呢?

首先,重視與老大的溝通


家長在預備要二胎的時候可以先和老大滲透一下自己的想法,告訴她為什麼家裡想多要一個小孩?有了這個小孩之後她會多一些什麼樣的樂趣?而父母對她的愛是不會減少的,讓她在小孩子到來之前就有了心理準備。

第二,父母要理解,每個孩子的嫉妒情緒都是合理的。孩子們爭寵、爭搶的背後,實際是為了獲取大人的關注
家裡突然多了一個弟弟或妹妹,這會讓大寶們心理感覺到受冷落,開始變得妒忌、不開心,這完全歸結于大寶的爭寵心理,他們想要爸爸媽媽全部的愛。這時候,父母應讓大寶瞭解,爸爸媽媽依然很愛他,但同時,也要告訴他,你是哥哥,所以也要疼愛弟弟,並教導孩子要疼愛弟弟妹妹。

第三,兩個寶寶發生矛盾時,應注重和解方式
二孩家庭裡,孩子之間吵架打架很正常。家長不要過於緊張或生氣,應該注重孩子之間的和解,先讓孩子自己解決,讓孩子們自己學習如何和平相處,如何包容對方的方法;如果解決不了,父母再去參與,再做協調,但要切記不偏不袒向任何一個孩子。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0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46c0005d15779e59df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