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宋高宗不殺岳飛,岳飛能抗金成功,迎回二聖嗎?

用戶3511844858330xu


岳飛的敗筆之處在於提出迎回二聖,引起了趙構的極大警覺,後來才有了秦檜的莫須有罪名。試想,如果真的迎回二聖,那到底是誰做皇帝呢。岳飛是忠於宋徽宗父子還是他趙構呢,這都是非常棘手的問題。趙構會甘心退位嗎,得到的富貴就這麼輕易的放手?又會不會引起政變呢。這都在趙構的考慮當中。所以說,這個口號一出,岳飛必死。可以參考明朝奪命之變的于謙,都知道他是忠臣呀,最終仍然免不了一死。為啥,範了政治錯誤。如果岳飛僅僅提出直搗黃龍,興許北伐事業仍可繼續。不說直搗黃龍,光復舊土也有可能。因為後期金國也是政局不穩,力量有所削弱,漢人的群眾基礎也還在。


子不語乎


我們很多人都知道,當年岳家軍經過郾城和穎昌大捷後,隨後揮師進軍朱仙鎮,又取得朱仙鎮大捷,然後岳家軍磨刀霍霍,準備乘勝追擊,直搗黃龍,徹底滅掉金國,迎回二聖,結果被趙構的十二道金牌召回,致使岳飛壯志未酬身先死,痛失恢復中原的大好時機,事實果真如此嗎?其實不然,不要說歷史上有沒有取得朱仙鎮大捷,即便是穎昌大捷,數萬岳家軍對戰金軍的10萬步兵和3萬騎兵,最終雖然取勝,但也只不過是繳獲戰馬3000多匹,殺死金兵5000多人,俘虜2000多人,總殲敵數還不到十分之一,何來的大捷?之後的郾城之戰也取得勝利,但據史書記載,也僅僅是截獲敵軍戰馬200匹,和大捷出入很大。

在朱仙鎮一戰中,據史書《要錄·一百三十七卷·中興遺史》中記載:“岳飛勝於郾城乘勝逐北兵至朱仙鎮據京東45裡矣”,也只能證明岳飛在郾城取勝後,確實進軍了朱仙鎮,也確實在朱仙鎮與金軍對峙,但是卻對這次戰役的結果沒有詳細記載,即便是岳飛之孫岳珂在其所著的《金佗粹編》中對朱仙鎮的戰事記述也是一筆帶過,而只是提到岳飛打敗了金兀朮,卻對戰爭的詳細經過和細節沒有交代,可見朱仙鎮大捷的真實性很是可疑。

而關於岳飛最後一次北伐的戰果,據《宋史》記載,岳飛也只是傷到金兵的十分之一左右(估計可能還有水分),哪怕岳家軍取得暫時的勝利,也不至於把金軍打的潰不成軍,尤其是對於擅長騎射的草原民族來說,這點傷亡並沒有傷其筋骨,況且朱仙鎮地區是平原,岳飛的步兵對戰金軍的騎兵也基本沒有勝算,不要說取勝,能守住朱仙鎮估計都不易,如果金兵圍住朱仙鎮,來個長久戰,估計宋軍的結局很有可能不妙。

長期以來,源於人們對岳飛愛國熱情的歌頌和對他所遭遇的不公而產生的同情,使得很多的人都認為,只要岳飛乘勝追擊,也許會取得勝利,但是人們卻忘記了真實歷史的殘酷性,不要說僅有區區幾萬人的岳家軍,即便是南宋傾全國之兵,也不見得就能取勝,畢竟宋軍的步兵對戰金國的騎兵,在平原上作戰並不佔優勢,而且最主要的是,宋軍在兵力上也不佔優勢,趙構作為皇帝,也不是白給的,他不可能不站在一定的高度審視宋金的總體實力,所以當他看到郾城和穎昌取得勝利後,金軍也有意講和的情況下,不可能不動心,此外再加上秦檜的推波助瀾,岳飛被迫收兵也就水到渠成了,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保南宋一片太平,而且實事也證明趙構這樣做是對的。

歷來的戰爭都是為政治服務的,只有軍事上取得勝利,才能在政治上取得主動,岳飛作為一枚棋子,也只能為政治服務,當處在棋盤兩邊的人需要丟掉一枚棋子時,他會毫不猶豫的放棄,就像我們平常下棋一樣,“車”“馬”“炮”固然重要,但為全盤考慮,該捨棄的還是要捨棄的,除非宋金這盤棋由岳飛來下,否則他只能聽天由命,當然對於岳飛這種深入骨髓裡的忠君保國思想來說,讓他來下這盤棋似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他的最終結局也就命中註定了。

岳飛的悲劇在於:他身居高位,但性格剛正清廉,對政治簡直毫無頭腦。他忠誠正直的一面曾使他成為高宗最欣賞的將領(南宋初年,岳飛是提升最快的大將),岳家軍番號正式改為神武后軍時,高宗親筆題寫“精忠岳飛”戰旗,賜白銀2000兩犒賞,以籠絡其心。後來岳飛眼看收復失地無望,表現得極為憤恨,稱病3個月,不肯復職,遭到李若虛嚴厲責備:“是欲反耶?……若堅執不從,朝廷豈不疑宣撫?”岳飛顯然並未意識到自己這番舉動已遭朝廷疑忌,1137年秋又上書建議立皇儲,遭高宗訓斥,下朝後面如土色;1138年,再提增兵,反對議和,這更觸犯高宗忌諱。

岳飛不懂政治顧忌,以為自己問心無愧,直言進諫,即使在當時朱熹看來,卻已是“驕橫”了。岳飛在獄中聽一個獄子說:“君臣不可疑,疑則為亂。故君疑臣則誅,臣疑君則反。”不禁悲憤難當,然而只有大書“天日昭昭”四字,實至死也未知這一猜疑與自己平素沒有心機和政治覺悟有關。


古行生


假設宋高宗不殺岳飛,這是個假設,假設你說的條件成立,我們往下推理。

岳飛還活著,帶著他的岳家軍,他可能能在中原地帶阻擊金兵的進襲,但是若要讓他帶兵直搗黃龍府,就是冰天雪地的東北,我認為不大可能,你是步兵喂,你有可能在與騎兵為主的金兵在東北戰場作戰並取得勝利嗎?成算不大。況且打仗是要花錢的,而南宋高宗政府的財政狀況也不允許他打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了。

所以高宗用了主和派的秦丞相,對,就是秦檜。

迎回二聖,這是一句政治口號而已,許多人把他當真了。實際上高宗的母親是被高宗用重金贖回來了的,在高宗的母親迴歸南宋之前,趙恆,也就是宋欽宗拉住了她的馬車,苦苦哀求,讓我也回去吧,當一個道觀的觀主,足矣,其它的不敢想。就這個願望也沒有實現。此時宋徽宗已經死在了北國。

他和宋欽宗不是坐井觀天,而是住在地窨子裡。了此殘生。

朱熹曾經形容過岳家軍以及當時的軍隊,用了四個字:兵奢將怠,結果是未可知也。

所以我的結論是岳飛即使活著,在主和為主的大環境下,在那種財政狀況中,他是完不成自己的政治理想的。僅此而已。


空想千年


岳飛是一個有能力的人,打起仗來可謂是無往不勝。如果宋高宗真的支持他,想必北伐肯定可以成功,但是迎回二聖不太現實。首先兩位帝王被俘虜,但是金人卻沒有選擇殺了他們,第一個原因是因為想給大宋挑釁。第二個原因則是宋金的議和,那麼二聖必定成為一個談判的籌碼。

如果談判不成,而岳飛堅決要北伐,又得到了宋高宗的支持,那麼金人肯定在岳飛還沒有攻打進來時選擇滅口,所以二聖是不可能回得來的。再來歷史就算重來一次,宋高宗依然不會讓岳飛北伐,因為他很在乎自己的皇位,也不願意二聖回來後退位,所以他寧願失去岳飛這個常勝將軍,也不願意賭一次。

岳飛打仗很厲害,這一點記載中早已說明,當時很多百姓也為了他建造了很多廟,他的名字也成為了金人的陰影。可是真要說到能完全將大金摧毀滅國,並不是靠岳飛的能力就可以辦到的。宋軍的實力很強悍,可是兩國已經打了幾十年的仗,如果宋軍真的有實力,那麼早就已經滅掉金人了。

所以說金人畏懼岳飛是因為他是一個合格的領導者,換做其他人必定不會一直打仗卻不吃虧,也正是意識到了這一點宋高宗當時讓岳飛撤兵,就是害怕他會贏。岳飛也是這個國家最後一根頂樑柱,乃至於他死了之後已經註定了宋朝亡國的命運。100年之後北宋被鐵木真徹底覆滅。


歷史隨筆談


如果我是趙構。岳飛必死。如果你是趙構,岳飛基本也是必死。雖然很多人說如果他是趙構,岳飛不必死。不過是假象而已。北伐,對趙宋王朝而言,根本就是得不償失的事情。從趙構個人利益來看,北伐成功,自己也要失去位子;北伐失敗,自己要成為階下囚。北伐成功或者失敗,都是敗局。劉裕北伐成功一半,轉眼屠滅司馬家族;倘若岳飛真的北伐成功,誰能控制的住?如果岳飛要當第二個劉裕,誰能擋住?

不說當時朱仙鎮趙構給不起援軍,就算調兵,韓張是否願意去幫忙也是問題。岳飛本人去淮西也是貽誤戰機磨磨蹭蹭。岳飛會不會成為桓溫第二也不一定。三:岳飛被後世誇張了。且不說郾城和朱仙鎮是不是岳珂的貼金。岳飛的好體現在第一齣身是屌絲,第二有文采,第三有民族號召力,第四有戰績(其實韓、吳包括劉錡也不比他差)。岳飛的缺點是當武將最忌諱的

高宗不是不願意收復失地,作為皇帝哪個會不希望疆域廣闊,說他害怕迎回徽欽二帝是非常不靠譜的一個說法,在此不做批駁。在宋高宗時期南宋沒有收復失地的能力。高宗南渡的時候局面非常危險的,首先有金兵,其次有金兵扶持的敵對政權,第三各地起義非常多。第四,南宋將領對金軍的勝仗都是依靠地理優勢取得的,吳玠兄弟依靠險要地勢防守,韓世忠依靠水軍,至於岳飛靠什麼?他的戰力體現在平定起義軍上了,至於對金作戰的勝算還是無法保證的。

宋史岳飛傳對岳飛戰績的描述閃爍其詞,根本沒有具體的戰績,再者宋史是根據小說筆記編寫的,而岳飛傳的史料依據非常不可靠,在金史之中根本看不出岳飛對金軍有多大戰績。也就是缺乏對抗金軍騎兵軍團的將領。第五,從宋軍的軍種上來說根本無法收復失地,南宋在水鄉可以建立精銳水軍,但水軍對北伐起不了那麼大作用,南宋沒有強大的騎兵軍團難以擊敗尚處於強盛時期的金軍。第六,以當時的局面來說北伐肯定加重百姓負擔,剛剛被平定的起義烽火勢必復燃。第七,影視文藝作品中所說的天下人對北伐王師翹首以盼,說什麼人人支持收復失地是嚴重違背現實的,如果宋王朝支持率那麼高還會有那麼多起義麼?


道乃天成


抗金成功的可能性理論上是有的,但不會發生,但迎回二聖絕無可能。

宋高宗絕不會讓二聖回來

岳飛被殺的根本原因不是宋高宗擔心他擁兵自重,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要迎回二聖。

宋高宗

站在宋高宗的立場想一想,如果迎回徽欽二帝,他該如何自處?

一個是老爹,一個是大哥,難不成要立兩位太上皇?

最是無情帝王家,趙構既然坐上了皇位,又怎麼可能會輕易下來呢?

宋高宗在南方剛剛培植了自己的勢力,二聖不回來的話,他的皇位名正言順,百姓也很擁戴他。一旦,父兄回來了,他之前所有的一切都會改變,輿論和祖制會讓他把一切都交出來。

他一定不會這樣做,而且他也不能這麼做。

往遠了說,趙構雖然無能,但至少比他的父兄有帝王的樣子,不會輕易投降,重演靖康之恥。

岳飛的做法觸碰了封建社會最大的權利階層,動了人家的蛋糕,又怎麼可能成功呢?

2.二聖迎回來又有何用?

經歷靖康之恥被金人俘虜,受盡了屈辱和磨難,他們當初坐皇帝時就是個膽小如鼠的無能之輩,怎麼可能會有勾踐那種惡薪嘗膽的魄力。

岳飛

岳飛一旦把他們迎回來,說不定第二天就可以簽署投降書把南方的半壁江山拱手讓人。

與其如此窩囊,還不如死在異國他鄉,也算是一種歸宿。畢竟中國歷史上中原王朝敗得最慘的靖康之恥是他們的代表作,沒法洗。

3.岳飛極難抗金成功

經歷了連年征戰,南宋早已國力疲弊,民生凋敝。國力又怎麼可能是全盛時代金國的對手呢?

完顏兀朮

靖康之恥後,南宋朝廷早已習慣了偏安一隅,又怎會真心抗金,恢復河山呢?

岳家軍是很能打仗,但那又如何?戰爭拼得是綜合國力,比如經濟實力,後勤保障等。試問,當時的南宋朝廷有幾個人能給予岳飛有利支持?南宋朝廷自己都自身難保。

況且,最大的後期保障在宋高宗手裡,他怎麼可能全力讓岳飛去打勝仗呢?

綜上,岳飛即便不死,也很難收復失地,更不可能迎回二聖。

(斯蒂芬林奇,2020年2月17日,圖片源於網絡)


斯蒂芬林奇


假如宋高宗不殺岳飛,岳飛一定能夠坑金成功,迎回二聖的!

因為當時岳家軍規模非常之大,岳家軍的戰鬥力非常強,當時岳飛在戰場上連戰連捷、直搗黃龍。金人一聽到岳飛,都嚇得屁滾尿流。岳飛執意北伐收復故土,金國掌權派大臣完顏宗弼臨死前為了防備岳飛北圖中原,曾留下遺言,如果中原丟失,就把徽欽二帝送回南宋。所以岳飛會抗金成功的。但就因為這樣,對宋高宗來說,岳飛必須死!

岳飛是一個忠直的人,他最看重的是忠孝節義,“凍死迎風站,餓死不低頭”,他不願意和別人同流合汙。他這種行為已經觸犯到了宋高宗的利益。宋高宗好不容易當上了皇帝,岳飛卻執意要迎回二聖。二聖回來了,宋高宗就做不了皇帝了;所以宋高宗就只能殺岳飛了。宋高宗就讓秦檜來陷害岳飛。





陳哥視野


以南宋的經濟實力,完全可以收復失地,但卻因趙構的錯誤決定貽誤了戰機。金國滅了北宋以後,趙構登基為帝,而趙構的登基為金軍佔據的當地的義師帶來了期望,知道這個國家還沒有亡國,而北宋又是個重文的國家,因而大眾的心裡對宋朝的歸屬感很強,即使被金兵佔據了,可是照舊團結起來反抗,不肯意做亡國之人。

如果南宋敢果斷的任用岳飛,並無條件的支持岳飛,南宋的國土面積會一點點擴大。在南宋,國土面積擴大的同時,就意味著金國面積的縮小。雙方力量此消彼長,南宋的國力就一天天強大起來,金國就會衰落下去。量變引起質變,到南宋絕對實力全面壓倒金國的時候,就是岳飛滅亡金國的時候。

所以說,岳飛是完全有機會迎回二聖的。可惜的是岳飛是出色的將軍,卻不是合格的政客。


長安故人


岳飛不死必定抗金成功,抗金成功一定會迎回二帝,既然能迎回所以岳飛必須死。

岳飛冤死之前已經攻佔到了河南開封朱仙鎮,而且打的金兵節節敗退早已有求和之心,所以說抗金成功是完全可以的。如果抗金成功雙方達成合意勢必會迎回徽宗,欽宗二帝,這也是矛盾所在,二帝歸國宋高宗必定會退位,這就涉及到了高宗秦檜一眾的利益。但這種事誰也不會說出來只能意會,偏偏岳飛又是端人正士怎能想到這些事,高宗只能殺了他。


凌小斧


支持一支軍隊打勝仗的因素很多,第一是軍隊實力,第二是後勤補給。還有最主要的,一定不要讓皇帝想起來陳橋兵變。

岳飛第一戰線拉的太長,後勤補給的路上消耗會越來多,第二是功高震主。南宋的都城叫臨安,多半高宗也只是想安安穩穩過日子,打仗戰線太長太久,對國力也是一種過度消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