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該怎樣“監管”青春期孩子的隱私?

mic神


在孩子的隱私這件事情上,家長和孩子各有各的需要:孩子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識變得強烈,希望有自己的空間、時間,不想什麼事都告訴家長,也知道家長並不是什麼都能夠理解他們。這是孩子的自我成長的需要。 而家長這一端,孩子從小到大,大部分的事情自己都有數,不管怎樣的教育方式,過去孩子的很多事情也都能知道,可是到了青春期,孩子突然疏遠父母,甚至不願意與父母有太多的交流,行為也較以往變得有點神秘。站在父母的角度,這時候是非常失控,非常沒有安全感的:我的孩子會不會做什麼壞事?會不會與什麼不好的人交往?會不會被人欺負?如果...那以後怎麼辦?......各種嚴重性的腦補後,決定,不行,我一定要知道發生了什麼,我才能及時去給予適當的教育。\r

各有各的需要和不容易。如果一杆子敲死,父母到了這個階段不要管孩子,那是不可能的。因為孩子在青春期這個階段,雖然心理大腦已經趨向成熟,但他們的行為大腦還沒有成熟,所以他們的很多行為真是不可控。他們比我們想象中的需要父母。但是我們也都知道青春期的孩子是不服你的管教的,父母要想自己還能影響孩子,只能與他們做朋友,只有這個辦法。關係在青春期是第一位的。侵犯青春期隱私這件事,我們先不從什麼人權角度來考量,光是親子關係,就已經犯了大忌,這個階段的孩子是絕對不允許你侵犯他隱私的,什麼QQ空間、通訊錄、微信、微博、日記..... 那要怎麼辦呢?如果你對孩子有一些擔心,不妨就是坦誠的表達你的擔心和焦慮,比如,“我知道你肯定不會喜歡我去看你的隱私,我當然也不會,但是我很擔心****,我都不知道我該怎麼辦。你能給我一點建議嗎?”,平時保持好關係,對孩子任何的信息都保持冷靜,並且,多聽聽孩子自己的想法,有利於良好的親子關係建立。\r

最後,我還想談的一個角度,就是:我們希望未來培養一個怎樣的孩子? 一定是有主見、有思考、有勇氣、有信心的孩子吧。一定不是什麼事都來問你,離了家就無法自己獨立生存的孩子吧。 青春期的孩子,與父母的分離其實是在為未來做準備。而在這段時間,其實孩子和家長都在分離適應的過程中,你會出現適應不良,孩子也是。 不妨並肩成為戰友,一起加油順利的度過這個階段吧。


倪倪的認真一點


青春期的孩子,個子飛長,但是心智尚未成熟,可是,他們自以為自己成了大人,有了獨立的想法,自己的隱私。


他們不會像小時候,一副乖樣子,父母讓怎麼著就怎麼著,永遠崇拜的眼神,看著父母。青春期的孩子,感覺自己什麼都懂,開始感覺自己的父母還不如自己知道的多,甚至感覺父母的管教,是多餘,是囉嗦。

青春期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他們的日記開始帶鎖。他們很反感父母像偵探一樣監視自己,但是家長出於責任,怕這怕那,怕孩子都上歪路子,怕孩子犯錯。 孩子不這麼想,面對身體出現的第二性特徵,他們變得敏感多疑,甚至感覺自己與父母有了隔閡,有了代溝,父母不懂自己,甚至父母變得很麻煩。 青少年需要獨立的空間,我們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秘密。他們渴望擁有自己的生活,這正是孩子們從青少年階段開始為自己的獨立生活作準備。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知道人與人之間有界限感,孩子也是一樣。 隨著孩子的長大,分離的界限開始形成。當你的孩子走進浴室並關上門,不然他們就會感覺不好意思,這種分離的界限就開始存在了,並隨著孩子的長大越來越清晰。孩子們需要私人空間,他們應該有個地方可以去,在那裡他們可以關上房門享受只屬於自己的空間。 好奇的父母,總想看看孩子的日記,翻翻孩子的抽屜,但是孩子最反感他們這樣做,甚至感覺父母偷看日記,侵犯我隱私,我要告你去。哈哈哈。這樣的想法也正常。父母關心孩子,要採取正確的做法。有的孩子把日記本的扉頁故意放一根頭髮,家長只要動了日記,髮絲就會移動位置,孩子有了證據,就開始對父母發脾氣。這樣的事情也時有發生。於是,孩子把爭論的焦點轉向父母,父母的關心反而成了被動的“侵權者”。很是尷尬。


例如,我們的所有房間有一個規則,可以關門,就是不能鎖門,因為如果有什麼險情,可以最短時間通知到。大人進門要敲門。這樣,有規則,嚴遵守,誰都沒有意見,孩子的隱私,也會配合父母的監管,一切合乎情理,遵規守紀。
總之,把孩子看做獨立的個體,尊重孩子人格,尊重孩子隱私,家庭建立規則,讓孩子感覺舒服的情況下,接受父母的監管。這樣,對己對孩子都有好處。


素心有約1


孩子正處在青春期,隱私是比較多的,對於社會的認知還不全面,家長只有正確對待,才能使孩子平穩度過青春期。

1.心理方面,處在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波動較大,如果有非正常聊天或者紙條行為,可以從言行方面觀察,不要去偷翻孩子的私人物品和檢查手機,作為青春期的小大人,自己的思維性格已基本定型,他不再是你的附屬品,該放手的時候放手,不要把孩子逼得太緊了,從正面去理解關愛,家長還是要多關注他的舉動,和學校老師進行溝通。

2.生理方面,由於荷爾蒙的快速分泌,男生會出現遺精,手淫等情況,女生會突然對來例假不知所措,做媽媽的就要去給孩子講這方面的事情,有時候羞於啟齒,作為家長,要注意孩子的床單,洗完的內褲,如果是男生,這時做爸爸的就要去引導孩子,有些行為是正常的,讓孩子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負擔,可以去買私房悄悄話的書讓孩子去學習,作為青春期的孩子,這些事不會給家長說的,只會問家長髮型怎麼樣,怎麼長好多鬍鬚了,穿什麼衣服好等表面問題,所以家長需要去多注意孩子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問題。

作為青春期孩子的隱私,我覺得需要去注意觀察,去疏導孩子心中的結,有些隱私將不會是隱私。


祁連雪Mz


這個問題中有兩個概念:一是青春期;一是隱私。在回答監管前,我們先弄明白這兩個概念。

青春期是指從童年期向青年期過渡的時期,是人生長髮育過程中一個特定的階段,一般發生在12到18歲之間。這個期間會發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劇烈變化,會引出各種矛盾和問題。孩子們會有物質、交往、對異性關注的需求,會出現厭學、上網、自我封閉、張楊等行為。



隱私即秘密,是指尚未公開的、合法的事實狀態和一般情況。是不願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個人信息,不願他人干涉或他人不便干涉的個人私事,以及不願他人侵入或他人不便侵入的個人領域。這裡所說的隱私是指孩子的個人私事。

*青春期的孩子有隱私是很普遍的,最突出的是對異性的關注。




*隱私的呈現方式有兩種。一種藏在心裡,呈現在臉上和行動中;一種隱藏在物品中。

藏在心裡的隱私,細心的家長才能發現。藏在物品中的隱私,大多數家長只要留意他(她)的書包、抽屜和手機,就很容易發現。很早的時候,孩子藏在物品中的隱私常常留在日記之中,現在的孩子已經幾乎沒有寫日記的習慣了,他們的隱私就存留在手機中。



從法律的層面說,家長偷看孩子的日記和手機是錯誤的。從家庭的角度講,家長偷看孩子的日記和手機於情理又可原諒。

對青春期孩子的隱私的“監管”是十分必要的,忽視了孩子的隱私,往往會增加教育的成本,甚至影響孩子的一生。那麼,家長怎樣“監管”才是正確的呢?

第一、細心觀察,及時發現。

孩子畢竟年齡小,很少有成人的心機和深沉。他們的隱私常常掛在臉上,表現在行動中,藏在他們最喜歡的物品中。之所以有些家長不能及時發現並處理孩子青春期出現的問題,是因為他們忽視了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生理、心理變化。例如:男孩子長鬍子了。喜歡在鏡子面前看一眼自己了。衣服穿得整潔了。喜歡外出了。有同學上家裡找他了。在家裡學習時精神恍惚了。……女孩子喜歡打扮自己了。對穿衣服有要求了。坐在書桌後發呆了。揹著大人出門了。有男同學上家裡找了。……



*孩子一旦出現這些問題,家長一定要留心觀察,看看他(她)的行為、表現是偶爾的,還是經常的。

第二、善於調查,和平說教

發現了孩子反常的行為,家長不能大驚小怪,馬上把孩子叫到面前,劈頭蓋臉地一通訓斥,逼問情況,強迫讓他(她)寫檢討、寫保證書。有的家長還怒氣衝衝地找他(她)的同學,去訓斥人家,警告人家。有甚者,還去找家長,提出無理的訴求。這樣做,適得其反。輕一點的導致孩子對你失去信任,和你進行冷戰。嚴重一點的致使孩子厭學,逃課,離家出走。



*面對孩子出現的問題,一定要冷靜,要避開孩子,把事情調查的清清楚楚。然後與孩子平心靜氣地交流、溝通,入情入理、設身處地地說服他(她)。

第三、及時溝通,共同解決。

單方面解決孩子出現的問題,是不能徹底解決的。你說服了自己的孩子,孩子也願意糾正問題,但是,在另一方沒有意願的情況下,過不了多久,孩子的問題又出現了。反覆地解決同一個問題,不但讓家長心力交瘁,而且會深深地傷害孩子,給他(她)今後的生活留下陰影。為了徹底解決向題,就要與一方,或者幾方(問題出在幾個孩子之間)孩子的家長交流、溝通,達成共識。這樣才能將問題引導到正確的方向,或者把問題清零。



*及時溝通,共同解決,才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發現和管理青春期孩子的隱私,切忌簡單、粗暴,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在不傷害孩子的前題下進行。


張旭語文


既然是隱私,那又怎麼可以去“”監管”?

如果“”監管”的意思是指了解更多關於孩子的心理想法,那麼,我的建議是四個字:真誠溝通。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我理解你,支持你。

青春期的孩子之所以大多會和父母產生隔閡,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認為自己可以獨立,自己可以按照自己的思想去做事去判斷。而父母們已經習慣了孩子從小成長過程中對他的支配和管理。而在這個生理心理突飛猛長的年紀裡,父母給予孩子的理解和支持如果不夠,那麼得到的自然是孩子內心對你的隔離。

簡單的舉一個小例子,孩子崇拜某某明星。家長們有沒有去和孩子一樣去關注這位明星,去了解這個明星的一切,有沒有試著去理解孩子們為什麼如此的痴迷於這個明星呢?我大膽的猜測,是不是有很多的家長會對孩子崇拜這位明星的行為嗤之以鼻,甚至橫加干涉甚至乾脆阻止呢?

如果類似崇拜明星這樣的事情有很多,而我們又回回都用這樣的方式去給與孩子反應。那麼青春期的孩子會不會覺得我們無法互相理解呢?

不走進人家的內心,又如何去了解人家的內心呢?

想了解人家內心深處的想法,最好的辦法是自己走進他的內心去看看不就好了?

不管任何情況下,你在我心目中永遠是最好的,我堅信這一點。

馮驥才說,信賴往往能夠創造美好的奇蹟。人生在世,如果能得到好多人的信任,這真的是一件幸福而自豪的事情。“”人”字一撇一捺,代表著相互的支撐,也許支撐我們的並不是陌生人,但至少還有至親的人。父母無疑就是孩子最強有力的後盾和支撐。如果您都不能相信自己的孩子會成功,您都要處處對他實施打擊,那麼請問又如何讓孩子向你敞開心扉呢?

想把我說給你聽。

告訴已經長大的青春期的孩子,告訴他爸爸媽媽也從艱難也曾傷心,也曾難過,也有自己的追求,也渴望過得幸福,也有自己的煩惱和困難。相信吧,生活是一面鏡子,你的坦誠同樣會贏得孩子的坦誠。也在這樣的坦誠中,你會收穫孩子的理解和分擔。

總結一下,想得到對方心裡的小秘密,最好的方式就是分享,就是理解,就是共情。

更多的辦法歡迎大傢俬信關注。我們共同成長進步。


你的旭老師


春春的孩子敏感易怒,以前歡樂活潑的那個孩子變成了一個好象不認識的另外一個人,身體和心裡變化很大,多數做家長的都感到非常無助。處理不好的話就會發生極端行為,如何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已經成為大家普及關注的焦點。心裡專家也給我們支招,要尊重孩子,平等相待,多交流少批評。,多關心少干涉。至於怎樣監管青春期孩子的隱私還沒有明確的說法。我想隱私本身就該受到尊重,青春期的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家長去監管隱私感覺有點欠妥。如果非要監管的話,可通過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方式,也可瞭解孩子的老師和同學進行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幫助孩子安全順利的度過青春期。


一友良言


家長如何監管孩子的隱私。總得來說,大禹治水——是疏而不是堵。

如何來定義青春期孩子的“隱私”,就是:1,戀愛,2,玩手機而耽誤了學習。

三個故事和大家分享。

1.一個高中女孩,她後面男孩給她傳個紙條,表明愛意,被老師發現了,告知了父母。父母到學校大吵大鬧,按女孩的後來回憶的說法,就是滿學校都知道了。她說那也只是男孩子給她的紙條,她並沒有說答應不答應,甚至都不知道了男孩子喜歡她。就被所有人都知道了。女孩整個高中都會感覺的不舒服。大學畢業後,家裡催婚,就是不談戀愛很晚才結婚。她直到後來才明白,她這樣做就是想懲罰父母。無疑她的青春期的叛逆被延長了。

2.這個就比較喜慶了,女孩家長知道自己孩子談戀愛,就把男方家長和孩子都叫過來,說要娶我女兒就要有車、有房和10萬元彩禮(當時很多)。男孩退縮了,女孩說以後的兩年裡,沒有一個男生敢和她說話。

3.我的一個學生,談戀愛父母反應過激,男孩子把女孩(家裡很有錢,不同意)帶跑了。生完小孩才回家,把孩子往外婆家一放,兩人外出打工去了。為何不放在爺爺奶奶家,就是女孩想氣她媽媽的。

有的孩子靠硬壓制是可以的,可青春期,他們都正處在叛逆期,很容易做出出格的事情。遇到你所謂的隱私的事,是需要家長的引導的。


一位生活在縣城的爸爸就做的很棒,知道孩子談戀愛了,就說,我兒子真有魅力,有人愛了。如果你要以後就打算在縣城生活,不去北京上大學了,今天我們就到她家提親,就把這事給定了,可如果還想給她更好的生活,這要等你考上大學再說。這位父親讓他兒子理解,戀愛和婚姻不是一回事(能負責人嗎),也告訴他孩子你的未來還有哪些選擇(你會變初心嗎)。

可見,引導比監察他們的隱私更重要。家長有這種防微杜漸的心是好的,可一旦被孩子發現,他們就會更加叛逆。

同樣手機也是要疏通。因為他們不玩手機打戲,就和他們的朋友沒有共同話題,會被人流疏遠他了。週末時可以規定時間讓他玩。

總之,學完尊重孩子的隱私,相信孩子在你的引導下能走出誤區,而不是像打籃球那樣,採用的人盯人策略,那樣孩子更叛逆,家長也會更累。(因為都想到監管了,可能是和孩子沒法交流了,就寫封信吧)


江蘇考英語


第一要掌握孩子的思想狀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觀察的言行,及時掌握這些屬於孩子“隱秘世界”的蛛絲馬跡,以便於對症下藥,給予孩子正確的導向。 其次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獨立人格逐步形成,孩子的“保密性”需求越來越強,如自己的日記和書信、與同學交往與談話的內容等,孩子往往都不願主動向父母披露。但家長卻不能採取偷看日記、私拆信件等手段來了解孩子,而應轉換一下角色,以朋友的身份與孩子融洽相處,與孩子平等地進行對話情感交流,讓孩子敞開心扉,主動地把隱私告知自己。 其三要培養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儘管自主意識增強了,但正確的人生觀卻尚未最終形成,由於是非觀念不強、自控的能力都有比較差,孩子在處理諸如學業、情感、人際關係等諸多問題時,還不可能把握好尺度,家長在細心觀察孩子思想動態的同時,要根據孩子的性格、愛好和特徵,有針對性地採取相應的措施,培養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導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檢查、論證自己的思維過程和內心隱私的正確程度,以規範自己的行為。 總之,作為家長,你不必為孩子的隱私而大驚小怪,也不能粗暴干涉孩子的隱私。只有正確對待孩子的隱私,孩子才會新生和愛戴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