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應該先擇業後就業,還是先就業後擇業?

雨香職場說


不知道題主的年齡,學歷,專業,只能談談自己的感受吧:

1、本質來說先就業,後擇業。樓主研究生畢業七年了,應屆找工作的時候,同學們考公務員、進銀行、地產公司、國企的比較多,也有一些就業形式,當時的心態還是比較迷茫的,初次就業並不清楚自己適合幹什麼,對社會上各種性質的單位、工作崗位瞭解的也不多,總體來說就是一種畢業了要有個工作的心態,因為你要歷練自己,你要在工作摸清自己適合什麼,加深對什麼的瞭解,最重要的是要養活自己;

2、擇業應當慎重。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一些報道,說現在的小孩兒跳槽頻繁,一言不合就離職,這是擇業不謹慎的表現,很不利於發展。像我們同學,經過三五年的工作之後,有相當一部分比例的同學離開了最初的工作崗位,因為隨著工作經驗的增長,你的需要和認識可能發生了變化,需要另外一個平臺了。這時候基於之前的工作經驗,能上升一個層次,也是不錯的選擇。

3、亂跳槽是不對的,十年之後回頭看,你會發現職場可能也很簡單,找個好單位,做個老員工就行了。


老於的雜貨鋪


就業就是不管什麼工作都可以,有工作做就行;而擇業呢,顧名思義就是有選擇的找工作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找自己喜歡做的工作。

我工作至今已有十多年了,根據我這十多年的工作經驗而言,我覺得先就業再擇業比較適合我;當初剛畢業,青澀的面孔,對社會的懵懂無知,對職場的一片空白都是短板。剛開始畢業時,我學的是會計專業,當時就一心想著要找會計的工作,哪怕薪水低一點都沒有關係,只要對口就可以,實際上,當初的那個年代,會計很難找到工作,硬性條件,要有會計證和相關會計工作經驗(現在會計證已經取消了),但是這兩樣我都沒有,心灰意冷的找了一段時間工作後,迫於生活壓力,沒有繼續找會計的工作,反而是找了一個文職的工作。做文職的那段時間裡,學會並適應了職場的環境,也能簡單的應對職場關係,同時跟財務部混熟了後,附帶的學學會計,未嘗不是一種好方法。等到自己終於做了會計後,發現原來會計並不適合自己,而另外一個職業更適合自己。

曲曲折折一路走過來後,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我個人的建議還是先就業比較好,能夠洞察社會的實際現狀,瞭解職場的規則,協調好同事的關係,跟領導的溝通等等,對自己以後擇業是不錯的選擇,最起碼職場明白了,人事關係明瞭了,再去做自己感興趣的職業,就能更輕鬆,更簡單。



麗萍聊職場


作為一個剛剛年滿23歲的待業青年,從畢業到現在2年多的時間。17年剛剛畢業,堅持著年輕人崇尚自由,覺得應該先擇業後就業,結果之後2年多的時間就一直處在擇業的路上,工業不滿意就換,待遇不滿意就換,有一點不順心就換,結果到了現在還是一無所成。這兩年的遭遇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年輕人應該先就業後擇業,除非你有優厚的家底支撐著你去慢慢擇業,不然在你還沒有就業之前,就倒在了擇業的路上,不是工作需要你,是你需要工作,慢慢來,先就業鍛鍊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有一定的能力之後,會有大把的機會等你去選擇。


克瑪兒金呀


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結合我自身經歷和身邊人經歷回答如下

1.如果不急著用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一定要先擇業後就業

理由很簡單,一旦你就業了,那這份工作經歷便是你以後求職簡歷的重要組成部分(設定:這份工作並不專業對口或你喜歡的)!企業招人,要麼招應屆畢業生(薪資低,可塑性強),要麼招有相關經驗的人員!而你的經驗不符,這就是第一個門檻!同時,隨著工作時間的延長,你的原有專業知識會逐漸淡忘,而現有工作經歷的烙印會一天天加深!再想轉行從事自己喜歡的,專業的工作難度會越來越大


2.先就業後擇業

這是沒辦法的選擇!現在就業壓力如此的大,剛畢業時,想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專業對口的工作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但我認為,即便是這樣,也不能跨專業太大!否則以後會非常的難

例如,有的大學專業是財務,跑去做銷售;有的大學專業是計算機跑去做設備;有的大學專業是金融跑去做文員;更有的大學生跑去做一線操作工。不是我有多反對大學生做操作工,關鍵是他們以後的職業生涯真的是太難了!我是搞製造的,之前我部門就有大學本科人力資源專業做操作工,起初也是打算先就業後擇業,可是工作一段時間後發現,沒有時間學習(一線工人很忙每天加班),再投簡歷發現工作經驗不好寫,聽說起初編了幾份假經驗,可對方一問實戰性的問題,她根本回答不了,再有就是對方人力資源做背景調查時一問一個準,後來一直呆了一年半,直到部門文員離職,才將她提撥上來(其實這個職位高中生也可以做,薪水比操作工高不了多少!事實上我們特別關注操作工中的大學生),又幹了一年左右,人事部缺招聘專員,我將她推薦過去,也被錄取了!至此,她花了兩年半時間才找到了對口的工作!在我看來,難是難了些,但還算成功,產線上還有很多不成功的案例

總之,我是先推先擇業後就業;如果一定要先就業,那麼專業跨度儘量別太大,除非你想換專業換行業


這是我的個人觀點,歡迎交流


每天學點權謀


這個世界永遠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好和不好。先就業還是先擇業,取決於你的規劃和你的錢包。

如果暫時失業,有足夠的金錢支持,對自己未來的方向也非常清晰,我建議“先擇業再就業”

如果暫時失業,沒有足夠的生存資金,對職業發展方向也不清楚,那就“先就業再擇業”

第一種情況,因為你對自己的未來比較清晰,所以最理想的狀況就是直接進入這個行業工作,而不要再浪費時間用別的工作做跳板。而且因為你有足夠的金錢維持生活,可以允許你有足夠的時間全身心去學習、做準備、然後選工作。

比如你想入行做數據分析,可以先在家把數據分析需要掌握的統計基礎、SQL語言、Python語言、數據分析方法等都學好,做些案例,然後再去找類似的工作。第一基礎打好了,第二面試成功概率大很多,同時過去的這段學習經歷也讓用人方看到了你做這份工作的決心,會更有優勢。

當年羅永浩不上學在家看書,我同學辭職在家考GRE出國,都是類似的案例。因為有專注的時間才能大量學習,而且有了進某個行業的決心,你的動力也會更大。

而第二種情況,就需要採用“騎驢找馬”的策略了。因為你的職業方向本不確定,與其在家瞎想,不如先幹起來,也許下一份工作做著做著你就有興趣了,或者發現了更適合的方向。另外,考慮到生活開支的壓力,如果長期失業,心態會變得更差,即使想好在家學習,效率也不會特別高。不如邊上班邊學習,有了收入的支持,利用業餘時間抓緊充電,然後去投那些理想的方向,也不失為一種更平衡的方法。

我當年也有過失業的經歷,正好碰到過年,找工作都沒機會,整個人在家很頹廢。到了第二年3月份還是沒找到,心態有點崩。後來先入職了一個不是特別喜歡的公司,有了收入心態就好起來。另外,在那份工作中,我再次印證了不喜歡那個行業的想法,讓我更堅決地去找尋自己的方向。後來過了2個月,就真的面試到了我希望的公司,成功入職。

所以,如何抉擇,第一取決於你對未來的定位,第二取決於你的經濟實力。


斜槓大叔Erazor


作為一名高校工作6年的輔導員,這個問題是平時學生臨近畢業的時候,最喜歡問的問題:應該先就業,還是先擇業?

其實大家都搞錯了順序,職業規劃不是到畢業時才去考慮,而是應當早早就去思考,凡事預則立,提前準備,才能有更多機會。

在大學裡,會為所有大學生們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這門課在大二的時候就面向所有學生開課,目的就是讓學生早早建立職業規劃的意識,以至於在畢業時能夠順利找到適合的工作。

當然,這裡的年輕人可能不完全針對大學生,那對於年輕人來說,該如何選擇呢?

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思考:

一,經濟能力

這個問題其實也可以看作是先生存還是先理想的問題,年輕人通常情況下經濟水平都不高,在考慮先就業還是先擇業的過程時,必須要考慮現狀是否能夠支撐你的日常生活。

如果你的經濟水平足以讓你不用考慮生存問題,那麼選擇一份自己喜歡的、適合的、滿意的工作當然更好,畢竟每個人工作的時間佔用了人生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時間,能夠找一份很有成就感的工作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

如果你的經濟水平還不能支撐目前的生活,建議還是以就業為先,畢竟生存能力才是我們職場人的第一必備能力,之後再談理想不遲。

二,規劃能力

進入職場,是我們每個人必經之路。為什麼有些人好像輕輕鬆鬆就能找到滿意的工作?那是因為他們在平時就非常關注自己是什麼樣的人,適合做什麼樣的工作。

對自己,對工作都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是你進入職場前的必備要素。

俗話說,不打無準備之仗,職場也可以看作是沒有硝煙的戰場,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在職場有一席之地。

該怎麼做呢?

第一,多挖掘自己的潛能。

平時多關注自己,看自己在哪方面投入的時間相對少,但卻最容易做出成果,這就是你擅長的事,也是你的潛力所在。

第二,多嘗試。

去做,去嘗試,做得多了你才知道在哪一方面做得更順手。

第三,多蒐集信息。

現在是互聯網時代,我們想要掌握的知識都可以通過搜索得來,在入職之前多去搜索相關信息,瞭解你想進入的領域,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三,提高投入度

羅振宇曾講過這樣一個例子。臉書的桑德伯格,早期想要換工作,她看上了當時還不是很有名氣的谷歌,很想要加入這家公司,但是谷歌方面給她的職位很不理想,薪金也很不理想。

桑德伯格當時就非常的猶豫。但是,有個人跟她說了這樣一句話:如果能坐上火箭上的艙位,那你就不要挑選位置。

這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如果你看準了一個公司,公司也看上了你,那就不要計較眼前的職位。

大多數人進入職場,都是需要從基層做起的,不要小看基層的工作,做好了基層工作,其實可以收集很多第一手最精準的資料和數據,如果你是一個有心人,那麼對你今後的升職是非常有幫助的。

你需要做的就是專注的去投入工作,當你能夠用“擇業的心態”去做“就業”的工作,那麼升職加薪一定會屬於你。

最後,還想給你一條建議:

堅持,堅信複利的效應。

愛因斯坦曾說,複利效應是世界上第八大奇蹟。當你找到一份工作,選擇了一個領域,就堅定不移的努力去做事,每天都要比前一天更加進步一點點。

你可不要小瞧這一點點,如果積累一年,那你就能夠比別人進步37.8。如果是堅持2年5年10年,一旦達到複利的拐點,你的成長會飛速到來。

在此之前,你可以做的就是,持續靠譜,持續為公司帶去價值,讓你成為公司不可或缺的人才。

(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修改,我是三月,歡迎與我交流 )


三月說書


先說結論,年輕人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能直接決定了你未來發展的格局,一定要慎重選擇,先擇業再就業。正如我在文章《初入職場,你會選擇大公司還是小公司》中所述,在體系完善的公司的工作過程中,你不但能夠獲得完整的職業經歷,你還能夠接觸到更多的與該公司市場行業地位相匹配的合作公司和競爭對手,有利於擴大你的視野和格局,有助於你獲得與原公司相匹配的就業機會,或者退而求其次,寧做雞頭不做鳳尾,跳槽到次一級的公司謀求更好的職業發展機會,做“矮子中的高個子”。

每個年輕人在面對擇業選擇時都會有一定的迷茫期。很多人都會聽所謂的過來人說“先就業後擇業”,但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你不知道你未來面臨的工作環境怎樣,不知道未來的職業發展怎麼樣。迷茫是對的,意味著你正在思考這個問題,只是還沒有方向,還不知道該往哪裡走,該怎麼走。

先就業後擇業,聽起來好像沒問題,就業很重要,你得先解決工作問題,得先有事情做,再考慮換一份更好的工作。那麼,如果你作為年輕人,在人生中的關鍵節點,你該怎麼選擇未來的發展道路呢?

我認為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因為這直接決定了你未來的發展空間和格局,有些人一畢業進入的企業比較小,那麼他以後可能一直都是在較小的企業間輾轉,儘管收入還可以,但是眼界和圈子都被限制了;有些人一開始進入的企業格局比較大,那麼他以後既可以跳到同等格局的企業,也可以跳到格局較小的企業,雖然一開始收入比較低,但未來發展是非常可盼的。未來要靠自己一步一步奮鬥爭取,是時候為自己的未來好好考慮了。

在運轉規範的老牌傳統企業中,每個人都是一顆螺絲釘,由於分工很細很明確,所以每個人只需要做好自己份內的那份工作,整個生產流程就能持續運轉下去,長期的工作機械性和重複性很高,除非自己主動學習,否則學不到什麼新的技能。如果你想過朝九晚五的規律生活,每天的願望就是過著普通的日子,也不願面對太過激勵的競爭,那麼你是適合的,企業需要的就是這種安於現狀,勤勤懇懇並且願意紮根的工作人員。

在新興行業特別是互聯網行業的企業中,優秀的員工有很多,他們年輕、有活力、學習能力強,如果在關鍵的幾個時期內沒有取得工作上的突破,還依然做著基礎工作,學習能力已明顯比不上年輕員工,你會被慢慢邊緣化,企業會招更年輕的人進來,自然老人們的職業生涯就很受限了。如果你成為了關鍵人員,比如核心技術人員、核心業務人員,或者升到了管理層,那麼三十五歲後你可能開啟職業生涯新的篇章,被取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一些私企一般專崗專人。比較看重年輕員工的現有能力,希望招之即來,來之即用,不願花費較高的培養成本。甚至為了在人才市場上搶奪人才,會開出比一般企業高的多的工資也在所不惜,不會太多考慮人才培養的問題。

對於第一份工作該如何選擇,需要結合自己的具體需求,以及未來的生活目標和工作目標來決定。有的人安於現狀, 有的人突破創新;有的人固步自封,有的人劍走偏鋒。總之,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因為這直接決定了你未來的發展空間和格局。


職場諮詢筆記


這個問題,可以總結為: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第一方面考慮的是,你是不是需要立馬經濟來源

如果你的經濟實力足夠,已經雞了,

那你需要考慮的就是找個環境好、舒服的地方,慢悠悠的孵蛋

但是你的經濟實力不足,都吃不飽飯,

就只有一個蛋,你都快吃不飽飯了,你想的應該是:趕緊孵蛋

所以,我的建議是:騎驢找馬

第二方面考慮的是,你即使找到喜歡的工作,能不能有能力做好?

很多人,都有這麼一個經歷,

就是看到了很多機會,但是你把握不住

追了很多女神,但是你沒追上

買彩票中了500萬,但是很多都最後變得負債累累


什麼意思,就是當你真的做到你喜歡的工作的時候,

你能不能做好,不被淘汰?


那這裡就是涉及到,經驗、能力、三觀、修養等等問題

這是需要時間去積累的,就像玩遊戲一樣,

你需要打小怪開始,慢慢能力變強了,才可以打BOSS

所以,這方面的考慮,還是:騎驢找馬

騎驢,是為了讓你鍛鍊,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馬

那麼好,假設先擇業,怎麼做呢?

建議:

1.選擇一些大公司,去歷練,大公司的好處就是流程、規章比較完備,而且人多、部門多、事情多,機會也多,等積累3-5年後

2.可以選擇稍微小規模的公司,但是職位上要有新的突破,再去歷練

3.在歷練過程中,你會發現,你自己真正喜歡的職業和方向


所以我的觀點是:擇業》就業

最後,希望你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陳則office及數據分析


可以從兩點看

1.持先擇業後就業的人,可能是出於自身專業的限制,希望選擇一個專業對口的工作,不想把自己大學四年所學的專業浪費,因此先擇業。也有的人是出於對工作待遇福利的考慮,希望找到一份待遇好的工作。也有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希望找到一個能夠與自己興趣愛好相適應並且能夠實現自己理想的職業,所以寧缺毋濫,選擇先擇業後就業。

2.對於大部分剛出校門的大學生來說,他們有的只是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而缺乏實踐經驗和在工作中積累起來的專業知識,因此相比那些有著工作經驗的人來說,找工作的門檻就相應的高了,所以他們就選擇了曲線救國的方式,先就業,在工作中積累經驗,為以後的擇業積蓄力量。所以先就業後擇業也有一定的道理。3.對於到底是先擇業還是先就業這個問題,我們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從實際出發,做到以人為本,選擇合適自己的就業方式。



三旬老漢的籃球夢


其實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先就業,再擇業已成為年輕人最合適的選擇,同時也是社會及家庭比較認同的方式。先就業既可以幫助大部分人先緩解生活和就業壓力,給時間,考慮自己的未來職業發展,還能通過積累職場經驗,避免在經歷上留下空窗期。

找一份工作不難,而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卻不易。因此大部分人在就業之後應該在這期間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避免自己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踏進社會,一次次地錯失機會。

人生不打無準備的仗,除非你壓根兒就不想打這場仗。所以,在就業期間,做好自己擇業的規劃。像近期疫情情況嚴重,是自己做規劃最好的時期,也是彎道超車的好時機[加油][加油] 武漢加油↖(^ω^)↗,一切都會變好起來[祈禱][祈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