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犯错总是说“没事”,却经常苛责自己,成年人不必对自己太狠

点击关注“鱼堂主爱思考”用深度思考看透真实世界。

同事犯错总是说“没事”,却经常苛责自己,成年人不必对自己太狠

接受自己的错误,是重新开始的钥匙。

“啊~~~我真是太蠢了,刚刚发邮件居然没有检查出附件有问题...”朋友发来微信,满屏幕都可以感觉到她的自责。

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会遇到工作上的烦心事情,有时候是自己犯了错误,有时候其实是上司、同事的错,但是我们都热衷于揽到自己身上,然后不断的自责、仿佛自己罪不可恕。

朋友说,她能轻易原谅同事犯错,导致承担结果的是她,因为她知道同事不是故意的,但是一旦自己环节犯了错,导致同事的环节有问题,她就原谅不了自己,觉得自己不该给同事增加负担,很是痛苦。

谁不喜欢工作的时候顺顺利利的呢,最好一点错误都不犯。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先人都懂的道理,到我们,还是难以接受。

最近看了一本书,是美国知名静心导师莎朗·莎兹伯格为嘈杂职场定制的心灵静谧课,教你在方寸之间,给世界降噪,让心灵重回正念。

书的名字就叫做《一平方米的静心》,作者教你在一平方米的小小空间进行静心之旅。

书中介绍了职场静心的八大支柱,帮助我们转化烦恼、抵达快乐。

其中就有一个帮助我们从错误中走出来的支柱:慈悲,在此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都能一起对自己常怀“慈悲”之心。

同事犯错总是说“没事”,却经常苛责自己,成年人不必对自己太狠

1,慈悲,从不完美和错误中重新开始的能力

在职场激励竞争的文化中,慈悲向来被认为是次一等的美德。

我们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看到同事遇到问题,看到朋友遇到挫折,还是希望自己能做点什么。

慈悲不是怯懦,而是一种包容。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做错,没关系下次注意。这样的包容,比指责建议更能安慰人心。

慈悲背后是理解,我理解你的难处,所以我原谅你的错误。

只有当你不够勇敢、不够杰出时,别人才会表扬你的宽宏大量。可事实上,因为慈悲,人们才觉察到共同的命运,从而真正接纳彼此的不完美,跳脱狭隘的制式反应,整体变得更强、更坚韧。慈悲心意味着洞察力,这是一切正念练习的前提。

慈悲,是从不完美和错误中重新开始的能力。

在中国,古人也常云“常怀慈悲之心,渡人渡己”,人一宽容,特别是对自己宽容,气就不会郁滞;气不郁滞,血就通畅,所以,心宽一寸,病退一丈。

宽恕是一味良药,你在宽恕别人的同时,也就敝开了自己的心灵,此时,愤怒、怨恨和恐惧就会悄悄溜走,你的内心没有了郁滞,气血也就通畅了。

轻装上阵,才能走的更持久,更顺畅。

同事犯错总是说“没事”,却经常苛责自己,成年人不必对自己太狠

2,评判,是阻碍快乐的利刃

我们通往职场快乐最大的障碍,就是严厉、负面的评断。无论是被评断,无论是被别人评断,还是我们评断别人,都会在团队中砌起一堵墙,阻断心灵的交流。

如今社交媒体中最为热衷的贴标签骂战,就是这种障碍的具体表现。

这种行为的根源往往是缺乏安全感、恐惧和羡慕。

我也很赞同作者这个观点,我向来也是不喜欢评论别人,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自己干嘛给别人找不痛快呢。

有一句话说的好:我不期望你为我点燃一场盛大的烟火,也请你不要踩灭我希望的小火苗。

以前任职的公司的部门经理,经常揪着一件小事在晨会上破口大骂那些部长,整个部门的人员都怨声载道,私下聚会全都是吐槽领导怎么样怎么样。晨会上领导的批评虽然很不对,但是我也不参与同事私下的讨论,以笑面对。

最后,部门的精英们一个一个向经理提交离职,在经理的百般劝阻下,他们也不愿吐露真正离职的原因,决绝的离开。

身居高位,不一定要以严厉、骂人来树立威严,展现权力。

有时候,当一个心平气和的领导也很有信服力。

同事犯错总是说“没事”,却经常苛责自己,成年人不必对自己太狠

3,从见得别人好,到放大别人的好

以前有一个同事,经常从她口里听到跟她对接的人怎么样,一个刚加她微信的人,就因为别人没有称呼她。她就说这个怎么这么不懂礼貌。

后来她经常接触那个人,那个人也不像她想的那样不懂礼貌,反而经常帮助她一些事情,就没有再听到她说什么了。

是啊,如果陌生人没有称呼你,你就会毫不犹豫给他贴上标签。只有自己熟悉的,已经再某些方面得到我们的认可的人做错事时,我们才会周全的为他考虑,为他辩解。

如果我们能在别人身上发现一点好,并且仔细感受加以认可,我们就会想到人人都可能面对的复杂和挑战,从而对那个人持更宽容的观点。

书中说到有一个企业的负责人,每天让所有员工排成两行,一起念几句:“这个人跟我一样,人生波折重重。就跟我一样,他们懊悔自己所犯的错误。就跟我一样,他们想要快乐”。这么做是要员工领会到,即使有人的行为不讨喜,他们也是想要把事情做对的人。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我觉得这是一种很棒的能力啊,链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大家向着一致的目标努力。

宽容三要素,让自己和别人变得更好

相信我们大家自己犯了错,都会在心里狠狠责罚自己:自己怎么那么蠢,这点事都干不好。以为这样自己就会长记性,能在这样的处罚中成长。

但是作者却认为,当我们运用宽容三要素:正念、共通的人性以及仁慈,不再一味自责时,反而更能接受、转化职场上所发生的灾难。

正念能使我们更不带感情色彩的看待自己的经验。共同的人性则会让我们明白,身为人类就意味着不完美,受苦和匮乏事大家共享的经验。仁慈则让我们以温暖和谅解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

同事犯错总是说“没事”,却经常苛责自己,成年人不必对自己太狠

4,我们不完美,会犯错,但我们可以学会重新开始。

例如书中举到的例子:会议上你没有发言,与其在心里严厉的责骂自己“整个会议上一句话都没讲,真是废物”,倒不如将评断改成轻柔的低语:“我以为保持安静可以帮助我跟同事好好相处,但是我错了。我对他们了解不多,对自己也是,我现在才明白这一点。”

这样一想,是不是好过很多呢,自责只会给自己添堵,打击自信心,你都不认同自己,还指望谁来认同你呢?

你无需仰赖别人的评价

作者认为,当我们将快乐建筑再别人的接纳和赞赏上时,心情就会随之起起落落,被外部世界充满偏见的反馈带着团团转。所有人都希望被人喜欢,这是人类的自然反应。

问题是是否过度重视或过度忽视。

职场上一定会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如果我们把赞誉当作唯一的人格依据,就必须牺牲自己认为对的意见以达到一致赞同。那是十分痛苦的。

慈悲地对人对己,诚实地面对个人信念的根源,我们会认识到我们是谁和我们在做什么并不一样,工作受到的评断和真正的自我并不等同,我们只是去做这份工作,这能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取代排斥,从而倾听到真正有益的批评。

这让我想起另外一本书的知识点,就是当你听到别人对你的赞赏时,你就觉得自己很棒了,从而放弃了继续变好的年头,止步于前。

别人习惯于评价,说好话,这是一种交际手段,所以我们选择耳朵听听就好,还是得继续迈开腿向前走。

我们的“慈悲之旅”就到这里了,如果读的不过瘾,可以去看看《一平方米的静心》这本书,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职场的“静心之道”。

PS.本文对你有所启发,转发是最好的支持!

我是鱼堂主,每天带你深度思考者,专注思维分析,自我提升方法论。

关于思考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普通人想要崛起,该怎么办?(深度分析)

工作10年,才知道镇定自若的气度,是这样练成的

朋友圈里“假学习的人”:废掉一个人最直接的方式,越努力越心慌

我是鱼堂主,一起读思维,学成长。

专注思维分析,个人提升方法论,长期分享深度思考干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