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列新冠患者遗体解剖完毕,能从中发现更多有价值线索吗?

电影也不好看


首先,先向这两位逝者和家属致以崇高的敬意。学校上解剖课时,老师会带着我们向逝者遗体鞠躬默哀后才开始上课。同时,向承担解剖任务的华中科技大学法医病理学专家刘良教授团队致以敬意,冒着极大的感染风险完成两例病理解剖,任务艰苦,意义重大。为什么?



现代医学都是建立在病理解剖基础上,也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来举个例子说明遗体解剖的重要性。比如法医,他所做解剖检验往往会成为“替死者说话”,明确死因,还原事实真相,大家在《法医秦明》、《非自然死亡》这类网红电视剧中已经了解过了。然后,在医疗纠份中,尸体解剖结果对于明确病因,厘清责任非常关键,甚至是决定性因素。这些可见病理解剖的价值和重要性。


回到新冠肺炎,我们为什么需要病理解剖?

目前新冠肺炎已确诊72528例,死亡1870例,各种治疗方法层出不穷,但各种临床表现在病理上是怎么回事?病毒在肺里、肠道或其他器官里怎么分布?突破点在哪里?很多治疗方法如激素、抗病毒、中草药,效果如何?最后致死原因是什么?这些必须靠病理解剖,从器官组织学、细胞学、甚分子形态学上去判断,眼见为实。正如刘良教授所说,病理学诊断是基础和临床之间桥梁,是诊断疾病的金标准,无法用别的手段去取代。对指导新冠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有重大意义。


昨日今日头条署名“肺病医生”的作者披露了首例新冠肺炎逝者肺组织切片的初步病理证据:肺泡损伤+粘液纤毛消除机制受损。但消息来源未经证实,如果是真的,期待有更多多发现。







刘医生还记得我刚进医学院的时候就想特别想上解剖课,但是大一上学期只学数理化这种通用科目,人体解剖课是大一下学期才开课。那怎么办呢?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我们寝室几个爷们决定夜访解剖楼,去看看尸体。去的时候是兴高采烈,结果从窗户看了一眼以后吓得扭头就跑!后来做解剖多了,手术也做多了,再看到尸体也就很淡定从容了。其实这就是一个慢慢熟悉,慢慢解密人体的过程。解剖是医学的基本课程,外科医生尤其需要学好解剖。而病理解剖是法医们、病理医生们发现患者死亡原因的重要手段。



新冠肺炎刚开始就有不少病理学家自告奋勇要求对死亡病例进行病理解剖,但是有些人担心死亡病例会把病毒传染给解剖者,再加上解剖尸体需要有自愿捐献尸体的,所以这个工作一拖再拖。昨天华中科大法医病理学专家刘良教授团队完成第一例和第二例死亡病例解剖!


目前他们也才是仅仅把尸体进行大体解剖,而大家知道病理才是最重要的。最终尸检的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我们可以推断出它可能会给我们提供以下一些信息。第一,可以明确死亡原因。比如新冠病毒损害了哪些器官组织,目前治疗效果如何。第二,新冠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和接触传播,但是死亡患者消化道病毒活性如何?活性高的话能否通过粪口传播?第三,还有没有其他目前临床上忽略的问题。

当然,我不是解剖者,不是病理学家,也许他们还能给我们提供更多更专业的信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骨科木匠刘医生


探讨这个问题前,我们应该向两名逝者和他们的家属致敬!感谢他们的理解和奉献!没有家属的同意,专业人士是不能强行给死亡患者做尸检的,家属能同意尸检,这是大义!另外我们要向冒着巨大风险,勇于承担解剖任务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良致敬!


我们这次面对的新型冠状病毒,真的特别狡猾,随着疫情时间的延长,病例的增多,新冠病毒不仅体现出明显的传染力强,导致患者症状多样(发热、干咳、乏力、咳痰、腹泻……)的特点,还逐渐出现了很多特殊的病例,比如有些患者没有症状却有传染性,有些人发病后未经治疗自愈了。

如果大家关注新闻的话,会知道有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有明显的症状反复,有些患者症状缓解了一些但是会突然加重,有些患者还会出现严重的心脏、肾脏损害,有些患者最终没有挺住……

而到目前为止,我们知道的都是新冠病毒诱发的各种各样的疾病临床表现,为什么病毒会损伤心脏、肾脏,患新冠肺炎后肺部ct会出现磨玻璃影的具体机制还都不明确,想要解答这些问题,需要更多疾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这就需要病理学、组织学、细胞学等更多学科的专家来进一步研究明确。

不明白这个道理的,应该都听说过肿瘤病人的病理切片,医生知道患者身上有肿瘤,但是我们不知道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性质,所以需要手术取一部分肿瘤组织做病理,在显微镜下明确它的分型,这样就可以针对肿瘤的分型做出精准打击,更好的治疗患者!

通过尸检进行病理检查以及其他相关检查我们可以了解到:

到底这个可恶的病毒潜藏在我们身体的哪儿!

只是在我们的肺部吗,到底是什么样的致病机制导致患者在ct出现特殊的肺部表现?
消化道是否存在病毒,

心脏、肾脏受损的原因是什么,

重症以及危重症患者的死亡原因到底是什么,

面对狡诈的病毒,我们的身体细胞是如何做出反应的,为什么死亡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没有最终战胜病毒的伤害。

2月16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病理学专家刘良教授团队已经冒着巨大风险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完成了两例尸体解剖工作,根据报道已经成功取得新冠肺炎病理标本,预计十日后会形成病理报告,我们会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明确了这些机制以后,专家、学者们会更好的结合患者的症状、检查结果等信息,制定更好的治疗计划,更好的救治病人,最终战胜这次疫情!

总结

导致这次疫情的冠状病毒是新型的,我们对其知之甚少,目前还没有针对它的特效药,相信现在全国、全世界的与这次病毒相关的专家、学者、临床工作人员都在马不停蹄的研究它,争取早日把它“干掉”!

而作为我们普通人,最好的抗疫办法还是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的面对目前的工作、生活,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注意个人的防护,要戴口罩,勤洗手,要做到不聚集,注意工作环境以及家庭环境的通风和清洁消毒工作。

最后,再次向逝者和家属以及刘良教授致敬!

我是坚持用简单语言解释复杂疾病知识的谢新辉,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吧,谢谢了!


想好好做医生的胖子


下午18点45分,全国第2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遗体解剖工作也在金银潭医院顺利完成,这两具解剖病理目前已被送检。

这两例由解剖获得的新冠肺炎病理,对于探索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的病理改变,疾病机制等有重大帮助,并能从根本上寻找新冠肺炎的致病性、致死性,给未来临床治疗危重症患者提供依据。

十分感谢感谢病人家属的大公无私和奉献精神,感谢他们为了医学事业所做出的特殊贡献,在中国,去世后,十分讲究遗体完整和体面的离开,为了探索新冠肺炎患者的的病理,他们忍痛捐献亲人遗体,为医学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感谢我们最可爱的白衣天使们,感谢他们不辞辛劳救人于水火感谢恢复期患者贡献血浆,他们的血浆中有大量保护性抗体,可用于重症患者治疗!希望疫情早日过去,患者都能治愈平安回家!





烟花句


一,第一,二例新冠患者遗体解剖。

昨天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的病理学专家刘良教授率领其团队先后完成了第一例和第二例新冠患者的遗体解剖。这标志着新冠肺炎的遗体解剖实现了零的突破,意义重大!事实上遗体解剖是病理学专家、法医们发现患者死因的重要方法。有些离奇的死亡案件就是法医们通过解剖尸体破案的。患者就是最好教材,而通过解剖尸体,专家们可以更深入的了解病毒!另外,必须告诉大家,解剖尸体是一个体力活!这一次刘教授和他的团队为了防止被病毒感染,他们是穿着防护服进行解剖的,据说解剖过程中刘教授由于出汗出的太厉害,出现了头晕、心慌等症状。这真是太不容易了!感谢刘教授的团队冒着生命危险为我们“解密病毒”。


二,能从中发现更多有价值的线索吗?

肯定可以的!但是,我们还需要再等十天左右。为什么?因为大体解剖很快,两三个小时就做完,但是解剖后这些组织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病理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这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根据以往的经常,病理解剖可以揭视示病毒在人体的分布状态。比如,哪些器官里病毒最多?受到病毒的侵害最严重。这就指导我们以后要注意保护这些器官。可以知道患者是因为什么原因死的?是病毒直接引起的还是因为病毒引发了其他的致死原因?可以知道每一例死亡病例之间有什么区别,它们体内的病毒和治愈患者或者轻症者又有什么不一样?当然肯定还有很多其他有价值的线索!

总之,病理解剖意义重大,我们期待刘教授团队的结果,希望它能指导临床实践!


肿瘤探索者


今天“新冠肺炎病理送检”登上热搜榜,我国第一例和第二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遗体被用于医学解剖(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并在法律和伦理允许下),所得到的病例组织正在进行相关的检验。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解剖,其意义在哪里呢?

疫情爆发以来,人们已经获得了一些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资料,但是这些资料还远远不够,还不能让人们从根本上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致病机理。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一些资料,多数都是通过临床观察得到的,比如发热,干咳,乏力,白肺等。但是,这些都是这种疾病的表象,其根本是什么呢?


除了肺部的损伤外,其他组织和器官有没有也收受到损害?这里就体现出了解剖的重要性。在得到患者的病理组织后,可以从肉眼和显微镜观察受损的组织、细胞,从而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是如何损伤人体器官和组织的,了解其致病过程是怎样的,也就是研究其发病机制。

对这些过程进行充分了解后,可以为以后的药物研发,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基础,为疾病的攻克提供了可能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遗体解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这里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多学科的专家,包括法医,临床医生,病理学专家,传染病专家等等。


而且解剖还有很大的风险,因为患者是因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而去世的,那么他们的体内一定存在大量的病毒,这些病毒对于解剖操作者和在场的其他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安全隐患。所有的参与者虽然穿着隔离防护服,但这种防护服高度密闭,再加上心理紧张,操作者的精神高度集中,因此对解剖操作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就像刘良教授说的解剖过程中满头大汗,心慌,头晕,呼吸困难,有低血糖表现。在此向刘良教授及其团队致敬! 遗体解剖仅仅是一个开始,后续的病理学研究才是重点,其研究结果会给临床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提供一些建设性的东西。

最后总结:对第一例和第二例新冠肺炎患者遗体解剖肯定会发现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线索,对研究新冠肺炎患者的病理学改变,发病机制等有很大的帮助。此次解剖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患者家属的支持,在此也对两位逝世患者表示由衷的敬意!


医者良言


你好,全国第1粒和第2例新型冠状病毒逝世患者的遗体解剖工作分别于2月16日凌晨3点左右、下午18点45分在金银潭医院完成,解剖病理也已经被送检,勿用质疑,解剖病理结果对我们了解患者的死因、疾病的发展经过、在哪些器官病毒量大等等都有帮助。



1、解剖病例肯定能够提供更多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有价值的线索。

自从疫情发展以来,我看到了几篇关于医务人员忽然间病情恶化、抢救无效逝世的报道,对此我们表示很痛心,但是是什么原因导致病情忽然恶化,出现呼吸衰竭、休克等其他情况,尚未能明确。我们知道新型冠状病毒主要影响呼吸系统,侵袭肺部,但是有些人也会有腹泻、恶心、食欲不佳的消化道症状,那么病毒在消化道的病毒量多少?其他器官上还有没有分布?可能还有什么传播途径?这些通过解剖病理,能帮我我们进一步了解,从而指导我们的临床治疗方案甚至给我们的防护措施提供更好的建议。这是我能了解到的解剖病理的重要作用,病理专家肯定有他们丰富的专业知识去了解这个病毒,为控制疫情提供帮助。



2、感谢家属和医务人员

本来失去亲人是一件悲痛的事情,经过医生的沟通,患者家属愿意签知情同意书,为后继更多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治疗做贡献,他们是深明大义的,我们应该向他们表示感谢。做解剖病理的工作人员也有被传染的风险,但他们还是站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小结:解剖病理对我们了解患者的死因、疾病的发展、病毒容易损害的器官、传播途径等等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为我们的临床治疗方案甚至防护措施都能做出更好的引导,最后,向在抗击疫情的道路上做出贡献的家属和医务人员致敬。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以医院为准!用心码字,认真回答问题,感觉还可以的话,点个赞或关注呗!

有温度的住培医生


2月16日凌晨,全国第一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遗体解剖工作完成,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同日傍晚,第二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遗体解剖工作也已完成,两具遗体解剖病理目前已被送检。

专家表示,由解剖获得的新冠肺炎病理,对于探索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的病理改变、疾病机制等有重大帮助,并能从根本上探究新冠肺炎的致病性、致死性,给未来临床治疗危重症患者提供依据。

什么是病理?

病理,即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原理。也就是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原理和疾病过程中发生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功能和代谢方面的改变及其规律。

什么是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是病理医生运用病理学知识、相关技术和个人专业实践经验,结合有关临床资料和其他临床检查,对送检标本病变性质的判断和具体疾病的诊断。病理诊断是一种有询证依据的主观诊断。

什么是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用以检查机体器官、组织或细胞中的病理改变的病理形态学方法。为探讨器官、组织或细胞所发生的疾病过程,可采用某种病理形态学检查的方法,检查他们所发生的病变 ,探讨病变产生的原因、发病机理、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最后做出病理诊断。

病理形态学的检查方法,首先观察大体标本的病理改变,然后切取一定大小的病变组织,用病理组织学方法制成病理切片,用显微镜进一步检查病变。

20世纪90年代病理检查进入组化、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及癌基因检查。 随着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新仪器设备和技术应用到医学中来,超微结构病理、分子病理学、免疫病理学、遗传病理学等方法也都应用到病理检查中。

为什么要做病理检查?

病理诊断工作是病理科的核心工作,目前医学界公认最可信赖、准确性最高的仍然是病理诊断。患者就医后临床医生除运用各种临床诊断、检验、治疗等方法对疾病诊治外,往往还必须借助于病理学的各种方法来对疾病进行诊治。一些恶性肿瘤常常是患者在做病理检查时被发现的,这样就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及治疗,并达到较好的疗效。在医疗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病理检查越来越受到重视,病理诊断在患者的最终疾病诊断中占十分重要的作用,病理诊断报告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文书,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什么要做新冠肺炎患者遗体解剖?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丛斌此前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目前我们对新冠病毒感染致病、致死的病理学机制并不十分明确,对病人体内的免疫性炎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细胞缺氧或用氧障碍,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诊断还缺乏形态学依据——这些都需要通过解剖才能知晓。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教授 、湖北省司法鉴定协会会长刘良强调,病毒究竟损害了什么器官组织,现行的治疗效果如何,后期科研人员如何研究建模……这些都需要病理诊断。“病理诊断才是金标准。”

刘良表示,“新冠肺炎患者肺部会出现毛玻璃样病变,但肺部究竟是怎么病变的,没搞清楚;临床上,患者会出现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的情况,这比较反常,有些医生也百思不得其解;现在我们也在争论粪口传播究竟存不存在,就需要对从口腔到肛门每个地方做观察取材,看病毒究竟在什么地方,看它的存在是不是受到肠道微环境的影响……”

在刘良看来,病理学检查如同在战场前方派出侦察兵,实地勘察清楚,才能指导后方打仗。病理研究是搞清楚疾病发病机制、寻找有效治疗方案的关键一招。


寻你and奔跑


今天公布的数据显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已经突破了7万人,死亡人数也达到了1700多人。据央视报道,在国家法律政策允许下,经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全国首次2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遗体解剖工作在金银潭医院顺利完成,这两具解剖病理目前已被送检。感谢尸体捐献者家属的奉献,专家能从中发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呢?

尸体解剖能检测到病毒在人体的主要感染器官

现在我们知道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入侵人体的,钟南山院士发表的论文中也指出在病人的大便中分离到了活体病毒,那么病毒除了在呼吸道和消化道存在的话,还有没有在其他系统存在,我们现在还不得而知。通过尸体解剖可以系统的追踪病毒在人体的感染路径。

尸体解剖能更加直观的探索疾病治病机制

目前还没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特效药和疫苗,所有辅助治疗手段非常重要。通过解剖尸体能直观的看到患者体内的一些病理变化,可以指导临床用药和治疗方法。

尸体解剖能更直观的探索疾病的致死原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致死病因现在还不是很明确,通过解剖尸体分析人体每个器官的病例改变,分析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给未来临床治疗危重症患者提供依据。

注: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医学扫地僧


肯定是可以的。而且意义重大

之前也有很多人问为什么不把新型冠状病毒死亡患者进行尸检,现在终于来了。答案应该也很快公布。

那么尸体解剖有什么意义呢?

  1. 明确新型冠状病毒具体在人体存在部位,目前可以明确的是在呼吸道及胃肠道肯定是有新型冠状病毒的,那么在泌尿道、血液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这些有没有新型冠状病毒浸润还有待明确,通过尸检我们可以查看全身各部位是否有新型冠状病毒浸润。

  2. 查看那个部位病毒滴度最高,此前我们从各种体液来查看病毒滴度,这次我们终于有机会从各个解剖部位查看病毒滴度。一般病毒滴度越高,说明病毒侵袭越严重。这次终于可以好好看看了。

  3. 明确死因,通过尸检可以明确死因,这比临床判断要准确的多。此前很多临床医生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对心脏打击较大,这次也可以明确究竟死于什么原因。

希望尸体解剖给我们带来重大的发现,可以给治疗带来更多的建议。为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带来更准确的治疗意见,可以让更多患者治愈。

欢迎关注我,专注医学科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