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有一傳家寶,被兒子廉價出售,殊不知這是寶物,價值過億

文|瀚海說史

前言:

1998年,內蒙古興安盟科右前旗索倫鎮一位姓李的老農燈盡油枯,即將走到人生盡頭。在病榻上老李將自己的兒子李獻功喊來,說是要將傳家寶傳給他,這讓李獻功很是詫異。因為他從未聽說家裡有過傳家寶,他急忙詢問父親傳家寶在哪裡,由此掀開了一段塵封已久的往事。



農夫有一傳家寶,被兒子廉價出售,殊不知這是寶物,價值過億

老農形象

在三十年前,老李在洮兒河索倫大橋挖沙取石的時候發現了一塊金屬牌,只見牌子上刻有看不懂的文字,本就大字不識一個的老李下意識地認為這是一個寶貝,悄悄地把它藏了起來。

某一天,一位村裡見多識廣的老人到老李家做客,老李將金牌拿出來讓老人觀摩,老人發現上面那些看不懂的文字竟然和他家裡掛的成吉思汗的畫像上的文字異常相似。

老人由此猜測,這個金屬牌子可能與成吉思汗有關,且不論是不是古董,但至少是個好東西。老李聽後大喜,將老人送走後把這塊牌子藏在家裡的地窖中,沒有告訴任何人,包括家人。

農夫有一傳家寶,被兒子廉價出售,殊不知這是寶物,價值過億

聖旨金牌文字

聽完老李講述的故事,李獻功急忙去地窖將金牌拿了出來,也第一次見到了“傳家寶”的真面目。隨後老李離世,李獻功再次將金牌放置了起來。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隨著時間流逝李獻功竟然混到了掀不開鍋的地步,不得已的情況下,他想到了家裡的傳家寶,也就是那塊金牌,他想要拿它去換點錢財,以解燃眉之急。

經人介紹,李獻功在烏蘭浩特市找到了一位名字叫做劉振春的收藏家。他們在銀行對這塊金牌進行了成分分析,經過光譜分析發現金牌含金量高達58.44%,且其中的貴重金屬有著巧妙的配比,這就證明它價值非凡,是個寶物。

農夫有一傳家寶,被兒子廉價出售,殊不知這是寶物,價值過億

聖旨金牌尺寸

劉振春覺得這塊金牌非常值得拿來收藏,便讓李獻功開個價。在一番討價還價之後,達成了以12000元成交的口頭協議。劉振春預付了2000元定金,將金牌暫時拿到了自己手裡。

可回到家的李獻功卻越想越不對勁,他覺得自己那塊金牌賣的價格低了,自己虧本了,他聯繫劉振春說自己的金牌不賣了,將自己的金牌又拿了回來。為了能將金牌儘快換成現金,李獻功竟然打算直接將金牌熔掉。


與此同時,錯失良寶的劉振春也是不甘心,急忙聯繫李獻功,說是願意加價,高昂收購,最終以6300美元的價格成交。自此,這塊金牌幾經易手,劉振春成為了它的新主人。

在得到金牌後,劉振春找到烏蘭浩特市文聯原副主席江川幫忙鑑定。

江川認出金牌上面的文字是巴思巴文,是忽必烈為了統一中國、由帝師巴思巴科創的文字。

農夫有一傳家寶,被兒子廉價出售,殊不知這是寶物,價值過億

聖旨金牌形象

這個發現讓劉振春大喜過望,因為但凡
刻有巴思巴文的文物,都能被評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不過劉振春也深知問題的嚴重性,這塊金牌價值實在太高,他不敢據為己有,為了能夠保證這塊金牌的安全,劉振春找到了時任內蒙古大學副校長的包祥教授。

包祥教授看到金牌驚呆了,手都顫抖了,因為它與之前被發現的元代銀製聖旨牌太相似了,簡直一模一樣。他急忙解譯金牌上面的巴思巴文,得出這樣一句話: “在至高無上的神的名義下,皇帝的命令是不可違抗的。誰若不從,問罪處死 ”。很明顯,這是元代皇帝派發給某位將領的聖旨令牌,而這位皇帝不是成吉思汗,但極有可能是忽必烈。

很直白的說,老農的這塊“傳家寶”金牌終於掀開了它神秘的面紗:它就是元代的金牌聖旨。

農夫有一傳家寶,被兒子廉價出售,殊不知這是寶物,價值過億

收藏於博物館的金牌

元代聖旨令牌價值幾何呢?

我們可以用數據來對比,現在已知的一些明清聖旨,在拍賣場上可以拍出數千萬的天價。那麼這件元代金牌聖旨的價值難以估量,最起碼以億起步!

後來 ,這塊聖旨金牌被捐贈給了內蒙古大學民族博物館,成為了該館的鎮館之寶,也為歷史學家研究元朝歷史的提供了最好的素材。

(中央紀錄頻道有過報道,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搜一下”發現聖旨令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