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已经拥有半壁江山了,为什么不听诸葛亮而一定要打江东?

书友会


从地理位置看,蜀国的位置是最差的,易守难攻,同样意味着也不容易出来进攻。而且人口少,益州总人口不超过一百万。

刘备兴兵攻打江东,不仅仅是替关羽报仇。刘备要攻打吴国、撕毁孙刘联盟总得需要一个理由吧。这个理由就是孙权率先背弃了孙刘联盟,并且发兵偷袭荆州,杀死刘备的心腹爱将。关羽被杀的时间在219年,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时间在221年,期间足足相隔了两年之久。两年之间,刘备完成了称帝大业,一跃成为汉昭烈帝。

从理论上说,夷陵之战的风险是可控的。因为即便刘备败了,无非是损兵折将而已,吴军不可能乘胜追击,威胁到益州。毕竟曹丕的大军虎视眈眈,就等着孙刘大战之后收割孙权,吴军就算战胜了蜀军,也只能立即收兵防魏军。事实上,历史上的夷陵之战,剧情就是这么发展的。当刘备惨败后,吴将徐盛、潘璋等人觉得机不可失,建议陆逊杀向白帝城,活捉了刘备时。陆逊就表示曹丕马上就要杀来了,现在顾不上刘备。此后魏国三路大军果然杀来,孙权赶紧派人向刘备求和。

诸葛亮的隆中对的主要战略就是:东联孙权,北拒曹操,西吞益州,休养生息,等待时机,待天下有变时,从荆州和益州两路北伐曹魏,必定能统一天下。庞统的荆州破败论是说:荆州荒芜破败,人才流失殆尽,而且东边有孙权,北边有曹操,难以有大的发展。而益州有户口百万,土地肥沃,物产丰盛,如果能夺取益州,必有大的发展。

法正的汉中三策的主要思想是:曹操平定汉中后,没有乘胜南下进攻巴蜀,说明曹操有内忧牵制,如果我们能积累力量攻打汉中,上可以消灭敌人,兴复汉室,中可以蚕食雍州和凉州,广拓国土,下可以固守险要地势,是持久之计。把诸葛亮、庞统、法正的战略思想,汇总在一起,就是刘备集团的发展战略。

然而对刘备与蜀汉政权来说,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荆州不但是物资与兵源的重要来源,在地缘政治与战略上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刚刚称帝的刘备是不舍得放弃的,这就决定了从战略考虑他一定要打东吴。待到夷陵之战失败之后,刘备碍于局势只能在荆州依旧归属东吴的情况下与东吴讲和,但是荆州没有回到蜀汉之手,始终是蜀汉在三国中较弱的一个重要原因。





米爸Derek


我不搬历史佐证,历史永远是历史,我来讲个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艾欧莉亚!

为了兴复汉室,刘备,张飞,关羽,赵云,诸葛亮为代表的蜀国来到了艾欧莉亚。他们的目的是统一全图,上高地,踏平敌方所有水晶。

专主打野十年,我已发育成功,请蜀国人民放心,赵云高亢的说道!我在上路碾压式发展,对面打野来一次我揍①次,大哥,二哥放心,不需要来帮忙,张飞自豪的说。

各位兄弟我已在中路插满了眼,很亮,刘备激动的说道,“”耶,小样,敢偷袭我,逼我放风墙!”

大哥放心,“无尽”在手天下我有,对面的adc已被我玩爆,关羽不可一世的说道。

主公,关将军太浪,无视对面的敌军,对面的打野又过来“杠刻”了!

“军师放心,你去游走吧!二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勇,让他去浪吧,展示我蜀国雄威。”

“刚我看到对面的打野了”,我去拿个蓝,“啪啪”,我草,三个人埋伏我!我去拧盒饭了!

关羽败走麦城!

二哥,“我要替二哥报仇,我先把大龙给收拾掉”,“啪啊,什么情况,!发育这么久干不过大龙!

张飞被杀

“主公为今之计,我们只有猥琐发育,等他们复活,”诸葛亮说。“”不,打野发育的很好,一个能打2个,从上路进攻,你是辅助,只管给“”奶”。

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

败的一塌糊涂!

诸葛亮虽有智谋但没有权力,张飞虽勇但无智谋,关羽虽智勇但好大喜功,刘备虽有仁义但优柔寡断。

自桃源三结义起,就已经注定他们能成为乱世之枭雄一方霸主,但不能光复汉室,建立万世之功!

太急了,想想秦始皇建立大秦帝国,他的祖先为他打下了多少坚实的基础。

所以,这就跟创业一样,时间,人才,机遇还有默默付出,不急于求成,该出手时就出手!

个人观点!见解!

谢谢!


海豚的梦


答:让我们先从黄权与曹丕的对话中,去寻找答案。

黄权投降曹丕后,曹丕很赏识他,任命他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黄权)

从蜀国投降的人中有人说,刘备已经诛杀了黄权的家人。黄权知道其言不真实,于是对曹丕说:“我与刘备、诸葛亮推心置腹,表明了我的本志。疑惑还未解,请等待之后的答案。”《汉魏春秋》曰:文帝诏令发丧,权答曰:“臣与刘、葛推诚相信,明臣本志。疑惑未实,请须后问。”后得审问,果如所言。

刘,刘备;葛,诸葛!从一个降将嘴里说出来的话中,不难发现,此时的蜀汉内部似乎是有两个领导人?刘备是皇帝,诸葛是丞相。表面上看刘备是一把手,其实也是。怎么说呢?就是夷陵之战!能够证明刘备才是皇帝。我这话说得,是不是要用如此的浩劫来巩固刘备的辈分?我敢打赌,是!

权利是一个人毕生追求的目标,这一点没有错!古今中外,没有例外!什么隐士之说,不过是争取不到权利的借口罢了……

刘备不是已经掌握了益州的大权了吗?怎么还要拼尽全力去做错误的事情呢?我先讨论伐吴对不对:

《三国志·卷四十三·蜀书十三·黄李吕马王张传第十三》:及称尊号,将东伐吴,权谏曰:“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当寇,陛下宜为后镇。”先主不从。黄权的建议刘备不从,⚠️!注意⚠️!刘备怎么说的?先主曰:“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是不是连刘备自己都知道伐吴是错误的。(秦宓)

再者,后来,益州牧府征召秦宓为从事祭酒。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准备征讨东吴,秦宓陈说天时不当,必难取胜,因此获罪下狱囚禁,后来才被赦免释放。秦宓原来是刘璋的人,刘备用他,他应该对刘备感恩戴德的,怎么报答刘备呢?劝阻伐吴。

还有赵云,就不重复了。

有一个人非说不可!因为他说的太有道理了:“陛下老远来至白帝,恐怕是因为吴王侵取荆州,危害关羽,怨念颇深。不应该讲和,您这是小人物之心,不肯着眼于大处。我试着为陛下论其轻重和其大小。陛下若抑威损忿,可以马上决定下来,不用再咨询各位将领。陛下和关羽之亲密和诸汉先帝如何相比?荆州大小与海内各州又如何相比?这些仇恨,谁当先后?如果仔细思考,不是很简单的事吗。”😂😂😂!!!

如果他不说,刘备兴许就不能伐吴了?他说了等于火上浇油!非打不可。这个人是谁呀?诸葛瑾😂……。刘备打夷陵之战的目的就是要让天下所有的人都看到,蜀汉还轮不到你诸葛亮说的算!不是说刘备不知道伐吴是错误的,不是!明知道伐吴是错误的,必须要打,这是在维护他自己的地位,也就是大事做决定的权利。比起对权力的挑战的威胁,什么荆州沦陷、什么关羽、张飞的死、什么个人的怨恨,统统不值一提。

赵云你救不救刘禅与我的权利被威胁相比,九牛一毛!我不还有人事行政权吗?你老老实实地呆着吧。实话实说,刘备深知赵云的话是对的,所以他并没有把赵云也给抓起来,而是让赵云掩护夷陵方向,并把最精锐的部队全都交给了赵云。以至于赵云在接应刘备的时候,陆逊也不敢与赵云交战。

局外人是谁?诸葛!一个堂堂正正的丞相,这么大的军事行动,连一点参与权都没有?还不能说明点问题吗(言外之意——架空他!)?

建兴二年(224年),丞相诸葛亮兼任益州牧,迎请秦宓为州别驾,不久又提升他为左中郎将、长水校尉。

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刘备病逝永安宫。后主刘禅继位,赵云由中护军、征南将军,迁为镇东将军,并封为永昌亭侯。


中行偃1


刘备征伐东吴,是在关羽失荆州,被东吴俘杀以后,经过差不多一年的准备,才进行的。《三国志》上并没有明确记载诸葛亮谏阻刘备伐东吴,至于诸葛亮谏阻没有谏阻,很不好说。

刘备当时得了益州、汉中,声势大震,举国上下正在欣喜之时,荆州传来噩耗,东吴占荆州并杀了关羽。刚出现的举国欢腾、志得意满劲一下子就没了。朝廷上下充满了悲愤,东吴太不是东西了,干不过曹操,就从背后捅刀子。如此血仇,怎能不报?鉴于刚经过汉中争夺大战,举国疲惫,刘备也只好忍耐下来,积极做征伐东吴的准备。终于经过近一年的准备,兵马齐备,刘备要开始东征。这时有不少大臣缓过劲来,谏阻刘备不能征伐东吴,因为我们最大的敌人是曹魏。像赵云、黄权等大臣,史志明确记载出面谏阻刘备,至于诸葛亮谏没谏阻,就不得而知了。那么为什么刘备不听谏阻非要伐东吴呢?诸葛亮又为何态度暗昧呢?这是有原因的。首先,荆州战略意义太重要了。荆州东邻东吴,北接曹魏,南连百越,西通巴蜀。是《隆中对》中蜀汉匡复汉室,一统天下的重要跳板。是两路进伐中原的其中一路。如果没有了荆州,蜀汉统一天下的大业就很渺茫无望了。其次荆州是重要的战备要地。这里土地肥沃,人口密集,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和兵源之地。失荆州等于失了蜀汉一半的国力。其三是重要人才产地。因以往中原混战,荆州在刘表治理下成了一个相对平和之地,因此形成北人南迁,其中不乏大量人才。三国时期有很多人才来源于颖川,就是如此。刘备手下有不少大臣、士兵,都来源于荆州,荆州可是他们的故乡,他们怎能抛弃故乡?因此他们也是一致赞成伐东吴的。其四是刘备在争夺汉中之战中打败了曹操。曹魏是当时天下最强的势力,尚且被刘备打败,区区东吴,又怎能入刘备法眼?刘备傲骄之心可想而知。其五是关张与刘备恩若兄弟。刘备与关张情谊非浅,经常是食责同桌,寝则同榻。现在关羽被东吴俘杀,张飞也被割首送东吴,如此大仇,刘备不报,又怎么面对天下人?刘备自然会铁了心要打东吴的。也许当时他或许知道不应仓促报仇,但他也有信心和侥幸心理。

正因为于公于私,都需要不顾一切地去征伐东吴,因此刘备才听不进大臣们的谏阻。当时诸葛亮也许心里很矛盾,荆州之地太重要了,但东和孙权也很重要,更何况自己的亲哥哥还在江东呢?正因为有如此矛盾心理,诸葛亮对刘备征伐东吴不会前去死谏,刘备自然也不会听从诸葛亮的无力谏言了。


sunjin72976689


三国演义中刘备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以诸葛亮为师的存在,自从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之后,似乎诸葛亮说的话刘备就都会表示接受,而绝大多数情况下诸葛亮也确实能够给刘备相当正确的选择,诸葛亮的隆中对也让刘备从一无所有风雨飘零变成了坐拥荆州益州两大根据地,一时之间甚至在三国中无人能出其一二。

但是东伐孙权似乎一直是刘备人生中的一个污点,似乎只有这一次,刘备没有听取诸葛亮的建议,致意为自己的结拜兄弟关羽报仇。而这一战,似乎也成为了蜀汉一生的转折点,蜀汉因此由盛转衰,刘备和诸葛亮惨淡经营了一生的兵马和人力物力都在这一场战争中消失殆尽。

为何一生都为诸葛亮为师的刘备会在这一场战争中没有听取自己这个师父的呢?

实际上不仅仅是诸葛亮,赵云也在这一场战争中极力劝阻刘备不要东伐孙权,但是都被刘备予以拒绝了。而最终蜀汉的两大名臣诸葛亮和赵云都没有参加这场战役,而刘备的八十万大军也被陆逊在夷陵一把大火烧了个一干二净。五虎上将最终死的就剩下后期存在感不高的马超和没有参加此战的赵云。

刘备为何执发动对东吴的战争呢,真的是单纯的因为自己结拜兄弟关羽的死让他冲昏了头脑么?

实际上倘若我们仔细看看当时的局势就可以了解,刘备伐吴的时候距离关羽的死已经过去了一年,什么仇恨在这时候恐怕都已经消失殆尽了。而刘备真正惦记的,是荆州。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就曾详细的描述过,刘备应该占据荆州和益州,在北上占据汉中。这样倘若天下有变,一来可以从荆州出兵直逼襄阳,洛阳,另一方面可以出汉中,逼近雍州凉州。倘若这两路任何一路大军获胜,那天下都指日可俟了。

然而随着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刘备已经失去了隆中对中的前提条件,只能由汉中一路而出。而这样也会给蜀汉自己带来进攻上的不笑的麻烦,实际上后来的诸葛亮六出祁山就是因为当时的蜀汉没有了荆州,这样的诸葛亮只能出一路。最终也给蜀汉自己带来了失败。

实际上刘备是为了自己政权的两方面进攻以及维护隆中对的战略才对东吴进攻的。

而另一方面,就是失去了荆州之后,占据益州的蜀汉政权,主要靠这是诸葛亮的荆州派和刘备的外来派,和李严代表的益州原定派有了一定的冲突,为了维护蜀汉内部的团结和实力维护,刘备只能选择对东吴下手,但是实际上刘备也没想过一口气吞并江东六十四郡。刘备恐怕想的只是夺回荆州,至少要回到湘水花界之前的样子。

然而刘备恐怕没有想到这一场会输得这么惨,直接断送了自己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基业。


梅姑姑318


历史上没有写诸葛亮劝阻刘备。

刘晔说,刘备和关羽名为君臣,恩犹父子,以刘备的为人一定会为关羽报仇的。

而且对刘备来说,夺回荆州才能让隆中对有希望实现,才能给荆州旧部一个交代。难道被孙权背刺了还要讨好孙权?而且孙权已经投降曹丕,打孙权便是打曹丕。

至于前景,陆逊放火以前,东吴自己都说和刘备交战是空杀兵。冯习张南们不出名只是因为失其行事无法列传,事实上都是百战老将。


代牧益州阎文平


浅谈刘备的战略失策

刘备成也诚信,败也诚信。为义走到一起的三位兄弟组合,由"桃园三结义"轰轰烈烈掀起了波澜壮阔的蜀汉大业,起到决定性的桃园效应,当时三结义的宗旨是,除奸兴汉,目标远大,定位精准,可称为纲领性口号,也可称谓桃园宣言!然而,这个"桃园三结义"宣言是提出正确的目标,是肯定的!但同时还有一条极不科学的附件:那就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就是这一附件,局限了他们的理想高度,埋下了悲情的种子,让“桃园三结义"的光彩暗然失色!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研判的。但如是从纯情的兄弟组合角度上,这种同生共死的情操是万古留芳的!

可问题的核心是,"桃园三结义"不单单是个兄弟组合的,而是负有使命的,肩负着兴汉大业的政治团队,领导集团,超越了家族集团的范畴了,要求的不仅是哥儿们感情,而是团队利益,乃至国家利益。兄弟感情是小义,国家利益是大义!但他们的认识境界,使他们二者混为一谈了,可叹,可叹!

假如,刘备能正确地认识到这一点,也许结局不是大家看到的了,他就不会为兄弟义气去发动这场无把握无准备的冲动攻打东吴的错误战争,至少,应听诸葛亮怎么说!

可问题不单单如此,更重要是他忘了"三顾茅庐"的初心:象攻打东吴这样重大的国家战略决策,怎么独断专行取消了诸葛亮的参与权?是不是取消了诸葛亮的决策权之嫌?你把诸葛亮置于何地位?你是不是有排挤和架空诸葛亮的军事领导权和国家领导权?你完全背离了三顾茅庐时的初衷和精神,借为兄弟复仇之机剥夺了诸葛亮的领导权!实际排挤和边缘化了诸葛亮的军事地位,悲情就是这样发生了,无法挽回了。笔者想多问一句,白帝城先主托孤的时候,先主可曾意识到这些没有?

是一时的冲动,还是存在着必然?

毕竟,历史不可能重演!

一点浅见,与大家分享。谢谢关注!


酒醉的蜂蝶


刘备再怎么说也是个狠角色,从一个织席贩履的落魄皇室拉起了蜀国大军是很不容易的,偏偏在刘备汉中之战后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吕蒙来搅局斩杀关羽夺取荆州,这样子搞法刘备不怀恨在心才怪,在事业的高峰期被拦腰斩断谁心里也难受,再则关羽之后张飞因为为关羽复仇结果被手下干掉了,五虎上将一下子没了两,隆中对的兵出荆州也没法搞了。

在荆州丢了以后刘备早就想拿回来了不过东吴方面也一直强调荆州本来就是东吴的不过是暂借给刘备,但好死不死吕蒙杀的是关羽,桃源结义,这恰恰也是给了刘备夺取荆州的一个理由。

再则此番袭取荆州也可以给天下人看到刘备重情重义的一面,尽管是假仁假义下的。

另一方面刘备年纪也大了,他自己也清楚不久于人世,此时步伐也会成为人生的遗憾,说不定成功了呢,而且也是在为不争气的阿斗争取点东西。


吞噬者27


刘备当时坐拥益州派关羽镇守荆州,荆州是益州的门户,而关羽因为自大不但被孙权夺取了益州,更是被孙权斩杀,头颅被砍下送给了曹操。对于刘备来说一方面要夺回荆州,另一方面要为追随身旁多年的关羽报仇,其次张飞在起兵为关羽报仇中途为部将所杀,更加激怒了刘备,因此刘备不停诸葛亮劝阻执意要打江东。


西城长乐


刘备攻打东吴,既是给关羽报仇,也是为了夺回荆州,荆州是当时的军事战略要地,吴蜀魏三国都想得到它。

刘备以前没有自己的地盘,借东吴荆州暂住,双方说好攻下益州后就还荆州,可刘备占领益州,还不把荆州还给东吴,孙权很生气,一心想夺回荆州,后来派吕蒙偷袭荆州,杀了关羽夺回荆州,自此两家仇恨加深,刘备才率兵攻打东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