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事走進《美國工廠》奧巴馬為何力推

每年的奧斯卡對於整個電影、動畫以及紀錄片來說,一方面是從業者們至高無上的榮耀,另一方面來說則是在聚光燈下的一次自我反省。今年的最佳紀錄片就給了這樣一部講述美國工廠現實狀況的影片,這部影片恰巧也是由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和他的夫人投資的。

中國故事走進《美國工廠》奧巴馬為何力推

能夠得到前總統的投資和認可並非一件偶然的事情,影片講述的主題講述的就是一直以來美國極度棘手的勞工問題。


中國故事走進《美國工廠》奧巴馬為何力推


這也是特朗普上臺之後,用盡演技來極力與中國周旋的根本原因——“讓製造業迴歸美國”。而奧巴馬卻在卸任之後,用這樣一種四兩拔千金的方式切入了特朗普的“命題”,展現了美國鏽帶衰敗內因。



矛盾重重下的好命題

《美國工廠》的起筆就開始在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目標瞄準了美國鏽帶俄亥俄州,就此開始講述一個在通用公司撤出之後“失去十年”。

中國故事走進《美國工廠》奧巴馬為何力推

中國故事走進《美國工廠》奧巴馬為何力推

紀錄片的主角來自中國福建的一家車窗玻璃生產廠——福耀集團。2015年,福耀集團在俄亥俄州代頓市的廠區竣工。


導演介入工廠開始進行跟蹤拍攝,在跟蹤拍攝幾年時間中,工廠經歷了從文化融入、開始投產,到業績不達標,返回中國學習訪問,再到更換高層,工會選投……等等一系列跨國公司面臨的現實問題。


中國故事走進《美國工廠》奧巴馬為何力推

中國故事走進《美國工廠》奧巴馬為何力推

中國故事走進《美國工廠》奧巴馬為何力推


紀錄片並沒有完整講述福耀的海外版圖。在美國開廠之前,2011年,福耀在俄羅斯開建了其首個海外生產基地。而以1500萬美元收購美國代頓市工廠的同一年,福耀美國又出資2億元在伊利諾伊州獨資設立子公司,並收購了玻璃產品供應商PPG名下的兩條浮法玻璃工業生產線。


這樣福耀在美國就有了兩大生產板塊:汽車玻璃和浮法玻璃,不過由於行業下游的成本和利潤問題,汽車玻璃始終是它的側重點。


中國故事走進《美國工廠》奧巴馬為何力推


影片中的福耀工廠過的並不容易,雖然俄亥俄州的工廠前身有一些通用公司的基建,然而對於車窗玻璃的生產以及工人們的業務水平幾乎是從零開始,業務生產不得不依靠大量從中國本土而來的熟練工以及技術工程師來監督推進。


文化的差異、語言的隔閡,讓這些監督進度的中國領班與美國工人矛盾重重,強制管理又會造成工人們的極力反抗。這時,工會就成為了工人們表達自己情緒的聚集地。


中國故事走進《美國工廠》奧巴馬為何力推

中國故事走進《美國工廠》奧巴馬為何力推

中國故事走進《美國工廠》奧巴馬為何力推



"工會"一個難以繞開的話題


美國的工會發展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其最初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底層勞工最基本的權益。


在四五十年代,工會的領袖大肆煽動工會會員與企業進行罷工以及強制維權活動,其中還夾雜著種族矛盾的衝突。


最終結果導致以福特、通用公司為首的大量企業搬離底特律、克利夫蘭,以及美國伊利諾伊州、印第安納州和密歇根州連城的鏽帶。可以說,美國的工會組織反而成了企業發展、城市復興的絆腳石。


中國故事走進《美國工廠》奧巴馬為何力推


在美國建廠的福耀公司自然也無法避免面臨工會組織的問題,從建廠投產的開工典禮上,來自當地的參議院就在發言中提到需要福耀公司建立工會,維護企業員工的基本利益。


中國故事走進《美國工廠》奧巴馬為何力推


然而,臺下的管理者們誰都清楚,工會就意味著影響企業的效率和執行力。採訪和發佈會上對此,避而不談,避免工會組織的蔓延。


中國故事走進《美國工廠》奧巴馬為何力推


隨著企業的正式投產,由於美國工人的懶散生活習慣,過度的安全保護意識,工廠的產能很難有所突破,一直無法達到業績標準。


與此同時,枯燥的生產線,操作當中的安全事故,員工薪水與之前的落差,美國工人們越來越不起勁,越來越需要通過工會這樣的組織來示威。


企業與員工之間的矛盾一觸即發,而老闆不得不通過更換高層領導,開除業績不達標的員工來改變現在的困境。


中國故事走進《美國工廠》奧巴馬為何力推

中國故事走進《美國工廠》奧巴馬為何力推

中國故事走進《美國工廠》奧巴馬為何力推

中國故事走進《美國工廠》奧巴馬為何力推


員工難,企業難,這樣的窘境最終觸發了一次工會選舉的公投,對於企業是否建立工會來維權這件事情上,所有員工進行了一次正式投票。當然在投票之前,雙方都經過了一些明裡暗裡的遊說工作。


最終,投票的結果出乎意料,整天遊行示威的工會維權者並沒有獲得勝利,更多的員工選擇了老老實實的保本領工資,畢竟在經濟情況已經這樣糟糕的環境下,能夠拿到一份保障已經是很奢侈的事情了。


就此,工會的組建偃旗息鼓,而鼓吹工會的勞工們也“漸漸”離開了工廠。


中國故事走進《美國工廠》奧巴馬為何力推

中國故事走進《美國工廠》奧巴馬為何力推

中國故事走進《美國工廠》奧巴馬為何力推



難盈利,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故事的主要人物,同樣也是福耀集團的創始人曹德旺,在紀錄片之後的採訪中表示,中國企業走出去要融進當地的文化,而國內外最大的文化差異是工會制度。中國要保持自己的優勢,與發達國家進行競爭,製造業一定不能丟,必須把注意力放在如何鞏固製造業優勢上。


導演在跟拍企業的同時,也將中美兩國的工廠差異娓娓道來,中國廠區的繁榮自然和放棄正常生活而加班的勞動者們密不可分。


相比每週都要休息兩天的美國工人而言,在中國生產線上的工人們會更願意付出這些時間去換取勞動收益,這樣,企業效率也因此倍增。人員效率,這就是兩國在製造業上根本區別,並非貿易戰這樣的短期刺激所能夠改變的。

這可能也是奧巴馬極力投資和推薦影片的初衷吧。


中國故事走進《美國工廠》奧巴馬為何力推


《美國工廠》中福耀的故事,對中美雙方可能都有啟示。全球圍繞主要消費市場正在形成區域化的供應鏈體系,而在這個體系中,中美完全可以找到各自的優勢,互補、合作、雙贏。在這個過程中,衝突或許是難免的。但如同《美國工廠》中的福耀一樣,面對問題,以冷靜積極的態度磋商與合作才是最好的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