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漲之下,忌追漲殺跌,近日恆大線上賣的火熱。

近日打開瀏覽器,映入眼簾的就是恆大火爆線上賣房,銷量爆棚,隨著而來,今天眾多汽車公司開啟線上賣車,多股漲停。然而這只是新零售從概念走向實際爆發的再一次起點。疫情下,封閉式管理吃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那為什麼說武漢疫情後,新零售模式將迎來爆發呢?數據可以說明一切,這次疫情下最大的贏家—生鮮電商交易量暴漲350%。除了盒馬,每日優鮮、叮咚買菜、蘇寧生鮮等等都迎來訂單暴漲。在當前的疫情環境下,用戶足不出戶,每天的生鮮食品供應是剛需,不敢去菜市場,超市少去,還不如在APP上一鍵下單。

特別是盒馬,這次是徹底爆發了,西貝等餐飲企業爆出困難時,盒馬就將他們的員工招來自己用,規模達1000多人。而根據盒馬的說法,全國盒馬門店需要超過6000人,參與打包、分揀、上架、餐飲等工作。盒馬現在也將很多食物做成半加工形態,用戶收到之後熱一下就可以吃,非常方便。

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新零售和之前的生鮮電商不是一樣的嗎?那可能是對新零售還不夠了解。之前的生鮮電商模式,是將所有的產品堆在倉庫裡,客戶在網站下單了,然後就派送,就是傳統的電商模式。而”新零售“是有線下門店的,線上和線下相結合,你既可以在線下下單,又可以去線下實體店購買。最大的一個改變是運用了大數據和雲計算等技術,從採購、營銷、配送等等層面來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比如盒馬,可以做到1小時內配送,當你下班了就可以下單,到家就收到。另外,還可以按照客戶的購買慣,針對性的推薦,定製化服務等等。

除了盒馬這種生鮮為主的新零售業態外,阿里還收購了大潤發,銀泰,三江購物 ,入股了蘇寧,聯華等巨頭,在零售上做賦能,來提供成交率和服務滿意度。

有人說等疫情結束之後,大家就不會用了,還是迴歸正常的生活。然而,人的慣一旦養成,那將非常難改變。2003年非典,淘寶誕生,劉強東將京東 的生意搬到了網上,抓住商機,讓電商迎來了高速的發展。

這次也不例外,疫情已經20多天,預計還要持續一段時間,那這種購物的慣也將逐漸養成,一個APP輕鬆實現買菜、買肉、買米、買水果、買零食等等,等疫情結束,你也成為了它們的忠實用戶。

因此,馬雲說未來10年傳統電商將被新零售取代,這次疫情無疑是一個拐點,是一個超級風口,正在迎來爆發。預計馬雲也沒想到會像17年前的非典一樣,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讓新零售的發展加速。馬雲說“今天很殘酷,明天很殘酷,後天很美好,但很多人死在了明天的夜裡。”誰能堅持到最後,誰就獲得勝利

盒馬這樣急劇的擴張,無疑就是看到了其中的發展趨勢。新零售已經到來,還是趁機抓住吧。

據公司情報專家《財經》消息,新冠病毒疫情期間,盒馬鮮生的網上訂單數量相較去年同期激增220%,但平均客單價卻從去年的80-90元下降至40元左右。

相關人士透露,原因在於疫情期間民生單品需求暴增,網上訂單主要集中在蔬菜、柴米油鹽、方便麵,冷凍食品等,同時客戶購買頻次增加,亦攤薄了客單價。

同樣帶來的問題是人員緊缺。在貨源方面很多產品無法在外地很快運到上海,也造成了一部分商品短缺。但該人士表示,盒馬比其他互聯網 生鮮平臺的貨源更充足。

就供應端反饋來看,供應蔬菜等偏民生產品到貨率較高在80%以上,而水果產品需要層層檢疫,物流偏慢,到貨率不足30%。

為保障民生需求,盒馬鮮生菜品的價格受到監管部門管控,幾乎和進價差不多銷售給顧客。算上整個蔬菜損耗,幾乎不賺錢。這也拉低客單價的原因之一。

對疫情過後線上生鮮客單價的判斷,盒馬內部人士認為仍將回到常態,線下時間充裕的用戶仍會迴流線下購物,當前各平臺的客單價提升或下降都只是暫時的。

長期而言,對比其他競爭對手,相較傳統商超盒馬具有品類優勢及阿里的數據支持和更高效率的運作模式,而對比其他線上生鮮,盒馬又有線下有體驗店,盒馬的新零售競爭優勢明顯,疫情過後客單價仍將恢復至先前水平。

市場上與盒馬有關係的,無疑讓人想到阿里控股的新零售龍頭“三江購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