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复工,压实单位的主体责任|澎湃社论

有序复工,压实单位的主体责任|澎湃社论

评论君说

复工之后,在社区继续维持高强度抗疫工作之外,用工单位的抗疫的主体责任也必须要担起来。

有序复工,压实单位的主体责任|澎湃社论

上海张江,企业复工后,机器人正在进行消毒。 受访者供图

这个周一,上海的企业迎来了一波复工潮,有序复工意味着“向好”的趋势,但是不意味着疫情结束,相反,意味着要在抗疫和经济社会发展“两线开战”。这是一场必须取得全胜的战役,一个“战场”都不能丢。

经济社会活动不能一直“停摆”下去,否则,抗疫的药品、物资供给是不可持续的,就连基本的民生都可能遭遇困难。所以,有序复工是当下的必然选择。作为人口流入地的上海,承受着返程潮和复工潮的两方面压力。

谁用工,谁管理,谁负责,用工单位必须做好员工来源地核实、体温检测,以及工作场所、就餐场所的防疫工作。

如果说复工之前,抗疫防疫的主要责任还在社区,那么,在复工之后,在社区继续维持高强度抗疫工作之外,用工单位的抗疫的主体责任也必须要担起来,必须要接过严防死守的接力棒,不容松懈,不容掉以轻心。

有序复工,压实单位的主体责任|澎湃社论

截至2月16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复工人数达36253人,而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零 澎湃新闻 图

用工单位切不可麻痹大意,认为现在“风头过了”,“能开工就代表没有问题”,这就是自我欺骗。如果不做好复工前的制度准备、物资准备,疏于管理,一旦导致疫情在用工单位内爆发,那么之前种种防疫措施就会功亏一篑。企业负责人在此时、此地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要保经济,要保民生,同时防疫这个当前最根本的任务不能放松。

我们看到上海的企业各显神通,想办法,动脑筋去解决生产和抗疫之间的“矛盾”。上海石化合理安排员工复岗,专门腾出企业培训中心,设置返沪员工隔离观察点;一些智能生产企业、科研机构也在灵活探索工作方式,采用居家办公、远程办公,有序开展生产经营。我们也看到了不少企业的防疫“小心思”,有的将食堂聚餐改成领盒饭后各自就餐;写字楼严把入门关,查体温、发门卡、做登记,一个人也不漏过。

员工是企业之本,企业直接关乎员工的 “饭碗”,在大疫之下更体现出两者同舟共济的关系。此时,员工愿意返岗复工是一种担当;企业在艰难环境之下复工复产,同样是一种对社会、对员工的担当。但是,有序复工必须以压实属地责任、企业责任为前提,企业必须承担起防疫抗疫、保护员工生命健康的主体责任,当下企业防疫工作和生产经营同等重要。企业要算经济账,也要算社会责任的账。

复工之后,企业必须跑好城市抗疫的第二棒,这个责任必须压得实而又实。

爱让我们更加懂得守护什么|澎湃社论

用“硬核”扶持给企业吃下定心丸|澎湃社论

“租售同权”应经得起疫情的检验|澎湃社论

一连串“严”字体现上海态度|澎湃社论

一起出力,一起想办法|澎湃社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