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農商”理念,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

統籌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既是一次大戰,也是一次大考。

日前印發的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脫貧攻堅最後堡壘必須攻克,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必須補上”。2月12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強調,各地要抓緊組織好農資供應,落實好春管春種措施,夯實農業生產基礎。

當前,我省應如何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加快農業高質量發展?《湖南日報》特約請專家建言獻策。

植“農商”理念,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

楊亦民 孫豔華

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2月3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繼續為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而努力,特別要抓好涉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重點任務。日前印發的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抓緊研究制定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的意見”。

2020年湖南省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堅持新的發展理念,確保完成現行標準下剩餘的1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當前,應在“三農”領域深植“農商”理念——這是一種符合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理念,其內涵主要包括農業商業化、農民商人化、農產品商品化——以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

以商業化理念打造現代農業,促進湖南農業規模化、專業化、智能化發展

湖南農業目前正處於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階段,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前提下,用商業化理念打造現代農業,可以縮短其過渡時間。

一要始終瞄準市場需求,進一步發揮體制機制作用,引導企業、合作社良性聯動,促進農業規模化發展。沒有市場就無法產生規模,單個小農戶難以與市場有效對接,這是限制湖南乃至中國農業發展最大的問題。應出臺系列政策,鼓勵引導農業企業、合作社與科研院所緊密合作,培育和研發適合不同地區、深受消費者喜愛的新品種;依託農業企業、合作社開展市場研究,按照市場需要合理配置農業資源;依託農業企業、合作社開展統防統治、代耕代種、土地託管等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提高農業生產質量與價值。

二要始終堅持質量底線,精益求精地推進精細化生產,提升農業專業化水平。用“工匠精神”打造農業,對於有形農產品,應控制農藥、化肥使用量,大力發展綠色、生態循環農業,在生產、流通過程中切實防範有毒有害物質汙染;對於農業服務產品,應規範服務環節、減少服務流程,力求以最高效率、最低成本做好標準化服務。

三要始終堅持科技導向,用現代科學技術、互聯網技術武裝農業,促進農業智能化發展。在挖掘、保持、保留好傳統農業優秀文化、基因的同時,要放眼未來,加快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以商人化理念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提升湖南農民能力素質、市場意識、產業意識

當前,湖南多數新型職業農民仍保持傳統農民淳樸、守舊的思維理念,缺乏現代商人的基本素質。必須以商人化理念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提升其現代農業從業能力與經營能力。

一要繼續強化教育培訓,完善農民商業知識,改進農民思維理念。我國2億多小農戶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近年來被邊緣化趨勢加劇。為此,應繼續強化培訓教育,使更多小農戶有機會接受新知識、開拓視野;設置針對不同層次農戶需要的課程內容,如專業知識課、價值理念課、道德情操課等;培訓課程內容應體現系統性、目的性、層次性、銜接性,提高實效性。

二要繼續搭建商業平臺,增進農戶與市場的聯繫,提升農戶市場意識。當前,我省農村地區缺乏完備的商業交易數據系統、物流體系和線下線上交易平臺,限制了農戶與市場的聯繫,缺乏培養農民商人化素養的商業環境。為此,應加大財政投入,狠抓農村大數據中心建設;支持供銷合作社、郵政快遞企業等在農村建立物流服務網點;大力改善農村市場,在大的鄉鎮建立農產品集散市場、加強村級電商服務站點建設,有效推動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

三要繼續強化共享經濟,將農戶引入農業供應鏈,提升農戶產業意識。我省多數地區農戶遊離於農業產業鏈之外,難以分享產業鏈帶來的利潤。為此,應繼續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鼓勵和引導農戶通過訂單農業、入股分紅、託管服務等方式融入農業產業鏈,建立健全農民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機制,打造各具特色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以商品化理念發展特色農產品,塑造湖南農產品美譽度、知名度、核心價值

標準化、工業化、品牌化、信息化是現代商品的重要標誌。當前,湖南大多數農產品在標準化、工業化、品牌化、信息化等方面仍存在較大發展空間。

一要強化標準化生產、包裝與服務,提升農產品核心價值。國務院辦公廳2019年印發的《關於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指導意見》強調,要加快農產品標準化體系建設,鼓勵貧困地區制定特色農產品地方標準,開展標準化生產、包裝和服務,全面提升農產品供給水平和質量。

二要強化農產品加工,延長農產品產業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農產品加工業是未來農業發展的引擎。政府應重點支持農民合作社、供銷合作社、郵政快遞企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產地分揀包裝、冷藏保鮮、倉儲運輸、初加工、深加工等設施,延長農產品供應鏈,提升其附加值。

三要強化農產品品牌,增加農產品知名度,提升農產品美譽度。近年來,我省通過優勢產業扶貧,打造了江永香柚、炎陵黃桃、靖州楊梅等多個農產品名牌。但總體而言,優勢特色農產品還不是湖南農業主導產業。為此,我省應藉助中部樞紐地位優勢,進一步引導鼓勵農業生產者根據自身特點和資源優勢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並加強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誌農產品認證,打造具有湖南地域特色的地方知名農產品品牌,提升農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

四要強化農產品營銷,增加互聯網營銷力度,提升農產品銷售範圍。整合線上線下營銷,利用“農產品+微商”“農產品+電商”“農產品+社群”“農產品+網絡直播”“農產品+直銷店”“互聯網+認養農業”等新型商業模式,增強農產品體驗、農產品互動,提升消費者對湖南名優特農產品的購買信心,從中獲得更多滿足感。

(作者分別系湖南農業大學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農業大學商學院營銷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作者均為湖南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湖南省涉農企業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