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內央行宣佈2次,16萬億樓市“不愁吃喝”了?3天后或“揭曉”

吃慣了“大魚大肉”的房地產,最近日子有多難?

在人民法院公告網的公告內容裡填入“房地產”,公告類型選擇“破產文書”後搜索,彈出的網頁共計50頁,每頁顯示數量為15家。

其中,今年以來的“破產文書”共有5頁,全國已有95家房企宣告破產,平均每天都有2-3家房企被清算。

對比去年日均1.5家的破產數量,這個數字提升的有點快。

克而瑞數據顯示,100餘城暫停開放售樓處,90餘城房源零供應,24城零成交、成交環比跌93%,隨後一週擴大至27城零成交、較去年節後一週成交再跌95%。

房子賣不出去,沒有回款怎麼辦?今年房企5000多億的債務壓頂,沒辦法還錢怎麼辦?

靠各個城市出臺延緩土地金繳納期限、放寬預售條件之類的政策?靠房企網上賣房、爭相打折的自救行動?

沒有真金白銀注入市場,這些措施的力度顯然還不夠。

關鍵時刻,還是得看央媽。

10天內央行宣佈2次,16萬億樓市“不愁吃喝”了?3天后或“揭曉”

2月17日,央行今日發佈公告,為對沖央行逆回購到期等因素的影響,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人民銀行開展了2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10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

其中,1年期MLF操作中標利率為3.15%,上次3.25%;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2.40%。

什麼叫MLF?

所謂中期借貸便利(MLF),是銀行提供證券質押品,從央行那裡取得借款資金,期限一般是3-12個月。

因此,1,MLF能讓銀行手裡的錢增多。2,央媽借給銀行利率越低,銀行越有動力把這筆錢貸出去賺利差。

簡單來說,可以把MLF看做央行向市場釋放資金的一種工具。

此次MLF利率下降,釋放了什麼信號?

請注意,這次2000億中標利率下降10BP,是1年期的MLF。

去年8月份開始,利率不再掛鉤基準利率,開始以LPR報價為“錨”,每個月20號上午9點半,在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和中國人民銀行網站公佈。

從去年10月份開始,房貸開始轉為LPR合同,參考5年期LPR的報價。

而根據央行公告,新的LPR由原有的多參考貸款基準利率進行報價,改為按照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尤其是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加點形成。

也就是說,1年期MLF的重要性在於:它就是LPR的風向標!

10天內央行宣佈2次,16萬億樓市“不愁吃喝”了?3天后或“揭曉”

比如,在2019年11月5日,1年期MLF利率降低5bp,至3.25%,是2016年6月以來首次下降。

隨後,11月的LPR迎來第四次報價,1年期LPR為4.15%。5年期以上報4.8%,均下降了5BP,與1年期MLF的變化完全吻合。

這一次,我們看到1年期MLF直接降了10BP,也就意味著,本月20號LPR報價,極有可能也會出現同幅度的下降,3天之後,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事實上,這個信號,在2月7日央行就已經表態了。

在2月7日舉行新聞發佈會上,人民銀行副行長、外匯局局長潘功勝表示:央行流動性供應量增價降有效穩定了市場情緒,推動市場整體利率下行。市場預期下次中期借貸便利操作中標利率和2月20日公佈的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也有較大的概率下行。

正所謂“聽話聽音”,央行在2月7日-2月17日的10天之內,連續發出2個“暗號”,連續宣佈了兩次,3天之後,LPR報價發佈之時,答案就會揭曉,我們目前的預測也會見分曉。

在2019年,樓市成交額已經達到了16萬億的級別,如此龐大的市場,會作何反應?

1,MLF和LPR的下降,只是開始。

有一點大家要明白,利率真的是央行決定的嗎?真的是想漲就漲,想降就降嗎?

10天內央行宣佈2次,16萬億樓市“不愁吃喝”了?3天后或“揭曉”

當然不是,一切都要跟“基本面”反著來,這就是貨幣政策的本質。

房價加速上漲、消費意願空前高漲、工廠全力開工、實體一片大好時,需要加息遏制過熱的氣氛。

但是,當人口老齡化加速,房地產資金面遭遇瓶頸,廠家、物流、小企業主都叫苦不迭時,需要降息提振生產和消費意願。

從這個角度來看,去年11月份剛降5BP,現在又降10BP,可能只是剛剛開始,加上降準、逆回購等一攬子措施,未來銀行手裡的錢會越來越充裕,這些錢會通過各種途徑流入到市場裡。

關鍵的問題是,未來利率會降多少?

按經濟學家李迅雷的測算,我國7天期逆回購政策利率有望降至2.25%以下,1年期MLF有望降至2.85%以下,十年期國債利率有望降至2.6%附近。

2.85%是什麼概念?比本次1年期MLF利率還要再低45個基點!

在2020年1月(數據採集期為2019年12月20日-2020年1月19日),全國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為5.51%,相當於在5年期LPR的基礎上加了71個基點。

如果像李迅雷說的那樣,5年期LPR今年降45個基點,各個銀行“察言觀色”,首套房貸利率極有可能會降到5%左右的水平,已經和2014-2015年時基準利率相差無幾了。

當然,央行可能會採取所謂的“非對稱降息”,即大幅降低1年期LPR,5年期LPR按兵不動,以此確保房貸利率還維持在高位水平。

不過,就算是“非對稱式降息”,1年期與5年期報價也不可能相差太多,今年房貸利率的下降,已是大勢所趨,至少對剛需來說是一件好事。

10天內央行宣佈2次,16萬億樓市“不愁吃喝”了?3天后或“揭曉”

從這個角度來看,降息、降準、逆回購、MLF等措施,至少短期內會使16萬億的樓市“有吃有喝”、“不愁吃喝”了,銀行手裡的錢多了,購房者置業成本降低了,房企融資更容易了,才有可能會熬過這個冬天。

2,房地產寬鬆政策會更多,但效果存疑。

可以肯定的是,未來一段時間,房地產寬鬆政策會更多。

沒辦法,只要土地收入決定城市基建的邏輯還存在,樓市永遠是各個城市的“心肝寶貝”,時不時都要拎出來,噓寒問暖一番。

不過,老話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可是,我們看房地產都踏入多少次了?

如果每次市場不景氣,都需要降息降準來注入資金,每次都要各個城市鬆綁限購和限貸,每次都伴隨著房價上漲、居民槓桿率抬升的“代價”,多少有點諷刺。

一次又一次的踏入這樣的河流,水位會越來越深的,搞不好會淹到樓市的“脖子”。

對核心城市來說,不管政策端放鬆與否,願意買房的大有人在,只是房價漲多漲少的問題。

對數百個地市,幾千個縣城來說,平時本來就沒什麼調控束縛,新的購房需求又如何創造?

這才是2020年樓市左右為難之處,2015-2017已成歷史,回不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