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業史上發行時間最長的《申報》到了中國是如何本土化的?

《申報》原名《申江新報》,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由英商美查主辦並創刊,這是近代中國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發行時間最長的一份報紙。《申報》是中國現代報紙開端的標誌。鑑於報道內容之廣泛且影響大,因此在中國新聞史和社會史研究上都佔有重要地位,被人稱為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的“百科全書”,那麼如此有代表性的一份外商創辦的報紙,是如何在國內崛起的?今天就讓我們好好來扒一扒《申報》的那點事。

報業史上發行時間最長的《申報》到了中國是如何本土化的?


一、《申報》對報道內容的創新

1872年英商美查同伍華特、普萊亞、麥洛基合資創辦,報紙性質上看這是一份最初以贏利為主要目的的商業報紙。《申報》同時是第一家外商創辦且中國人執筆的報紙。《申報》的本土化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對新聞業務即報道內容進行改革創新。

報業史上發行時間最長的《申報》到了中國是如何本土化的?


具體措施主要有:“一是發表政論文章。報紙要發表關係國計民生的言論,上到皇家政治下到平民百姓。二是改革新聞報道。側重重視新聞的真實性。注重反映社會實際生活,堅持報道楊乃武案連續三年,這是當時中文報刊中最早最長的連續報道,最後披露了冤案的真相。三是重視發表副刊性文字。四是經營副業。《申報》的這些改革措施不僅成功的達到了最初的盈利目的,《申報》的創始人後期還投資別的產業成立“美查有限公司”總資產高達白銀30萬兩,還成功的讓當時的國民接受了這份商業報紙。

二、《申報》的新聞自由思想初現端倪

其實《申報》所體現的新聞自由更多的是在清政府對報紙的管控上的相對自由。具體體現在《申報》對光緒病情的系列報道中,在光緒帝快去世的幾個月內《申報》對光緒的病情報道多達30次,甚至多次公佈出治療的藥方。在整個系列報道的過程中,不僅報紙可以正常發行而且負責向《申報》提供消息的線索的宮內線人也是安然無恙。這在當時的歷史環境屬實是很罕見的,要知道這種皇家秘事是不會輕易對外公開的。

報業史上發行時間最長的《申報》到了中國是如何本土化的?


此外,這種新聞自由在當時的報史上還體現了一定的言論自由,據史料記載“光緒末葉數年,出報既不報知官廳,其言論之自由,可謂有聞必錄。對於政治之得失,內外大員之善惡,皆可盡情指責;人民之冤抑隱疾,更可盡情登載。”由此可見,《申報》確實體現了當時國內的一定程度上的新聞自由。這也為我國新聞史的近代化更進一步的推進。

三、《申報》對報紙版式的創新

《申報》除刊登國內外重要新聞、通訊,發表著名人士文章、宣言之外,《申報》還對報紙的版式進行了創新。增闢專欄和副刊,如“教育消息”、“經濟專刊”、“科學週刊”、“商業新聞”、“通俗講座”、“醫學週刊”、“電影專刊”以及“讀者顧問”、“圖畫週刊”和副刊“自由談”等。在所有的副刊、專欄中,不得不提的就是“自由談”,在當時是非常有名氣的,以至於有人讚譽將“自由談”同中國現代文學史相關聯。

報業史上發行時間最長的《申報》到了中國是如何本土化的?


“自由談”在當時的內容主要是刊登記敘風花雪月的詩歌、奇聞軼事以及小說連載。後來經史量才改組“自由談”,約請茅盾和魯迅執筆,寫雜感文刊登在“自由談”上。此舉引來許多老作家和左翼青年作家撰稿投登。陳望道、葉聖陶、老舍、沈從文、郁達夫、巴金、張天翼等都寄上作品,章太炎、柳亞子也為“自由談”寫過文章。同時“自由談”給當時的文壇提供了很好的平臺,藉此機會也培養出一批文學界的新人,如劉白羽、周而復等人。

一時間“自由談”的內容豐富多彩,並且在文體上除雜感外,還有隨筆、遊記、速寫、散文、讀書記、文藝評論、科學小品和短篇翻譯等,其中最受歡迎的是每天一篇針對時局形勢、社會風尚習慣而寫的議論性雜感的“花邊文學”,其中比較著名的是瞿秋白與魯迅合作發表的《兒時》、《〈子夜〉和國貨年》等。由於執筆人多,文章尖銳活潑,有針對性,使“自由談”在當時起到了不小的推動社會進步的作用。無疑,這份副刊是非常成功的,得益於這份副刊《申報》的名氣更大了。


報業史上發行時間最長的《申報》到了中國是如何本土化的?


四、總結

 《申報》的成功之路,其實是非常的有跡可循的。不同於同時期的外文商業報紙,《申報》的目的不在於傳教或者傳輸殖民的信息。定位就在於提供時事。並且版面和內容上的大膽創新為《申報》的本土化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參考文獻

《中國新聞事業史教程》哈豔秋

《中國新聞史》 方曉紅

v�v � 0��\u0017\u0014�>�X\u001d�\u0015�:\u00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