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心中的圣地

在我天真初凿时,不知武汉先知武昌,因为我的启蒙先生是武昌人,后来才知道武昌就是武汉,再后来又知道汉口、汉阳都叫武汉,原来这三镇是武汉立城的框架。

我生在一个混沌的小山村,对山外的世界总是感到特别新奇,由于我先生的缘故,武汉就是走进我心里的第一个大城市,也是我从此向往的地方。

1986年中学毕业后,我的高考第一志愿就是武汉大学新闻系,遗憾的是我未能如愿。1988年元月寒假,我的一位在武汉地质学院(1987年改为中国地质大学)读书的同学,约我到武汉来一起玩几天,我爽快地答应了。

隆隆的列车把我从北方带向江汉平原,我欣喜若狂至极,第一次出远门,目的地又是自己向往的地方,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

从武昌站一出来第一感觉是武汉真大,第二感觉还是大。中国偌多的城市,只有两座城市可以称其谓大,一个是上海,一个便是武汉,不经意中我想起了一句宋词: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武汉雄踞江汉平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古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说,它北依长江,南腑三湘,陆路、水路、航空四通八达,是名副其实的九省通衢,是中国重要的战略要地。

车站离学校不太远,同属武昌,我第一次吃了热干面,吃了武昌鱼,喝了黄鹤楼酒,武汉的繁华让我眼花缭乱,这是我在北方不遇到的繁华,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惊奇的,我像刘姥姥走进大观园,又像印地安土箸走进纽约,在地质大学稍作休息,接下来几天开始我的惊奇之旅……

黄鹤楼是首选,它屹立在蛇山之颠,它是武汉的标志,被喻为江南第一楼,厚重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历史上无数文人的绝唱在涌动,虽然他们与我们相隔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我觉得近在咫尺,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哦,永远的黄鹤楼!如果说黄鹤楼有凝重的人文气息,那么武大的碑廊则更有凝重的历史气息。四根柱子扛起六个大字:国立武汉大学,它目睹了中国半个多世纪的烽火狼烟,无数的战乱和沧伤,它毅然不动,擎起了中国文明与进步信号……。从武昌到汉阳我们是轮渡过去的,一声汽笛划破了浩瀚的江面,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提到武汉,不能不提长江。武汉也是中国最早的开埠口岸之一,据说武汉的发展得益于一个晚晴重臣张之洞,他依据长江的黄金水道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硬是把一个内陆捕鱼晒网的小渔村打造成一个颇有现在文明都市,他一手扶植起来的汉阳铁厂和汉阳兵工厂,对中国历史的进程和抵御外族的侵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果说武昌已经让我眼花缭乱的话,那么汉口简直才让我目不暇接,武昌是大学城,汉阳才是真正的商业城。在汉阳住了两天。一切地一切不断地冲刷着我的认知……

武汉很大,不仅是地方大,楼层高,更重要的是武汉对文化差异的包容性。各式各样的人汇聚到武汉,不管你是来淘金的或者是带着梦想来打拼的,武汉都以广阔的胸襟兼容来自不同地域的人,又保存了它自身的特性。

山水阁楼,武汉有,别处也有。

风味小吃,武汉有,别处也有。

大街小巷,武汉有,别处也有。

但武汉的大,多,它兼容了南方北方不同风味,自成一体。更重要的是武昌起义的第一枪,辛亥革命的第一把火是属于武汉特有的荣耀,是他光辉的过往!当自由的圣火,让每个人沐浴在享受生活的福祉中。当历史的云雾,在自由的面前消散殆尽,当千年帝制下多灾多难的国人,终于享受到做人的尊严和荣耀,华夏之孙永远不会忘记这个伟大运动的发源地,这才是当之无愧的圣地武汉!

当前,武汉疫情肆虐,一个人口千万的大都市立马封城,这又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创举。在武汉人民和全国人民的一道努力下,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相信在不远的日子里,一定能取得全面胜利。

爱你,永远的武汉!


武汉,心中的圣地


武汉,心中的圣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