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心中的聖地

在我天真初鑿時,不知武漢先知武昌,因為我的啟蒙先生是武昌人,後來才知道武昌就是武漢,再後來又知道漢口、漢陽都叫武漢,原來這三鎮是武漢立城的框架。

我生在一個混沌的小山村,對山外的世界總是感到特別新奇,由於我先生的緣故,武漢就是走進我心裡的第一個大城市,也是我從此嚮往的地方。

1986年中學畢業後,我的高考第一志願就是武漢大學新聞系,遺憾的是我未能如願。1988年元月寒假,我的一位在武漢地質學院(1987年改為中國地質大學)讀書的同學,約我到武漢來一起玩幾天,我爽快地答應了。

隆隆的列車把我從北方帶向江漢平原,我欣喜若狂至極,第一次出遠門,目的地又是自己嚮往的地方,激動的心情可想而知。

從武昌站一出來第一感覺是武漢真大,第二感覺還是大。中國偌多的城市,只有兩座城市可以稱其謂大,一個是上海,一個便是武漢,不經意中我想起了一句宋詞: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武漢雄踞江漢平原,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古有“湖廣熟,天下足”之說,它北依長江,南腑三湘,陸路、水路、航空四通八達,是名副其實的九省通衢,是中國重要的戰略要地。

車站離學校不太遠,同屬武昌,我第一次吃了熱乾麵,吃了武昌魚,喝了黃鶴樓酒,武漢的繁華讓我眼花繚亂,這是我在北方不遇到的繁華,一切都是新鮮的,一切都是驚奇的,我像劉姥姥走進大觀園,又像印地安土箸走進紐約,在地質大學稍作休息,接下來幾天開始我的驚奇之旅……

黃鶴樓是首選,它屹立在蛇山之顛,它是武漢的標誌,被喻為江南第一樓,厚重的人文氣息撲面而來,歷史上無數文人的絕唱在湧動,雖然他們與我們相隔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我覺得近在咫尺,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哦,永遠的黃鶴樓!如果說黃鶴樓有凝重的人文氣息,那麼武大的碑廊則更有凝重的歷史氣息。四根柱子扛起六個大字:國立武漢大學,它目睹了中國半個多世紀的烽火狼煙,無數的戰亂和滄傷,它毅然不動,擎起了中國文明與進步信號……。從武昌到漢陽我們是輪渡過去的,一聲汽笛劃破了浩瀚的江面,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提到武漢,不能不提長江。武漢也是中國最早的開埠口岸之一,據說武漢的發展得益於一個晚晴重臣張之洞,他依據長江的黃金水道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硬是把一個內陸捕魚曬網的小漁村打造成一個頗有現在文明都市,他一手扶植起來的漢陽鐵廠和漢陽兵工廠,對中國歷史的進程和抵禦外族的侵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果說武昌已經讓我眼花繚亂的話,那麼漢口簡直才讓我目不暇接,武昌是大學城,漢陽才是真正的商業城。在漢陽住了兩天。一切地一切不斷地衝刷著我的認知……

武漢很大,不僅是地方大,樓層高,更重要的是武漢對文化差異的包容性。各式各樣的人匯聚到武漢,不管你是來淘金的或者是帶著夢想來打拼的,武漢都以廣闊的胸襟兼容來自不同地域的人,又保存了它自身的特性。

山水閣樓,武漢有,別處也有。

風味小吃,武漢有,別處也有。

大街小巷,武漢有,別處也有。

但武漢的大,多,它兼容了南方北方不同風味,自成一體。更重要的是武昌起義的第一槍,辛亥革命的第一把火是屬於武漢特有的榮耀,是他光輝的過往!當自由的聖火,讓每個人沐浴在享受生活的福祉中。當歷史的雲霧,在自由的面前消散殆盡,當千年帝制下多災多難的國人,終於享受到做人的尊嚴和榮耀,華夏之孫永遠不會忘記這個偉大運動的發源地,這才是當之無愧的聖地武漢!

當前,武漢疫情肆虐,一個人口千萬的大都市立馬封城,這又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創舉。在武漢人民和全國人民的一道努力下,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相信在不遠的日子裡,一定能取得全面勝利。

愛你,永遠的武漢!


武漢,心中的聖地


武漢,心中的聖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