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吞併錫金國後,錫金百姓生活怎麼樣?

陽光雨露137499250


我是方圓,我來回答!關於這個問題,為了能夠很好地解釋錫金王國的歷史發展,筆者將多補充一些內容!

要說起我國曆史上“憑空消失”的古國,可以說是非常之多了,比如我們熟悉的“樓蘭古國”、“閩越王國”、“烏孫王國”“夜郎王國”、“錫金王國”等等。這些國家在某一個時期內也曾一度興盛過,但是在遭到某種力量的“清洗”之後,便逐漸衰落甚至是消失了。

我們本文就來介紹一些,中國歷史上“憑空消失”的古國之一的“錫金王國”,看看這個國家究竟是如何從我國領土上消失的。

錫金王國地圖

古代的錫金王國

錫金王國,又稱為“山頂王國”。關於錫金王國的歷史沿革,至少可追溯到公元7世紀。建國則是在公元1642年,即我國古代明朝崇禎十五年,清朝崇德七年的時候。

在中國的史書中,錫金名為“哲孟雄”,尼泊爾人移居到此地之後便將其稱為“新地方”。早在公元七世紀的時候,哲孟雄便是西藏的一部分。公元1642年,菩提亞族的蓬楚格·納穆加爾建立了“納穆加爾王朝”,並自稱為法王,錫金就此成為世襲君主國。

錫金末代國王和王后

公元1788年,尼錫戰爭爆發,尼泊爾的廓爾喀軍隊侵入錫金,攻佔了當時的首都拉達孜,錫金國王便一路逃亡到了西藏,在熱日宗的春丕谷避難。而廓爾喀的軍隊則繼續向西藏推進,一度侵佔了整個後藏地區,並洗劫班禪喇嘛的駐錫地扎什倫布寺,受到威脅的達賴與班禪便開始向清朝求助。

清乾隆時期,乾隆皇帝就曾先後兩次用兵,由福安康和海蘭察統率清軍於公元1792年將廓爾喀人全部驅逐出西藏地區,並越境追擊至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城郊。在受到強大的清政府的威懾下,廓爾喀軍隊表示願意從此效忠於大清王朝,尊奉大清為自己的宗主國,從此成為了中國古代時的地方政權之一。

乾隆皇帝

錫金從中國領土上消失

到了公元1814年,英國東印度公司開始入侵到錫金;公元1887年,英國殖民統治者強行佔領了錫金。次年,英國開始出兵西藏,驅逐佔領爭議領土隆吐山的藏軍,並攻佔了亞東等要隘。當時的清政府腐敗無能,只是一味的妥協,最後並沒有採取軍事對抗的方式回應英國人,而是急忙派出駐藏幫辦大臣升泰前去議和。

1890年3月17日,升泰與英國駐印度總督蘭斯頓在加爾各答簽訂了《中英藏印條約》,條約一共有八款,整體來看的就是:錫金就此從清朝疆域中分離出去,英國從此成為錫金的保護國。換句話來說的話,錫金已經成為英國的“法定”殖民地了。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年後,即1893年,清政府又與英國簽訂了《中英藏印續約》,解決遊牧、通商等問題。

從這個時候開始,錫金便從中國的土地上消失了!

印度正式吞併錫金

1947年,印度宣佈獨立,英國殖民者在亞洲的勢力和影響不復存在,但是對於錫金王國來說,英國殖民者雖然走了,但是“殖民統治”並沒有結束。隨後,印度與錫金簽訂了《維持現狀協定》。此後不久,受到印度扶持的錫金國民大會黨發起不合作運動,強烈要求國王進行改革。1947年5月9日,國大黨政府正式成立,但卻遭到了錫金王族的強烈反對,民眾運動也日益興起。

1949年6月初,印度政府以“防止動亂和流血”為藉口,派遣軍隊入侵錫金,強行接管了當時成立還不到一個月的新政府,並任命印度人拉爾為錫金王國的首相。次年12月5日,印度與錫金簽訂了《印度和錫金和平條約》,規定錫金為印度的“保護國”。隨後印度還派遣駐錫金的首席行政官行使首相職權,並同時派遣政治專員對錫金的國防、經濟和外交進行了全面的控制。

雖然在1968年8月的時候,甘托克發生反印示威,要求廢除印錫條約,但最後都沒有取得太大的效果。

1975年4月9日,印度的軍隊正式解散了錫金國王的宮廷衛隊,並將國王給軟禁了起來。同年4月10日,錫金議會上通過了決定廢黜國王,正式把錫金變為印度的一個邦。

印度吞併錫金後,錫金百姓生活得怎樣?

印度吞併錫金之後,錫金人民也從原來的臣民變成公民,印度政府為了獲得錫金人民的支持,不僅加大了對該地的資助力度,還和錫金人民一起大力發展經濟。

截止到2019年,該地區的人口已經達到了66.7萬,但由於該地區地理環境的原因,錫金的GDP並不高,甚至都沒有不丹的GDP高。預計在18億美元左右,約為125.64億人民幣。雖然GDP並不高,但如今老百姓的生活相對於以前來說還是在逐步改善的!

小結

綜上所訴便是我們對錫金王國做的一個簡單概述了,簡單來說的話,錫金王國從一開始歸屬於我國西藏地區,後來被英國侵佔,再到後來被印度吞併。對於這一歷史過程,實際上從歷史發展變遷和地理位置的角度來看的話,也是必然會發生的!

參考文獻:《頓珠南傑和他失落的錫金王國》、《清史稿》、《清高宗實錄》;

以上圖片均選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方圓文史


錫金是南亞的一個小國,面積只有七千平方公里,人口也就區區60萬。在1975年的時候,錫金被強大的鄰國印度給吞併。錫金的國王一家被迫逃往國外,現在在美國居住。

印度雖然吞併了錫金,把它作為自己的一個邦,但是印度心裡並不是很踏實,因為這種事情在國際上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所以幾十年來,印度對這個小邦一直有鉅額的經濟援助和補貼,畢竟以印度的體量,補貼這麼小的一個地方應該還沒什麼問題。所以當地的老百姓生活過得還算可以,比印度的很多地方過得要好一些。

不過錫金本身這是一個內陸的小國,在境內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資源,本身也不靠海,所以也無法把經濟給發展上去。因此即使印度不吞併錫金,錫金本身也不可能有多麼好的日子過。錫金本身的資源有森林,有一些煤礦,但是因為地理原因這些東西很難運出去。而印度吞併它之後,很多方面對其也有所限制,並沒有怎麼發展錫金的經濟,所以錫金現在的狀態也就是半死不活。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錫金本地的人都離開了這個地方,到其他地方去了,而印度為了同化錫金,也鼓勵不少印度人移民到錫金。由於是吞併的國土,印度對錫金控制的非常的嚴,街上到處都是甘地像,此外國外的遊客想到錫金去旅遊必須經過印度政府的特別批准。而中國和巴基斯坦的人是不被允許進入這個地方的。

所以在印度吞併錫金之後,對其一直有經濟補貼,所以錫金的人民生活過得還算可以,但是一直沒有什麼好的發展。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1975年5月16日,錫金王國被迫加入了印度共和國,成為了印度第22個邦——錫金邦。錫金國王帕爾登·頓杜普·納姆加爾只能和王后厚蒲.庫克,回到王后的孃家或者直接說王后的國家——美國。被國王拋棄的錫金臣民,統統都變成了印度的公民,那麼作為印度公民的錫金人民的生活怎麼樣了呢?

從臣民到公民的他們生活變好了。

印度公然吞併錫金固然有南亞小霸王的張狂的因素,也跟國王的美女王后盡力擺脫印度的控制有關,王后好心辦了壞事後,國家沒了,最後王后也把國王給休了。錫金人民之前都受恩於印度,而印度吞併錫金之後,為了獲得他們更大支持,不僅加大了資助力度,還和錫金人民一道,幫助他們發展經濟。他們突破錫金這個“老山窩”的不便,因地制宜,千方百計地發展經濟。這窮山惡水的錫金,竟然也煥發出了勃勃生機。下圖是錫金王國首都甘托克曾經的農貿交易市場。


這個比上海市加新加坡還大10平方公里的錫金邦,截止2019年人口,預計達到666,792人。因為錫金每年以6632人的速度上漲,2018年錫金的人口660,160。錫金的人口和韓國濟州島的人口差不多一樣多,但經濟不足濟州島的七分之一。錫金的GDP沒有不丹的GDP高,但卻和人口200多萬的南非境內的萊索托王國的GDP一樣高,達到了18億美元,摺合印度盧比為1237.7億元,摺合人民幣126.135億元。

儘管錫金的經濟取得了可喜成績,但其GDP排名還是非常落後的,在印度36個一級行政區劃中排名31位,屬於典型的落後地區。可如果您從人均GDP來說,錫金人民的生活還是算不錯的呢!在2014年,錫金人民的人均GDP達到3857美元,摺合印度盧布為176491元,摺合人民幣27027.9275元。在錫金那種環境裡,一年平均能掙兩萬五以上,也是很不錯了,怪不得在印度排名第三呢!錫金,真是三哥中的三哥!

這窮山溝竟然這麼有錢,相對於印度其他地區,確實是山溝裡的土豪。莫非這裡有礦嗎?錫金有礦,但礦產並不太多,這裡主要的經濟發展靠得是種植業和畜牧業尤其是旅遊業。這裡盛產玉米、水稻、小麥、馬鈴薯、茶葉、橘子、生薑、大豆及大白菜,其中大白菜和馬鈴薯還出口國外。這裡還飼養著牛、水牛、豬、綿羊、山羊、犛牛等家畜,提供了大量的毛、皮、肉、奶以及肥料等。

錫金是佛家聖地,環境優美,有高山名剎像甘托克的餘杭佛寺、班克姆自然園、都柏林寺、樟湖寺、倫特克寺、宗哥佛洞寺、宗日寺、瓦爾西寺、塔什伊德寺等。此外,這裡以及獨特的民俗風情,也吸引全世界的旅遊愛好者以及善男信女們。旅遊業是錫金的支柱產業。

總之,錫金的經濟有較好的發展得益於三個方面:第一、印度扶持。第二、種植業和畜牧業的定位。第三、大力發展旅遊業。


福垊


1975年在印度的操縱下,錫金舉行全民選舉,廢除錫金王國,加入印度,錫金國王被迫出逃美國,錫金自此成為印度的第22個邦。時至今日,錫金邦已經融入印度四十餘年過去,錫金邦的百姓生活相對於印度本國其他邦的地區百姓來說,生活還算富裕,但是,這種富裕也僅僅是印度的數據報告顯示。時至今日,錫金邦的百姓生活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百姓的整體水平還是非常落後。

為何這樣說?貝勒本期就給大家從錫金邦百姓生活幾方面給闡述下。

瞭解下錫金的地理位置。

錫金邦位於喜馬拉雅山東段南坡。錫金邦東面與不丹毗鄰,西面與尼泊爾接壤,南面與印度孟西孟加拉邦接壤,錫金境內多山,平坦地區很少。土地幾乎都在海拔1500米以上,各地海拔差異大。

因各地海拔差異大,氣候差異亦大,屬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森林資源豐富。

錫金與印度的歷史關係。

公元前1642年蓬楚格建立錫金國,1887年,英國成為錫金的保護國,二戰後,英國國力衰退,印度又成為錫金的保護國。

但是印度也是野心勃勃,一直想吞併錫金,經過數十年的謀劃,終於在1975年,印度正式吞併錫金。

印度在吞併錫金後,印度的政府也心裡也一直惶恐不安,生怕承諾不了給予錫金百姓的生活承諾。

因此,在印度吞併錫金之後,印度政府也在一直不停的援助錫金邦,想方設法改變錫金邦百姓的生活。

但是,熟悉印度的朋友們都知道,印度近年來雖然經濟快速增長,但是印度本身本國的經濟就非常落後,大多數的百姓生活都非常貧困,錫金本來就非常落後,在印度這樣的治理下,也更加難以發展以來。

錫金經濟現狀。

前面我們已提到,錫金境內多山,平坦地區很少,氣候屬於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降水豐富。

錫金總面積7000餘平方公里,人口60多萬。按照人均佔地面積來說,錫金人均也算適中。但是錫金地理位置決定了本地區經濟發展困難。

錫金本地區的經濟產業主要來源於農業、林業以及旅遊業。

錫金屬於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降水豐富,森林植被茂盛,森林的面積佔錫金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多。其中有很多適合造木漿的針葉林。因此,林業成為錫金邦一個收入。

當然,錫金邦的礦產資源豐富,銅和褐煤蘊藏量,但是受限於錫金邦高山地形的困難,森林與礦產開採難度極大,成本非常高。

因此,錫金的主導產業是農業和旅遊業。

在農業方面,錫金盛產稻穀、玉米、青稞、馬鈴薯和小豆,這些落後的原始農產品在沒有深加工的情況下,其經濟效益非常低,自然百姓的生活也高不到哪裡去。

在旅遊業方面,自從印度吞併錫金之後,就對錫金採取的類似封鎖的政策,錫金接觸外界的機會非常少,而去錫金旅遊多數都是印度本國人。設想下,印度其他邦的百姓生活都多數還不如錫金百姓那,到錫金旅遊消費能高到哪裡去。

錫金另外一項重要財政收入就是印度每年的財政扶貧補貼。

近年來錫金經濟年增長率保持在兩位數。而且人均GDP佔據了印度各邦的第三位,沒有露天廁所、開展有機農業最早,這些都是印度宣傳的數據,其真實情況可想而知。

但是錫金的問題印度從來沒有大規模的報道,那就是居高不下的自殺率和失業率。錫金邦的自殺比例3.75/萬人;失業率達到15%,這兩項指標都是印度國內平均數值的3倍之多。

貝勒說:錫金百姓的生活水平想得到更好提高,任重而道遠。


梅花三弄說歷史


錫金曾經是我國的藩屬國。面積7000多平方千米,人口約60萬。1975年被覬覦已久的印度誘導性吞併,成了印度第二十二個邦,錫金邦。從此,錫金王國消亡。

印度吞併錫金後,害怕錫金人民抗爭、爭取獨立,經濟上、生活上給予適量的援助,但整體上並不看好。自從成為錫金邦後,印度對錫金政治上封鎖加壓制,切斷對外的一切聯繫和交流,完全受印度的控制和施捨。

其次,印度對錫金進行民族同化政策,把大量的印度人遷移至錫金,現在在錫金的印度人口超過錫金人口,基本被稀釋化,錫金人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嚴密監視。

錫金雖然成了印度的一個邦,但政治上卻享受不到同等的對待,只是從屬關係。印度時刻防備錫金人民鬧獨立,在錫金駐紮10多萬部隊,錫金人稍有不慎就會遭到逮捕和殺戮。

錫金在印度嚴密管控和高壓統治下變成了聽話的小羊羔,他們忘記了祖宗,喪失了民族自尊,政治、經濟、人權以及生活並沒有提高。更沒有意識到亡國帶來的心靈傷痛!

成天還樂呵,樂呵!


用戶sunhualin


錫金原本是一個靠近印度的高原小國,面積只有7000多平方公里,人口60萬左右。1975年,在印度的“保護”下,錫金進行全民公投,最終加入印度,淪為了印度的一個邦,錫金王室出逃國外。



印度吞併錫金以後,整體上對於錫金還是不錯的,比印度吞併錫金之前好了很多。因為錫金地小人少,以整個印度的實力,扶持一個錫金是一點問題也沒有的。不過,印度對錫金的扶持,根本上還是為了給不丹等國做示範。畢竟印度的野心不僅僅只是一個錫金,不丹或者其他南亞國家,也是印度覬覦多時的對象。印度通過對錫金的“幫助”,變相“吸引”其他南亞國家也“加入”印度。

印度在正式吞併錫金之前,早已經將錫金納入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印度從英國獨立以後,就在逐步加強對錫金的控制。1950年,錫金被納入為印度的保護國。從此以後,錫金內政外交基本上已經全部處於印度的控制之下。



在印度控制錫金的時候,錫金的發展全部都需要看印度臉色。也就是說,印度正式吞併錫金以前,錫金是身不由己的,並不能隨意地進行發展。可以想象,在印度的這種控制之下,錫金根本就不可能取得像樣的發展成果。所以,在印度吞併錫金以前,錫金是一個貧弱的內陸國家,發展程度非常低。

印度吞併錫金以後,錫金成為了印度樹立南亞霸權的有利工具。只要印度對錫金有所放開,或者對錫金進行一定的扶持,錫金的發展水平就很容易超過被印度吞併以前的樣子。事實上,印度也的確是這樣做的,印度也從中贏取了一定的國際聲譽。目前,錫金對印度的認同感和忠誠程度,已經遠遠超過曾經的錫金王室了。



蘇綻


錫金百姓不論生活的好與壞,他們都無力反抗,只能默默忍受,怪只怪國家太小,人口太少無力與印度抗爭。

在我這個年紀的人上學時,我國的地理書上錫金還是一個國家,屬於我國領土交界的十五個國家之一,直到2005年,我國正式承認印度佔有錫金的既有事實,地圖上才不再有錫金這個國家。



錫金在被佔領前只是個小國家,面積7000多平方公里,還沒有西安市大,人口最近幾年也才六十萬,也就中國一個縣的水平。

俗話說:人善被人欺,馬瘦被人騎。歷史上的錫金王國多次被周邊國家入侵,在它的四周分別是中國、尼泊爾、不丹和印度,四個國家每個都比他強大,十八世紀錫金先後被尼泊爾和不丹搶去大片土地,最嚴重的時候連首都都丟了,最後還是清政府派軍隊才幫忙把入侵者趕了出去。

到了二十世紀初期,弱小的錫金再次被英國佔領,二戰結束後被移交給印度管理。直到1975年,被印度正式吞併,第12代國王帕爾登·頓杜普·納姆伽爾也被趕出了祖國,如今他的兒子也就是第十三任國王還在美國奔走呼籲,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復國。



自從錫金被印度佔領後,印度政府徹底接管了錫金百姓的政治、經歷、生活等個個方面,未達到分化、孤立錫金百姓,印度政府無所不用之極,金錢收買、思想改造、移民人口。如今的錫金邦還記得國家被吞併的人寥寥無幾。



1975年至今已經過去了將近五十年,足足兩代人的傳承,除了海外的那位亡國之君,還有誰記得去復國呢。身為一個小國,百姓也很無奈,既然改變不了,只能默默接受。

又吃有穿,生活富裕這才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


大侃聊歷史


在老版的世界地圖上,錫金曾經是中印邊境上的一個獨立國家。


然而從1975年開始,錫金被南亞大國印度吞併,成為了印度的一個邦,不再是一個擁有獨立主權的國家。印度公然吞併錫金,實際上已經是一種赤裸裸的侵略行為,不過在當時的冷戰背景下,印度是美蘇兩國爭先拉攏的對象,印度吞併錫金的問題最終不了了之。


在冷戰結束之後,印度國力發展迅速,很多國家都同印度有較多的貿易往來,印度吞併錫金的問題幾乎無人再提。

在印度吞併錫金之前,錫金曾經有過數百年的君主專制時期。由於錫金的國土面積狹小,人口數量稀少,歷史上錫金曾經多次被尼泊爾入侵。


在清朝乾隆皇帝統治時期,尼泊爾攻破了錫金的都城,將錫金國王趕到了我國的西藏地區,後來在乾隆皇帝的幫助下,錫金才重新收復了部分領土。十九世紀末期,錫金開始淪入英國的保護國,英國為了更好的控制錫金,向錫金大量輸送移民。

印度取得獨立之後,錫金又成為了印度的保護國。受到英國移民政策的影響,二戰結束之後,錫金國王對於錫金的控制能力已經嚴重下降。


錫金的原住民數量一直都十分稀少,只有幾萬人的水平,而印度和尼泊爾移民的數量,佔到了錫金人口的絕大多數。在這種背景下,錫金的控制權逐漸轉移到了印度人的手中,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印度導演了錫金的全民公投,將錫金公開收入囊中。

錫金被印度吞併,對於錫金的大部分百姓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壞處,現在的錫金只有六十萬人口,其中原住民的數量只有幾萬人的規模,尼泊爾移民和印度移民的數量超過50萬人。


因為移民佔到了錫金的絕大多數,對於這些移民來說,與其被錫金國王統治,居住在一個人口不到60萬的國家做臣民,還不如成為印度的公民更加合適。

而且錫金的國土面積狹小,基本沒有工業和服務業,只有農業能夠自給自足。如果單靠錫金自己發展,錫金的普通百姓只能做到自給自足,很難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而印度吞併錫金之後,錫金成為了印度最小的一個邦,雖然錫金的面積不大,人口數量比較少,但是錫金的行政級別比較高,獲得印度政府的支援也比較多。印度每年都會劃撥很多經費給錫金,用來建設錫金的基礎設施,保障錫金當地的經濟發展。

在錫金加入印度之後,錫金國王逃到了美國,建立了一個流亡政府。然而隨著印度國力的不斷增強,錫金國王的支持者已經非常稀少,錫金當地的大部分百姓也都不希望錫金復國。


根據印度方面的統計,錫金是印度人均GDP排名前三位的邦,比尼泊爾和不丹的人均GDP要高得多。如果印度方面的統計屬實,那麼錫金在被印度吞併後,錫金百姓的生活水平的確有了很大的提升。


歷史總探長


相對於印度其他地方,還有附近的孟加拉國來說,錫金由於印度的大量經濟補助,其實還算是比較富裕的。然而當年錫金成為印度的一個邦以後,當地就基本進入了與世隔絕的狀態,當地人的各種生活問題非常多,整體的生存環境相當不好,跟隔壁的不丹有天壤之別。

錫金舊稱“哲孟雄”,是喜馬拉雅山南部的一個小國,上世紀被印度所吞而消失。其實印度得了錫金以後也是心中不安,感覺不太穩妥,所以對於錫金也是格外費心。印度自身的經濟發展水平本來也就不咋滴,更何況地小民貧的錫金,在印度治下就更難發展起來了。



錫金總面積僅有7000多平方公里,人口60多萬。與一旁的尼泊爾還有不丹非常相似,錫金也是北部多冰川高山,南部有縱向分佈的狹小河谷平原,整體地勢落差非常巨大,南北氣候差異明顯。錫金地處西里古裡走廊要衝,是印度恆河平原與其東北部往來的交通要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不僅面積小,錫金也沒太多的自然資源,全境三分之一被森林覆蓋,這也是當地最重要的資源。其他比如煤礦還有銅礦雖然也有一定儲量,但因為開採難度很高,所以商業利用程度很低。長久以來,錫金的經濟以農業、旅遊還有森林開發為主,不過錫金除了是世界主要小豆蔻產地之外,基本沒有什麼出彩之地。



包括其首府甘托克在內,錫金並沒有大型城鎮,大多數人口都居住在中小型村鎮之中,當地的城市化率也相當低。由於缺乏相應的工業基礎還有農業發展條件,當地只有零零星星的半機械化半手工的工廠。比如釀酒、肥皂加工、造紙、火柴、水泥、木材之類,生產工藝落後而且產能低下,能夠提供的工作機會也非常少。如今的錫金,其失業率位居印度首位,是印度整體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當地年輕人壓力巨大,人口外流嚴重。

當年得到錫金之後,印度就基本將其“束之高閣”了,錫金幾乎就中斷了除印度之外世界的聯繫。所有想要進入錫金的人,都要經過重重嚴格的審查,額外還有諸多附加條件才能進入,而中國還有巴基斯坦的訪客被除外,怎麼申請都是不可以的。長久以來,旅遊業一直都是錫金主要經濟支柱,不過幾乎所有遊客都來自於印度各地,極少有外國遊客。



除此之外,印度還在錫金到處擺放甘地像,在錫金的學校進行印度化教育。為了提升錫金人對於印度的整體認同,印度也是費盡心思,還大規模移民。如今錫金原本的土著錫金人僅剩13%,超過四分之三都是外來的尼泊爾族,還不少有印度斯坦人。隨著印度的動作不斷,加上老一輩錫金人的離世,現在的錫金年輕一代對於曾經的錫金王國已經沒有多少感覺,而對於印度的認同已經算相當高的了。

為了穩住錫金,印度每年都會給錫金一筆鉅額補貼,這也是錫金最主要收入來源。憑藉這些資金,錫金的識字率超過98%位居印度首位,而貧困率只有8%,當然這是印度的數據。如今的錫金整體經濟發展依舊非常落後,雖然有印度給的錢,但當地失業人口眾多壓力很大也是事實。錫金王國早就已經遠去,對當地的錫金民眾而言過好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也最符合實際的,好不好只有自己心裡明白。



澹奕


1975年印度強行解散錫金國王的宮廷衛隊,控制錫金議會廢黜錫金國王,錫金國王被迫流浪美國,之後印度操控錫金舉行全民公投,最終將錫金納入印度領土,從此錫金成為印度的一個邦。

錫金雖然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被認同是一個獨立國家,但實際上並不完全是。1814年英國人自印度北上,入侵錫金地區,在當地設置專員,行使統治權力,錫金完全淪為了非主權國家。1918年英國曾適度歸權給當地國王,也正是因為如此錫金在國際社會獲得了作為一個國家的地位。但是雖然有這個地位,英國專員依舊是掌握著當地絕大部分實權。1947年印度獨立之後,英國勢力開始退出整個亞洲,印度作為英國印度總督區的直接政治繼承人,高調的跟錫金簽訂了《維持現狀協定》。也正是因為這個協定的存在,印度吞併錫金之前,錫金本質上是印度的附屬國。1950年12月5日二國簽署的《印度錫金和平條約》,印度更是直接了當地控制了錫金的國防、外交、經濟等主權。因而1975的印度吞併行為,在大國際環境下看,往往是被定義為“內政”。也正因為如此,當時的美國、蘇聯2個大國都沒有說話,畢竟他們都曾經高呼尊重它國內政。

1975年,印度全面掌控錫金之後就開始有組織有規模的實行移民政策,所以1975年之後,錫金內的印度人口呈現直線上升,慢慢的開始超過錫金本地的人口,開始同化。不僅如此,錫金隨處可見甘地頭像,這也是印度早有預謀的,甘地是印度人崇拜的偶像,在錫金街頭擺放甘地頭像,無非是為了更好地同化,潛移默化的改變錫金人原有的觀念,事實證明,印度的計劃成功了,曾經的錫金王國早已被拋之腦後,年輕一輩對於錫金王國可謂知之甚少。

除了文化上的入侵與閹割,印度還派遣大量部隊駐紮在錫金,嚴格監視錫金境內的一草一木,一旦有反印度運動的出現就會立即遭到鎮壓。 文化上的入侵,大規模的移民以及武力上的鎮壓已經很難再讓錫金人有復國之念了,但為了徹底消除這一隱患,印度人還對當地實行收買政策,即每年向錫金提供大量援助,劃撥鉅款支援錫金的發展,所以錫金人的收入每年都在上漲,實事求是的講,錫金人目前的生活水平確實比以前要好的多。

如今,印度吞併錫金已經過去四十餘年了,近乎兩代人,而錫金境內的反印呼聲也早已不見,或許目前還有一部分人會懷念曾經的錫金王朝,但相信不久的將來,錫金人一定會徹徹底底的忘掉自己曾經的國家曾經的文化,而僅僅只會認為自己是印度的一個邦一個民族,大勢所趨,無法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