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畝產800多公斤,到底什麼麥種?怎麼樣?

用戶4780192758808


截止到目前為止我們家種的小麥還沒有一次超過700公斤呢,更不要說800公斤。我們家種的小麥也不少呀,多的時候種植過20多畝。有可能是技術沒有過關,我們家的土地收成600公斤就已經非常不錯了。更不要提超過700公斤了,如果有這樣的小麥種子,我也希望你能推薦給我。我認為能夠達到這樣的產量幾乎是不太現實,也不太可能。

最高產記錄

在山東泰安有一塊實驗田,他們的最高產紀錄是828.7公斤/畝,刷新了全省的小麥單產最高。相對應的品種是非常出名的山農30,但是你要知道,他們是在實驗田上種植的。那什麼又是實驗田呢?

實驗田:其實是一個科學用田,但是你要知道他們在做科研時,也就是說驗證小麥到底有多高產時,他們所選用的土地都是高水肥土地、而且在其中的管理那自然是不少,各個時期的施肥、苗控、病蟲害控制等比普通的田地都下了不少功夫,試問一下我們普通的田地如何能做得了這些?如果是這家公司宣傳它的畝產量,達到最高產量750公斤,讓老百姓種的能夠產620公斤就已經非常不錯。


高產小麥品種:我們國內的高產小麥品種非常多,我感覺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濟麥22,上面的煙麥系列也非常不錯,菸農1212.還有相關的山農系列,例如山農30、28、31。還有我們河南省的鄭麥系列,但是他們的產量普遍都是在600公斤,即使達到最好的情況下也是700多公斤而已,根本很少有可能超過800公斤,幾乎是不存在的。

小麥產量

我們國內的小麥產量在2019年的時候最新數據,也就是我們國內小麥的平均畝產量是380公斤/畝,這和800公斤每畝出了多少呢?足足差距420公斤。

這一張圖片和統計的數據非常能說明問題,我們國內的小麥畝產量是5416/公頃,這也就是說在平常的年份裡。每畝小麥產量不足361公斤/畝,其實和上面的統計差距沒有多大。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目前我還沒有聽說過有什麼麥種一畝地能收800公斤(1600斤),是什麼小麥種子可以推薦一下嗎?

從我記事之今,在大集體的時候一畝地的小麥產量,150一200公斤左右,到了80年代我們國家改革開放,土地包產到戶個人經營,在那個時候一畝也就是250一350公斤左右,,根據我們國家的時代發展,科技發達,現在一畝地突破500公斤左右這個有可能,。

這個提問是我個人的感覺😄。也需專家把這個問題有點誇大了吧。

最後希望有知道朋友,(這麼好的小麥種子),給個信息相互瞭解,謝謝。


陳哥在村事


2019年7月23日,中國種子協會公佈了2019年尋找小麥高產品種測產結果。來自安徽新世紀農業有限公司的“菸農999”,來自河南富吉泰種業有限公司的“鄭麥618”,來自安徽皖墾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皖墾麥0622”,分別以畝產818.6公斤、808.63公斤、803.1公斤產量,在參與高產小麥種子連片種植測產的12個抽檢樣本中奪得前三甲。


“菸農999”由山東省煙臺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選育,2016年通過國家審定。半冬性,全生育期227天,株高88釐米,幼苗匍匐,葉色濃綠。冬季抗寒性較好,分櫱成穗率中等,春季起身拔節較慢,抽穗遲。耐倒春寒能力較強,耐高溫能力一般。慢條鏽病,中抗葉鏽病,高感白粉病、赤黴病、紋枯病。畝穗數40萬穗,穗粒數33.8粒,千粒重44.2克。

“鄭麥618”由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選育,2018年通過國家審定。半冬性,全生育期229天,株高76.4釐米。幼苗半直立,葉色濃綠,株型適中,莖杆彈性較好,熟相好。畝穗數36.8萬穗,穗粒35.4粒,千粒重46.4克。



“皖墾麥0622”是安徽省皖墾種業有限公司攜手宿州市農業科學院聯合選育的,2017年通紅安徽審定。半冬偏春性,全生育期221天,株高83釐米左右。幼苗半直立,株型半緊湊,中抗/中感赤黴病,中感白粉病,感紋枯病。畝穗數43.2萬,穗粒數31.9,千粒重41.9克。


鄉村螢火蟲


小麥畝產800多公斤,現在還沒有聽說有這樣高產的麥種。可能正在向這個目標努力吧。

下面我就用1平方米的地塊為基數來演示一下,一畝地小麥的畝產量能產多少。
按5釐米左右的株距種植,一邊是20株小麥。那麼一平方米就是400株小麥。每株小麥按平均分櫱3顆麥穗來計算,那麼,1平方米的總麥穗為1200個。1個麥穗按38粒麥籽來計算,1平方米的總麥粒為1200*38=45600粒。以小麥千粒重為45克做為參數,那麼,1平方米的小麥產量為:45600/1000=45.6*45/1000=2.05市斤。1平方米的小麥產量為2.05市斤,所以,1畝小麥的畝產量為:1369市斤(2.05*667)。

也就是說按照上面1平方米小麥的種植密度和穗數及千粒重等參數,計算出來的結果:小麥的畝產量為684公斤,這基本上可以說是小麥目前的極限產量了。

目前從網上報道的或實際生產中,還沒有見到有畝產800多公斤小麥的實例。

小麥它不同於紅薯、土豆之類的高產農作物。它甚至連水稻和玉米的畝產量都達不到,這就是小麥的生理特性。它的生理特性也就決定了,它在自然界的各種因素影響下的極限產量。

今年是小麥產量最高的一年,無論是年裡還是年外,雨水和光照大自然給我們調理的比較順暢。小麥從播種到成熟收割,基本上沒有受到病蟲害及乾熱風等異常天氣的干擾。我們這坵嶺地區的小麥畝產量突破千斤的極少,在網上看到黃淮地區中部的網友說:他們那裡的小麥獲得了1300多斤的高產記錄。畝產800多公斤的小麥,他們種植的地塊不知道是不是667平方米的標準地畝。
隨著農業科技快速的發展,小麥的品種在經過不斷的優化中會有所提高的。
將來有一天,小麥能夠象雜交水稻和雜交玉米那樣進行雜交培育,小麥有可能會突破800多公斤的。

當然,品種好,只是小麥高產的一個因素。肥料的生產和施用的科學性,以及病蟲害的防治,才是小麥高產的重中之重。不可抗拒異常的自然天氣,也對小麥的增產豐收有著重大的影響。只有提高了對自然界的防禦能力,小麥的高產豐收才能夠真正的得到保障。


豫南鄉農


小麥畝產800公斤是農民所盼望的產量,也是農業科學家研究的功關項目。小麥產量由過去的幾百斤發展到現在的一千多斤,都是科技進行的結果,更是科技人員努力的成果,也是科學種田起的效應。以前,人們說起以後糧食能達到噸糧,聽起來就象笑話,經過各方努力,現在已經變為現實,並且超過畝產一噸糧食,也不是什麼奇蹟了。小麥目前一般畝產量都保持在一千二、三百斤,我想,實現畝產800公斤也是能夠實現的。現在,表現好的小麥,一般畝成穗達到45萬左右,穗粒數35粒,千粒重45克,其產量就是700公斤左右,但是,也是不容易的。隨著科技的進步,農業科學家們正奔著更高產量的目標努力,為三農振興,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做貢獻!





alhqqcom我是揚


800公斤小麥產量可以實現,不單是品種與管理問題,跟當年氣候關係密切。例如2018年黃淮區域小麥產量偏低,一般產量只有400公斤左右,好點的也只有千斤,而2019年還是原來的種、還是原來的肥、還是原來的那塊地,小麥產量卻600公斤甚至更高!通過品種與管理可以超過800公斤,若要想年年都達到800公斤那就是吹牛皮啦!



切莫忽悠俺農村人


我種的新麥26畝產1700斤,高產不只是種子好,還得地好,管理好,水肥必須跟的上……一些高產的麥種價位也不是很高,我今年買的麥種3元一公斤,高產的麥種有特性,顏色偏重,質地堅硬固重,用牙咬有清脆的聲音,像這樣的麥子只要好好管理基本上都高產……


qianqian521


看到這個題目,充分反映了我國在興農科技戰線上一批批科技人員在不斷通過雜交受粉,提純培育了許多高產品種,給糧食豐收帶來堅實基礎。無論什麼品種的成功育成,它們包涵科學家的辛苦歷程,我們應尊重科學家們的付出,向他們致敬。但2019年小麥是高產的豐收年,不少品種在土壤、肥水,病蟲草害管理下,取得了高產前景,目前好多品種突破了1200至1400斤左。但突破了1600斤的品質通過報道宣傳,也看到宣傳品種是否真實性,我們也沒有見證過,比如說象菸農1212它的產量突破1600以上,但想查它電話購買途徑,得到的結果是零,雖說是萊州市某某種業公司,但真正想查到銷售菸農1212的聯繫電話太難了,為什麼這麼好的品種,連電話都不敢公佈出來,難道是忽悠嗎?

目前市場上許多區域的小麥品種確實是增產品種,也不至於誇大的說,2019年小麥確實豐收,好多品種真的突破1300斤以上,雖然糧價低,但農民笑了。為什麼這麼說,從新中國成立開始,在上世紀,小麥突破300斤左右就算高產,到了土地承包到戶時,產量突破500至600斤左右。到了2000年後,產量年年增長,前所沒有,凡是過來的年長農民,看到小麥能增產到這樣地步,難道不高興嗎,真的高興,糧食突破增產大關,也是科學家們在不斷追求、探索辛勞中培育出的一批又一批的好種子,給農民豐收帶來希望。永遠感謝科學家們為祖國的昌盛付出了一生,再次向科學家們敬禮。

文章到了這裡,我真心地說,好的品種確實不少,望廣大農民合理播種、施肥、水、病蟲草害管理,在沒有自然災害下,都會取得不錯的產量才能增加收入。


幸福總在你我身邊


可能是不夠專業,可能是種地經驗淺缺,我家小麥還沒超過一千三百斤。

我們這裡只種一茬田,三月頭上播種小麥,澆四個水,八月初收割,一畝地超過一千斤就算高產田了,每家每戶種地不多,一人平均兩畝地,早些年基本都種小麥,這兩年年輕人不種地,出去打工掙錢,家裡老人為了增加種地收入。種一兩畝小麥囗糧田,其它都種經濟作物了。

比如葵花,香菜,只澆兩個水,一畝地收入個一千七八,比小麥收入高。一畝地小麥除去成本,才落個兩三袋麵粉錢。

小麥價低,800公斤畝產量,老農民種一年吃兩年,農村土地遼闊,不是每人地方都有這麼高小麥畝產量的,山區農民更是不能奢望。


開心151933790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看到這個題目,充分反映了我國在興農科技戰線上一批批科技人員在不斷通過雜交受粉,提純培育了許多高產品種,給糧食豐收帶來堅實基礎。無論什麼品種的成功育成,它們包涵科學家的辛苦歷程,我們應尊重科學家們的付出,向他們致敬。但2019年小麥是高產的豐收年,不少品種在土壤、肥水,病蟲草害管理下,取得了高產前景,目前好多品種突破了1200至1400斤左。但突破了1600斤的品質通過報道宣傳,也看到宣傳品種是否真實性,我們也沒有見證過,比如說象菸農1212它的產量突破1600以上,但想查它電話購買途徑,得到的結果是零,雖說是萊州市某某種業公司,但真正想查到銷售菸農1212的聯繫電話太難了,為什麼這麼好的品種,連電話都不敢公佈出來,難道是忽悠嗎?

目前市場上許多區域的小麥品種確實是增產品種,也不至於誇大的說,2019年小麥確實豐收,好多品種真的突破1300斤以上,雖然糧價低,但農民笑了。為什麼這麼說,從新中國成立開始,在上世紀,小麥突破300斤左右就算高產,到了土地承包到戶時,產量突破500至600斤左右。到了2000年後,產量年年增長,前所沒有,凡是過來的年長農民,看到小麥能增產到這樣地步,難道不高興嗎,真的高興,糧食突破增產大關,也是科學家們在不斷追求、探索辛勞中培育出的一批又一批的好種子,給農民豐收帶來希望。永遠感謝科學家們為祖國的昌盛付出了一生,再次向科學家們敬禮。

文章到了這裡,我真心地說,好的品種確實不少,望廣大農民合理播種、施肥、水、病蟲草害管理,在沒有自然災害下,都會取得不錯的產量才能增加收入。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