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那麼多規矩究竟是誰弄出來的?

早期的貴族吃飯都不那麼彆扭,就拿最精緻的法國宮廷宴席來說,多數的餐桌只是放在支架上的木板,桌上堆滿了各種肉,沒有華麗麗的餐桌裝飾,沒誇張的甜點塔,也沒有燭臺,唯一的餐具是勺子。

西餐那麼多規矩究竟是誰弄出來的?

男賓會帶上自己的匕首上桌切肉,用手抓。

髒了,直接用桌上的餐布隨手擦擦就好。

正兒八經的刀叉?不存在的。

西餐那麼多規矩究竟是誰弄出來的?

那為啥現在吃西餐還要糾結是左手刀還是右手拿叉呢?

那得虧一個又一個悲慘的愛情故事了。

最早使用刀叉的是8、9世紀的波斯人,這種方式傳入拜占庭帝國後,又因聯姻被帶到了意大利,比如拜占庭公主杜凱納在1075年嫁給威尼斯總督。

1533年,佛羅倫薩的凱瑟琳公主與法國國王亨利二世結婚,還把廚子順便帶了過去,用作餐具的刀叉又隨著愛情漂洋過海,在法國餐桌上落地生根。

西餐那麼多規矩究竟是誰弄出來的?

除了刀叉的用法,西餐是怎麼變得越來越高大上呢?

精緻西餐可以說是發源自意大利,但真正搞事情的還是法國的貴族們。

文藝復興時期,法國王公貴族喜歡國外旅行,意大利人也會來到法國定居,精緻的意大利飲食文化被傳入了法國宮廷。

西餐那麼多規矩究竟是誰弄出來的?

說到這裡,我又不得不提一嘴路易十四。這可能是萬物揀史第4次@到的皇帝。

太陽王路易十四不僅臭美,而且愛吃。無論早上,晚上,他總是吃的豐盛而充實,還喜歡開上千人的豪華宴飲party。也正是在路易十四的統治之下,沒逼死的大廚子們逼成了大師,法國誕生了新式大餐。

廚師弗朗索瓦·皮埃爾出版了《弗朗索瓦大廚》一書,第一次對法餐進行了系統性的總結,提倡減少了東方重口味香料的使用,改用自產的分蔥、緹魚來代替,保留食物的自然風味,也讓法餐脫離了意大利的口味有了獨立的法式血統。

此書再版了75次,印刷了10萬冊,並向城市和平民階層間傳播。

西餐那麼多規矩究竟是誰弄出來的?

王宮裡也專門修建了單獨的餐廳用於飲食服務,精緻的甜品雕塑,香水噴泉都出現在了餐桌

之上,法式大餐也已經有了一套成熟的就餐禮儀。

西餐那麼多規矩究竟是誰弄出來的?

17世紀另一本法餐烹飪名作除了給皇室和布爾喬亞開創出如焦糖布丁這樣的法餐標準菜譜,還貼心地附上餐桌的擺臺,上菜的順序。

西餐那麼多規矩究竟是誰弄出來的?

畫面上設頁為6-8位食客準備的擺盤案例,規定主盤位於桌子中心,較小的菜餚圍繞中心呈對稱排列,菜品的搭配和順序都有講究,餐具也要按大小對稱分佈。

西餐那麼多規矩究竟是誰弄出來的?

後來法國大革命的爆發讓奢侈的貴族們走上了斷頭臺,但貴族晚餐並沒有消失,反而成就了法餐成為西式餐飲的主流。

那時,許多廚藝高超的廚師,不幸被趕出了宮廷,卻在街頭開起了高級餐廳。

簡化的帝王家菜餚,權貴世界裡的紅木桌、水晶吊燈、亞麻桌布,餐桌服務也成為了餐廳的標配。

西餐那麼多規矩究竟是誰弄出來的?

另一頭,大廚艾斯科菲提出“烹飪流程化“的概念,一道菜被細化為不同工種共同完成,比如製作一道“邁爾貝爾荷包蛋“的菜,會由蔬菜澱粉師準備雞蛋,烘焙師烘烤羊腰,松露菌汁由調味師配置,把製作時間從15分鐘縮短為幾分鐘,提高效率,讓迅速壯大的法餐成為西餐業界的翹楚。

西餐那麼多規矩究竟是誰弄出來的?

19世紀末高級酒店出現,他和César Rits合作讓法餐和酒店結合,法餐又隨著麗思卡爾頓的腳步傳播到英美,成為高檔酒店的標配服務。

西餐那麼多規矩究竟是誰弄出來的?

於是,中國人也開始覺得西餐特別高級了?

非也非也,19世紀中期前後能接觸到西餐的中國人,幾乎都給了差評,19歲的張德彝吐槽西餐“難以下嚥”,而40歲的王韜也給了一星的評分“尤難下箸”。

西餐那麼多規矩究竟是誰弄出來的?

隨著條約的簽訂,人們才慢慢開始接納西餐的口味。慈禧用西餐作為國宴招待各國使節,庚子後京城出現了各種西餐館方便官員宴客。

西餐逐漸成為上流社會的時髦,也是闊綽的標誌。

西餐那麼多規矩究竟是誰弄出來的?

而過去的這種被動接受,也在全球化潮流下,成為一種主動的文化交流。

1999年,福樓法式餐廳在北京建立。

當時讓餐廳創始人發愁的是,中國人不怎麼吃法餐中流行的生蠔,北京地區也幾乎找不到新鮮肥美的生蠔,於是他乾脆藉助飛機空運生蠔,這一場景還被《北京青年報》用漫畫的形式記錄下來。

西餐那麼多規矩究竟是誰弄出來的?

餐桌,向來就不止不是盛放食物的擺臺,它早已在經濟和政治運作下,成為標準化的產業和地域文化icon。而對於一位真正的吃貨來說,吃什麼並沒有高下之分,好吃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1]讓•羅伯爾•皮特,《舌尖上的法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2] French cuisine -Wikipedia

[3]尉麒珺《近代西方飲食文化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浙江工商大學.2011

[4] Tudor dining: aguide to food and status in the 16th century - History Extra

[5] Peter Hertzmann.,service à la français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