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漢武帝當年沒有獨尊儒術,而是尊墨家,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

I三餘先生I


漢武帝曾推行過一個著名的文化大一統的政策,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但首先得說清楚漢武帝最後選擇儒家是有必然性的,而本篇的討論是在完全忽略這些之後才展開。   

獨尊儒術後,漢朝開始重用儒生或偏向儒家思想的官吏,在此基礎上建立治理國家的文官體系;而這個不侷限於漢朝,也在後世對古代中國產生重大影響的體系,其核心思想的基礎是《易經》、《尚書》、《禮》、《樂》、《春秋》這些儒家經典;後來又經過南宋朱熹之手編纂修訂出了四書,它們由內且而外地對我們整個國家民族的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這些經典首先會變成歷代讀書人的必讀,因為這是文官體系的門檻,也逐漸因此在後世成為積累學問的門檻。

但如果獨尊的是墨家,最明顯的肯定是漢朝時候的經典和門檻就會變成《墨子》、《胡非子》等著作,而後世又會由經典引起無限的討論,出現眾多關於墨家學說詳細問題的書籍文獻,再有墨家的集大成者使墨家學說出現階段性的發展,直到我們今日尊崇的文聖也會由孔子變成墨子和他原本籍籍無名的許多傳人。

民間流傳的傳說故事裡,墨家人的故事起碼要多一倍;學生的課本里,墨子的作品和全身像肯定會多許多,而且比現在的豐滿美觀。   外在的變化還能聯想出種種,但更重要的則是儒墨兩家思想分歧對於民族性格的不同塑造,最終或許會影響我們的民族的發展和在某些重大事件上的決策。   


儒家與墨家第一個顯著不同就是對於人際關係的處理。

儒家主張博愛,但愛是有分別的,墨家卻主張無分別之愛,即“兼愛”。

“兼”,意思就是既這個也那個,既愛自己的父母也愛別人的父母,即“視人之父若其父。(《墨子》)”這樣的思想或許會直接改變中國人的家國觀念,因為儒家使我們下意識地接受家庭在生命中的分量非常重,“成家”對於大多數人其實比“立業”更值得操心;但墨家的原則卻有點與基督教相似,我們有理由相信以墨家為尊可能會改變中國人對家庭、慈善、社會的一系列態度。  


 

儒家與墨家的第二個顯著不同就是由第一個延伸而來。

因為從我們作為“人”的視角來看,誰生了我和誰生了別人不是區分很清楚嗎?那怎麼看才會得到天下父母皆“父母”的結論呢?只有越過個人視角,從人人平等的上帝視角來看。上帝視角,或者用中國古代的常用說法——“天”,視眾生是平等的,既然眾生平等,那麼重等級的儒家所主張的天子之禮貴族之禮等等,豈非白花陣仗?

所以墨家很反對儒家主張厚葬所謂身份高貴的人,如果尊墨家,皇帝就不應該修陵墓,貴族也不應該大張旗鼓地陪葬金銀,人死只需薄葬。

這種想法在今天倒實用,只是可能今天我們得少很多帝王陵著名景點,也少發掘不少金玉古董。

而且墨家所主張的平等,不是像厚待我父親一樣厚待別人父親,而是像薄待別人的一樣薄待我的,所以中國人今日頭上還重重的“孝”字、每逢長假大規模遷徙歸家的習慣,等等,可能都會被改寫。   

原因則是墨家的最顯著特點:極端的實用主義。



比如之前提到薄葬,墨家當然覺得薄葬省下來的人力物力就應該投入生產實用中嘛。既然要平等,那大家就都平等地減薄待遇嘛,這就是墨家的“節用”。   

“節用”來源於墨家的創始人墨翟所屬的小農階級。在春秋戰國這種鐵犁才使用不久的年代,沒有系統的農業技術和經驗知識,也沒有方便省力的農業器具,那時的農民不僅生產效率低,且時逢戰亂,物資經常匱乏,所以在墨家眼裡,一切都十分有限,需要節省和提高效率。所以,實用主義才是墨家的真正原則。

在實用主義原則下,墨家在力學、幾何學、代數學、光學等等自然科學的研究成果上做出了重大貢獻,這是其他諸家望塵莫及的。

如果真以墨家為尊,很可能在封建社會後期就會改寫科學家被人認為是不務正業的偏見和走投無路的情況,甚至改寫清代最終視科學為“奇技淫巧”,導致整個國家科技停滯,最終落後捱打這種痛心的下場。   

然而也不盡然是好事,因為墨家堅持絕對的實用,所以“不實用”的東西沒有任何存在的必要,所以想進電影院、遊玩迪士尼你就死了這條心吧,藝術、娛樂這些不生產物質產品的活動是不該存在的,生活的“進一步享受”是浪費。

說白了就是以自苦為極樂,日夜不休,如同大禹治水。“非禹之道也,不足為墨。(《莊子》)”

倘若是這樣,那麼詩詞歌賦又要置於何地?被瞧不起的是不是就會由科學家變成詩人、文學家、藝術家?

我們不得而知,萬一如此,少了李白蘇軾這些文壇大咖,中華文化又如何能有我們所見的驚豔璀璨啊。  

 “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天下不堪。”語出《莊子》,道盡墨家。但無論儒墨百家,任何時代的思想都會經過變革與融合去適應時代的需要。

所以不論是歷史還是現在,都有人生前孝悌,死後薄葬;既生活簡苦,也才華卓然。

思想存在的意義,最終是要更好地為人生服務。


歷來現實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看下什麼是墨家

墨家約產生於戰國時期。創始人為墨翟(墨子)。墨家是一個紀律嚴密的學術團體,其首領稱“鉅子”,其成員到各國為官必須推行墨家主張,所得俸祿亦須向團體奉獻。墨家學派有前後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會政治、倫理及認識論問題,關注現世戰亂;後期墨家在邏輯學方面有重要貢獻,開始向科學研究領域靠攏。

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張是: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相愛(兼愛),反對侵略戰爭(非攻),推崇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節用),重視繼承前人的文化財富(明鬼),掌握自然規律(天志)等。

這就是墨家的大概。

我們主要看到一點,那就是墨家區別於別的流派的方面,墨家是一個組織,而且規矩森嚴,組織嚴密。

假如大漢尊墨家,那麼墨家子弟將大量湧入漢朝政治體系,這些墨家弟子在政治上必定更聽墨家鉅子的話,在主張上肯定異口同聲推行墨家的主張。

如此一來

首先朝堂之上不可避免的出現黨派之爭

出於同一組織的墨家子弟必定口徑一致,形成一個獨立的政治黨派,這是政治大忌,墨家一黨的危害將遠甚於明代東林黨。<strong>

其次,君威不再

鉅子的地位將高於皇帝,若朝堂上充斥了大量的墨家子弟,墨家鉅子必然凌駕於皇帝之上,國將是墨家的國,皇帝與鉅子必然出現類似西方宗教權力與世俗權力的紛爭,除非皇帝就是鉅子,那就政教合一了,想想都是很麻煩的事。

因此,充滿智慧的中國帝王和他的臣子們,自然不會把墨家招至朝堂之上,不但不會納入,還會處處限制壓迫,直至消滅墨家。

原創作品,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墨家?開什麼國際玩笑。如果漢武帝獨尊墨家,那麼中華帝國過去兩千年可能就是一個以墨教為國教的政教一體國家,教義凌駕於國法之上,兩千年後的中國又可稱為中華斯坦共和國。

可能孟老夫子一句“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使得墨家學說有了意淫的空間,但這只是孟子的一廂情願,墨家學說怎麼可能被封建統治者採納呢?

墨家是一個嚴密的學術團體,其首領稱“鉅子”,其成員到各國為官必須推行墨家主張,所得俸祿亦需向團體進獻。

先別管墨家到底主張什麼,這套墨家行事辦法,難道各位看不出端倪?妥妥的宗教組織,並且是獨立於王權國法之外自成一體的組織。墨家自有刑罰體系,“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根據這個原則,墨家鉅子把自己兒子殺了,而沒有經過司法體系審問。

墨家最主要的思想主張就是“兼愛、非攻”。

兼愛就是完全、不分彼此、無差別的博愛,聽起來很美好很共產,怎麼可能實踐開來?儒家的親疏有別、尊卑有別,才能構建和諧社會好不啦。

什麼是非攻?反對侵略戰爭,這個和平思想和不錯。實際執行時呢,墨家是否擁有墨家軍還沒有證據,但是墨家擁有很多奇人異士,經常以個人身份出現在戰爭中,通過兵法、器械等手段幫助弱勢方。至於幫誰、為什麼幫,純粹憑個人判斷、墨家組織直覺,根本不按套路出牌,別說要聽皇帝老兒的指揮了?漢武帝要去北伐匈奴,搞不好墨家就站到匈奴那邊去了...

墨家學說有其進步性,但是沒被漢武帝採納,歸根到底還是其學說根本不適應當時社會,不能促進社會安定發展。其實也別說歷史,就是墨家那套放到現在,說輕了是個黑社會組織,說重了就是個邪教恐怖組織...


足球大玩家


如果從漢武帝時期開始尊崇墨家,並且一直延續至今的話,會有一個男性極為喜歡而女性極為反感的現象。

女人們不能再隨意的買什麼名牌的服飾了!那些名牌的包包是不能揹出去顯擺了!女人在婚前不能索取什麼高額的彩禮了!男方也不需要置辦什麼房產了,只要有張能睡開倆人的床就符合要求了!因為墨家崇儉,追求奢華的行為會被人在背後戳脊梁骨的。

現在很多人生前不孝敬父母,死後的葬禮卻是越來越豪華。同樣尊崇墨家之後,墨家推行薄葬,喪禮也會越來越簡單。這個觀念延續下來,我們現在可能不會有盜墓類的小說看了。

官員們無法通過婚葬來斂財,希望通過婚葬隨禮獲得晉身的途徑也被斷了。僅憑這一點,墨家遲早會被儒家取代,什麼時間被取代只是一個早晚的問題了!

儒家登上歷史舞臺是必然的,不是源於偶然性。漢武帝推崇儒術之後,漢朝的國祚前後四百年。那麼漢武帝推崇墨家之後,漢朝的國祚會不會還能保持那麼久呢?

墨家對於科技的重視,是超越於其它各家的,這無疑等候促進科技的發展。科技的發展,也必然會帶來漢朝軍事上的強大。墨家的科技,主要還是在機械方面。墨家不太可能會主動的去發明火藥。所以墨家的科技還是侷限在冷兵器方面。相對於落後的遊牧民族,這已經會使漢朝在科技方面遠遠領先於匈奴等遊牧民族了。

墨家在軍事思想方面,偏重於防禦。如果各個區域都是防禦能力大於進攻能力,這無疑會加強割據存在的時間。武力不能打下來,就只能通過經濟、外交、文化等其它方式來征服。偌大的漢朝,有很多區域無論是在經濟還是文化,都是遠遠超過了漢武帝的都城。這種局面很不利於漢朝維護大一統的局面。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把秦國士兵變成了殺人的機器。秦國士兵作戰英勇,來源於秦國的軍功制度。墨家強調的是,“赴湯蹈火死不還踵。”沒有任何的利益驅使,讓人為之賣命,只能採取培養死士的方式。如果漢朝的軍隊都是死士,漢武帝恐怕在龍椅上會感覺如坐針氈,武將們自己也會惴惴不安。君臣都沒有安全感的朝代,能夠撐到幾朝?

漢朝開始,探討秦朝的滅亡,都是秦朝採用法家施行嚴刑峻法。法家雖然被後人詬病嚴刑峻法,但是百姓們只要不違反律法,還是有著相當大的自由度的。墨家高度強調尚同,在這種尚同的機制下,百姓們都會變成毫無思想的肉體機器,整個漢朝變得死氣沉沉毫無生機。

儒分為八,墨離為三。無論是儒家還是墨家,都因為分歧而產生了分裂。儒家分裂,還只是學術和理念上的分歧;墨家的分裂,則形成了幾個暴力團體。

韓非子認為:“上古競於道德,中世逐於智謀,當今爭於氣力。”在崇尚於用武力解決一切的時代,墨家的分裂,便會產生更加嚴重的後果。

墨家分裂之後,會各自尋找與自己合拍的君主。這就有點像日本的忍者,各自為不同的主公效力。沒有儒家忠君的那套觀念,在墨家尚賢的觀念下,被認為沒有能力的君主或官員,隨時可以被暗殺的手段除掉。墨家被推崇之後,由於各種勢力都有墨家的參與,很容易便會形成暗殺政治。如此一來,日本明治維新之後下克上的局面,便會在漢朝提前出現。

漢武帝採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卻並沒有真正的獨尊儒術。漢宣帝一朝也還是採用“霸王道雜之”的策略。後世把儒家的地位提到極致,也是把儒家進行了改造。

漢武帝如果當時尊崇墨家,也必然只會採納對統治有利的一面,甚至會把墨家改造的面目全非。漢武帝如果真的推崇墨家,我們今天看到的墨家就不是現在看到的樣子了!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寄暇學宮


墨家在文藝作品中非常火紅,網文中也多灌於科學之光等稱號,反正給人一種中國如果獨尊墨家,那麼早就發達國家了,可能工業革命也在中國,但這些是事實嗎?這裡就從五個方面介紹一個不一樣的墨家。

一、尚鬼

墨家發源於宋國,宋為商之遺民,從祖宗的角度看墨子和孔子的祖宗都是商人,但孔子從周,故尚禮,墨子則生於宋,仕於宋,整個人都極端尚鬼。

《墨子》中有《明鬼》一篇,全篇闡述的內容就是一個無神論不對,鬼神真的存在,我知道好多例子了。其實這樣還只是義氣之爭,但墨子認為無神論者道德低下,甚至認為當時天下大亂都是因為無神論導致的,說“由此始,是以天下亂。此其故何以然也?則皆以疑惑鬼神之有與無之別,不明乎鬼神之能賞賢而罰暴也。”

二、不允許不同觀點的存在

如上文中的尚鬼,墨子就要批判不同思想者的道德水平,在《尚同》中墨子是點名了我不許有不同觀點。認為不同的觀點是導致動亂的原因,所以按照墨家看法,這世上只許一一種觀點,如果當年是獨尊墨術,那麼今天諸子百家的書籍除了墨家的,其他家的我們都看不到了。

三、無情

墨家兼愛,儒家道家是等次之愛,我們粗看會覺得兼愛的人真有情啊!但這種是最無情的,如果你身邊有人說自己誰都愛,那麼必然會誰也不愛。所以歷史上層有墨家鉅子兒子殺人,國法赦免後,鉅子依然執行私刑之事。

四、反對娛樂

《墨子》有《非樂》,這個正好懟儒家的禮樂文化,墨子認為必須要禁止音樂!同時按照墨家思想人是不應該娛樂的,莊子就曾諷刺墨家,說他們因為崇拜大禹,經常下地幹活小腿上都沒毛。

五、墨之衰

當然除了上文中的內容,墨家中很多思想和儒、道、名、法都有相同的地方,上述的觀點可能讓你不舒服,但這也是墨家思想中和現代人觀念衝突最大的地方!很可能也是為什麼墨家作為一個思想學派在歷史上滅亡的原因。

因為這些觀念雖然在墨子的描述中非常好!簡直是救世靈藥,但這些觀念都太反人情了,依照墨家觀點,你對兒子的愛應該和陌生人一樣,這個可能有人敢說,但推廣而來,你對陌生女人的愛應該和你媳婦一樣!有老婆的男人絕大部分說都不敢說,更別說做了。

墨家的尚鬼是商之尚,就是大商那種沒事都要占卜的尚,當然墨家可能不學大商燒人了,但依舊保持和大商一樣的想法,認為一切以鬼神意志為意志,認為人是沒鬼神聰明的。同時墨家反對命運觀念,儒家則認為世上有天命的存在。

再者不怎麼熱愛娛樂,一味喜歡勤勞儉樸,這些都挺讓人難受的,所以墨家的衰落是必然!


梁興揚


在所有諸子百家中,墨家很類似一個嚴密的軍事組織,學生和老師的關係更像是下級和上級的關係。一旦加入,很難退出,學生如果從學術該換門庭,估計會被組織內部的人給暗殺掉。

有一個故事,一個鉅子的獨子殺了人,國君考慮到這個鉅子德高望重,不能絕後,決定赦免死刑。鉅子說,不能赦免,殺人償命,於是派人把自己兒子殺死了。在今天看來,主持正義是對的,大義滅親也是對的,但是這是用私刑。只有國家才有審判權和執行權。

樓下的朋友說的很對。這樣的一支組織進入政治,進入國家政治體系,會威脅到皇權。

別的流派,儒家,道家,法家,都是純粹的學術流派。老師和學生都是平等的社會公民。

儒家學者屬於文士階層。墨家屬於武士階層,各個都會耍槍弄棒,所謂是:路見不平,一聲吼,拔刀就砍。強調正義,輕視法律法規。法家的韓非認為,這幫人仗著武藝好,縷縷違反法律,應該被禁止。

墨家的核心理念是:兼愛。雖然格調比儒家的“仁愛”要高,但是不符合人性,不如儒家學說更容易被接受。隨著歷史進程,墨家逐漸淡出了政治舞臺,但是其理念沒有消失,進入民間成為俠士思想,被小說家力捧。

依法治國,以德治國。是歷史的選擇,也是因為它們的特點決定了更加符合。


學而樂乎


獨尊,無論是獨尊儒術,還是獨尊墨家或者百家中的任何一家,都是災難。而其中唯一例外的,可能僅僅是法家。法家主張公開、公開就無法獨尊,法家又天性能與百家和平共處。有一句話說,世界上的發明分為兩類,一類是人類改造世界的,一類是約束人類自己的。法家區別於百家其他學派的根本真在於法家是公開的、是約束人類自己的,其中就包括法家自己。沒有照身貼的商鞅,同樣不能住店。以法家思想立國的秦國,儒家博士就有70多位。

說墨家,首先是兼愛非攻。兼愛就是“人人愛我、我愛人人”,非攻就是反對武力、崇尚和平解決矛盾。這兩點粗看都是非常好的,但是即便在今天也做不到,何況歷史上?兼愛非攻根本不可能實現,強推甚至會走向反面,可能是最靠譜的理解。歷史上,墨家為了實現兼愛非攻,組織了墨家劍客,說白了就是用武力、殺戮來實現兼愛非攻的政治理想,這本身就是證據。

說墨家,不能忘記墨家尚同。尚同,作為維護墨家團結、一致,作為墨家實現兼愛非攻的政治理想的手段。但是,尚同的另一面或許很少人知道。我們看《尚同》的一段原文:

【是以數千萬裡之外,有為善者,其室人未遍知,鄉里未遍聞,天子得而賞之;數千萬裡之外,有為不善者,其室人未遍知,鄉里未遍聞,天子得而罰之。】

誰有什麼事了,家人不知道、鄉里人不知道,千萬裡之外的天子卻知道了。試問:天子怎麼知道的?監控、密探、潛伏?百姓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整個社會籠罩在這樣的氛圍下,與監獄、囚籠何異?所以,墨家本身學說是有致命的缺陷的。用現代觀念來評判,叫著“理想高度純潔化”,為了實現兼愛非攻的政治理想,無所不用其極,而且墨家對自身的行為,毫無約束,甚至可以說是為所欲為。單以墨家獨尊論,是萬萬不可的。

總之,政治學派的最好環境是學術自由,是無論對錯、人人可言。政治學派一旦上升到思想上層建築的高度(比如秦時的法家、漢時的儒家),既要保證政治上的思想統一,又要對自身有同等的甚至更高標準的約束,更要在不影響政治上層建築的前提下,盡最大可能保證學術和言論自由。而從歷史上看,法家無疑是善的典型。建立了政治上層建築(中央集權郡縣制),建立了博士宮的學術研究機構,善待包括儒家在內的諸子百家。而儒家無疑是惡的典型。沒有建立政治上層建築(沿用秦的中央集權郡縣制),搞超血腥的白色恐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徹底屠殺了百家文化的傳承和繁榮。


滄桑短笛



‍其實這是一個很難預測的問題,‍‍因為‍‍墨家思想跟中國古代‍‍的封建統治者‍‍之間其實沒有太必然的聯繫,‍‍所謂兼愛非攻,‍‍實際上更像是民間社會的一種自洽性統一,‍‍而與帝王統治並沒有關係,‍‍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夠‍‍成為漢武帝獨尊的學問,‍‍是因為儒家講究的‍‍等級制度和秩序分裂‍‍與‍‍漢朝統治者‍‍所推崇的大一統思想相關,‍‍而且‍‍很多帝王在世,運用儒家思想的時候,‍‍並沒有完全按照‍‍孔孟儒學所講究的仁愛道義‍‍等思想來進行自己的行為,‍‍古人所講的‍‍外儒內法,系之以道,‍‍就是指的是表面上看起來是儒家那一套,‍‍但實際上是法家,或者說是‍‍縱橫家‍‍以及帝王心術,‍‍厚黑學等等,‍‍我們看待這樣的觀念,很多時候只能‍‍從架空歷史的來說,如果說中國並沒有成為一個單一制的‍‍集權體制的國家,‍‍那麼就有可能像歐洲諸國一樣,是一個分裂的聯邦,或者是邦聯,‍‍那麼墨家思想也好,‍‍道家思想也罷,‍‍都可能在這樣的‍‍硃紅分裂裡‍‍實現真正的‍‍應用,‍‍但是我覺得‍‍在中國的地理環境和人文傳統裡面,‍‍墨家思想並不可能佔據主體地位,‍‍而儒家被利用之後,‍‍尤其是孔子思想被改造以後,‍‍被統治集團利用,‍‍用於教化百姓,‍‍奴役國家其他的成員‍‍就成了一個必然的選項。‍


黃帥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墨家思想沒有可行性。

墨家遵守的是“兼愛”的思想,就是“兼相愛”,也就是對所有的人都是無差別的愛。

這是相對於儒家提出的“仁愛”來說的,“仁愛“的思想就是對所有人的愛都是有差別的愛,要求一個人先從自己的親戚朋友開始愛,然後這種愛逐步擴散到社會、國家以至於整個世界,而愛的程度是逐級遞減的。

墨家之所以提出“兼愛”,就是因為墨家看到了儒家“仁愛”思想的邏輯問題,那就是如果一個人是從自己親戚朋友開始把愛逐步擴散到整個社會、國家、世界,而這種愛是逐級遞減的話,那麼按照這個邏輯來說,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對自己的愛才應該是最多的。表面上看起來是一種大公無私的愛,實則是極度自私的愛。

但是墨家的“兼愛”思想也有很大的問題,一個人就常理來說,不可能對他人會產生無緣無故的愛,儒家的“仁愛”是有根據的,你的爸爸媽媽都自然是你的爸爸媽媽,你的孩子自然是你的孩子,你天然就對他們有愛,而一個陌生人,你也不認識他,怎麼可能對他產生愛呢?而且對任何人都是無差別的愛,也就是說,你對爸爸媽媽以及自己的孩子的愛和任何人都一樣,這在現實中是沒有人能做到的。

墨子窮盡一生施行自己的理想,日夜奔波勞累,以至於腿上無毛(因為走的路實在太多了,腿上的毛都被路邊的雜草撒的颳去了)。

那麼如果施行兼愛思想,會有什麼後果呢?我們就從“兼愛”思想的邏輯往下推便知道了。

儒家主張仁愛,仁愛的結果就是愛是分等級的,分了等級,那麼社會就會不公平,其結果只能是滿嘴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所以就要施行“兼愛”,兼愛就是兼相愛,交相利。前者講平等,後者講互利,平等就公平,互利就正義。

墨子主張的合理社會是勞動者的天堂,是社會主義,墨子高度肯定勞動的價值,社會財富分配原則就是出力的得,不出力的不得,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墨子主張按勞動分配社會財富,各盡所能,機會均等,每個人都要勞動,要為社會做貢獻。既然是社會按勞分配,按能力分配,那麼社會的管理則是有能者舉之,無能者下之。尊卑貴賤,都是根據能力分配。

但墨子的學說中,公平正義,人們需要,互惠互利人人相愛,人們需要,但是每天勞作一起過苦日子,人們不需要。在墨子看來,只要大家都一起過苦日子就是幸福,但這種幸福對大多數人來說,卻是叫苦不迭。

為了實現這種理想,墨子主張天下選最賢能的人擔任國君,地方上由最賢能的人擔任地方長官。而對於國君和地方長官,所有人都要無條件服從。所以後來的墨家實際上成了恐怖組織。墨家的首領鉅子,對弟子有著絕對的權威,他的所有的言行,弟子都不能反對只能無條件服從,哪怕是要弟子們去上刀山下火海,弟子們都會毫不猶豫地去。

這樣的社會,誰會想要?誰會服從?

所以墨子的主張根本無法實現。

墨子的主張剛出世的時候,名動天下,一時間成為顯學,但是迅速沒落,以至於在司馬遷的史記中也只有寥寥20幾個字: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禦,為節用,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

實際上,當時的儒家、法家以及道家後來都成為了千年來封建王朝的主流思想,只有墨家被歷史迅速埋沒,其原因就在於根本無法實行。

如果按照墨家的學說,那麼漢武帝就不能當皇帝了,他要把皇位給一個最賢能的人來當,所以漢武帝時不會這樣做的。天下的百姓也不會這樣做,因為天下的百姓雖然也要公平正義,但是他們更需要的是美好的生活。為了公平正義而失去沒有的生活這是誰都不想要的,可以說,只要有美好的生活,哪怕沒有公平與正義,人們也是可以接受的,最多就是發發牢騷而已。


老威觀史


墨家在戰國時期就不存在了,但也融入了政治制度中。

如果漢武帝的時候單獨拿出墨家來尊崇,那簡直太可怕了,墨家的三大主張“兼愛”“非攻”“尚賢”,兼愛是什麼呢?主張國君對子民一視同仁,沒有任何區別,這個早被儒家批判過,和禽獸沒有區別。“非攻”自然也違背國君開疆拓土的意志。“尚賢”則主張可以禪讓給賢者,這種觀念在戰國前期風靡一時,秦孝公曾就想禪讓商鞅,但是根本都不現實。還有“節用”“節葬”,主張國君勤儉節約,這能忍?

所以儘管在戰國前期,墨家和儒家平起平坐,形成“非儒即墨”的形勢,但很快消失了,說到底就是不符合君主專制制度的需要,而且墨家還是有團體組織的,不就是一群黑澀會嗎?不過,墨家的主張也沒有完全滅絕,實際上不少被秦法所吸收。墨家其實提倡高度集權的,比如“上同”,就是認為政令要高度統一;比如“尚賢”,雖說是提拔賢者,但是標準完全在上位者手上,這樣一來為世襲也提供了便利。

《呂氏春秋》有多處記載墨家鉅子和秦獻公交流的故事,證明墨家確實一度融入了秦法,可以說為之後的商鞅變法提供了一定製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