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汉武帝当年没有独尊儒术,而是尊墨家,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I三余先生I


汉武帝曾推行过一个著名的文化大一统的政策,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但首先得说清楚汉武帝最后选择儒家是有必然性的,而本篇的讨论是在完全忽略这些之后才展开。   

独尊儒术后,汉朝开始重用儒生或偏向儒家思想的官吏,在此基础上建立治理国家的文官体系;而这个不局限于汉朝,也在后世对古代中国产生重大影响的体系,其核心思想的基础是《易经》、《尚书》、《礼》、《乐》、《春秋》这些儒家经典;后来又经过南宋朱熹之手编纂修订出了四书,它们由内且而外地对我们整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经典首先会变成历代读书人的必读,因为这是文官体系的门槛,也逐渐因此在后世成为积累学问的门槛。

但如果独尊的是墨家,最明显的肯定是汉朝时候的经典和门槛就会变成《墨子》、《胡非子》等著作,而后世又会由经典引起无限的讨论,出现众多关于墨家学说详细问题的书籍文献,再有墨家的集大成者使墨家学说出现阶段性的发展,直到我们今日尊崇的文圣也会由孔子变成墨子和他原本籍籍无名的许多传人。

民间流传的传说故事里,墨家人的故事起码要多一倍;学生的课本里,墨子的作品和全身像肯定会多许多,而且比现在的丰满美观。   外在的变化还能联想出种种,但更重要的则是儒墨两家思想分歧对于民族性格的不同塑造,最终或许会影响我们的民族的发展和在某些重大事件上的决策。   


儒家与墨家第一个显著不同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

儒家主张博爱,但爱是有分别的,墨家却主张无分别之爱,即“兼爱”。

“兼”,意思就是既这个也那个,既爱自己的父母也爱别人的父母,即“视人之父若其父。(《墨子》)”这样的思想或许会直接改变中国人的家国观念,因为儒家使我们下意识地接受家庭在生命中的分量非常重,“成家”对于大多数人其实比“立业”更值得操心;但墨家的原则却有点与基督教相似,我们有理由相信以墨家为尊可能会改变中国人对家庭、慈善、社会的一系列态度。  


 

儒家与墨家的第二个显著不同就是由第一个延伸而来。

因为从我们作为“人”的视角来看,谁生了我和谁生了别人不是区分很清楚吗?那怎么看才会得到天下父母皆“父母”的结论呢?只有越过个人视角,从人人平等的上帝视角来看。上帝视角,或者用中国古代的常用说法——“天”,视众生是平等的,既然众生平等,那么重等级的儒家所主张的天子之礼贵族之礼等等,岂非白花阵仗?

所以墨家很反对儒家主张厚葬所谓身份高贵的人,如果尊墨家,皇帝就不应该修陵墓,贵族也不应该大张旗鼓地陪葬金银,人死只需薄葬。

这种想法在今天倒实用,只是可能今天我们得少很多帝王陵著名景点,也少发掘不少金玉古董。

而且墨家所主张的平等,不是像厚待我父亲一样厚待别人父亲,而是像薄待别人的一样薄待我的,所以中国人今日头上还重重的“孝”字、每逢长假大规模迁徙归家的习惯,等等,可能都会被改写。   

原因则是墨家的最显著特点:极端的实用主义。



比如之前提到薄葬,墨家当然觉得薄葬省下来的人力物力就应该投入生产实用中嘛。既然要平等,那大家就都平等地减薄待遇嘛,这就是墨家的“节用”。   

“节用”来源于墨家的创始人墨翟所属的小农阶级。在春秋战国这种铁犁才使用不久的年代,没有系统的农业技术和经验知识,也没有方便省力的农业器具,那时的农民不仅生产效率低,且时逢战乱,物资经常匮乏,所以在墨家眼里,一切都十分有限,需要节省和提高效率。所以,实用主义才是墨家的真正原则。

在实用主义原则下,墨家在力学、几何学、代数学、光学等等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上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是其他诸家望尘莫及的。

如果真以墨家为尊,很可能在封建社会后期就会改写科学家被人认为是不务正业的偏见和走投无路的情况,甚至改写清代最终视科学为“奇技淫巧”,导致整个国家科技停滞,最终落后挨打这种痛心的下场。   

然而也不尽然是好事,因为墨家坚持绝对的实用,所以“不实用”的东西没有任何存在的必要,所以想进电影院、游玩迪士尼你就死了这条心吧,艺术、娱乐这些不生产物质产品的活动是不该存在的,生活的“进一步享受”是浪费。

说白了就是以自苦为极乐,日夜不休,如同大禹治水。“非禹之道也,不足为墨。(《庄子》)”

倘若是这样,那么诗词歌赋又要置于何地?被瞧不起的是不是就会由科学家变成诗人、文学家、艺术家?

我们不得而知,万一如此,少了李白苏轼这些文坛大咖,中华文化又如何能有我们所见的惊艳璀璨啊。  

 “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天下不堪。”语出《庄子》,道尽墨家。但无论儒墨百家,任何时代的思想都会经过变革与融合去适应时代的需要。

所以不论是历史还是现在,都有人生前孝悌,死后薄葬;既生活简苦,也才华卓然。

思想存在的意义,最终是要更好地为人生服务。


历来现实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看下什么是墨家

墨家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翟(墨子)。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巨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

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

这就是墨家的大概。

我们主要看到一点,那就是墨家区别于别的流派的方面,墨家是一个组织,而且规矩森严,组织严密。

假如大汉尊墨家,那么墨家子弟将大量涌入汉朝政治体系,这些墨家弟子在政治上必定更听墨家巨子的话,在主张上肯定异口同声推行墨家的主张。

如此一来

首先朝堂之上不可避免的出现党派之争

出于同一组织的墨家子弟必定口径一致,形成一个独立的政治党派,这是政治大忌,墨家一党的危害将远甚于明代东林党。<strong>

其次,君威不再

巨子的地位将高于皇帝,若朝堂上充斥了大量的墨家子弟,墨家巨子必然凌驾于皇帝之上,国将是墨家的国,皇帝与巨子必然出现类似西方宗教权力与世俗权力的纷争,除非皇帝就是巨子,那就政教合一了,想想都是很麻烦的事。

因此,充满智慧的中国帝王和他的臣子们,自然不会把墨家招至朝堂之上,不但不会纳入,还会处处限制压迫,直至消灭墨家。

原创作品,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墨家?开什么国际玩笑。如果汉武帝独尊墨家,那么中华帝国过去两千年可能就是一个以墨教为国教的政教一体国家,教义凌驾于国法之上,两千年后的中国又可称为中华斯坦共和国。

可能孟老夫子一句“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使得墨家学说有了意淫的空间,但这只是孟子的一厢情愿,墨家学说怎么可能被封建统治者采纳呢?

墨家是一个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巨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需向团体进献。

先别管墨家到底主张什么,这套墨家行事办法,难道各位看不出端倪?妥妥的宗教组织,并且是独立于王权国法之外自成一体的组织。墨家自有刑罚体系,“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根据这个原则,墨家巨子把自己儿子杀了,而没有经过司法体系审问。

墨家最主要的思想主张就是“兼爱、非攻”。

兼爱就是完全、不分彼此、无差别的博爱,听起来很美好很共产,怎么可能实践开来?儒家的亲疏有别、尊卑有别,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好不啦。

什么是非攻?反对侵略战争,这个和平思想和不错。实际执行时呢,墨家是否拥有墨家军还没有证据,但是墨家拥有很多奇人异士,经常以个人身份出现在战争中,通过兵法、器械等手段帮助弱势方。至于帮谁、为什么帮,纯粹凭个人判断、墨家组织直觉,根本不按套路出牌,别说要听皇帝老儿的指挥了?汉武帝要去北伐匈奴,搞不好墨家就站到匈奴那边去了...

墨家学说有其进步性,但是没被汉武帝采纳,归根到底还是其学说根本不适应当时社会,不能促进社会安定发展。其实也别说历史,就是墨家那套放到现在,说轻了是个黑社会组织,说重了就是个邪教恐怖组织...


足球大玩家


如果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尊崇墨家,并且一直延续至今的话,会有一个男性极为喜欢而女性极为反感的现象。

女人们不能再随意的买什么名牌的服饰了!那些名牌的包包是不能背出去显摆了!女人在婚前不能索取什么高额的彩礼了!男方也不需要置办什么房产了,只要有张能睡开俩人的床就符合要求了!因为墨家崇俭,追求奢华的行为会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的。

现在很多人生前不孝敬父母,死后的葬礼却是越来越豪华。同样尊崇墨家之后,墨家推行薄葬,丧礼也会越来越简单。这个观念延续下来,我们现在可能不会有盗墓类的小说看了。

官员们无法通过婚葬来敛财,希望通过婚葬随礼获得晋身的途径也被断了。仅凭这一点,墨家迟早会被儒家取代,什么时间被取代只是一个早晚的问题了!

儒家登上历史舞台是必然的,不是源于偶然性。汉武帝推崇儒术之后,汉朝的国祚前后四百年。那么汉武帝推崇墨家之后,汉朝的国祚会不会还能保持那么久呢?

墨家对于科技的重视,是超越于其它各家的,这无疑等候促进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也必然会带来汉朝军事上的强大。墨家的科技,主要还是在机械方面。墨家不太可能会主动的去发明火药。所以墨家的科技还是局限在冷兵器方面。相对于落后的游牧民族,这已经会使汉朝在科技方面远远领先于匈奴等游牧民族了。

墨家在军事思想方面,偏重于防御。如果各个区域都是防御能力大于进攻能力,这无疑会加强割据存在的时间。武力不能打下来,就只能通过经济、外交、文化等其它方式来征服。偌大的汉朝,有很多区域无论是在经济还是文化,都是远远超过了汉武帝的都城。这种局面很不利于汉朝维护大一统的局面。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把秦国士兵变成了杀人的机器。秦国士兵作战英勇,来源于秦国的军功制度。墨家强调的是,“赴汤蹈火死不还踵。”没有任何的利益驱使,让人为之卖命,只能采取培养死士的方式。如果汉朝的军队都是死士,汉武帝恐怕在龙椅上会感觉如坐针毡,武将们自己也会惴惴不安。君臣都没有安全感的朝代,能够撑到几朝?

汉朝开始,探讨秦朝的灭亡,都是秦朝采用法家施行严刑峻法。法家虽然被后人诟病严刑峻法,但是百姓们只要不违反律法,还是有着相当大的自由度的。墨家高度强调尚同,在这种尚同的机制下,百姓们都会变成毫无思想的肉体机器,整个汉朝变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机。

儒分为八,墨离为三。无论是儒家还是墨家,都因为分歧而产生了分裂。儒家分裂,还只是学术和理念上的分歧;墨家的分裂,则形成了几个暴力团体。

韩非子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在崇尚于用武力解决一切的时代,墨家的分裂,便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

墨家分裂之后,会各自寻找与自己合拍的君主。这就有点像日本的忍者,各自为不同的主公效力。没有儒家忠君的那套观念,在墨家尚贤的观念下,被认为没有能力的君主或官员,随时可以被暗杀的手段除掉。墨家被推崇之后,由于各种势力都有墨家的参与,很容易便会形成暗杀政治。如此一来,日本明治维新之后下克上的局面,便会在汉朝提前出现。

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却并没有真正的独尊儒术。汉宣帝一朝也还是采用“霸王道杂之”的策略。后世把儒家的地位提到极致,也是把儒家进行了改造。

汉武帝如果当时尊崇墨家,也必然只会采纳对统治有利的一面,甚至会把墨家改造的面目全非。汉武帝如果真的推崇墨家,我们今天看到的墨家就不是现在看到的样子了!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寄暇学宫


墨家在文艺作品中非常火红,网文中也多灌于科学之光等称号,反正给人一种中国如果独尊墨家,那么早就发达国家了,可能工业革命也在中国,但这些是事实吗?这里就从五个方面介绍一个不一样的墨家。

一、尚鬼

墨家发源于宋国,宋为商之遗民,从祖宗的角度看墨子和孔子的祖宗都是商人,但孔子从周,故尚礼,墨子则生于宋,仕于宋,整个人都极端尚鬼。

《墨子》中有《明鬼》一篇,全篇阐述的内容就是一个无神论不对,鬼神真的存在,我知道好多例子了。其实这样还只是义气之争,但墨子认为无神论者道德低下,甚至认为当时天下大乱都是因为无神论导致的,说“由此始,是以天下乱。此其故何以然也?则皆以疑惑鬼神之有与无之别,不明乎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

二、不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

如上文中的尚鬼,墨子就要批判不同思想者的道德水平,在《尚同》中墨子是点名了我不许有不同观点。认为不同的观点是导致动乱的原因,所以按照墨家看法,这世上只许一一种观点,如果当年是独尊墨术,那么今天诸子百家的书籍除了墨家的,其他家的我们都看不到了。

三、无情

墨家兼爱,儒家道家是等次之爱,我们粗看会觉得兼爱的人真有情啊!但这种是最无情的,如果你身边有人说自己谁都爱,那么必然会谁也不爱。所以历史上层有墨家巨子儿子杀人,国法赦免后,巨子依然执行私刑之事。

四、反对娱乐

《墨子》有《非乐》,这个正好怼儒家的礼乐文化,墨子认为必须要禁止音乐!同时按照墨家思想人是不应该娱乐的,庄子就曾讽刺墨家,说他们因为崇拜大禹,经常下地干活小腿上都没毛。

五、墨之衰

当然除了上文中的内容,墨家中很多思想和儒、道、名、法都有相同的地方,上述的观点可能让你不舒服,但这也是墨家思想中和现代人观念冲突最大的地方!很可能也是为什么墨家作为一个思想学派在历史上灭亡的原因。

因为这些观念虽然在墨子的描述中非常好!简直是救世灵药,但这些观念都太反人情了,依照墨家观点,你对儿子的爱应该和陌生人一样,这个可能有人敢说,但推广而来,你对陌生女人的爱应该和你媳妇一样!有老婆的男人绝大部分说都不敢说,更别说做了。

墨家的尚鬼是商之尚,就是大商那种没事都要占卜的尚,当然墨家可能不学大商烧人了,但依旧保持和大商一样的想法,认为一切以鬼神意志为意志,认为人是没鬼神聪明的。同时墨家反对命运观念,儒家则认为世上有天命的存在。

再者不怎么热爱娱乐,一味喜欢勤劳俭朴,这些都挺让人难受的,所以墨家的衰落是必然!


梁兴扬


在所有诸子百家中,墨家很类似一个严密的军事组织,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更像是下级和上级的关系。一旦加入,很难退出,学生如果从学术该换门庭,估计会被组织内部的人给暗杀掉。

有一个故事,一个巨子的独子杀了人,国君考虑到这个巨子德高望重,不能绝后,决定赦免死刑。巨子说,不能赦免,杀人偿命,于是派人把自己儿子杀死了。在今天看来,主持正义是对的,大义灭亲也是对的,但是这是用私刑。只有国家才有审判权和执行权。

楼下的朋友说的很对。这样的一支组织进入政治,进入国家政治体系,会威胁到皇权。

别的流派,儒家,道家,法家,都是纯粹的学术流派。老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社会公民。

儒家学者属于文士阶层。墨家属于武士阶层,各个都会耍枪弄棒,所谓是:路见不平,一声吼,拔刀就砍。强调正义,轻视法律法规。法家的韩非认为,这帮人仗着武艺好,缕缕违反法律,应该被禁止。

墨家的核心理念是:兼爱。虽然格调比儒家的“仁爱”要高,但是不符合人性,不如儒家学说更容易被接受。随着历史进程,墨家逐渐淡出了政治舞台,但是其理念没有消失,进入民间成为侠士思想,被小说家力捧。

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因为它们的特点决定了更加符合。


学而乐乎


独尊,无论是独尊儒术,还是独尊墨家或者百家中的任何一家,都是灾难。而其中唯一例外的,可能仅仅是法家。法家主张公开、公开就无法独尊,法家又天性能与百家和平共处。有一句话说,世界上的发明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一类是约束人类自己的。法家区别于百家其他学派的根本真在于法家是公开的、是约束人类自己的,其中就包括法家自己。没有照身贴的商鞅,同样不能住店。以法家思想立国的秦国,儒家博士就有70多位。

说墨家,首先是兼爱非攻。兼爱就是“人人爱我、我爱人人”,非攻就是反对武力、崇尚和平解决矛盾。这两点粗看都是非常好的,但是即便在今天也做不到,何况历史上?兼爱非攻根本不可能实现,强推甚至会走向反面,可能是最靠谱的理解。历史上,墨家为了实现兼爱非攻,组织了墨家剑客,说白了就是用武力、杀戮来实现兼爱非攻的政治理想,这本身就是证据。

说墨家,不能忘记墨家尚同。尚同,作为维护墨家团结、一致,作为墨家实现兼爱非攻的政治理想的手段。但是,尚同的另一面或许很少人知道。我们看《尚同》的一段原文:

【是以数千万里之外,有为善者,其室人未遍知,乡里未遍闻,天子得而赏之;数千万里之外,有为不善者,其室人未遍知,乡里未遍闻,天子得而罚之。】

谁有什么事了,家人不知道、乡里人不知道,千万里之外的天子却知道了。试问:天子怎么知道的?监控、密探、潜伏?百姓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整个社会笼罩在这样的氛围下,与监狱、囚笼何异?所以,墨家本身学说是有致命的缺陷的。用现代观念来评判,叫着“理想高度纯洁化”,为了实现兼爱非攻的政治理想,无所不用其极,而且墨家对自身的行为,毫无约束,甚至可以说是为所欲为。单以墨家独尊论,是万万不可的。

总之,政治学派的最好环境是学术自由,是无论对错、人人可言。政治学派一旦上升到思想上层建筑的高度(比如秦时的法家、汉时的儒家),既要保证政治上的思想统一,又要对自身有同等的甚至更高标准的约束,更要在不影响政治上层建筑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保证学术和言论自由。而从历史上看,法家无疑是善的典型。建立了政治上层建筑(中央集权郡县制),建立了博士宫的学术研究机构,善待包括儒家在内的诸子百家。而儒家无疑是恶的典型。没有建立政治上层建筑(沿用秦的中央集权郡县制),搞超血腥的白色恐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彻底屠杀了百家文化的传承和繁荣。


沧桑短笛



‍其实这是一个很难预测的问题,‍‍因为‍‍墨家思想跟中国古代‍‍的封建统治者‍‍之间其实没有太必然的联系,‍‍所谓兼爱非攻,‍‍实际上更像是民间社会的一种自洽性统一,‍‍而与帝王统治并没有关系,‍‍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汉武帝独尊的学问,‍‍是因为儒家讲究的‍‍等级制度和秩序分裂‍‍与‍‍汉朝统治者‍‍所推崇的大一统思想相关,‍‍而且‍‍很多帝王在世,运用儒家思想的时候,‍‍并没有完全按照‍‍孔孟儒学所讲究的仁爱道义‍‍等思想来进行自己的行为,‍‍古人所讲的‍‍外儒内法,系之以道,‍‍就是指的是表面上看起来是儒家那一套,‍‍但实际上是法家,或者说是‍‍纵横家‍‍以及帝王心术,‍‍厚黑学等等,‍‍我们看待这样的观念,很多时候只能‍‍从架空历史的来说,如果说中国并没有成为一个单一制的‍‍集权体制的国家,‍‍那么就有可能像欧洲诸国一样,是一个分裂的联邦,或者是邦联,‍‍那么墨家思想也好,‍‍道家思想也罢,‍‍都可能在这样的‍‍朱红分裂里‍‍实现真正的‍‍应用,‍‍但是我觉得‍‍在中国的地理环境和人文传统里面,‍‍墨家思想并不可能占据主体地位,‍‍而儒家被利用之后,‍‍尤其是孔子思想被改造以后,‍‍被统治集团利用,‍‍用于教化百姓,‍‍奴役国家其他的成员‍‍就成了一个必然的选项。‍


黄帅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墨家思想没有可行性。

墨家遵守的是“兼爱”的思想,就是“兼相爱”,也就是对所有的人都是无差别的爱。

这是相对于儒家提出的“仁爱”来说的,“仁爱“的思想就是对所有人的爱都是有差别的爱,要求一个人先从自己的亲戚朋友开始爱,然后这种爱逐步扩散到社会、国家以至于整个世界,而爱的程度是逐级递减的。

墨家之所以提出“兼爱”,就是因为墨家看到了儒家“仁爱”思想的逻辑问题,那就是如果一个人是从自己亲戚朋友开始把爱逐步扩散到整个社会、国家、世界,而这种爱是逐级递减的话,那么按照这个逻辑来说,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对自己的爱才应该是最多的。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大公无私的爱,实则是极度自私的爱。

但是墨家的“兼爱”思想也有很大的问题,一个人就常理来说,不可能对他人会产生无缘无故的爱,儒家的“仁爱”是有根据的,你的爸爸妈妈都自然是你的爸爸妈妈,你的孩子自然是你的孩子,你天然就对他们有爱,而一个陌生人,你也不认识他,怎么可能对他产生爱呢?而且对任何人都是无差别的爱,也就是说,你对爸爸妈妈以及自己的孩子的爱和任何人都一样,这在现实中是没有人能做到的。

墨子穷尽一生施行自己的理想,日夜奔波劳累,以至于腿上无毛(因为走的路实在太多了,腿上的毛都被路边的杂草撒的刮去了)。

那么如果施行兼爱思想,会有什么后果呢?我们就从“兼爱”思想的逻辑往下推便知道了。

儒家主张仁爱,仁爱的结果就是爱是分等级的,分了等级,那么社会就会不公平,其结果只能是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所以就要施行“兼爱”,兼爱就是兼相爱,交相利。前者讲平等,后者讲互利,平等就公平,互利就正义。

墨子主张的合理社会是劳动者的天堂,是社会主义,墨子高度肯定劳动的价值,社会财富分配原则就是出力的得,不出力的不得,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墨子主张按劳动分配社会财富,各尽所能,机会均等,每个人都要劳动,要为社会做贡献。既然是社会按劳分配,按能力分配,那么社会的管理则是有能者举之,无能者下之。尊卑贵贱,都是根据能力分配。

但墨子的学说中,公平正义,人们需要,互惠互利人人相爱,人们需要,但是每天劳作一起过苦日子,人们不需要。在墨子看来,只要大家都一起过苦日子就是幸福,但这种幸福对大多数人来说,却是叫苦不迭。

为了实现这种理想,墨子主张天下选最贤能的人担任国君,地方上由最贤能的人担任地方长官。而对于国君和地方长官,所有人都要无条件服从。所以后来的墨家实际上成了恐怖组织。墨家的首领巨子,对弟子有着绝对的权威,他的所有的言行,弟子都不能反对只能无条件服从,哪怕是要弟子们去上刀山下火海,弟子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去。

这样的社会,谁会想要?谁会服从?

所以墨子的主张根本无法实现。

墨子的主张刚出世的时候,名动天下,一时间成为显学,但是迅速没落,以至于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也只有寥寥20几个字: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

实际上,当时的儒家、法家以及道家后来都成为了千年来封建王朝的主流思想,只有墨家被历史迅速埋没,其原因就在于根本无法实行。

如果按照墨家的学说,那么汉武帝就不能当皇帝了,他要把皇位给一个最贤能的人来当,所以汉武帝时不会这样做的。天下的百姓也不会这样做,因为天下的百姓虽然也要公平正义,但是他们更需要的是美好的生活。为了公平正义而失去没有的生活这是谁都不想要的,可以说,只要有美好的生活,哪怕没有公平与正义,人们也是可以接受的,最多就是发发牢骚而已。


老威观史


墨家在战国时期就不存在了,但也融入了政治制度中。

如果汉武帝的时候单独拿出墨家来尊崇,那简直太可怕了,墨家的三大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兼爱是什么呢?主张国君对子民一视同仁,没有任何区别,这个早被儒家批判过,和禽兽没有区别。“非攻”自然也违背国君开疆拓土的意志。“尚贤”则主张可以禅让给贤者,这种观念在战国前期风靡一时,秦孝公曾就想禅让商鞅,但是根本都不现实。还有“节用”“节葬”,主张国君勤俭节约,这能忍?

所以尽管在战国前期,墨家和儒家平起平坐,形成“非儒即墨”的形势,但很快消失了,说到底就是不符合君主专制制度的需要,而且墨家还是有团体组织的,不就是一群黑涩会吗?不过,墨家的主张也没有完全灭绝,实际上不少被秦法所吸收。墨家其实提倡高度集权的,比如“上同”,就是认为政令要高度统一;比如“尚贤”,虽说是提拔贤者,但是标准完全在上位者手上,这样一来为世袭也提供了便利。

《吕氏春秋》有多处记载墨家巨子和秦献公交流的故事,证明墨家确实一度融入了秦法,可以说为之后的商鞅变法提供了一定制度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