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士兵背后的被子是否是很好的防弹衣?国军为什么没有?

用户62200752121


细心的军事迷朋友们会在看影视剧的时候发现,在不少战争片中都有这样一个场景:在战场上的一片枪林弹雨中,日军会下意识地将身后的背包转过来,挡在自己的身体前,以防被子弹击中,但几乎难以看见中国的抗日将士这么做。

有人会疑问,这样一个“被子”一样的小小背包能否挡得住飞来的子弹呢?接下来,我们首先有必要了解一下日军背包的材质以及里面装的物品了。

日寇侵华的十四年间,主要使用了两种背囊:前期的“昭五式”背囊以及中后期的“九九式”背囊。

“昭五式” 背囊

昭五式背囊是四四方方的,这归因于外围的木框架。除此之外,这种类型的背囊还以防水帆布为外围,内部有皮革带,所以昭五式背囊也相对笨重些。

“九九式” 背囊

九九式的背囊有个有趣的外号叫“章鱼包”,是因为里面有许多帆布带子用来固定包中的物品不四处乱窜。由于没有木板支架,且带子的材料由皮革改为帆布,比昭五式背囊轻便了不少。据可靠数据统计,日军包中的装备加上章鱼包的自重,一共约八公斤,还是很重的。

无论是昭五式还是九九式背囊,里面主要装着的军备物资大体是不会变的。绝大多数士兵的标配是一套衬衣衬裤、两双袜子、两天的干粮以及武器,另外,还有雨衣、毯子、水壶等物件。

另外,特殊的兵种在此基础上还有自己兵种的特殊装备,如侦查兵的望远镜,工兵的锹铲,有的兵还要背着临时搭建帐篷的材料。

我们看这些东西:无论是衣裤毯子,还是背包本身都是不能挡不长眼睛的子弹的,反倒有可能是锹铲,水壶,饭盒等坚硬的物件有小几率可以挡住子弹。

所以,在子弹飞来时,把背包挡在身前也可以说是人在战场上本能的行为,就像针尖扎到手时快速将手缩回,眼睛突然暴露在强光之下会闭眼一样。与其说是一种反射,不如说是求生的本能。

那么,中国军人为什么没有呢?

正如《亮剑》等正宗抗日剧中见到的,我国士兵的背包材料只是十分普通的帆布,背包中背的物品也只是日常的衣服、鞋子、绑腿,背包里最坚硬的物品可能就是腰带了。

这些东西,是不可能挡住子弹的。

所以我们在抗日剧中看到的镜头中,大多都是将士们躲在坡后或壕沟里,而没有用背包挡子弹的行为。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我军并不富足,军备物资自然也不及日本先进。不仅武器落后,而且粮食短缺,条件恶劣。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取得了抗日战争最后的胜利,粉碎日了本企图占领亚洲占领世界的贪婪计划。

这都归功于我们伟大的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保卫我们的领土不被占领。他们用他们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和平,我们应当珍惜当下的和平年代,为祖国效力,才能使抗日将士的亡魂得以安息!

如果奇迹有颜色,一定是中国红!


小小嬴政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呆了吧,日军哪里有被子。

日军背在后背的,只有背包、军用毯子、雨衣和帐篷布。

其中军用背包分为好几种,比如99式、93式、昭5式。

虽然样式不同,都是用防水帆布制造。

帆布哪里能够防弹,一枪就射穿。

背包里面主要放一些个人用品,比如牙膏、牙刷、肥皂、衣物、野战口粮、毛巾之内,同样不能防弹。

至于军用毯子,是羊毛、棉和人造纤维的混合物,薄薄一层,当然也不可能防弹。


另外就是雨衣、帐篷布,都是布料而已。

有意思的是,有些日军士兵会把饭盒背在后背上。

大家从外表来看,饭盒似乎是个沉重的铁盒,可以防弹。其实,日军的饭盒都是铝制品,不是铁也不是钢。

总之,日军后背上的东西都无法防弹。

其实,就算可以背着一床浸透水的棉被,依靠棉花的纤维来防弹倒是有点可能。只是,棉被这点防弹能力也不足以抵抗步枪子弹的强劲穿透力。

你得背上六七层棉被才可以,知道那个时代一床棉被浸水后有多重吗?


萨沙


日军士兵背后不是被子,是背囊。在一些影视剧中偶尔会看到:日军在冲锋时,把背囊反背在前面。就有人认为,日军是为了抵挡子弹,从而认为日军士兵的背囊有防弹效果。

那到底有没有防弹效果?我们先要看看日军士兵背囊里究竟装了些什么东西。

日军士兵在二战时的背囊有2款:93式和99式。材质都是帆布的。

背囊里随身携带的东西有:换洗的衬衣衬裤;袜子;2-3天的口粮;雨衣;日军士兵随身的手帐与手碟;还有几件小工具。



我们可以看到背囊及背囊内的物品,根本不具备防弹功能。所以日军冲锋时出现背囊反背的情况,可能只是部分日军士兵,个人奔跑时的习惯而已。

不过日军的随身物品中,还真有一件被日军士兵用来抵挡子弹的,那就是日本兵随身携带的“九八式”圆锹。


“九八式”圆锹主要是用来挖战壕,它的中间有两个圆孔,在防守战中,日军士兵会用它来观察对手的进攻情况,可以避免流弹击伤。不过这仅限于防守战中使用,实际作用并不大。

在二战时,根本都还没有技术和条件,给单兵装备防弹效果的物品,中国军队更不用说了。


花木童说史


当然是没有的,实际上要防全威力步枪弹的防弹衣(实际是防弹插板),是最近这十几年才有的事。之所以国军没有是因为国军很穷。

上图是日军99式背囊

背囊是当时全世界各国军队军人单兵偕行装具,里面装换洗衣服,雨衣,工具,干粮等。



外面则用带子绑着折叠好的军用毛毯(苏军是大衣),当时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是这样的。

国军当然也是有这个想法的,但是太穷,只有少数部队能有。




由于国民党腐败无能,国军士兵生活相当艰苦,自己编草鞋才是普遍的,至于行军毛毯之类自然是没有的,打背包,用棉被才是多数。

如果不是还有军帽和胸章,这样的扁担队和逃难的也没有太大差别了。

实际上因为八路和新四军积极开展敌后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不仅仅是战斗队,更是生产队,所以八路和新四军的生活状况,经济条件比绝大多数的国军要好的多。当然去印度的那帮国军远征军,有美国支持后勤,那真的是牛肉都要吃到吐了,那是全世界都比不了的。


木荣雨北


日军那个是99式背囊。而不是被子,只是在背囊上绑着毛毯,1939年开始大量装备的99式背囊其实就是帆布背包。更早前日军背包是皮制,后来都是帆布背包了。

这个背包里基本就是军鞋,雨衣,2天口粮,衬衣衬裤1套,袜子两双什么的。要说防弹作用,可以说是只能是心理安慰,聊胜于无吧!除非一发子弹正好命中背包里的罐头,还会一点防弹作用。

为什么,我国军队不背,其实就是因为经济上不允许。我国士兵基本都是背着被子,我们的口粮不在书包里,而是装进一个布口袋,然后再绑在身上。从老照片看,也有背着竹条背包的士兵,但是人数很少。当然,也有极少数精锐的德械师和美械师有真正的军用背包。

我军真正有野战背囊还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在战争年代,主要就是背着被子,那也不是为了有防弹作用,只是单纯的携行方式。

所以,我军很长时间以来,都会训练打背包,就是把被子,胶鞋,工兵锹,甚至是脸盆。使用背带打成三横两竖的背包。我军真正开始大面积使用军用背包则是在90年代以后的事情了。

不过现在,我国确实有一款使用防弹材质的SFAS隐蔽快速攻击系统背包,可以将书包横着翻到正面,随后将肩带插好,就变成防弹背心。从一个普通人立刻变成战斗状态,可以挡得住AK-47步枪射击。这种背包还出口到了北美和伊拉克。


深度军事


如果认为单纯的被子就可以挡住子弹,很大可能是受到抗日神剧中某些剧情的影响。电视剧《战旗》中,男主靠一条浸湿的被子抵挡住了日军疯狂的火力压制,不过这一情节遭到很多观众的吐槽。



不过有人持怀疑态度,认为以当时的武器装备水平,说不定真的打不穿浸湿的被子。对于这一问题,老兵最有发言权,看看他们怎么说。

根据一位参加过抗战的老兵说,在抗战时期间,确实发生过用浸湿的被子来挡子弹这种事。但是用的不单单是被子这么简单,要先把一条被子完全浸湿,披到身上,然后再披一条被子浸湿,最后在两条被子间加上很多沙土,这样才能起到挡子弹的效果。(苹果手机也不一定挡得住,更何况是被子。)



还有人为此专门做过试验,用一条很厚的湿棉被裹在塑料人体模特身上,用中国54手枪在15米远的位置射击。结果显示,浸湿的棉被被轻易射穿,手枪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日军的机关枪和冲锋枪了。


综上所述,单纯的被子是不可能充当防弹衣用的。在战时,如果披条被子就往上冲,估计很快就会去某个地方报道了。


小武漫谈


日军背的可不是什么被子,而是行军的背囊,里面放有不少东西,穿着多多少少能有点防弹效果,但不能跟专业的防弹衣相比,毕竟还是很容易被打穿。

背囊是单兵作战的装具之一,上面会有不少袋带子、扣子,日军士兵会把军毯、帐篷、袜子、饭盒、口粮等物品固定在上面。

明治时期的背囊,用皮革制作,很多原材料来自朝鲜半岛。鉴于皮革紧缺,而军队人数众多,后来日军的背囊就采用帆布来制作。

日军著名背囊有2种,一种叫“昭五式背囊”,其制造的原料包括牛皮、1个木框,成本比较昂贵。后来就出来一款过渡型的背囊,就是将“昭五式”的木框去掉,缺点是不能保持基本形状。

另一种叫“九九式背囊”,不仅更加实用,而且成本低廉。这款不带有木框的背囊,又被叫做“章鱼囊”,因为这款背囊有许多结合的带子。“九九式背囊”的材质是防水帆布、铁环,易损坏财产、干净衣物会放入囊内防止被破坏或弄湿。

日军士兵除了背囊,其实还有便囊(其实就是挎包)、背袋等,而军官们则带着小一号的背包,材料主要是用马皮制造,少部分使用防水帆布。

与日军作战的中国部队,其实也或多或少、或美或丑地装备背囊,毕竟行军打仗还是要带不少必需品的。如果要提到比较正规化的背囊,那就是国军德械师的背囊,比较上档次。

德械师尽管装备的德国武器不是很齐全,但头盔、背囊之类的便宜货,普及还是比较到位。德械师的M1934型(后来产生改进版的M1939型)背囊,继承普鲁士的军队背囊风格,囊外采用3条可拆卸的皮带将大衣、军毯、帐篷组成马蹄形卷起来,囊内可存放毛巾、针线包、内衣等。

随着德械师在对日战场上消耗殆尽,中国成建制拥有军用背囊的部队就变得很少见,国军里的中央军会装备一部分,其他的地方部队几乎就没有。


子屠龙


这没什么奇怪的。因为他们不习惯,天当被,地当床。怕地上的虫子咬。军人也要好好保护自己不受背后的伤害。别说国军了,就是二战德军士兵也没有。苏联红军还背个布兜呢!装面包和水或者牛奶。美国人打仗全靠机械化部队,适应打平原地区的仗,工具都随车拉着走。在哪宿营,就在哪里扎营。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也背被子,因为去时正值冬天。,我们是野战军,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部队不习惯,也没有受过委屈。所以我们的战士有的打埋伏,冻死的也不在少数!李琦维将军佩服的五体投地,给这些烈士一个隆重的敬礼。并且说,这支队伍,无往而不胜!


用户102193487364


题主知道一颗子弹的穿透力是多少吗?56-1式冲锋枪(仿制AK47)发射56式7.62mm步枪弹(低碳钢芯),300m距离可以击穿6mm钢板,砖墙15厘米,土层30厘米,射击松木板40cm。81式自动步枪同样发射56式步枪弹但威力略大于aK47,300m可以击穿8mm厚度软钢板。你提问穿透一床被子完全可以击穿。在越南战争时期,越共大量装备aK47与美军在丛林作战,AK47的7.62mm子弹,弹头重存速存能强,相对于美军装备的M16步枪。AK47很容易贯穿树木和石块。你背一床被子有什么用?以后不要说,你是日本鬼子,中国人克制力是有限度的。


大风起兮偶飞扬


二战时日寇士兵背后背的包是军用九九式背包,里面涵盖了士兵日常生活的大部分用品。九九式背囊的携行总重为:背囊1个1.47公斤,衬衣衬裤1套1.6公斤,袜子2双0.13公斤,工具1套0.87公斤,携带口粮2日份1.7公斤,雨衣1件0.9公斤,军毯1条2.5公斤,合计总重8.4公斤。 早加上行军时,步兵锹 +携行帐篷+水壶+饭盒+风镜+手套+步枪+弹药+绑腿+背囊 +钢盔+急救包+刺刀 步兵带的东西真不少,通常在野战行军的情况下,一个日军士兵的负重约40斤。作战时,日寇士兵的背包里就只有衣服、袜子、工具、餐具、口粮、军毯等等,这些东西根本没有办法防弹;放在胸前只起心理安慰作用。


日寇的单兵装备比国军强多了,只有国军中的德械师、美械师装备可以跟日寇一较高下,甚至还比日寇装备好一些。八路军、新四军、川军、滇军、晋绥军的装备就远不及日寇了,步枪都难以做到人手一支,更不要说装备军用背包了。国军的德械师毕竟数量太少,大部分国军装备都差,很难见到装备军用背包的;淞沪会战时德械师大部分战死,南京保卫战时国军精锐大部分被日寇歼灭;也就是说抗战初期装备较好的国军都被歼灭了,后期抗战就很难见到配备军用背包的国军了。


一支军队的装备跟这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密切相关,日本作为一个工业强国,加上掠夺中国等国的资源,他单兵装备就比较好。中国作为一个积贫积弱的农业大国,工业基础薄弱,生产力十分低下,很多装备都要靠进口,因此要装备数量庞大的军队就力不从心。抗战时期,中国依然处于军阀割据的状态,各地军阀虽然一致抗日,但是装备、给养、军饷、粮饷大部分还得自筹自给,国府财力有限又有所侧重,无法顾及全部军队。刺刀这么简单的兵器,国军都无法全军列装,主要依靠进口刺刀;国军则使用大刀、长矛等冷兵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