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是阻止了一个盛世的到来?

小疯子的小疯子


历史的假设

赤壁之战后,曹操胜了,他面无表情的坐在中军大账中,品着杯中的浊酒,好似品着这混乱的天下……

正在这时,夏侯惇和众将士押解着孙权,刘备,诸葛亮,周瑜,张飞向孟德走来。曹操忘了一眼下方,久久不言。之后曹操淡淡说了一句:“云长何在?”

夏侯道:“已被妙才斩于马下。”

又是一顿沉默。


下方的程昱鼓起勇气,对曹操说:“主公,这几个人如何办理?”

孟德复问:“卿以为何如?”

程昱说:“杀!”

孟德大手一挥:“杀了吧!”

夏侯惇领命而去。

……

不久,五颗人头被夏侯惇扔在曹操面前。

一切都结束了……

十年后,曹操扫清六合,席卷天下,消灭东吴残余势力,灭张鲁,刘章……一统天下。

是时候了,让荀彧,程昱奏请天子,禅位吧!

听到消息的荀彧,生无可恋的仰望天空,他知道,一切的一切都已不可挽回,无人可救大汉了!绝望的他选择自杀,这是他的宿命,无论那场赤壁有没有烧起来……

一个荀彧还无法阻止曹操的野心 。

曹操称帝了,国号大魏,都许昌(无所谓),建元,追封先祖,册立曹丕为皇太子……



……

几十年间,大魏在武帝,文帝,明帝的治理下,已经初具盛世的规模,一个伟大的时代即将到来……

但来自那只冢虎的野心和北部匈奴对中原王朝先进生活的向往,赤壁那场大火没有在战场燃起,但在他们心中依旧燃起。

大魏是昙花一现的大秦还是国运亨达的大汉殊未可知。我们应该看到赤壁的胜利对曹操会迎来盛世的来临,但之后也有可能重蹈覆辙,滚入历史的年轮,无法逃脱无尽的轮回……


感言

姑且如上一位答者所说,当一回事后诸葛亮吧!

赤壁的胜利的确会让曹操最终一统天下,即使不会,也就那西蜀,岭南那些没有威胁的人挣扎一些时日。

盛世会来的,属于大魏的盛世,属于曹孟德的盛世,或长或短。未来几十年可期,他会进入繁荣的时代,留下一笔浓墨重彩。

但曹睿死后如何,恐怕谁都不能预料。


小白历史工作室


赤壁之战,是三国史事的关键一章。假如当时没有这场战役,抑或是虽有这一战而获胜一方是曹操,那么天下就会提前统一,而不会形成之后三国对峙、兵燹不断、生灵涂炭的局面了。所以赤壁之战,称得上是彼时分裂或统一的关键一役了。这场著名战役也称得上是三国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有人说赤壁之战以孙、刘获胜而告终,其所起的历史作用是阻止了一个大一统盛世的提前到来。个人认为此说有几分道理。

当时雄才大略的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统一了战乱不休的北方之后,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与厉兵秣马,开始继续南伐,以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而当时能与强大曹魏相抗衡的势力,就只剩三代割据、经营江东(长江下游地区)的孙权和盘踞在长江中游荆襄一带的刘备集团了。

刘备虽然实力不济,但他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领袖欲望也很强烈,是个不甘久居人下之人。所以当初他与曹操联手攻灭吕布后,他本可以依附于兵雄势大的曹操,在其麾下做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员了。可他却不甘心,又和外戚董承勾结,举兵反叛曹操。图谋不轨的他很快就被曹操察觉并击溃,又被迫转投袁绍,继而又南逃投奔荆州牧刘表。此时的他,已经不可能与曹操复合了。他不仅背叛了真心接纳他的曹操,还与汉献帝的岳父董承密谋偷袭曹操,曹度量再大,必也不能容忍一个生性反复之人,而他也不可能真心归附一个被其视为“国贼”的人。所以他对于曹操,无论实力差距如何之大,总是要拼命抵抗到底的。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率二十万大军(号称八十万)南伐荆州。八月,身为一介文人的刘表在惶急中病死了。刘表死后,小儿子刘琮继为荆州刺史。

面对曹军大兵压境,荆州一日数惊,年少暗弱的刘琮哪有能力与威望率军抵御。九月,曹军攻占新野,刘琮就举州投降曹操了。

此时,刘备驻扎在与襄阳隔江相望的樊城,对于曹操,他既不能降又无从抵抗,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逃跑。他率部渡过汉水,往西南方向绝尘而去。

《三国志》记载:他南逃经过襄阳时,诸葛亮给他献策,劝他攻击刘琮,夺取荆州。他说:“ 吾不忍也”。他真的不忍心取荆州吗?从他日后的表现看,这话有些假仁假义。彼时的襄阳,刘琮刚刚上位,人心狐疑不定,一举攻破自然不是难事,可转瞬间曹操大兵袭来,凭自己那点单薄的兵力,哪里又能守得住呢?即便一生谨慎的诸葛亮真的出过这种馊主意的话,戎马半生的刘备岂会看不出个中的厉害?他不是不想取,而是不能取。

刘备继续南逃。荆州军民不愿降曹而归附他的很多,到当阳一带时,追随他的人众已经多达十几万了,这么多人加上老弱妇孺、坛坛罐罐,自然走不快了。

曹操此番南征,目的就是为肃清荆州,然后再顺流东下,一举平定江东,于是他发虎豹骑,一昼夜疾驰三百里追击刘备,在当阳长坂追上了只能日行十几里的刘备。刘备自然无力抵抗,他抛下妻小、部众,纵马逃往夏口(今天的汉口)投奔刘琦去也。

此时的刘备,势单力孤,屡战屡败,没有立足之地,已是日暮穷途之象。眼看曹操大军卷席而来,刘备的末日即将到来,然而事出意外,他命不该绝,他的救星是父子三代雄踞江东的孙权。

刘备虽然屡屡受挫,狼奔豕突,始终没有得到一块根据地,这只能说他时运不济,并非能力不行。

刘备从汉灵帝末年就起兵讨伐黄巾,在中原鏖战十余年,资格与曹操、袁绍、袁术、吕布等人一样老;而且他以皇叔自诩,素有英雄之名;在当时确有一定威望,也有部分人归附他;即便是实力雄厚的曹操见了他,也有几分敬畏感。

而割据江东的孙权,情况就大为不同了。若论江东孙权和曹操的关系,和刘备是大不一样。

孙权继承父兄基业,起点比刘备高,实力也比刘雄厚得多。孙策死后,孙权继任,他一面治理今天的江、浙、皖、赣等地,又连连用兵,攻击江夏(今湖北黄冈)太守黄祖。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攻灭了黄祖。于是他的势力拓展到了今天的湖北东南部,再往西就是刘琦占据的夏口(汉口),假如袭夺之,就可以很便利的窥视江陵和襄阳了。而曹操也在这一年出兵大举南伐。

史载,孙策遇刺后,曹操要乘机伐吴,被张纮劝止。曹操表奏孙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绍兴)太守,而任张纮为会稽东部都尉。

曹操之所以把张纮安插到孙权身边,是希望张纮能“辅权内归”,就是策动甚至胁迫孙权投降曹魏。孙权名义上臣服曹操,实则自成一统,另有图谋。曹操占据荆州后,就想顺流东下攻伐江东,其实是犯了兵家大忌的。贾诩曾经劝阻他,而他拒听,一意孤行,大概他新近得胜,不免志骄意满,一时低估了雄踞江东的孙仲谋。

刘备退守夏口(汉口),麾下只有二万多人马。在曹操的眼里,刘备已是穷寇,根本不堪一击。在军师诸葛亮的建议下,刘备决心与江东孙权结盟,共同抗拒咄咄逼人的曹操。而孙权也意识到江东无力单独抵御兵多将广、气势逼人的曹魏,他采纳鲁肃的建议,派大将周瑜率领三万水陆联合刘备共同抗曹。

面对兵凶战危的局势,孙权审时度势,力排众议,决意联刘抗曹。他派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参军校尉,去和刘备协力击曹。


曹操率水陆大军屯扎在赤壁(今湖北嘉鱼县东北江岸),隔江与孙、刘联军对峙。曹军士兵大多是北方人,到南方后水土不服,很多人都害起病来。而且北方人不习惯水上的风浪颠簸,一上船就晕眩呕吐,哪里还有战斗力?曹操针对这种情况,就下令把战船用铁锁链在一起,船上铺上木板,组成“连环船阵”,果然,将士们在船上就如在陆地上一样平稳。

周瑜分析,曹军诈称八十万,实则不过二十余万,其中还有七、 八万是新近归降的荆州水军,这些人是慑于形势,心怀疑惧,并非真心。曹军长于陆战,而我军精于水战,如今他舍弃鞍马, 玩起了其并不擅长的舟楫,以其之短,攻我之长,焉有不败之理。他加紧排兵布阵,准备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周瑜部将黄盖,见曹军将战船锁在一起组成“连环船”,就建议采用火攻的办法破敌。

周瑜采纳其计。黄盖诈降曹操,在约好的日子里带十艘战船,船上满载浸了油脂的干柴草,上面盖着毡布,趁东风大作之时突然纵火焚船,向曹军发起火攻。曹军战船被链在一起,情急间又一时无法解开,火借风势,烈焰腾空,吞噬一切,曹操水军很快就灰飞烟灭了。大火殃及岸边的军营,水上陆上陷入一片火海,江对岸的石壁都被熊熊烈火映红了。此时的曹操陆军正闹瘟疫,战力下降严重,曹军将士纷纷抱头逃命,孙刘联军则乘势掩杀,曹军溺死、烧死者难计其数。曹操带着些残兵败将,取小路逃窜,这才侥幸逃出生天。之后,曹操收拾溃卒,无奈退兵,从此再也无力南下。

这场战争,史称“赤壁鏖兵”。它在三国史上具有决定时局的重要意义,也可以看作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试想,假如此战曹操大获全胜,孙、刘大败亏输,那遍地兵燹的中国很快就会被曹操统一,一个万民翘首期待的大一统“盛世”或许也会随之来临。然而历史发展是曲折的,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赤壁大战后,曹操损失惨重,再也无力南伐;刘备则乘势夺取了荆、益二州,基本站稳了脚跟;孙权保住了江东,并积极向南扩展。这样就奠定了曹操、孙权、刘备三足鼎立、三分天下各占其一的政治局面。

【插图源自网络】

【写作辛苦 严禁剽窃】


铁马冰河wu


曹操不可能开创盛世,以权谋治世,世愈乱。看看曹操的儿子,孙子,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何来盛世?

我一贯主张,历史不可假设,历史是人的活动,有许多突然性,但从长远来看,历史还是规律的。正统的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我今天引入一个新的理论,即《红楼梦》里的正邪两赋学,曹雪芹认为:

雨村道:“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甲戌侧批:此亦略举大概几人而言。】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挠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

正气修治天下,邪气应劫而生,扰乱天下。而战争,即是正气的升涨,也是邪气的发泄。曹操不是正气的化身,司马家族也不是,邪气形成的权力是短暂的,这就是邪气胜利必须付出的代价。


朵朵佬爷


这个问题也说不好,假定的历史谁也不能预测后面会发生什么。

赤壁之战的确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推迟了曹操一统天下的脚步。可是曹操即使在他活着的时候一统天下,魏朝能不能迎来太平盛世,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评判的出来的。可以确定的是赤壁之战曹操战败,的确让老百姓多受了几年的战乱之苦,尤其是蜀地百姓更是倒了大霉。

不过作为一名北方人,我个人还是比较看好曹操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皇帝的。但是要说魏能不能和唐一样营造大朝盛世的局面,这个不好说,下面我就陈述一下自己的观点,仅供娱乐参考:

首先,曹操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皇帝,我相信大多数人还是比较赞同的。曹操在那个乱世,战略眼光长远、任用人才恰当好处、身份架子拿得起放得下、扩张效率高、野心大而且能忍。这些特点无论是刘备还是孙权,以及众多的军阀诸侯没有一个人能赶得上他,东汉末年最可能统一天下的就是曹操。

其次,我认为曹操可以成为一个好皇帝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曹操能按得住手下的人。刘备的蜀汉内部矛盾重重,党派林立,孙权的东吴山越作乱不止、江东大族争权夺势。刘备和孙权在国内的政治生态上就来回斡旋,小心翼翼,牵一发而动全身,任命用人都要考虑再三。而曹操处于汉朝政治漩涡的中心,按理说曹操所面对的政治阻力要比其他人大得多,但是敢和曹操作对的人却很少,甚至更多的名望大族推崇曹操往上再爬一步。

这就是为什么我如此看好曹操,荀彧如此大才,曹操该断还是断,因为成就大业的路上势必就会有牺牲。无论他对你多么重要,这种“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狠劲就是曹操优于其他人的地方,像吕布这样的无双战将,曹操宁可杀也不留着当祸害。

可能这个时候有人会提出司马懿,关于这件事,涉及到曹丕和曹植争夺世子的事。曹操也是有他的考虑和用意的,展开说就跑题了,下次有机会咱们再讲。

所以即便是身为曹操继承人的曹丕,他在篡汉建立魏政府的行动上,多少有点顺水推舟的意思。有阻力,但是不大,因为曹操把路都给铺平了,本来曹操是给自己走的,也是因为赤壁之战,曹操没等到那一天。

如此长远的战略部署,我相信如果真有曹操登基的那一天,像司马氏这种窃国贼是不可能成功的,曹操就是这么过来的,还能让你得逞不成。

而且司马懿的上台跟诸葛亮的持续北伐有很大关系,不然的话司马懿根本掌不了兵,也可以说是诸葛亮成就的司马懿。

最后我说不能确定魏王朝是不是真的可以营造盛时,原因如下:

一个朝代的兴盛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要看这个王朝几代人的共同作为。倘若曹操打下了天下,曹操就相当于刘邦,是一个朝代的鼻祖,拥有无上荣光。但是经营天下的任务再给曹操就有点不讲理了,汉朝文景之治也不是刘邦干的啊。包括后来的清朝,所谓的康乾盛世,也不是努尔哈赤创造出来的。

所以魏朝如果一连几任贤君,大魏盛时就来了,但如果一连几任庸君,很快就被别人取代了。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你不可能保证魏朝的每一代君主,都能选出最优秀的继承人。当人带着感情去做抉择的时候很容易被左右,即便是用人如神的曹操,在曹植和曹丕的选择中不也是摇摆难定吗。

最后咱们回到问题,赤壁之战阻止了曹操一统天下的脚步,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这点没错。但是硬要说阻止了一个盛世的到来,稍微有点牵强。就现有历史的记载,我只能确定曹操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皇帝,其他再深入一点的推测那也就只能是推测了。


杨角风发作


赤壁之战如果成功,最大的可能是曹魏集团成功地统一了中国,但中国能否避免以后晋朝“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局面,创造新的王朝盛世呢?绝无可能。甚至不会有比两晋南北朝更好的结果。

喜欢历史的人如果看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典籍,肯定会气的牙痒痒的。我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荒唐、最反动、最无耻的朝代,虽然这是历史发展不可绕过的阶段,虽然也曾经出过王曦之、陶渊明这样的大书法家和文学家,也出过祖冲之这样的大数学家。但总之而言,这是一个沐猴而冠,令人窒息的时代,所以才会产生玄学这样的流派,也会出现对时代深感绝望的“竹林七贤”等人,“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东汉末年到隋唐统一前,中国社会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延绵近四百年的门阀政治。从三国的历史来看,曹操无疑是同时代最优秀的枭雄,他的集团也是最有可能统一中国的势力,但他依然无法超越时代而成功解决门阀政治问题。

门阀问题从西汉中期开始酝酿,到东汉基本成形,在晋朝发展到巅峰,最终发展成为大祸,并导致北方游牧民族南侵,中原文明遭到极度破坏。

中国的官吏选拨制度从先秦时期的贵族世袭到汉朝的察举制,到三国后期的九品中正制,表面上它解决了春秋战国以来官员世袭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才的选拔。但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那种靠所谓的上级考察并推荐官员的做法,最终的结果都是政治大家族垄断了全国主要的政治资源,进入仕途的门槛基本被几大家族控制。

门阀政治在东晋时发展到惊人的阶段,东晋建国初期,“王与马共天下”就是最生动的写照,王家、谢家和当时的皇室司马家族几乎平分了国家权力。这种精英主导的变异产物,形成了阶层严重固化,所以令天下有才之人几乎绝望。

曹操本身也是世家出身,他的起家和壮大也是依靠几大家族支持。这在三国时代并不意外,东吴的孙权也是依靠江东大家族的支持维护统治。甚至连千年名相诸葛亮,也与荆州的地方实力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刘备之所以重用诸葛亮,很难说他没有利用诸葛亮的政治资源的想法。这不是某个人或某个势力的问题,而是时代的必然性,任何政治上有所建树的势力,必须与大家族连结在一起。

科举制的发明,成为了终结门阀政治的利器,也最终迎来了真正的盛世。

隋朝历史很短,但它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开创却有很多贡献,特别是科举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埋葬了腐朽的门阀政治,大批寒门士子才得以进入上层,阶层流动机制得以建立起来。政治的清明,才为后来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打下基础。

'


华哥杂谈


从赤壁之战的目的来看,赤壁之战是曹操为了平定南方割据势力而发起的统一战争。从法理上来看,这是一场为国家统一而发起的正义战争,据史学家分享,如果赤壁大战曹操胜利的话,中国起码能够提前72年结束地方割据的局面。当然,我们不能武断地说赤壁之战曹操胜利之后就能够迎来盛世,但起码能够迎来和平。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大致分析一下

曹操治理有方,赤壁不败,或许迎来盛世

我们先看看战后曹操回到北方后做了什么,当时北方还有几万大军,综合实力依然在魏吴蜀里强,不过这实力不够统一天下。许多武将曾建议曹操继续南征,但曹操却没同意。曹操非常有政治思想,他知道常年战争对老百姓和国家的经济耗损情况,所以他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治理北方、修养生息上,使得当时曹魏人民的“幸福指数”是最高的。

另一方面,曹操北击匈奴、保境安民。同时扬抑并举处理北方士族大家。中央集权打压士族以及压制北方游牧民族这些事,隋唐干过,曹操也干了。试想赤壁之战没有阻挠曹操的统一大业,华夏也就不会损失了近80%的人口(据历史考证,三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人口死亡最大的历史时期)。如果这时曹操休养生息发展经济打压士族压制匈奴,也许真能创造一个不逊色于隋唐的盛世。

时也,势也!

然而历史不会被改写,赤壁曹操兵败,使得曹操无法统一中原,中原陷入了长达72年的内战,华夏大地进入和平的时间被延长了。赤壁之战的胜利,给了孙权和刘备发展的机会。随后刘备占据了荆州大部及益州汉中,孙权占据了江东,曹操占据北方,三足鼎立,战争频发。后有东吴趁关羽北伐夺取荆州;随后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弟报仇而发动了夷陵之战,又是一场腥风血雨。在这之后,曹魏代汉,诸葛亮北伐,司马昭灭蜀、司马炎灭吴。从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到公元280年的司马炎灭吴,整整72年,华夏大地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数十场。假如赤壁之战,曹操胜利了,历史将改写。提前72年结束战乱,百姓也将提前72年迎来和平。然而这个和平是否会长久,也犹未可知!

尽管后来的司马氏灭蜀亡吴,建立大一统的晋朝,但也并没有给中原大地带来一个盛世。权力中枢的混乱和失当的民族政策导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客观上倒是促进经济中心南移,为后来的盛世大唐布下了开局。也许,这便是历史吧!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我认为赤壁之战确实阻碍了一个盛世的到来,但是对整个中华的历史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影响。



赤壁之战背景

赤壁之战大家都十分了解,曹操一统北方之后,实际上已经掌握的大半个江山,仅仅剩下居于江东一角的孙权和逃窜的刘备。于是曹操集合兵力,给孙权下战书,招降孙权,而孙权在刘备诸葛亮的劝说下,决定联刘抗曹,于是传奇的赤壁之战诞生了。

赤壁之战过程

曹操大军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处相遇对峙,其中发生了很多经典的故事,如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诸葛亮草船借箭,孔明借东风,曹操知错改错不认错,等等,最后周瑜火烧赤壁,大败曹操,之后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放曹操。



赤壁之战结果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胜,曹操大败,孙权和刘备各瓜分荆州的一部分,而曹操则逃回北方。至此,三分天下之势已定,曹操逃回北方,势力仍是最大,而孙权和刘备则联合起来抗击曹操,后来各自纷纷建国,三国鼎立之势形成。


赤壁之战意义

有人说赤壁之战的最大的意义就是阻碍了一个盛世的到来,其实这话说的也有些道理,如果没有赤壁之战,曹操一统天下,建立起大一统的国家,若是治国有方,就不会有司马懿篡权,也不会有八王之乱,那就不会有五胡乱华,至少不会那么惨,所以说赤壁之战的意义就是阻碍了一个盛世的到来。

我认为赤壁之战确实阻碍了一个盛世的到来,但是对整个中华的历史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有一句话说的好,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很有道理的。单从人口方面看就可看出端倪,盛世人口逐渐增长,但是古时的社会生产力有限,当人口达到饱和时,资源不够用,就要发生战争,削减人口。乱世久了,人口爆减,人民需要大统一,这时又会建立起大一统的国家,百废待兴,国家又会逐渐走向强盛。强大的大汉之后是动乱的三国,五胡乱华,紧接着又是盛大的大唐王朝,之后又是一个动乱的五代十国,依次循环。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历史时刻录


建安十三年,曹操挥师南下,降刘琮,破刘备,邀孙权会猎于江东。

孙刘两家为求自保,不得已下,组成联盟对抗,展开了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以曹操惨败而回收场,致使他的野心落空,孙刘得已继续立足。


孙权姑且不论,刘备集团一直都是正义的代表。如此看来,打赢了曹操那是好事,可为什么有人说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是阻止了一个盛世的到来呢?

首先我们来看赤壁之战的结果对当时的影响。

奠定了三足鼎力之势

赤壁之战前,曹操纵横中原,相继灭掉了吕布,袁术等割据诸侯。到了官渡之战时,彻底打垮了当时实力最强的袁绍,已完成了北方的一统。

而他挥师南下,其目的正是为了快速一统全国。待江东孙氏一亡,两川之地,刘璋张鲁不足虑。三五年间,天下便可大定。


可曹操折戟赤壁,雄师丧尽,败北而回。不光没能打掉孙权集团,反而使刘备趁乱夺了荆州大半之地,巩固了实力。

自此三足鼎力之势行成,互相制衡。尽管年年征战,可三国之中却没有一家完成统一。最后反被司马氏窃取了天下,改元建国。

没多久,弄出了个八王之乱,致使五胡乱华,祸乱神州大地,千千万百姓惨遭涂炭。

如胜,天下大定,一统中华

再来看,如果曹操在这场关键性的大战下取得了胜利,形势又会怎样?


1 孙刘覆灭

孙权是靠曹操之败维持住了基业,刘备是靠曹操之败发展起了势力。

如果曹操打赢了赤壁之战,那么毫无疑问已历三世的江东政权将不复存在。而当时弱小的刘备也会顺势被消灭。
当时真正有能力,有雄心的势力除了曹操,也只有刘备孙权两家。两家覆灭,曹操再无对手。

2一统天下

曹操平南定北之后,定会再出雄兵,征马腾,张鲁,刘璋等诸侯,以求扫清六合,平定天下。

而余下诸侯虽都有着一方基业,却都没有跟曹操一较高下的能力。

如此,快则一年半载,迟则三五年,天下即可大定。从黄巾造乱以来,笼罩着神州大地数十年的战火,便将不复存在,黎明百姓也能安居乐业,不再饱受战乱之苦。

结语

我想,之所以会有人认为,赤壁之战阻止了一个盛世的到来,根本原因是在于赤壁之战后的结果,使天下继续处于纷争逐鹿的局式之中。

而古往今来,王朝更替,有人笑,有人哭,殊不知最惨的还是乱世中的百姓。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如果赤壁之战曹操得胜了,不论他称帝与否,凭他的文治武功,绝对有能力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盛世。也绝不会如司马氏一样,使政权混乱。

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

使我中华百姓,不再遭三国征战之苦,而后又受五胡屠戮之灾。


Ad哥哥


的确从历史的角度上来看,赤壁之战的确是扼杀了曹魏一统天下的希望,导致最后三分天下,中原大地的实力在不断的战损下消耗到了一个很低的水平,以至于最后两晋,南北朝持续不断地动乱,为外族欺辱了百年之久,差点就亡族灭种了,但这种看法不过是站在了上帝视角来看待问题,是具有一定的道理存在,但却也不全面。


首先,说他具有一定的道理是因为,如果没有赤壁之战的曹魏大败,或许天下能够提前归于统一,凭借曹操的手段,还是能够把天下之理的井井有条的,也免除了往后多年的内耗,无形中为中原积攒更多的实力,使得中国得到更大的发展进步,甚至于后续的两晋,南北朝,五胡之乱所造成的巨大损失都可以避免,全力而高速发展的曹魏或许真的就可以开创出一轮新的盛世。

但是,我们也要知道,在赤壁之战前,虽说明面上的曹魏占据巨大的优势,但是他却并没有能够锁定最后胜利果实的绝对实力,而蜀汉和东吴实力虽然弱小,但却也有争夺天下的机会,三国君主皆为枭雄之姿,谁又会轻易的屈服于谁呢?毕竟即便曹魏强大,但是一统天下,鹿死谁手在当时的那个环境下,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那就意味着谁都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毕竟从强者之中诞生出的最强者才有资格带领中国走向更为辉煌的前方。

虽然说最后的结果并不如人意,但谁又会想到最后的司马篡权,辉煌而又人才辈出的三国之后,却再无能够力挽狂澜的人雄霸主的出现,只得跌跌撞撞忍着伤痛的走完一段黑暗之路,也算是历史的必然吧,毕竟若是真的要统一,一个赤壁又如何能够阻挡天下大势呢。


历史微探索


就像3个兄弟争家产,就因为你是老大你就能抢我的女人?就因为你是老大你就可以得9成遗产?俗话说得好,抢人钱财犹如杀人父母,你又想抢我女人又想要我地盘,是可忍孰不可忍,不要以为你是老大你就了不起,打赢了我再说,然后就有了赤壁之战,那些说投降的人有没有想过汉朝是怎么没落的?蓬界人又是怎么打进来?国家一统就一定天下太平?忘了秦始皇了?换做是你你愿意只继承你家族半成的财产吗?小学生都懂将心比心的道理,长大了反到是不懂了,知道华佗是谁吗,当时医术最高的人,甚至可以说没有之一,他和曹操说,曹操必定活不到寿终正寝,如果他成了皇帝你知道他要干什么吗,他快要死了,就算有天下又有什么用?可他还有天下,那么这时候他有没有想过长生不老呢,而且还是一个快死之人,你觉得他还会有什么顾及的?曹操当个魏王说句不好听的,顶天了,没看到他儿子年级轻轻的就扑家了,他要是当皇帝指不定多少人被吓出心脏病来,指不定有多少人为了他长生不老的美梦而惨遭压迫,刘备眼光不行,诸葛亮扑街之后蜀汉就凉凉了,东吴孙权也不咋地,据说着,据说啊,东吴有4个大都督,除了周瑜的死和他没关系外,其他3个的死都有他的影子,为什么呢,孙权他心眼小,装不下天下,所以当时三国鼎立是最好的了。欢迎来喷😜→_→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