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历史(15):东北渤海国在大海的西面,为啥叫海东盛国?

东北土著民族肃慎族后裔靺鞨族建立的渤海国,被誉为海东盛国。这个国家建立于698年,亡于926年,传国15世,历时200多年。最盛时,疆域数千里,不但包括现今东北,而且连库页岛、朝鲜半岛北半部也都包含其中。

熟悉东北地形的小伙伴肯定也有这样的疑惑,渤海国临着日本海,在大海的西面,为啥叫做海东盛国呢?为啥不叫海西盛国呢?

东北历史(15):东北渤海国在大海的西面,为啥叫海东盛国?

大祚荣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要从大祚荣建国的历史说起。

大祚荣属于粟末靺鞨,其先祖是中国东北三大土著民族之一的肃慎族,名字也出现三次变化,汉代时称为“挹娄”,南北朝时称为“勿吉”,至隋唐时改称“靺鞨”。到隋唐时期,靺鞨大体分为七部,其疆域横跨今东北三省、与俄罗斯的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和阿穆尔州,以及朝鲜半岛北部。由于生产技术的落后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靺鞨始终未出现一个统一的政权与国家。

靺鞨七部中以黑水靺鞨与粟末靺鞨最为强大。这两部当中,粟末靺鞨更为强大一些,黑水靺鞨其辖地大概在今黑龙江中下游地区,也就是今天俄罗斯远东与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因为气候寒冷,生产力低下。粟末靺鞨生活在黑水靺鞨的南方,气温较高,生产力也比较高。

当时,高句丽国家比较强大,一直与靺鞨七部有着战争。但是,当唐朝灭掉高句丽后,东北最强的政权轰然瓦解,此时东北地区出现政治真空,这也为粟末靺鞨的崛起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强大起来,建立了震国。为啥叫这个名字呢?原来大祚荣的父亲乞乞仲象曾被唐册封为“震国公”,所以大祚荣将国名定为“震国”。

后来,大祚荣又将“震国”改名了!

东北历史(15):东北渤海国在大海的西面,为啥叫海东盛国?

渤海国地图

公元705年,唐中宗一改武则天时对东北各个少数民族的统治方式,采取了羁縻政策,大祚荣向唐称臣。公元713年,唐玄宗对大祚荣进行了册封,封其为“渤海郡王”,在其辖地设忽汗州,加授大祚荣为“忽汗州都督”,并规定定期到唐进行朝贡。于是,大祚荣将国名改为渤海国。

那么,唐朝为啥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呢?这是有历史根据的。渤海郡是西汉设立的,治所在浮阳,也就是今天的河北沧州,范围相当于今河北省沧州市东部、天津市东南部、山东省德州市东北部、山东省滨州市北部。到唐代,渤海郡实际上被废除,所以当唐王朝想册封大祚荣的时候,就用了这个称号。

那时候的渤海国知识分子对渤海郡的地理方位很模糊,认为渤海国应该在渤海郡的东方,所以就提出了海东盛国的概念。当海东盛国的概念叫响后,唐朝的历史中,就以海东盛国称呼这个国家了。

东北历史(15):东北渤海国在大海的西面,为啥叫海东盛国?

渤海国

起初,渤海国建立的时候,并不临着大海。直至渤海大武义与大钦茂时期,渤海国则在内政与外交都稳定的基础上,真正开始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最后,渤海国 邻近日本海。

后来,渤海国也发现自己在大海的西侧,但是海东盛国的称号已经叫开了,所以直至今日,我们也将渤海国称为海东盛国。对比渤海国与后来的满清,他们都是东北大国,那么满清可以入主中原,为啥渤海国没有这样的野心呢?敬请观阅明日《每日汉字》的文章。【作者:每日汉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