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成为全球除中国大陆外疫情最严重国家?

柠檬怡佳


日本人种基因与中国相近的多,又加上日本人在中国大陆流动人员也比其它国家要多的多原故吧。


陈歌21


疫情第二严重的国家不是日本,而是危如累卵的新加坡。

日本最权威媒体日本放送协会二月十七日报道,钻石公主号邮轮今日新增九十九名确诊病例,目前总共确诊四百五十四名患者,成为一艘感染率超过十分之一的“毒船”。

鉴于钻石公主号的危急情况,日本政府对外多次强调,不要将钻石公主号纳入日本范围之内。毕竟,这艘船不是日本的船,而是英国国籍的邮轮,这艘船也不隶属于日本企业,而是由美国企业负责营业,就连船上的乘客也是五花八门,日本国籍乘客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日本政府管理该船只是出于人道主义精神和保护国民的需要,日本其实并没有管理这艘邮轮的责任,邮轮上的确诊病例自然不应该属于日本。

排除钻石公主号这一特殊情况之后,疫情最为严重的国家其实是新加坡,其状况甚至逼近我国。新加坡目前累计确诊七十七名病例,是出我国外确诊病例最高的国家。七十七名患者确实不多,但新加坡一共就只有五百六十万人。也就是说,新加坡的患病率已经达到了非常危险的八万分之一。

换算到我国,新加坡确诊七十七名患者,就相当于我国确诊一万六千名患者,也就是我国二月二日的疫情状况。二月二日,我国累计确诊一万六千人左右。类推一下,新加坡的疫情已经发展到我国二月初的状态了。

除去单纯的比例类推之外,新加坡还出现了多起聚集性疫情,多个社区出现了聚集性传染。客观来说,新型冠状肺炎在新加坡的社区流动性很强,已经非常危险了。最为重要的是,由于新加坡经济体制和承受能力的不足,新加坡并未采取隔离式应对措施。

目前来看,新加坡将新型冠状肺炎视作流感,采取了应对流感甚至是应对雾霾时的公共卫生应对措施。说得再简单一些,新加坡政府将新型冠状肺炎视为重度雾霾或流感,用对付流感的方法对付新型冠状肺炎。新加坡政府认为,新型冠状肺炎的传播性非常强,致死率非常弱,传播方式也类似于季节性流感,可以把两者等同。

因此,新加坡政府采取了应对流感的公共卫生防范诊所计划,试图以此降低病毒传染风险。根据该计划,出现发烧等症状的公民可以前往定点医院低价就诊,仅收取最为基础的就诊肺炎。以此提高民众的警惕,并鼓励民众及时就医。

新加坡政府的应对方式,各位读友可以客观评价一下,写在评论区即可。反正,老编不太看好这一应对措施,希望新加坡温度上升够快吧。

希望新加坡可以幸运过关。


垂垂老马


截止2月18日0时,包括“钻石公主号”邮轮在内,日本全国上下一共有513人感染了新冠肺炎,是除我国之外世界上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日本不与我国接壤,为什么疫情如此严重呢?

1.初期排查不到位

疫情爆发之后,日本政府启动了疫情预防议案,开始对民众身体健康状况进行检测,但是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只检测了近期接触过来华人士的民众,而没有进行逐一排查。

目前日本唯一死亡的病人,就是没有接触过来华人士的老奶奶,她的女婿也被确诊,但是她的女婿同样没有接触过来华人士,所以像这样的“隐性患者”大量存在,这群人会成为新冠病毒的传染源。

2.日本人口密度大

日本国土面积37.8平方公里,人口共1.27亿,人口密度排名全球第25位,日本首都东京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日本人流动性非常大,喜欢乘坐公共交通,人与人之间接触频繁,这就意味着疫情更容易扩散。

3.日本民众还没有提高警觉

虽然日本向我们捐赠了大量物资援助抗疫,但是日本民众自己却没有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或者说认为疫情离自己还远。就在2月17日,日本还举行了万人规模的裸祭节,还开展了马拉松比赛,在这种特殊的时期,人群聚集会加速病毒的扩散。

尽管日本政府已经要求各县进入疫情防空状态,但还是没有引起民众的重视,现在令日本政府担忧的不仅仅是确诊人数的增加,更担心的是大规模爆发疫情。一旦疫情规模扩大,那么日本的隔离与收治难度将会比我们大的多。当然,谁都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不过需要提醒日本老百姓一句话,对病毒不以为然与轻视可能会让自己置身于更大的风险中。


国际视角浅说


日本成为此次全球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最厉害的国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外乎有以下几点。

1.日本面积不大,相当于中国一个省。人口却众多,有1亿多人,人口密度比中国高多了。公共场合人口众多,容易感染。

2.日本政府不够重视,没有意识到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危害性,认为只是普通的流感。日本国民也不够重视,好多人出门都没有戴口罩。

3.日本公共交通发达,人们上班都习惯坐地铁。地铁的人流密集度,早已是众人皆知。这加大了病毒的传染性。

4.日本医疗队对此病毒没有治疗治愈的经验,很多措施办法都是参照中国的,甚至从网上下载钟南山院士的论文查看。


郜聃


因为隔离中的“钻石公主”号邮轮新增99名确诊患者,包含44名日本人,邮轮共有454名确诊患者,所以日本是全球第二多新型冠状病毒患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