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的风格是如何看出来的?先从笔法还是先从结构?

千千千里马


首先说说书法的风格:1.篆,有大篆和小篆,其中大篆拔:甲骨主,全金文,箍文等。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2.隶书也叫“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当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3.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了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4.行书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5.草书,是中华书法发展到一定时期而产生的一种快速便捷书体。始于汉初,当时通行的是草隶,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章草”。接下来说说这些书法风格的笔法特点:1.篆书,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2.隶书,方劲古拙,蚕头雁尾。隶书字形方扁取模势,佷多笔画对称展开,尤其撇,捺的组合,有明显的横势增加了生动的美感。3.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结体整齐,规矩有法度。楷书笔画有规律的发展,形成“永”字八法。4.行书,行笔贵在中锋,同时大量运用侧锋。为了表现字的功势和适应快节奏,多用露锋起笔,顺势放锋收笔的方法。另一个特点就是追求虚实变化,虚实有机结合,点画才有节奏韵律感,具有美的吸引。5.草书有疾,逸,韵,奇,疾如草中惊蛇,电击长空;逸如群鹤戏海,凤舞九天;韵如流风回雪,薄雾蔽月;奇如云集水散,山崩浪奔。结合以上的书法特点,我个人感觉书法家的风格,应该从笔法就能说明。个人观点,望指正,相互学习。




菜鸟的变形计


这个问题似乎很容易回答,但是,却很复杂。

我们当中有的人是“江湖体”、“老干部体”或“创新体”,这样的书体很容易从“结体”中看出来,然而,对于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书家”来说,他的书法是“艺术”的,无论从“笔法”还是从“结体”,都是随着自然流露出来,是真正的“道法”。

实质上,一个书家的书法风格就是书法家在创作中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书法家由于生活经历、艺术修养、个性特征、审美趣味以及性格的不同,在选择书体、表现手法诸方面都会有自己的特色,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书法家在创作作品的时候“五乖五合”相当重要,他与创作时的环境因素,如:情绪、动机、神思、妙悟、移情等有着直接关系,同时,更与书家的书写能力,书写水平,性格特点,气质类型等有着直接影响。

因此,一位书家的书法作品,无不是他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成长过程、认知能力、表达能力、判断能力、反应速度、操作能力等的综合表现。

所以我们判断一位书家的风格首先要了解这位书家,至于是从“笔法”还是从“结构”,应该是两者都有,因为,一个成熟的书法家,应该各种书体都能够达到随心所欲。



刘坤书法诗词


书法家的艺术风格是一个笼统的称谓,风格的真正界定,目前还没有真正量化评析的依据。简单地说,就是“辩识度”,或者“与众不同”的地方,亦即书法家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



风格才是书法家的艺术标签,风格以技法为基,以学养为骨肉,以文化性情为灵魂,源于书者的生活履历、文化学养,个性人品以及审美观等多种因素,从而使书法作品的表达诠释上彰显鲜明个性与艺术特质。这些艺术风格如何能被看出来,或者能被看出多少,既取决于书法家的艺术造诣,又取决于读者的书学修养,“内行看热闹嘛”,

书法艺术富于创新精神,但同时又有显著的历史继承性。书法家的个性之初必然来源于艺术共性,真正书法家的艺术创作必然是躺在历史的怀抱中,或者站在传统的肩膀上,也就是说,无论是哪一种风格都是书法艺术的合理延伸,都是有据可察,也可以具体分析的。



笔法与字法(结字)不仅是技法的核心,也是承载书学修养、艺术内涵仅关键。风格不仅仅在于笔法字法,也包括墨法章法等因素,但此二者无疑是艺术风格中最最关键的支撑。联系到具体的书法家,有的用笔更独特,也有的结体更分明,至于先看笔法还是字法,我觉得并不是一个“问题”。反过来,从观赏者角度而言,某个书法家艺术风格中的笔法或是字法更为吸引你,也是因人而异的。

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选自《抱庸硬笔行楷唐诗三百首》专栏作品。


抱庸詩書


看书法家的风格,给观赏者的作品整体第一直觉印象比较重要。

作品给人的大感觉是什么?意象是什么?

这里所说的大感觉就是风格特征,意象就是通过抽象的书法形态产生的所对应的联想画面。

现举例说明:

一,如徐渭《草书七律诗轴》,给人的大感觉是奔逸绝尘。意象犹如天女散花,满天飞雪。

二,董其昌《草书五言绝句轴》,给人的大感觉是疏朗空灵之美,意象好像绵绵细雨缓缓而下。

三,倪元璐《行草七言绝句》,给人幽深无际,饱含禅意的感觉,恰似古木怪石,深山幽谷的意象。

四,王铎《行书五律诗轴》,雄强豪放,气势逼人,使人联想到许多大石头从山上滚滚下落,横冲直撞的画面。

当然从细节笔法上看,不同的书家,表现有区别。

如米芾的蟹瓜钩,王铎的涨墨法,黄山谷的长横跳荡。何绍基的颤笔抖动。颜真卿的燕尾捺。这些笔法特征也是各家风格独特细节区别之一。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神韵轩书法


书法家的风格,是书家经过多年遍临诸多中国书法史上的名帖后,又依据自身的文化素养、性格特点、生活阅历,、人生感悟,个人爱好等诸多因素形成的具有鲜明的自我风格特点,具有唯一性、独特性、鲜明性,无论其作品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环境下,都有与其它众多作品不类同,不相似的显著风格,如见其字便如见其人的特性,无论是从字法、笔法、墨法,章法,及谋局布篇的特点等方面一目了然。如王義之的《兰序序》等



邱颈椎


中国书法,从本质上来讲,它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文化,更是一门修心的学问。

书法风格一般指的是个别艺术家在表现方法和笔调曲折等方面完全出现他个性的一些特点。”书法风格就是书法家在创作中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书法家由于生活经历、艺术修养、个性特征、审美趣味以及性格的不同,在选择书体、表现手法诸方面都会有自己的特色,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笔者拟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书法风格形成的原因谈谈自己的认识。

但是始终来说,它还是一门艺术。在不断学习中,书法要有自己的风格,先取舍,后参合。

练习书法,要从字开始练。笔法和结构是同步的。在写的时候,笔法和结构结合为一体,组合而成书法。



倾娍拾光


我觉得还是从结构上看出来的。这个问题要分两个层次来说,一个层次是那些真正的在书法史上留下足记的巨匠们他们的作品风格都有自己独特的面目,无论是技法还是结构,都有自己的风貌印记,遮都遮不住,大家一看就知道是他老人家的东西,他的风格你可能不喜欢,但你一看就知道自己绝对的搞不来,像于右任褚遂良米芾等等,这种层次的宗师大家。另一种就是现代书法家们,为求早日竖起个人招牌引起市场注目,都是在解决了基本笔法,选择固定了自己独爱的工具后,依着自我的习惯和喜好坚持自己的在结构上的表现形式 ,力求在结构上打出属于自己的形象,别具一格才显出类拔萃,像近代著名的书法家启功的行书,刘炳森的隶书,张海的草隶等等,都是一眼活儿,在结构上辨识度非常高的东西。而笔法这个东西就不是轻易能打造和流露自我风格的了,所谓笔法千古不易,开宗立派的巨匠宗师不是轻易见到的。


花花视界中的色行者


其实每个人都有个人的特性和自己的风格,但不能都称呼为书法风格,形成个人书法风格需要临习很多大书法家许多经典字帖,而且临摹十分逼真甚至可以背临后融入自己的理解,最后才能有个人的书法风格。书法是有传承的,就算你能形成个人风格,研究书法的人一眼也能看出你学什么体。书法万变不离其宗,无非是笔画和结构,但笔画和结构是很多变化的,比如粗细、藏锋逆锋、圆折方折、字形的扁方等等








元真子登明


学书者万千,不计其数,有的路子不正,走上歪门邪道,有的的成了写字的机器,有的一直在临帖中苦苦挣扎,只有很少一部分人选择了正确的路子,打破了贴碑的束缚,形成了颇具风格书法风格。

王羲之打破了当时的书法传统,却又继承了传统文化,把行书写的行云流水,也留下了千古第一行书。米芾苦学二王,而只能在别人的风格中苦苦挣扎,最后他另辟新径,也是开创了全新的局面,名垂千古。于右任并没有太好艺术突破,可他完成了标准草书,也是人人皆知,何绍基写黑女形成风格,也是史上留名。

书法风格的形成,既要打破传统,也要传承传统,是集创新,传承,突破于一身,是一个人意志,修养,性格,文化等一身的表现。


壹庸诗书文


孙过庭将人的不同气质类型对应书法风格分为“质直”“刚佷”“脱易”“躁勇”“矜敛”“温柔”“狐疑”“迟重”“轻琐”九种,详细且精准地描述了各类气质对书法风格产生的影响。

独特风格的形成,是一个书法家在艺术上达到一定成就的标志之一。但这个“标志”是建立在书法家的个性基础上的,是“天性+实践”自然形成的。正如清代书法理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中所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志,如其才,总之曰如其人而已。”看来每个从事书法活动的人,都希望自己能以一个高品味的书风在书坛占有一席之地,但风格的形成又往往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