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所有公司都不限制學歷,以能力為面試門檻和標準,會發生什麼?重點在後面四個問?

偏倚說


有些人腦袋很混,認不清自己的處境.一個沒學歷的人,覺得自己可牛逼,其實恰恰相反,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人。

那會我中專第二學期結束,找了一個CAD施工員的活,也算小小的技術活吧。反正我的同學基本在幹流水線,網管,保安,服務員,在家歇,在外面晃盪……反正來學校招聘的大多是銷售,客服,操作工,服務員……

有個同學看我找了個技術活,也屁顛的去找,面試時,一問三不知,然後那家公司的招聘信息改了:從學歷不限,改為最低學歷大專。

雖然應聘上了,待遇在我們同學當中算是很厲害的了,跟人家本科生一比,只是起步階段,念頭一轉,在這家公司幹了三個月的普工,準備上大專


A張深


作為一個八零後,我來跟你說一下我的經驗。

本人八零後,學歷也不高,中專,自學了一些亂七八糟的IT知識,現在是一個公司的弱電管理。

本人學歷不高,從來沒有看不起低學歷的意思。

我這些年帶過幾個徒弟,可以說什麼人都有。

個人覺得,學歷和能力不能直接劃等號,可以劃個約等於。

我接觸過的有初中或者高中畢業就不想上學的,爹媽托領導讓我帶,領導好面子。也有剛畢業來報名面試的,各種不下十幾個吧。

拋去性格因素,

初中畢業而言,學習能力差些,一個專業問題需要重複幾次才能理解,比如最簡單的安裝操作系統,從bios設置到驅動軟件安裝,先大概說一遍,然後實際演示一遍,自己再操作兩次。社會經驗很足,一起吃飯斟酒倒茶從來不含糊。

高中學歷,學習能力明顯好很多,簡單問題基本一次搞定,比如如何設置xp和win10共享這種問題學半天就足夠了。社會經驗一般,這方面經常拜初中生大哥。

大學學歷這種接觸不多,我一般是先講清楚理論,再告訴他如何實踐,那麼相對容易接受。如果直接告訴他就這麼幹,會有點懵逼的感覺。至於社會經驗,那就是萌萌噠了,見面以笑為主,非常陽光。

——————————

我來說說為什麼公司會以學歷做第一標準,再次聲明,我沒有任何瞧不起低學歷的意思。

真正的原因是,公司沒有精力分辨低學歷者的真實能力。

不否認低學歷有很多高能力人才,但比例很少。一百個初中生和一百個大學生,誰裡面人才多,不言而喻。作為公司沒有時間資源也沒有義務去區分。

公司同事培養高中生和大學生到一樣的層次,耗費的資源和時間成本的差距還是很大的。

公司可能會因為這個漏過一些低學歷人才,但這個損失是可以接受的。

八零後們慶幸吧,你只需要上十幾年學就能養活自己。現在的00吼如果不是大學畢業,只能去送快遞了。


有本事你來辯啊


老家一位朋友,我們倆都是高中畢業,曾經在上海的建築工地當過施工員,

隨著年齡的增大和時代的變化,回老家休閒在家了,

過年的時候我們坐在一起閒聊,羨慕我當時就轉型做互聯網(淘寶),

也感嘆行業競爭的殘酷性,最後說道自己:

要文化沒文化,要文憑沒文憑,去大城市根本沒法生存,

只能在老家找一個安穩求生存的工作養家餬口.

所以來說,學歷和文憑其實在我們這一代的眼中其實是非常重要的,是一個工作的敲門磚.

回到問題本身

假如所有公司不限制學歷,以能力為面試門檻和標準,會發生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真的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有人說學歷高,能力並不一定真的高,有能力的也不一定是學歷高的。

一.企業招人的目的解決問題

說到底企業招聘的目的就是為了處理企業出現的問題。

能力並不是在面試的時候幾句話就能展現出來的。

在進入崗位後不斷的工作才能展現出個人能力的高低。

二.分析以能力為面試門檻和標準的利弊

如果公司都不限制學歷,以能力為面試門檻和標準,這個是有利也有弊。

1.有弊的一面

對於人力部門來說,他們沒有了招聘的標準,畢竟能力在招聘的時候無法真正的辨別,及時是在面試的時候都表現很好,但是工作還是一團糟,誇誇其談的人不是沒有,比如古時候的趙括紙上談兵。

對於公司來說第一個發生的事情就是人力部門沒有了招聘標準,對人才的選拔會比較困難。

其次也會讓人力部門能夠徇私舞弊,做不到為公司選拔人才公平公正的原則,會錯使公司人才的流失。

如果招進來的是誇誇其談之輩,說不定還會對公司工作事項造成錯誤,導致公司的損失。

2.有利的一面

對於企業來說,有利的方面可以更好的吸引人才,可能這部分人才學歷不高,但是有足夠的經驗。

同時也能讓企業在用人上不拘一格,讓企業內部員工更加的忠誠,畢竟每個人在崗位上都是會付出,付出多少,得到的相應的回報,是每個人所期盼的。

同時也可以有效的促進企業內部的競爭,讓企業內部更加具備活力。

如果真的以能力為面試的門檻和標準也不會對社會造成不穩定的因素,有學歷的人,更加明白自己沒有經驗,更加會注重學習,並不會讓大家降低考學的意願與學習的動力。國家對於強制要求學歷,會展現在某些特定的領域。

三.不管是以什麼為招聘標準,老夏認為我們一定要做到以下兩點:

1.注重於學習

我個人認為,不管學歷也好,能力也罷。

最主要的還是在於學習力,畢竟能力後期可以提升的。

就比如剛出社會肯定沒有很多的經驗,相對來說能力肯定也是不怎麼好。

但是我們可以不斷的通過學習結合實踐,補足自己缺失的方面,促使自己能力的提升。

相對來說學歷低,學歷高的人在學習方法上會比較好,但不是絕對的。

學歷低,更加應該注重學習方法與學習,這樣才能更快的提升。

曾經有一位老師和我說過這樣一句話:能力是後天可以培養的,也是可以鍛煉出來的.

我深以為然,從我一系列的工作崗位來展望,施工安全員,淘寶客服、運營、講師、顧問、自媒體運營、寫作,這些所有需要的能力都是自己學習及努力付出的結果。

精益求精,每天進步一點點,這是我目前的簽名,和大家分享共勉.

2.具備良好的品德

不管個人能力再好,要是品德上不好也是不行的。

能力不好是可以學習來彌補,在工作中不偷奸耍滑,踏踏實實做事。

其實品德不好是比沒有能力對企業更大的危害。

比如有能力的人已經在企業內部有一定的職位了,如果品德上不好,在公司項目上以個人的私利不顧全大局,這樣對公司造成的損失會更大。

有句話說得好:吃虧就是佔便宜

人就這麼一輩子,在工作中不要斤斤計較,認真做好每件小事,幸運總會在拐角處候著你.

歡迎【關注】老夏,每天分享職場規劃、運營技巧、思維邏輯,團隊管理的實戰類知識.

每天進步一點點,越多分享,越多收穫!


老夏分析師


學歷不等於學力。

看是哪些崗位,如果是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學歷不需要,影響不大,熟練工,唯手熟。

如果是其他企業,企業前景堪憂。

總有人舉例,小學文化,手下一批大學生僱員,請問,學歷不等於能力,為何不招聘文盲來工作。我同學中有早早輟學做企業的,他敢把工人罵得狗血噴頭,工程師技術員他不敢,而且花費大量精力物力支持孩子學習。

我沒有輕視學歷低的意思。我想問,大浪淘沙成本低,還是金礦採金成本低?我曾經與一個萬人的IT企業座談,他們每年招聘要求本科以上學歷,如果招不滿,最多百分之十的高職高專學歷,我問不怕錯失千里馬嗎,他說企業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挖掘培養。

有學歷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但卻可以給自己多一些機會。

有兩類人不需要學歷,一曰有錢,一曰有權。


踮起腳尖就更接近太陽


我招聘從來不限制學歷,但是這不代表不能用學歷當做篩選條件,我曾經替朋友公司招人,2個崗位四五十人應聘,我只有一天時間去面試他們,於是我只能按照學歷和項目經歷來排序,優先面試學歷高或者項目經歷強的,這也無可厚非吧!我一個做hr的同學,曾經還面對過100選1的招聘,不提前用學歷去篩選一下,如何面的過來?


寫代碼的熊


雖然學歷不等於能力。

但從普遍性來講,低學歷的人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邏輯分析能力都比較差!

你教一個本科畢業的人畫CAD圖紙,可能兩三天後就能上手。

教一個高中畢業的,可能要花一到兩週才行。

而教一個初中沒畢業的,你可能無論怎麼耐心地講解,對方始終一臉茫然。

再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表哥就是駕照教練。他說那些科目一都考不過,或者補考幾次才過的,一問都是沒怎麼上過學,沒讀過什麼書的!

以前我在基金公司工作,必須考“基金業從業資格證”,能考高分的普遍都是大學生。


錦衣夜行火星人


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偽命題。企業在招聘面試員工時,幾乎沒有不設置學歷限制的,但即便設置了學歷限制,學歷也只是一個參考條件,並且不是最主要的參考依據,主要的參考依據依然是候選人的個人能力。

所以說企業在招聘活動中,不管設不設置學歷限制,其結果都不會有什麼變化,社會也不會因此而不穩定或亂套。

我們先要搞清楚一個問題:什麼是能力?

管理學上的能力,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能力,是指個人解決問題的一種綜合素質;而廣義上的能力,則是指知識、技能和態度的總和。

可見,廣義來講,知識本身就屬於能力的範疇,而學歷就是衡量知識的證書。所以這個問題,還是要在狹義的概念中探討。我們常說,學歷不等於能力,但學歷與能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中國的幾個互聯網巨頭當中,馬雲是杭州師範大學畢業的,馬化騰是深圳大學畢業的,兩人都只有本科學歷;李彥宏和張朝陽,一個是北京大學畢業的,一個是清華大學畢業的,李彥宏唸到了碩士,而張朝陽唸到了博士。可見,學歷和成功也並沒有必然的聯繫,高學歷可以成功低,低學歷也一樣可以乾得很好。

但是不是這樣說,就意味著學歷和能力沒有一點關係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比如說,我們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這幾種能力就跟學歷的關係比較密切,需要接受高等教育,和專業知識的學習,這些能力才能夠得到鍛鍊和提高。而有些能力,比如說人際交往能力,執行力,和抗壓能力,這些能力就和學歷的關係並不是太密切,更多的是需要在工作和社會交往當中習得。

所以,不管怎麼說,企業其實和科研機構一樣,對員工的學歷其實也是很重視的,但比學歷更重視的,是員工的持續學習能力。現在很多的企業,都會設立自己的企業大學,比如說吉利,就設立了吉利大學,就是為了讓員工,在工作之餘,不斷的學習和充電。

我們的學歷,大多是在學校通過認真學習後取得的,不能以很多取得成功的人,也並不具備高學歷,作為自己不認真學習的藉口。一個人,不管在自己人生的什麼階段,最重要的就是把握當下,盡一切努力,在當下裡做到最好。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職享營


唯一會發生的情況是:企業嘴巴上說不限制學歷了,但該怎麼辦還得怎麼辦!其他的不會發生任何變化!市場經營中,人才的流動也是市場化的,所以,即使企業嘴巴你不限制學歷了,但他們絕對不會在實際的人才篩選、面試、使用方面有任何的變化!

原因如下:

一、“能力”這個東西,哪兒那麼好檢驗?怎麼檢驗?試錯成本太高!

例如一個大學生剛剛畢業,都沒有工作經驗,怎麼判斷某個大學生的能力、潛力強弱?誰能發明出一套非常厲害的面試篩選方法?

只是通過面試過程中的溝通?嘴巴好用的、反應靈敏的,不見得真的工作能力多強啊!

再加入其它的面試環節進行考察?誰設計各種面試的環節、活動?有那個時間嗎?

不看學歷再看能力,只是通過簡單的一兩次面試,誰有那麼大能耐能看得準?

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聘用求職者?試錯的成本太高了!那可是拿真金白銀的工作做“試錯”!

除非企業瘋了!否則,怎麼可能只去考察“很難做出準確判斷的能力”來聘用員工?

並非企業不承認某些求職者雖然學歷低但是能力很強。而是站在幾率、成本的角度而言,企業承受的代價太大了!企業一定要一個相對更好衡量的標準來增加招聘的效率、降低企業試錯的成本!

二、請反思:求職競爭,其實從學生時代就開始了!

不要割裂的看待求職!要知道,其實從我們上學時代,已經開始為工作展開了競爭。別隻是計較走入社會之後的求職過程!

無論您是否願意承認,是否有一肚子委屈,都應該理性的反思一個問題:人家那些上學時候就玩命學習或者學習力驚人的同學,難道不應該在未來有所回報嗎?

有的人會說自己當年沒有機會考上好學校,會說自己所在的省份名校的名額太少、自己那個時候還沒有意思到學習的重要性......——你可以有一堆理由!但是,那個時候的競爭已經開始了!

你可以抱怨,抱怨從那個時候就不公、不合理,甚至抱怨你出身的地區太貧窮、教育水平、師資力量太薄弱、抱怨你所在的高中太差.......請隨意!但是,面對現實你才能讓自己理性、讓自己為了自己的未來去拼!咱又不能再選擇一次出生的時間、地點、家庭!

無論您是否有各種案例來反駁,都有一個大比例的現實需要您承認:

1、當年考試成績良好的學生,已經體現出了他的專注力;

2、那些能夠考上好學校的學生,他們的意志力、學習力普遍較強;

3、那些學生的忍耐力、為了學習而做出的選擇、自控能力等等,相對較高!

那是考試考出來的!那是最容易找到具有參考價值的一次“大考”!雖然高考、中考不完美,但是相對的公平性,是社會上最具有參考價值、相對最公平的一個現狀了!

你希望用人單位忽視這個最容易參考的要素?可能嗎?

雖然未能考上好學校的學生中,確實有很多能力、潛力極高的,甚至很多創業成功的大老闆都沒上什麼好學校,甚至沒有上過大學!但是,企業招聘的是來工作的員工而已!——這一點得搞清楚了!

所以,在名校甚至985、211院校的學生都挑不完的情況下,去浪費時間、精力,去冒著極高的試錯成本?不值當啊!

因此,企業有自己的參考標準,這一點在哪裡都是一樣的!國外很多知名企業,也會對於求職者的學歷背景要求極高的!

這是市場化的必然選擇!

三、這個世界不存在“假如”!不能讓不切實際的有關“假如”的思考亂了我們的心智

人、方向的思想是個很奇怪的東西。往往會在大腦中冒出很多問題。而一個人思考問題的習慣、方向,對一個人的成長、發展至關重要!

人可以有夢想、擁有對未來無盡的暢想。但是一個人在思考問題時是理性的、是腳踏實地的,決定了一個人的發展。

馬雲很多很多年輕語言到互聯網將給人類帶來的變革,那時候很多人認為他瘋了,是在痴人說夢。但馬雲是站在理性思考與世界趨勢發展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因此,那是決定他未來發展的,讓他為了夢想不屑努力的因素。

但那不是“假如”!“假如”的東西中,有些是不可能的!正如此題目所談的事情!或許有些朋友說:這就是閒來無事時,可以和朋友們閒聊的一個話題而已嘛!別搞的那麼沉重。

而老鬼要明確的說:人與人最大的差異就是,很多在社會上超越自我、取得一定層級的草根,他們即使閒聊,話題也與很多人不同!

不信?你可以抽時間、有機會時聽聽那些有成就感的人他們在閒聊什麼?!他們確實也會閒聊,但閒聊的內容,也會對一個人的思想、情緒等等產生影響的!

四、過往行為產生的結果,是最便於衡量、判斷某人的要素——這一點幾乎是社會的通例

“結果”是能夠擺在那裡,別人看得見的。因此,無論在企業用人招聘過程中,還是我們日常交友、與人相處的過程中,都會參考此人過往的經歷、行動所產生的結果。

拋開過往經歷,只是割裂的看現在、聽某人現在的說辭,往往出錯的成本很高。

包括我們自己,在看待、評判某人時,也是這個道理!

例如在網絡上,同樣一句話,一個只有幾千個粉絲講出來的理念、思路、方法,很可能讓人不屑。而如果是一個幾百萬粉絲的大佬講出來的,會讓人聽著心悅誠服。

為什麼?因為他們的粉絲量不同、影響力不同!

再舉例:如果你在網絡上尋找某個問題的答案、他人的見解、看法。

你會不考慮發表見解的人在網絡上的影響力或者社會上的知名度嗎?你會不管是誰寫的,都認認真真真拜讀嗎?您沒那個時間去一篇篇的試錯!還不如直接找某個知名人士提出的看法、見解呢!因為他們已經靠原來的努力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因此,過去行為產生的結果,才是實實在在的!否則,“實力、能力”這個東西,怎麼判定?

因此,我們現在可以做的是:如果我們學歷比較高,那就用好我們學歷這個籌碼!畢竟它是有效的!如果我們學歷不高,那我們只有努力,逐漸提升自己的能力,讓這些能力表現為實實在在的工作崗位的業績!業績的數字,才是看得見的因素!

或者很對部分工作崗位,我們能夠敢於直接提出來,願意真刀真槍的為面試官演示我們的某種能力,也是可以的!

這個社會 、職場,我們必須承認學歷代表了某種能力,而其他虛無的能力,要靠自己的表現讓他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例!否則,真的很難辦。

當然,如果你是一位剛剛畢業的大學生,那就根據自己的學歷、綜合素質、意向等等去更為腳踏實地的投遞簡歷、準備面試吧。不可以因為沒有機會去參加某些企業的面試而鬱悶。因為,那沒用哦!


歡迎【關注】老鬼,每天分享職場、銷售、口才、人脈類實戰內容。

越多分享,越多收穫!


老鬼歸來


我只想應用袁隆平院士說的那句話:

—這事都怪我,讓你們吃得太飽了!

不注重學歷的時代,中國也不是沒有經歷過。上世紀60、70年代,知青上山下鄉,那時候是什麼樣子?導致知識斷層,人才匱乏。知識分子也只能養豬種田,能力強的人無非是那些會開拖拉機的、種田能手之類。那時候就是這個樣子,你覺得好嗎?

有人說,那是以前,現在時代不同了。是的,離開時代背景說能力,是紙上談兵。因為每個時代的機遇不同,對能力的評判標準也不同。

好!那我們站在當下說能力吧。不知道是不是梁靜茹給這些人的勇氣,自己讀書時不好好讀書,沒什麼學歷,後來經過混社會賺了些錢,就敢於說自己能力比學歷高的人強。真是貽笑大方。

在他們眼中,所謂的能力高的標準,只是看錢賺了多少。我不否則賺錢多是一種能力,但以此為標準,確實太low。但對他們來說,這也只能是唯一的標準了。

學歷越高,對能力的評價標準也越多元、越高級。比如,我就說說國內幹航天事業的那群小夥子,青年骨幹團隊平均年齡三十多歲,可怕吧?解決電子彈射技術和艦船電能儲能技術的馬教授,厲害吧?

這些才是真正的高能力!

你學歷低,賺了錢,就要學會感恩社會,趕緊補充知識提高學歷,別來兜售你錯誤的價值觀。

你賺到錢,要記得是誰為你提供了賺錢的大環境和機會!


牧海男


這是一個腦子進水的問題。

首先要說,學歷本身就是能力的一種表現。以現代社會的快節奏,誰會有那麼多時間讓你展示自己的能力?又憑什麼相信你會給對方帶來效益?以職業經理人為例,要驗證他的能力,是不是說要先給他一個企業去操盤,看看是賺得盆滿缽滿?還是賠的血本無歸?這種別說代價,哪怕是風險,哪個投資方願意揹負?能力不像身高,可以一目瞭然。是需要時間和平臺去展示的。問題在於人家憑什麼把機會給文盲的你?而不是給一個高知高學歷的人?

題主必然是那種無學歷,但又手高眼低自以為是的人。看看你現在的職業。假如30年前,你父母是個海歸,或高工,高知。他們知道學歷的重要性,認真教育你,你還會和現在一樣搬磚嗎?看看那些高學歷人的孩子,哪怕看看你的小學老師們的孩子,有幾個跟你幹一樣的工作?

一個人笨一點不怕,只要不懶還有個勤能補拙。但蠢就無藥可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