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动物能在中国泛滥成灾?

姜大仙生活记


其实还挺多的,这个也要做个区别,有的是本土的物种泛滥,有的是外来的物种泛滥。

本土的物种

流浪猫和流浪狗算是这一类的典型。成灾的原因其实很多是人为的。有很多人一开始养狗养猫很热情,捡屎铲屎没几天,失去了兴趣。然后就把狗子和毛毛丢到了野外去自身自灭,这就导致了很多狗子和猫猫在野外流浪,然后繁衍成灾。实际上,各个城市都有很多人在救助他们,但是那些人丢弃的速度要远比救助的速度快得多。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规范养狗养猫的流程,并且设立相关的法律是十分重要的,而对于已经流浪的狗和猫,应该集中管理,不要让它们再大规模地繁殖。这才有可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仅仅依靠救助人士是根本不够的。

外来物种泛滥

实际上,中国受到外来物种的侵害也很严重,并且还专门发布了三批入侵物种的清单,一共有53种入选这个入侵物种清单。

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马缨丹、三裂叶豚草、大薸、加拿大一枝黄花、蒺藜草、银胶菊、黄顶菊、土荆芥、刺苋、落葵薯、桉树枝瘿姬小蜂、稻水象甲、红火蚁、克氏原螯虾(小龙虾)、苹果蠹蛾、三叶草斑潜蝇、松材线虫、松突圆蚧、椰心叶甲。反枝苋、钻形紫菀、三叶鬼针草、小蓬草、苏门白酒草、一年蓬、假臭草、刺苍耳、圆叶牵牛、长刺蒺藜草、巴西龟、豹纹脂身鲇、红腹锯鲑脂鲤、尼罗罗非鱼、红棕象甲、悬铃木方翅网蝽、扶桑绵粉蚧、刺桐姬小蜂。

我们就拿凤眼莲来举例子好了,

它也叫做水葫芦,原本是生长在南美洲的,是非常有名的“害草”。因为被当成是猪饲料才引进到国内的。因为水葫芦的繁殖速度极其快,而且常常大面积大规模的爆发,会导致河道堵塞等问题,导致水体剧烈变化,大规模消耗水中的氧气,会威胁到鱼类的生存,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危害极其大。

所以,外来入侵的物种,其实对生态系统的破坏都非常大。


钟铭聊科学


动物就是动物,不要涉及到人,不管你是什么立场,涉及到人就会涉嫌种族歧视。在这方面希望«今日头条»好好把把关。不要让非理性的、弱智的观点泛滥流行起来。


亿郡797


应该是流浪狗。经常咬人的流浪狗。


码头看景


黑色动物泛滥成灾


用户1345469106806


在中国很难有什么动物能繁衍到泛滥成灾,当然这要除过那些在世界性范围内都存在,且不被人类待见的生物,包括蚊子、蟑螂、蝗虫,因为这些生物本就不再人类的食谱上,而且它们在全球范围内的生态中都有一席之地,但是这些生物的繁衍也受到了生存环境和天敌的约束,并没有在全球性泛滥。

一般容易造成在局部地区物种泛滥的,都是外来物种,它们一般都是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被引进到该地区,来满足一些生态需求。

例如日本就是小龙虾从北美洲进入亚洲生态环境的跳板,并在二战时期进入中国,一开始用作牛蛙的饵料,但小龙虾这种生物适应能力极强,繁殖速度快,生长周期也短,而且食性广泛,没有它吃不下的,并且由于是外来物种,本身就没有天敌,还会与本地同一生态位的生物发生竞争,因此会对本地的水生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这样说来这种生物应该已经泛滥了,但是在中国它已经被列入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因为人们发现它虽然长相丑陋,但能吃,并且肉质鲜美爽口,已经在靠人工养殖来供应大家的餐桌。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小龙虾食性杂,可以在污染的、甚至含有重金属的水质中生活、繁衍,但它特殊的生理技能会把毒素和有害的物质转移到外壳,然后通过脱壳将毒素移出体外。也可以这样说,正是这个机制导致了它要是不靠饲养肯定会被国人干灭绝。毕竟有毒的东西我们也不吃。

另外一个外来物种,也是大家熟悉的,这个真的是泛滥成灾,但不是在我国而是澳大利亚的野兔。野兔被引入澳大利亚并不是为了生态上的某种需求,而是英国殖民者托马斯.奥斯汀为了满足自己的狩猎爱好,从老家引进了12只穴兔和5只欧洲野兔,至此就造成了澳大利亚人与兔子长达100多年的战争。

据不完全估计,在19世纪末,澳大利亚的野兔数量达到了100亿只,而澳大利亚也就区区几千万的人口,吃根本是吃不过来的,人们为了消灭兔子动用了物理攻击、化学攻击,甚至最后用上了病毒,才初见成效。但这些兔子由于没有天敌的影响,繁殖速度快,跟这些兔子处于同一生态位的有袋类食草动物根本竞争不过它们,人类也很难将其完全消灭。

而反观我国,兔子的生存受到了天敌的约束,加之人们的大量捕杀,小时候还能再田地遇见野兔,还有成群的人用细猎狗撵兔,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因此一个物种能否泛滥,首先要依靠其超强的繁殖能力,再就是要看生态圈中有没有天敌,或者能否称为美味被人类端上餐桌。

由于我国对外来物种的管控,以及国人的人口基数和食性的广泛,很难有外来物种在中国泛滥。除非它不能吃,并且不小心让它跑进了原生的生态圈。

符合以上条件的确实有一种生物叫清道夫鱼,看名字就能知道它是一个垃圾处理站,适应能力强,专吃河道垃圾、藻类、鱼卵甚至在食物匮乏时还会吃其他鱼类的排泄物,跟一台吸尘器一样。它也是南美洲的原产物种,被引进就是想提高水质、治理污水、清除水中的垃圾,目前广泛存在于南方的一些水域中。

但实际情况是这种鱼除了吃垃圾还会吞噬鱼卵,并且食量很大,繁殖能力强,没有直接的天敌,如果放任不管肯定会造成原生水域中的鱼类数量大幅减少。最主要的是,它们在没有鱼卵可吃的情况下,才会去选择吃“垃圾”。因此清道夫鱼已经被一些地方列为有害的外来物种,是国内最让人头疼的外来物种之一。

这时你肯定会想,我们现在吃的鱼大部分都要靠人工饲养,那这种清道夫鱼为啥不拿来吃,肯定能吃到它灭绝。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也不会发愁了。

首先清道夫鱼真的不好吃,肉质粗糙,而且有一种腥臭味,并且骨头多肉少,和普通的鱼相比差远了,用它做一道菜都不够料钱。而且这种鱼的并没有什么营养价值,如果有独特的营养,就算肉少也是可以接受的。最重要的是,这种鱼吃各种“垃圾”,它又不像小龙虾那样可以清理毒素,因此身体内含有大量的细菌和寄生生物。食用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人们可能会生病,因此并不建议吃这种鱼。

如果你下次抓到这种鱼,千万不要放生,或者放到其他的水域中,最好将它处理掉。总的来说,在中国很少有能泛滥的物种,只要它能吃,我们肯定有办法让它最后走上靠养殖才能生存的道路。但不能吃的外来物种,确实容易发生过度繁殖、破坏本地的生态平衡。


量子科学论


猫狗太多啦


预测4466


单身狗呗。


背影一永恒


中国就很泛滥,比如蚊子;

比如蝙蝠。

蝙蝠确实是很多新发病毒的储存宿主,比如埃博拉、马尔堡病毒,SARS、MERS冠状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等等,这些大多数属于killer virus,也就是杀人的病毒,作者也提到,对于病毒学家来说,要发表CNS文章,那病毒必须是要杀人的,也是个悲剧吧。

比如蝗虫

根据农业部发布的《全国蝗虫灾害可持续治理规划(2014-2020 年)》,原话:“目前,我国蝗虫常年发生面积 2.8 亿亩次左右,分布在 20 个省(区、市)”。其中,“草原蝗虫常年发生 1.8 亿亩次左右”,剩下的1亿亩次,基本就是农牧业地区。


这些新闻都是通过在当贝投影F1c上看到的,闲暇时间的动物世界确实非常涨知识了。

语音方面一直都非常出色,这次也是如此,支持多轮语音对话,不仅可以随时说出想看的电影、电视剧,同时还可以支持应用安装,只需说出你想安装的应用,即可快速帮我们搜到并安装,让你不再额外自行搜索,只需说出即可帮我们完成



科技少女小队长


不会泛滥成灾的,蝙蝠都有人吃


高粱熟了v13669238102


目前能泛滥的动物只有没法做成菜的动物,比方说清道夫,福寿螺之类。

清道夫因为本身味道腥,肉很少人们也懒得去食用他。福寿螺则是因为寄生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