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擔當|“既然來了就要好好救治每一個患者!”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顧金華

“尊重生命,向所有為挽留患者生命極速戰鬥的勇士們致敬!復旦中山醫院醫療隊自接管我們病區以來,我一直被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對病人的精心救治態度所鼓舞……武漢是我們的城市我們的土地,我們應該堅守在這裡,而他們是為了幫我們搶回土地搶回家園而戰鬥。”

這段話是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一名醫生分享在朋友圈裡的真心話。病毒在肆虐,戰士一刻不得鬆懈!為了盡力挽救每一個生命,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141位白衣戰士正日以繼夜地在武漢前線與病魔廝殺。

医者担当|“既然来了就要好好救治每一个患者!”

醫者擔當

拼盡全力,誓要與病魔打鬥廝殺

中山醫院第四批援鄂醫療隊整建制接管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的兩個病房(20和22病區,共80張床位)。

病房裡一位73歲女患者氧飽和度在吸氧10L的基礎上只剩下60%,而該患者的丈夫於前一天在這個病房因新冠肺炎去世。所有的醫生護士都心急如焚,病區隊長葉伶和顧國嶸醫生立馬進隔離區看望患者,患者已經意識模糊。“我們既然來了,就要好好救治每一個患者,我們絕對不放棄!”醫療隊隊員劉子龍說。儘管拼盡全力,令人遺憾的是,患者還是在第二天因病情進一步加重而去世。

劉醫生在他的抗疫日記中寫道:“我們面對的是來勢洶洶的疾病和深受疾病折磨的武漢市民。我們帶著使命而來,出發時我們是所謂的‘逆行者’,到了武漢以後,我們就是一個普通的醫生。全國人民都在盯著每天變化的那些數字,我們決定不了發病總數,但我們所有人的目標都是盡我們所學,把我們管的每一個危重患者變成輕症,再讓其治癒出院。”

医者担当|“既然来了就要好好救治每一个患者!”

> 暖心時刻 <

一句“謝謝”讓醫護們眼角含淚

“我們面對的絕不是一個單純的疾病,還有藏在疾病後面的很多東西。”

上海出現確診患者後,病區隊長呼吸科葉伶醫生就到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救治患者。臨床經驗豐富的他每天都會看望所有的患者兩次,給與他們鼓勵及安慰。雖然醫療隊來的時間不長,但在葉伶的帶領下已成功搶救了好幾例患者。

病區裡有位病情極其危重的老太太,雙肺瀰漫性病變,吸氧15L的情況下氧飽和度90%左右,胸悶氣促明顯,且常出現症狀加重的情況。當患者再度胸悶氣促加重,氧飽和度降低至70%以下時,當班醫生原準備啟動氣管插管,因為病毒性肺炎加重,插管加機械通氣是治療的最優選擇。

但葉伶醫生認真分析病情後有些疑惑,該患者為何會陣發性加重,是否會有其他因素影響?通過與家屬電話中的反覆溝通後,他得到一條重要線索,該患者年輕時曾經得過哮喘。於是,葉伶立馬指導治療小組開具吸入支氣管舒張劑、靜脈激素等醫囑,並安裝高流量吸氧系統,患者症狀得到了緩解,氧飽和度明顯改善。

當聽到患者清楚說出那一句“謝謝”的時候,醫護們都眼角含淚。“我們面對的絕不是一個單純的疾病,還有藏在疾病後面的很多東西。”葉伶說。

医者担当|“既然来了就要好好救治每一个患者!”

> 重塑患者信心 <

協助危重症患者與家屬視頻通話

在病房裡,危重症患者多是老年人,且多為家庭聚集性發病,很多患者在隔離病房深感孤獨及無助,身體和心理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醫療隊進駐病房後就注意到這個問題。有些子女會給老人打電話,但大多看不到老人。為此,醫療隊員們利用醫院配置的兩臺智能手機,在查房時協助危重症患者與患者家屬進行視頻通話。看著屏幕兩邊熱淚盈眶的親人,所有的隊員也同樣淚溼雙眼。一件一件的小事,重塑的是患者的信心,也進一步堅定了醫者的信心。

每天穿著厚重的隔離服,面對看不見的病毒、未知的風險,長時間承擔著高強度的工作,為什麼隊員們卻說“心裡有底”?劉醫生在日記中寫道:“我們每天都會收穫很多的感動,來自於家人,來自於朋友,來自於武漢人民,也來自於全國人民。我們用病區電話與患者家屬交代病情後,總是會收到一條感謝的短信。現實告訴我們疾病並未打倒英雄的武漢人民,也不會打倒我們醫生和護士,帶上所有的鼓勵和支持,我們必定會取得最後的勝利!”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顧金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