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歷史文化」名家歐陽修唱和的睢陽五老圖的記載

北宋仁宗時,名臣杜衍及朱貫、畢世長、馮平、王渙致仕後歸老睢陽(今商丘,宋稱應天府、南京),宴集賦詩,時稱“睢陽五老會”。當時名家歐陽修等多有唱和。當地畫家為五人繪成圖像,世稱《睢陽五老圖》。五老會舉辦時間約為皇祐二、三年(一〇五〇-一〇五一)間,其時歐陽修留守南京。圖的繪製時間約為皇祐四年(一〇五二)。至和三年丙申(一〇五六),時任南京留守錢明逸為此圖作序。此後,宋元明清諸多名家為之題跋。


「商丘歷史文化」名家歐陽修唱和的睢陽五老圖的記載


五老圖成之後,先是保存於南京“翹館”,錢明逸序後,此圖歸於錢氏,後又歸於畢氏後人。宋元之際,朱貫玄孫朱子榮得此圖,此後,《睢陽五老圖》在朱氏家族世代遞藏。傳至元代著名畫家朱德潤之手,得到當時眾多社會名流題跋,使得此圖愈加珍貴。明嘉靖四十一年(一五六二),刑部郎中朱景賢恤刑河南,過睢陽,曾將五老圖像刻石。其後直至清乾隆二十一年(一七五六),五老圖雖也曾數次流入外人之手,經朱氏族人努力,不久又都返回朱氏。康熙四十六年(一七〇七),朱懋修贖回《睢陽五老圖》,重新裝裱,由手卷改為冊頁,並邀宿儒朱彝尊題簽。這是五老圖最後一次回到朱氏家族。

乾隆三十四年己丑(一七六九),《睢陽五老圖》真本及尤求摹本先後離開朱氏家族。嘉慶年間,五老圖現身浙江平湖,為錢天樹所藏,錢將五老圖像及題跋刻石。咸豐、同治間戰亂,刻石不見蹤跡,五老圖離開平湖,歸於溧陽狄學耕。同治初年,王霞軒奪得此圖,光緒四年(一八七八)欲贈左宗棠,左氏拒之。光緒十五年(一八八九),圖歸宗室盛昱(伯羲),再歸完顏景賢。民國四年(一九一五),圖歸蔣汝藻。民國六年(一九一七),蔣氏將五老圖像及部分題跋分售海外,致使王渙和馮平像流落於美國佛利爾美術館,杜衍和朱貫像流落於耶魯大學美術館,畢世長像、錢明逸序文、朱彝尊引首及部分題跋流落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蔣汝藻所藏《睢陽五老圖》分上下兩冊:上冊真本,即宋蔣璨等《睢陽五老圖題跋》冊;下冊副本,即明朱集璜《錄睢陽五老圖題跋》冊。真本被割裂後,尚有部分宋元名家題跋留存國內,蔣氏遂將下冊副本中的尤求摹《睢陽五老圖》及文徵明引首、鄭文康錄十八家和詩、周倫、王世貞跋等移配入上冊,並將另一與原作有較大差異之佚名摹本《睢陽五老圖》補入下冊副本。此後,重新移配組合的《睢陽五老圖題跋》冊轉歸張叔馴收藏,再歸張珩、孫煜峰。一九六五年,孫氏將題跋冊捐入上海博物館。

“睢陽五老”中,王渙(九七二-約一〇六二),為應天府虞城人,官至禮部侍郎;朱貫(九七六-一〇六三),為應天府宋城(今商丘古城)人,官至兵部郎中;杜衍(九七八-一〇五七),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官至宰相,卒葬於睢陽;畢世長(九五九-一〇五二),鄭州人,移居睢陽,官至衛尉司農卿;馮平,官至駕部郎中。《睢陽五老圖》近千年來流傳有緒,堪稱中國古代書畫鑑藏史上的典範之作。五老圖像,傳移模寫,神態逼真,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在中國人物肖像畫的發展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而所有題跋,篆、隸、真、行、草、章草等書體一應俱全,即便只是單獨存在,也都堪稱書法珍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