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历史文化」名家欧阳修唱和的睢阳五老图的记载

北宋仁宗时,名臣杜衍及朱贯、毕世长、冯平、王涣致仕后归老睢阳(今商丘,宋称应天府、南京),宴集赋诗,时称“睢阳五老会”。当时名家欧阳修等多有唱和。当地画家为五人绘成图像,世称《睢阳五老图》。五老会举办时间约为皇祐二、三年(一〇五〇-一〇五一)间,其时欧阳修留守南京。图的绘制时间约为皇祐四年(一〇五二)。至和三年丙申(一〇五六),时任南京留守钱明逸为此图作序。此后,宋元明清诸多名家为之题跋。


「商丘历史文化」名家欧阳修唱和的睢阳五老图的记载


五老图成之后,先是保存于南京“翘馆”,钱明逸序后,此图归于钱氏,后又归于毕氏后人。宋元之际,朱贯玄孙朱子荣得此图,此后,《睢阳五老图》在朱氏家族世代递藏。传至元代著名画家朱德润之手,得到当时众多社会名流题跋,使得此图愈加珍贵。明嘉靖四十一年(一五六二),刑部郎中朱景贤恤刑河南,过睢阳,曾将五老图像刻石。其后直至清乾隆二十一年(一七五六),五老图虽也曾数次流入外人之手,经朱氏族人努力,不久又都返回朱氏。康熙四十六年(一七〇七),朱懋修赎回《睢阳五老图》,重新装裱,由手卷改为册页,并邀宿儒朱彝尊题签。这是五老图最后一次回到朱氏家族。

乾隆三十四年己丑(一七六九),《睢阳五老图》真本及尤求摹本先后离开朱氏家族。嘉庆年间,五老图现身浙江平湖,为钱天树所藏,钱将五老图像及题跋刻石。咸丰、同治间战乱,刻石不见踪迹,五老图离开平湖,归于溧阳狄学耕。同治初年,王霞轩夺得此图,光绪四年(一八七八)欲赠左宗棠,左氏拒之。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图归宗室盛昱(伯羲),再归完颜景贤。民国四年(一九一五),图归蒋汝藻。民国六年(一九一七),蒋氏将五老图像及部分题跋分售海外,致使王涣和冯平像流落于美国佛利尔美术馆,杜衍和朱贯像流落于耶鲁大学美术馆,毕世长像、钱明逸序文、朱彝尊引首及部分题跋流落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蒋汝藻所藏《睢阳五老图》分上下两册:上册真本,即宋蒋璨等《睢阳五老图题跋》册;下册副本,即明朱集璜《录睢阳五老图题跋》册。真本被割裂后,尚有部分宋元名家题跋留存国内,蒋氏遂将下册副本中的尤求摹《睢阳五老图》及文徵明引首、郑文康录十八家和诗、周伦、王世贞跋等移配入上册,并将另一与原作有较大差异之佚名摹本《睢阳五老图》补入下册副本。此后,重新移配组合的《睢阳五老图题跋》册转归张叔驯收藏,再归张珩、孙煜峰。一九六五年,孙氏将题跋册捐入上海博物馆。

“睢阳五老”中,王涣(九七二-约一〇六二),为应天府虞城人,官至礼部侍郎;朱贯(九七六-一〇六三),为应天府宋城(今商丘古城)人,官至兵部郎中;杜衍(九七八-一〇五七),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官至宰相,卒葬于睢阳;毕世长(九五九-一〇五二),郑州人,移居睢阳,官至卫尉司农卿;冯平,官至驾部郎中。《睢阳五老图》近千年来流传有绪,堪称中国古代书画鉴藏史上的典范之作。五老图像,传移模写,神态逼真,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在中国人物肖像画的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所有题跋,篆、隶、真、行、草、章草等书体一应俱全,即便只是单独存在,也都堪称书法珍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