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貨:成本和利潤的“蓄水池”

A股市場上,對於存貨造假,最“著名”的非獐子島莫屬,他們家扇貝很有趣,三番五次鬧事,不是死了就是跑路了,弄得投資者總是雲裡霧裡,不知道到底該相信誰,獐子島家的那點扇貝,充分給投資者上了一課,在A股市場上選股能力迅速提升。

2014年,公告宣稱,受冷水團異動自然災害影響,扇貝第一次集體離家出走。

2018年2月,因降水減少、餌料短缺、海水溫度異常等影響,扇貝過度飢餓誘發死亡。

2019年1季度,公司又說了,受底播蝦夷扇貝受災,後果很嚴重。

存貨:成本和利潤的“蓄水池”

關於企業存貨那點事,早就被懂投資的人看明白了。是否要投資一隻股票或一個公司,存貨真偽辯證一定要排上日程,畢竟,作為成本和利潤的一大蓄水池,它的“靈活性”不容小覷。

存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持有以備出售的產成品或商品、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各類原材料、在產品、半成品、產成品或庫存商品以及週轉材料等。

獐子島的扇貝為何能三番五次的出現“跑路”而矗立於A股不倒,這和其存貨(扇貝)難準確盤點有極大關係,真是因為這種特性導致無法取證,才如此肆無忌憚。

存貨:成本和利潤的“蓄水池”

從財務報表角度來看,存貨是財務造假的高發區域。在企業流動資產中,存貨佔比較大,變現能力又有限,管理和核算方式的不同組合選擇,往往就能帶來完全不一樣的結果。那些有問題的企業,偏偏又非常鍾愛這一會計科目!那如何識別其真假性,就成了大家必須學習的知識點。

我們可以通過某一件商品轉變成這家公司的存貨的活動軌跡,來探尋存貨可能在哪些節點上造假。

生產型公司自己製造商品,大部分原材料需要外購或自己生產,商貿類型公司不生產產品,它銷售的商品通過外購得來,不管是哪一種方式,企業都需要購入原材料或商品,購入過程中,庫管入賬,銷售過程中,庫管做出庫,月末需要對存貨進行盤點,核實賬上和實物是否存在差異。

存貨:成本和利潤的“蓄水池”

企業能夠修改存貨數據,只能在三個環節,分別是入庫環節、發出環節和盤點結轉環節。

入庫環節,是存貨的起點。

我曾經查看一些公司進銷存賬時發現,許多企業僅僅只是根據收到的發票金額進行入賬,而對於能夠直接計入採購成本的支出,不管金額大小,一律計入了當期費用。

若採購金額較小,進入當期費用中,倒還是能夠解釋過去,對於採購成本巨大的金額,不管不顧的計入當期費用那就有點牽強,一方面,存貨入庫金額數不對,降低了存貨的實際採購成本,虛高了商品的毛利率,另一方面,又增加了當期費用,造成當期利潤減少,企業少預繳了企業所得稅款。

存貨:成本和利潤的“蓄水池”

對企業存貨入庫環節的把控非常重要,直接關係到後面成本結轉分配的正確與否,第一關要是把握不準,後續工作全是徒勞,沒有任何意義。

投資者要想了解一家企業存貨核算是否正確,入庫環節是一個重要的突破口,但由於投資者本身不屬於公司,想要得到第一手資料很難,對於這一環節的正確性,絕大多數要依靠專業外部審計團隊完成。

存貨:成本和利潤的“蓄水池”

存貨發出環節,是存貨離開企業的環節。

這一階段,存貨金額最容易被操作,有些企業不按照會計制度規定,隨意變更存貨計價方式,前後計算口徑不一致,調節生產或者銷售成本,調節當期利潤。有的企業為了迎合某些特殊目的,人為製造假出庫單,虛列成本費用支出,調節成本和利潤,這種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情,在許多企業都有,只是多和少的關係。

存貨:成本和利潤的“蓄水池”

投資者要想在這一環節尋找突破口,需要結合企業和同一行業有關財務指標,比如商品毛利率。一個企業若只是單純修改存貨發出成本,其他保持數據真實性,若金額過大,其相應比率會偏離企業整體水平和行業平均水平,但有一點讓人擔心,許多企業會提前做好全套工作,若是這樣,普通投資者依然難以察覺。

最後說下存貨盤點,盤點工作是企業每隔一段時間,有關部門員工組織的盤點清算工作,若企業為上市公司,也會接受事務所審計團隊的盤點監督。

存貨:成本和利潤的“蓄水池”

存貨盤點的造假,通常表現在賬實不符。

當賬上數據和實際庫存不相符合時,不管是盤盈還是盤虧,許多企業不按照規定進行賬務處理。他們可能通過私下設置小金庫方式,默默地消化掉這部分差異。仔細回想,許多企業確實就沒有過盤點差異,這真的現實嗎?如此大的倉庫,能做到分毫不差的極少!

存貨:成本和利潤的“蓄水池”

企業存貨的虛虛實實,到底是什麼情況?只有內部人員最清楚,若能通過內部有關人員瞭解到真實情況那是極好的,只是這種好事不常有,這種操作,也不是一個企業職工該有職業素養,一個投資者,若能摸清一家企業財務數據,真的是難於上青天,不過,能多角度的求證自己的猜想,也是一個好投資者應該具備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