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恨》:爱恨尽在不言中——浅析张爱玲小说的细节描写


《多少恨》:爱恨尽在不言中——浅析张爱玲小说的细节描写

“我对于通俗小说一直有一种难言的爱好。那些不用多加解释的人物,他们的悲欢离合。如果说是太浅薄,不够深入,那么,浮雕也一样是艺术呀。但我觉得实在很难写,这一篇恐怕是我能力所及的最接近通俗小说的了,因此我这样的恋恋于这故事——”

——张爱玲《多少恨》自序

前言:一个灰姑娘被迫离开已婚男人的故事。几次偶遇的宗豫和家茵互生好感,无奈宗豫在乡下有原配太太。从小抛弃家茵的寡言鲜耻的父亲,又加剧了两人之间的障碍。家茵毅然决然放弃了这段感情,远赴厦门。


通俗小说是满足社会上最广泛的读者群需要,适应大众的兴趣爱好、阅读能力和接受心理而创作的一类小说。

张爱玲自己定义的通俗小说,不以娱乐价值和消遣性为创作目的,情节也不曲折离奇,只是相比她的其他作品,对话偏多。

细节凸显个性,性格决定命运。

《多少恨》除了对话,其他文字都是珠玉,无论是对环境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都是那样细致,折射出真实的人生,具有较强的文学审美价值。

《多少恨》:爱恨尽在不言中——浅析张爱玲小说的细节描写


细节1:工笔画卷般的小屋

家茵的房间,是男女主人公对话的主要场景。宗豫第一次去的时候,有很详细的描写。

家茵的屋子虽然简单拼凑,但朴素之中依然尽可能装点出一点诗意,这也是她能够独立生存的精神慰籍吧。如果没有那样的父亲拖累,想必她是可以凭自己的能力争取到幸福。

在黄昏的灯泡下,那房间如同一种黯黄纸张的五彩工笔画卷。几件杂凑的木器之外还有个小藤书架,另有一面大圆镜子,从一个旧梳妆台上拆下来的,挂在墙上。

镜子前面倒有个月白冰纹瓶里插了一大枝腊梅,早已成为枯枝了,老还放在那里,大约是取它一点姿势,映在镜子里,如同从一个月洞门里横生出来。


《多少恨》:爱恨尽在不言中——浅析张爱玲小说的细节描写

后来家茵和宗豫用骨牌求签的时候,抽到的那支倒真的应了“镜花水月”了。

“上上 中下 下下 莫欢喜 总成空 喜乐喜乐 暗中摸索 水月镜花 空中楼阁”

两人的爱情,似乎还没有开启,就匆匆落幕了。

家茵不觉凄然望着他,然后立刻就又移开了目光,望到那圆形的大镜子里去,镜子里也反映着他。她不能够多留他一会在这月洞门里。那镜子不久就要像月亮里一般的荒凉了。

她让他先走下楼梯,她把灯关了,房间一黑,然后门口的黑影把门关了。

家茵是多么想留住他,可是她的屋子太小,真的留不住。

家茵只顾着低头理东西。宗豫又道:“家茵!难道我们的事这么容易就——全都不算了吗?”他看看那灯光下的房间,难道他们的事情,就只能永远在这房间里转来转去,像在一个昏黄的梦里。

梦里的时间总觉得长的,其实不过一刹那,却以为天长地久,彼此已经认识了多少年了。原来都不算数的。

家茵的房间,对于宗豫来说,“她这地方才像是有人在这里过日子的,不像他的家,一点人气也没有”。

家茵的蜗居,就是时光隧道中途经的一条幽静的小道,擦肩而过的他们,彼此给了对方一个梦。

而梦,终究是要醒来的。

最后,家茵已经走了,宗豫又来到小屋。

第二天宗豫还是来了,想送她上船,她已经走了。那房间里面仿佛关闭着很响的音乐似的,一开门便爆发开来了。


他一只手按在门铃上,看到那没有被褥的小铁床,露出钢丝绷子;镜子,洋油炉子,五斗橱的抽屉拉出来参差不齐。

房间虽然小,承载的情却是排山倒海,让宗豫无法消受。而屋里的那些琐碎物件,又向他揭示了灰姑娘的生活,本来面目就是这样的一地鸡毛。

……他走去把花拔出来,推开窗子掷出去。窗外有许多房屋与屋脊,隔着那灰灰的,嗡嗡的,蠢蠢动着的人海,仿佛有一只船在天涯叫着,凄清的一两声。

对于宗豫来说,这段恋情那么短,纵然再多情,迟早会变成瓶中的一枝枯萎的花。窗外,依然是他熟悉的令他麻木,却终究没有力量挣扎出来的那个世界。

《多少恨》:爱恨尽在不言中——浅析张爱玲小说的细节描写


细节2:玻璃窗上的湿手帕

虞家茵的一些生活细节,简素中透露出井井有条,暗示着她是一个非常理性的女人。比如说她在公用浴室里洗东西,拿回房间晾的时候,手绢、袜子,在没有阳台的陋室,也能各得其所。

一条网花白蕾丝手帕,一条粉红的上面有蓝墨水的痕迹,一条雪青的,窗格子上都快贴满了,就等于放下了帘子,留住了她屋子里的气氛。

手帕湿淋淋的,玻璃上流下水来,又有点像“雨打梨花深闭门”。

家茵心门欲开,却深锁太久,需要很多的阳光照进来。而宗豫能给的,明显不够。

由于宗豫的女儿小蛮生病,邀请她住过去陪伴。这里,又写到了这些手帕。

玻璃窗上的手帕贴在那里有许多天。

很多事情,可能已经不一样了。

她撕去一块手帕露出玻璃窗来,立在窗前看他上车子走了,还一直站在那里,呼吸的气喷在玻璃窗上,成为障眼的纱,也有一块手帕大了。

有些事情,仅凭单方面努力是不够的。家茵与宗豫之间隔着的,又岂止这一层玻璃窗?

《多少恨》:爱恨尽在不言中——浅析张爱玲小说的细节描写


细节3:打碎的香水

香水对于富家小姐来说可能不算什么,闺房中放上几瓶也是平常。在家茵的简陋小屋中,书架上的这瓶香水,也代表着她对美好生活的一点向往吧。

偏偏在她帮宗豫的女儿找书时,香水掉在地上打碎了。

宗豫掏出手绢子帮她把衣服擦了擦,自然有了香气。

宗豫凑到手帕上闻了一闻,不由得笑道:“好香!我这手绢再也不去洗它了,留着做个纪念。”

宗豫的这番话,家茵听来可能是很戳心的吧?这些文艺范的示爱,解救家茵是远远不够的。其实这时候家茵心里已经有了一个新的决心,她还是要离开的。

打碎的那瓶香水,虽然已经落花流水杳然去了,香气倒更浓了。

宗豫把那破瓶子拿起来看了看,将它倚在窗台上站住了,顺手便从花瓶里抽出一枝洋水仙来插在里面。

这小小的举动,证明宗豫也很在意这瓶香水,破了的瓶子也没舍得扔掉,因为再残缺,也是他的精神寄托啊。

《多少恨》:爱恨尽在不言中——浅析张爱玲小说的细节描写


后来两人聊天时,说起手上的螺。

家茵笑道:“螺越多越好。没有螺手里拿不住钱,也爱砸东西。”

宗豫笑道:“哦,怪不得上回把香水也砸了呢!”

家茵不答,脸色陡地变了……

很多恋爱中的人,都会因为太多的不确定,变得敏感多疑。

家茵手上确实没有螺,她何尝不担心自己可能什么也抓不住。香水,在她心中可能也是一个象征,被宗豫这么直白地说出来,更觉得自己会抓不住幸福。

宗豫掏出手绢子来擦眼睛,忽然闻到手帕上的香气,于是他又看见窗台上倚着的一只破香水瓶,瓶中插着一枝枯萎了的花……

当然,这枝他亲手放进去的花,还是被他扔了。

《多少恨》:爱恨尽在不言中——浅析张爱玲小说的细节描写

细节4:未拆封的碗筷

宗豫第一次在家茵中吃饭,看到她没有多余的碗,只有一个缺口的蓝边菜碗。于是他买了一套新的。在他,应该已经是很明显的爱的表示了。

宗豫独自在房里,把纸包打开来,露出一个长方的织锦盒子,里面嵌着一对细瓷饭碗、盘子、匙子,他自己先欣赏着……

无奈,这时候家茵去意已决。或许是他表白得太晚了?还是这表白本身太没有份量?一份俗世的爱情,碗筷只是太小的一部分。

见到桌上陈列着一盒碗匙,便用原来的纸包把它盖没了,纸张綷縩有声。

宗豫纵是无奈,也是珍惜的,把碗匙的盒子包起来,很希望能够最后留住这份脆弱如瓷器的爱。

家茵走了,宗豫还是来了。

装碗的织锦盒子也还搁在那里没动。

这份男女之间平凡生活的梦想,还是被现实打败了。家茵没有拆封,既然没有结果,又何必再勾起痛苦?她走得很坚决,不拖泥带水。

《多少恨》:爱恨尽在不言中——浅析张爱玲小说的细节描写


细节5:表情中见端倪


家茵的相貌暗合着她的人生、她的爱情,那么美好,又那么茫然,潜藏着矛盾。

她那种美看着仿佛就是年轻的缘故,然而实在是因为她那圆柔的脸上,眉目五官不知怎么的合在一起,正如一切年轻人的愿望,而一个心愿永远是年轻的,一个心愿也总有一点可怜。

家茵如愿遇到了爱情,却并不能达成她的心愿,好在她还年轻,像她自己说的,或许“过些时就会忘记的”。

两人其实什么话都不想说,心里静静的。讲的那些话如同折给孩子玩的纸船,浮在清而深的沉默的水上。

家茵与宗豫初见时的默契,真的令人羡慕,甚至不需要多说,就已经明白彼此。然而对于女人来说,娴静是一种优雅,是一种礼仪,而对男人来说,未免有些缺乏承诺的轻浅。

宗豫一听,心里先是重重跳了一下,倒仿佛是自己的心事被人道破了似的。他伏在她床上一动也没动,背着灯,他脸上露出一种复杂柔情,可是简直像洗濯伤口的水,虽是涓涓的细流,也痛苦的。他把眼睛眨了一眨,然后很慢很慢的微笑了。

宗豫的柔情是复杂的、痛苦的涓涓细流,很难润泽到家茵的心田。他的微笑是真正的满足,还是暂时的欢愉?

《多少恨》:爱恨尽在不言中——浅析张爱玲小说的细节描写


家茵极力做出平淡的样子,倒出两杯茶,她坐下来,两手笼在玻璃杯上捂着。烛光怯怯的创出一个世界。男女两个人在幽暗中只现出一部分的面目,金色的,如同未完成的古老的画像,那神情是悲是喜都难说。

烛光下的二人世界,看不透未来是喜是悲。每个场景都那样暗藏着忧伤。

《多少恨》:爱恨尽在不言中——浅析张爱玲小说的细节描写

她把掩着脸的两只手拿开,那时候她是在自己家里,立在黄昏的窗前,映在玻璃窗里,她背后隐约现出都市的夜,这一带的灯光很稀少,她的半边脸与头发里穿射着两三星火。她脸上的表情自己也看不清楚,只是仿佛有一股幽冥的智慧。

家茵的社会关系中,除了好友秀娟之外,支撑者很少。面对宗豫的妻,她只能用内心深处的善良来帮忙做决定。

她到底决定了,她的影子在黑沉沉的玻璃窗里是像沉在水底的珠玉,因为古时候的盟誓投到水里去的,有一种哀艳的光。

家茵的影子是没有依托的,盟誓落在水底,是珍珠美玉也再难打捞起来,更不会被她拥有。

《多少恨》:爱恨尽在不言中——浅析张爱玲小说的细节描写


细节6:建筑物的隐喻

他们第一次偶遇,是在电影院。

现代的电影院本是最大众化的王宫。

分手也是在电影院。电影院当然不是真正的王宫,那么爱情也是虚幻的,暗示着他们的爱情,可能也是最终没有结局的。

坐在沿墙的一溜沙发上,那里的灯光永远是微醺。墙壁如同一种粗糙的羊毛呢。那穿堂里,望过去有很长的一带都是暗昏昏的沉默,有一种魅艳的荒凉。


《多少恨》:爱恨尽在不言中——浅析张爱玲小说的细节描写

家茵第一次去夏家公馆。

她立在门口,如同在檐下。那屋檐挨近蓝天的边沿上有一条光,极细的一道,像船边的白浪。

仰头看着,仿佛那乳黄水泥望到被掷到冰冷的蓝海里去了,看着心旷神怡。

白光如同航行中的轮船与大海碰撞的白色浪花,而夏公馆如同漂浮在浩瀚大海上的一艘轮船,家茵无法登上去。

这暗示着最终她与宗豫始终是有缘无分,只能坐着轮船悄然离去。

……这橱窗布置得很不错,望进去像个圣诞卡片,扯棉拉絮大雪飘飘,搭着小红房子……

先是王宫般的电影院,再是童话色彩的橱窗,两人的偶遇,这般戏剧化,像极了女人心目中幻想的爱情。

然而,电影院不是王宫,生活也不是童话,灰姑娘的家茵没有南瓜马车、没有水晶鞋,有的只是乡下贫苦的母亲与贪得无厌的父亲,所以她注定得不到王子。

《多少恨》:爱恨尽在不言中——浅析张爱玲小说的细节描写


张爱玲写过好几对尚未深爱就已别离的男女,都是写意般的挥就,似乎都没有家茵与宗豫的故事这样细腻。可见她是真的“恋恋于这故事”。

如《创世纪》中的潆珠与毛耀球、《花凋》中的川嫦与章云藩、《金锁记》的长安与童世舫、《年轻的时候》中的汝良与沁西亚。

可能这也是《多少恨》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的原因吧。

——END——

(图片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