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春季池塘水质有哪些变化,该怎样处理?有哪些调控原则?

一渔博惠


从事水产养殖的朋友都知道,池塘的水质好坏,常常制约着各种鱼虾养殖。而春季,池塘的水质,也经常出现各种异常,很不稳定,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给池塘里的鱼虾带来各种危害。

那么,春季池塘水质有哪几种变化?又如何处理如何调控呢?针对题主邀请的问题,结合本人的了解,来回答。

——————————————————————

一:池塘绿浊水。

池塘水质形成绿浊水,常发生在淤泥过厚的老池塘。投喂草料过多,鱼虾未消耗完,也会引起绿浊水发生。

▲特点:①池塘表面水呈绿色,透明度低。②拨开表层,下层水现浑浊状。③水质氯氮含量较高、溶氧低、池内藻类稀少,有机质和杂质较多,极容易引起各种寄生虫和各种细菌性病毒。

▲形成原因:①池塘投喂草料过多,鱼虾未消食完的草料在池塘堆积、腐烂,从而影响水质。②池塘内鱼虾密度过大,拥挤,搅动,致水体经常浑浊。③池塘底部淤泥过厚、多年未清塘,使的池塘有机质含量多,为形成绿浊水创造了条件。

▲解决方法:

①控制每天草料的投喂量,未吃完的草料尽量捞出,避免成为隔夜草料,污染水质。

②适当给池塘补充新鲜活水,净化水质。可以配合使用生石灰进行池塘消毒和改善池底环境。目前我们当地有养殖户直接使用“海联科3212"浊水清药剂

撒施,改善效果不错。

③平时适当给池塘补充营养盐,推荐使用“海联科3302"型优质磷肥。目的是促进池塘内各种微生物生长,调节水体生态环境。

——————————————————————

二:黄浑水。

▲形成特点。①常发生在水位低的砂质土壤池塘。②水体透明度低、呈黄浑色。③悬浮颗粒增多,易滋生各种寄生虫。

▲形成原因。池塘水位低,鱼群不停搅动,加上春季风雨过多,导致池塘水体经常波动。

▲解决方法。

①提高池塘水位。

②使用海联科3212浊水清药剂净水,可使水中悬浮的颗粒沉降。

——————————————————————

三:黑水。

池塘黑水也是春季池塘常见的水质情形,水质发黑,极易引起鱼类浮头甚至泛塘。

▲形成原因。①有机质过多,池塘水质老化。常见于多年未清淤的老塘。沤肥的鱼塘也经常发生。②池塘中隐藻大量繁殖。这是一种耐低温低光的藻类,喜欢高氯环境,多在春季规模性爆发。使的池塘水色发黑,晴天极易引起气泡病,严重危害池塘中的鱼类,甚至导致死亡。

▲改善措施。

①每年冬季对池塘进行清淤,改善池底环境。

②池塘平时如果需要施肥,不能过量。特别是氮肥。

——————————————————————

四:青苔水

养殖的朋友都知道,有些池塘经常会大面积的长出很多绿色的青苔来,一看,整个池塘的水都呈现绿颜色。这也是春季池塘常见的,人们把这种因为青苔引起的水质叫做青苔水。

▲青苔水特点:水体透明度很大。池塘水质清瘦。溶氧能力低。水呈深绿色或黄浊色。

▲形成原因:主要原因就是池塘内青苔生长,导致池塘水中溶氧含量低,使得水质变差。

▲预防措施:

①越冬时配合清塘,使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并晒塘,可减少来年春季青苔产生。

②加深池塘水位。青苔多生长在看的到塘底且水体偏瘦的浅水池塘,利用这一特点,加深池塘水位。保持在20cm-40cm深即可。

③适当在池塘内种植些水草(如芦笋)。水草可以改善池塘生态环境,也可以抑制青苔的生长。

④使用药剂清杀,“特效清苔净”就可以很快速的消除青苔危害。

其实春季池塘还会有其他水质异常,因时间关系,只介绍了上述四种常见的异常。对于我们来说,总的调控原则还是预防为主,平时多注意各种小细节,尽量从源头上杜绝这种异常发生。

谢谢!


德哥在乡村


水产养殖,春季池塘水质有哪些变化,该怎样处理?有哪些调控原则?

有句谚语叫做“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话用在水产养殖中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对于水产养殖来说一年的春天不仅要计划怎样去放养鱼,还得将现有的鱼养好。因为鱼经过一个冬季的低温之后,鱼的体质变的很弱,加之这时气温不是很稳定,因此水质也不是很稳定,这种情况下鱼很易生病。那么在水产养殖虽,春季鱼池水质有哪些变化,要怎样处理呢或者说要有哪些调控原则?


一般情况下鱼塘里的水质到了春季之后,很易出现氨氮过高或者水质发黑的情况,别外就是易出现那种带绿色的浑水,这种水是水中的绿藻死掉之后造成的。有一些瘦的塘则易因水质过清而长青苔。因此对于所出现的这些情况,个人建议到了春季之后,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处理鱼塘水质的问题。


  1. 改底:开春之后当水温回升到14度左右时可以根据鱼塘的底质来用药改底,因为经过一个冬季之后,鱼塘里的有机质积累都比较多,因此要先改底,要不水温一高塘里的有机质分解加快,这时很易出现水质变黑、氨氮过高的情况。

  2. 肥水:这种情况则针对那些塘底淤泥不多、水质瘦的塘来说,对于这种塘当水温升高之后要及时用肥来肥水,要不温度一高水体的透明度过大时则很易长出青苔,到时很难处理。
  3. 培藻培菌:一般鱼塘在春季用药改底、用肥之后都要培水,就是培养殖水体中的益生藻类、菌类的种群,这样之后的水质才会更稳定。当然培藻、培菌这些有时是与改底或肥水时一起做,这主要看改底药物和肥水肥料的种类,如果水质差的话也可以单独来培藻培菌。

以上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仅供参考用,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踏火逍遥说鱼


在开春季节,外界环境相对不稳定,天气变化频繁,昼夜温差大,水温变化较大,这个时候水质调控非常关键。“鱼儿离不开水”这句渔谚说出了水对鱼虾蟹等养殖品种的重要性。水是鱼类繁殖、发育、生长的环境,池塘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成败,关系到经济效益的高低,春季是一年养殖的开始,春季池塘养殖水质调控应注意如下问题:

1、水量不足

早春池塘水位低,池塘水量少,易受残饵、鱼类排泄物、施肥等多种因素影响易变质,因此在水温逐渐升高的情况下,应在晴天中午加入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的外源水(河水应取表层水)每隔7-10天,每次加注20-30厘米,提高水位,增加池塘的蓄水量,形成一个稳定水体, 易保持良好水质。

2、水质较差

经过一年的养殖,虽然经过清塘消毒,但潜伏在底泥中的致病菌、寄生虫卵在水温升高时就表现出致病性,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氨氮有机物含量高,水体PH值变化快,水质差,鱼类易中毒,因此春季水霉病、竖磷病、赤皮病、小瓜虫病、车轮虫病、锚头鳋病、三代虫病等病虫害易发,因此定期用生石灰化浆泼洒(10-15千克/亩)池塘消毒,调节水体PH值呈弱碱性,同时用微生态制剂(适当增氧)来调节水质,使有益菌群占优势,用底质改良剂改善底质,营造一个适于鱼类健康生长的水环境。

3、科学投喂

残饵是造成水质变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科学合理的投饵是关键。如果发现鱼类活动频繁,局部水体发混,说明投饵量少。发现投喂之后一段时间有未吃完的饵料,则说明投饵量多。应根据“四定”“四看”原则,按照载鱼总量的2-3%适当投饵,减少残饵量。

4、合理施肥

春季池塘一般浮游生物少,水质清瘦,易发生青苔与纤毛虫。鱼种下塘缺乏适口饵料,如何做到水质的“肥、活、嫩、爽”让鱼种下塘有适口的饵料,减少青苔与纤毛虫的发生,合理施肥(少施、匀施、勤施)是有效的措施之一。大体来说,肥料分为有机肥与无机肥。要肥效持久,用发酵熟透的有机肥(缺点:分解时消耗氧气,过量易污染水质),要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就用无机肥(缺点:肥效不持久)。施肥的方式有基肥与追肥。基肥就是在池塘清塘消毒注水后在鱼种放养前7-10天,施发酵熟透消毒的有机肥(200-300千克/亩)培肥水质,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培育有益的藻类(如缺乏藻类应补充藻种)。追肥就是根据水质的情况(透明度≧40厘米),适当施肥(有机肥100千克/亩)如无机肥要用过磷酸钙与尿素,先施过磷酸钙(1千克/亩,)后施尿素(2千克/亩)。

5、合理放养

放养时要根据池塘的水质确定放养品种,如水质较肥,应以滤食性鱼类(鲢鱼、鳙鱼)为主,水质清瘦以吃食鱼为主,适量混养鲢、鳙。如放养草食性鱼类,也可考虑栽种水草,提供饵料与净化水质。在放养密度上,要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使其产生的代谢产物与投入品的残余物能在水体的有效净化能力内,可保持良好的水质。

6、适时增氧

增氧是调节水质的措施之一。水中溶氧丰富,可促使有机物与有害物质的转化,提高鱼类摄食、增强鱼类体质,减少病害发生。增氧有物理增氧与化学增氧。物理增氧是利用增氧机械的增氧、搅水、曝气的作用,增加水体溶氧,让有害气体逸出,改良水质。化学增氧是在池塘急剧缺氧水质突变的情况下用增氧剂(过氧化氢、过氧化钙、次氯酸钠、二氧化氯)等增加水体溶氧,在短时间内改良水质,增加溶氧,解救鱼类缺氧状态。

总之,通过以上措施使池塘水质能呈现出良好的水色(茶色、茶褐色、淡绿色、翠绿色、黄绿色)做到水中物质循环的动态平衡,使鱼类增强抗病力,达到健康养殖的目的。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渔人刘文俊。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留言或评论分享!


渔人刘文俊


早春水质普遍偏瘦,常出现浑水,黑水,绿浊水,清瘦水,白浊水,油膜水等异常水质,很不稳定,若不及时处理,会给后期养殖带来很大危害。

一、青苔水
特点:水体透明度很大,池水清瘦或黄浊,肥水难,池塘溶氧低。形成原因:越冬之后水体肥力偏低,同时池底长青苔,生物繁殖不起来,藻类丰度低。解决措施:首先沿边杀青苔,消除青苔对肥料的消耗,之后补充适量的氮磷肥,并根据实际情况补菌。

二、黑水形成原因:“黑水”有2种类型,一种是有机质过多的老化水,常见于多年未清淤的老塘或沤肥的池塘;另一种是因为隐藻的大量繁殖引起的黑水。常见于淤泥较深,氨氮含量较高的区域,隐藻是一种耐低温低光的藻类,在早春池塘中极具竞争力,喜欢高氮环境,如果池塘施肥过量,特别是氮肥过量,极易使隐藻成为优势藻种,使得水色发黑,成为“黑水”。这种黑水如果藻类丰度适当,则池塘溶氧充足;一旦藻类丰度偏大,晴天极易引发气泡病,如果营养元素缺乏,极易引发倒藻,导致浮头甚至泛池。解决措施:对于有机质多引起的黑水,避免过度施肥,施肥前引进新水,适量补菌分解过多的有机质,根据情况补充适量氮、磷肥。对于隐藻黑水,需要定期补充磷肥,维持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氨氮浓度维持在0.1-0.3mg/L,磷酸盐浓度维持在0.1-0.2mg/L),控制藻类丰度,防止倒藻。

三、黄浑水

特点:水体悬浮颗粒多,透明度低,溶氧低,易滋生寄生虫,常见于水位较低的砂质土壤池塘。形成原因:池塘水位偏低,早春风大、水体波动大,同时鱼群也会不断的搅动水体。解决措施:1、先提高水位,再使用腐殖酸呐对水中悬浮颗粒进行沉降;2、补充适量氮磷肥,并根据实际情况适量补菌。

四、绿浊水

特点:多见于前期投草较多和淤泥深厚的老塘,一般氨氮含量较高,透明度低(250px左右),表面上水色呈绿色,看起来很肥,但拨开表面水,下层水浑浊。属于假肥水;溶氧低,藻类稀少,有机质与杂质较多;该水极易引发寄生虫病并继发细菌性疾病。形成原因: ①多年未清塘,池塘底泥厚,有机质含量多,为寄生虫繁殖提供了条件; ②存塘鱼较多,觅食搅动导致水浑;③投草过量导致草料在水体腐烂、鱼体未消化草料排到水中。解决措施:① 使用生石灰或进行净水和改底;②适当添加新水补充藻种,同时补充营养盐,主要以补优质磷肥为主;③补菌:补充芽孢杆菌及乳酸菌,促进有机质及絮凝团的分解;④ 控制好草料的投喂量,下午未吃完的草要尽量捞出,避免成为隔夜草污染水质。


蟹能量满满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春季鱼塘有如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水量不足。春季降雨量普遍较少,蒸发量却是逐渐增大,干旱影响比较明显,池塘应及时注水。二是水质较差。越冬后的池塘水质呈老化状态, 水体下层往往会积聚大量亚硝酸盐、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质,对鱼类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三是容易缺氧。老化的水体溶氧含量明显减少,若出现阴雨天气,气压降低,水中更容易缺氧。四是病虫较多。过冬的水体中可能含有较多的病菌和害虫,所以,水霉病、竖鳞病、赤皮病、小瓜虫病、车轮虫病、锚头蚤病、三代虫病等疾病在春季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五是饵料缺乏。冬季气温很低,不利于浮游生物繁殖,又加上冬季很少投料施肥,所以,过冬的池塘水体容易缺乏营养。六是PH值变化明显。特别是在气温大幅回升或施肥后,水体PH值最容易发生变化,这对鱼类的生长发育会造成一定影响。

春季鱼塘管理的重点在于加强水质调控、及时投料施肥。一是加注新水。加注新水不但能补充池塘水量、增加水中溶氧、稀释有害物质、改善水质环境,还可以刺激亲鱼性腺发育和繁殖产卵。一般是在水体温度达到10℃左右开始加注新水,加水可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每次加入20ml左右,每隔7一10天加入1次。如果过冬水质太差,可以先放水再加水。二是水质调节。要及时检测水质,若发现水质酸败,可使用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进行调节,若发现水体PH过高,可使用磷肥或醋酸进行调节。

另外,还可根据水质的肥瘦合理施肥调节,一般每667m3水体每次可施腐熟的猪粪或牛粪200~300kg,也可施用碳酸氢铵、磷肥各2.5kg,或尿素1kg、过磷酸钙2kg,施用化肥时应加水20~30倍,溶解后全池泼洒。一般情况下,要保持鱼塘水质有30~1000px的能见度。在施肥后4天左右,浮游植物将达到最高峰,施肥后7天左右,浮游动物达到最高峰,此时更要注意检查水质环境,采取必要的调节措施。三是投喂饵料。当表层水温上升到5℃ 以上时,鱼类已开始摄食,此时可适量投喂饵料,每天投喂1~2次,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左右。鱼的摄食量会随水温的升高而逐渐增大,投饵量也应随之适当增加。若发现水底到池面出现多处小面积混浊,说明鱼类活动频繁,可能处于饥饿状态,应加大投喂量。当春季出现寒潮时,水温降低,鱼类活动减少,此时可暂停投饵,等气温回升后再恢复投饵。四是消毒防病。鱼塘消毒可使用漂白粉、二氧化氯、强氯精等药物全池泼洒。若针对寄生虫,可全池泼洒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或相应的杀虫剂杀虫后再杀菌。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 ▄ ▅ ▆ ▇ █ 谢谢关注█ ▇ ▆ ▅ ▄ ▂





秦巴阿松


由于入春以后鱼摄食和排泄量增大,就容易导致池水水质老化,池水缺氧,有机物质含量升高,水体及底质酸化,易造成池鱼暴发鱼病甚至是泛塘。所以随着投喂量的增大需要做好池塘水质调节工作,这也是加快鱼类生长,减少病害发生,提高饵料利用率,取得稳产高产的关键。

那哪些常规工作是需要做的呢?以下建议您可以参考:

一是勤加新水。适当换水,能够更好的让高产鱼池的水质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生产中一般依据透明度的高低来确定是否加水或换水。精养高产鱼池的透明度一般应保持在30~40cm之间,池水水质过浓透明度低于20cm,可排出池中三分之一的老水,然后加注新水,一般每7~1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0~20cm,尽可能使池水保持在最高水位。加注新鲜水在清晨为好,下午3-5点切忌不要给池塘注水,以免引起鱼类的浮头。

二是加强增氧,保持池水溶氧充足。精养高产鱼池在养殖的中后期,由于池水有机物含量较高,池底有机物的耗氧增加,很容易就发生缺氧现象。加强增氧,对改善池水水质,减少疾病发生,降低饵料系数和提高鱼产量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适时开启增氧设备,不仅能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打破水体溶氧分层,补偿氧债,平衡整个水体中的溶氧量,稳定池水酸碱度,而且还能有效排出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并促使池水中的有机物在好氧细菌的作用下分解成无机物,被浮游植物吸收利用,抑制厌氧细菌的繁殖,降低厌氧细菌的危害,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三是稳定池塘pH值。一般养殖水体最适pH为7.5~8.5。在养殖前期,池水水温较低,载鱼量小,水质较好,pH值较适宜。在养殖的中后期,由于池中有机物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池水pH值较低,清晨如pH值下降到7以下,则应全池泼洒生石灰水来提高pH值,通常每亩用生石灰10~20公斤,既稳定池水pH值,又调节和净化,还能提升水体的总硬度和总碱度,好处多多。

另外还可根据水质情况使用生物制剂,每月可使用1-2次底质改良剂或在配合饲料中添加复合菌或全池泼洒光合细菌等方法,使水体中的物质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状态,解决池水老化等问题。



呆呆不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