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宅在家裡時,發現4歲孩子多次用東西砸人怎麼辦?

了了思生活


可以初步考慮為較強的逆反心理所致。這可能是由於你家小孩現在已經步入了她的人生第一個逆反期階段,因為你們家長平時在與孩子相處時,缺乏與他進行有效的親子溝通交流,使孩子對家長和身邊人容易產生許多不必要的誤解甚至埋怨,因為現實原因,讓你們家長和孩子一時無法解決,就容易讓孩子內心產生較強的逆反心理,並容易產生你所敘述的經常拿東西砸人、打人的現象。因此,我建議你,當前你需要考慮的是先幫助自己嘗試做好家長自我心理調節,多瞭解孩子第一個逆反期方面的相關知識,對孩子出現的打人等現象,要能給予足夠的理解和包容,並在與孩子相處時,能學會適合孩子的有效親子溝通交流,增進與孩子間的相互信任感,然後,再以良好的心態去幫助、引導孩子正確地對待身邊的人,這樣,可能會更有利於你們家長能陪伴孩子更健康地度過他的第一個逆反期生理階段。


在家帶娃娃


孩子必然經歷一個喜歡砸東西的過程,那是空間敏感期,但對於4歲的孩子還用東西砸人,那麼更多的是教育上面的問題。

原因

形成的原因是比較簡單的,就是孩子在空間敏感期的時候被錯誤引導了。

空間敏感期的孩子,他們喜歡扔東西並通過這個動作來探索世界、驗證自己的能力,以獲得安全感。

而在這個時期,家長(或者主要撫養人)對孩子的行為不管不顧,乃至錯誤地鼓勵孩子這樣做,那麼孩子就會保留這個行為,並且樂此不疲,等過了空間敏感期,他們仍然喜歡扔東西、砸人。

舉例:

某位小朋友在空間敏感期的時候,家長沒有理會他,而且也比較少陪伴,缺乏從家長身上獲取安全感,那麼就會加深孩子在行為動作上獲取安全感的需求,總是此消彼長,最後依賴上這一動作;

某位小朋友在空間敏感期的時候,家長被他扔到了,哈哈大笑,並且誇獎孩子“你好棒!”,孩子的錯誤行為被得到鼓勵,加上家長被砸到仍然是很高興的樣子,孩子就會認為這個動作能讓對方開心,這是自己的功勞,進而加固了這一動作,並扭曲了對這些動作的認知。

這對於孩子來說一開始是一種探索動作,但他從這些錯誤的引導中得到了快感,行為再次被加固認知被扭曲,慢慢就發展成行為習慣,當他感覺不開心、不滿意、不安全的時候,就會用這樣的方式來保護自己--同一個動作,不一樣的韻味

解決

解決起來是比較簡單的,畢竟才4歲,不是14歲。

當孩子出現這一動作的時候,家長請包容他的情緒,但是嚴肅而堅定地拒絕他的行為。

前文所述,這是孩子鬧情緒了,不管是何原因,是否合理,包容他的情緒,能讓他獲取被關注、被重視的感覺,從這些感覺中,他獲取了安全感。

我們可以直接詢問孩子:“寶寶是不是不開心了呀”,孩子很快就會停下攻擊動作,但是可能會轉成生悶氣,像個小媳婦似的,我們只需要哄一鬨他,讓他把情緒宣洩完就可以了。

其次,情緒平復下來之後,對孩子進行糾正引導,堅定的告訴他,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實際上孩子可能從沒有人告訴過他這樣的行為是錯誤的。

最後,告訴他可以怎麼樣做,並且讓他實際練習。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下次你覺得不開心了,你可以和媽媽說,你看,我們用說話來解決問題,是不是心裡更舒服了呀!現在我們來試試,媽媽現在鬧彆扭了,你看媽媽可以怎麼做?”

這些解決方式,不可能一次就奏效,要用新的行為習慣建立新的認知是一個過程。
如果你崇尚打一頓就好,那麼孩子的這個問題或許可以很快解決,看起來很高效,但實際上你也教會了孩子以暴制暴,要麼讓他懦弱,要麼讓他叛逆,而且這種叛逆是要積攢的,不會立馬就顯示出來,什麼時候顯現?等他認為自己有能力對抗你的時候,例如青春期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時候。

一點小建議:共勉

這位家長平時應該很少關注孩子的生活,等到宅在家裡長時間與孩子相處才發現孩子的問題,或許有無奈,或許是故意逃離孩子,或許是心大...不管如何,還是希望能多看看孩子,即便不能長時間陪伴,但每天幾分鐘視頻關心孩子的生活,相信多數人能做到。

生活啊,就是磨人的小妖精,共勉。


淅爸育兒記


小孩拿東西砸人的話,首先要分析原因

家長要分析孩子打人的原因。首先要從家長和孩子兩方面分析原因。從孩子方面分析瑞瑞主要是這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用攻擊性行為來進行自衛。另一方面是孩子的情感表達能力差,沒有辦法表達自己的情緒。當他不高興或很沮喪的時候,他只能用身體語言來表達情緒。家長方面在控制情緒方面處理方法的不夠成熟,對孩子的關愛不夠。

其次要查找對策

1、家長應該在理解孩子的前提下幫助孩子去適當地表達情緒。比如在寶貝和其他小朋友搶玩具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說:“你的玩具被搶了,我知道你很不高興,你願意和小朋友分享嗎?”如果孩子不願意,家長就要帶孩子去把玩具要回來,教孩子禮貌地對對方說:“對不起,我現在不想和你分享我的玩具,請還給我。”或者適時地引導孩子交換分享:“我們再找一個玩具,你們可以一個人拿一個。”或者轉移注意力:“那邊有什麼東西,我們去看看。”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他不會幹壞事”,以免形成提示。當孩子非常憤怒或難過的時候,我就教瑞瑞數數,從1數到10,反覆的數。如果數數還是不行排解,我就告訴他你可以大聲的喊幾下。

2、家長要注意言傳身教,一味批評指責反而不利於改正,在教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要堅持原則,又要態度柔和。比如,孩子打了人,要堅定地告訴他這個行為是不好的,媽媽不喜歡,而且你打別人,別人會痛。說話的時候語氣很嚴肅,但聲音不用提得很高,像平常一樣就好。為了讓孩子明白“痛的感覺”,我就用指尖捏一下孩子,讓他體會“痛”是什麼感覺。孩子打人要及時制止他,同時警告他再有同樣的行為就要有懲罰。我的懲罰措施是讓他自己獨自面壁坐小板凳3-5分鐘反思自己的錯誤。

3、家長要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給以孩子良好的家庭氛圍。比如我意識到由於寶寶打人時自己的行為太急躁,有不當之處後立即改正。每天接送寶寶時都給寶寶一個吻,並說一句“媽媽愛寶寶”。對孩子說話、提要求,總是用平和的語氣,不急躁,每天以愉悅的心情和孩子在一起。

4、不給孩子帖“標籤”。每天我去接寶寶聽到有的孩子對我說“瑞瑞打人”時,我就一笑了之,不當著孩子的面表態。等到回家沒有人時告訴孩子,打人是最不文明的行為,而且被打的小朋友是很痛的,如果你被打你會不會痛,你的心裡是不是非常難受?瑞瑞在幼兒園有的家長告狀說瑞瑞打他了,我和他的爸爸一起帶著瑞瑞買點禮物親自登門到那個小朋友家去道歉,對瑞瑞的內心影響非常大,效果非常好。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出現攻擊性行為一般會維持幾個月時間,家長不要太緊張,只有正確對待和引導,相信寶寶都能改正過來的。下面推薦幾本關於這方面的書籍。



天天向上生活常識分享


【🆘這可能是孩子的求救信號,千萬別忽視】

1.疫情大環境的影響

從春節開始,孩子們都跟我們的人一樣居家隔離,至今已經二十多天。想想看,這對於活潑好動的孩子們來說,該是多大的煎熬?

尤其對於已經上了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幼兒園是他們人生中第一個小社會,第一個社交圈子,他們所有對於社會生活的認知都來自於那裡,可是忽然就要這麼久不能去上幼兒園,這麼久忙不見老師和小夥伴,不能在幼兒園的操場縮小成為家裡的四面牆壁……他們能不焦躁不安麼?

人有了情緒,都需要宣洩。可是四歲的孩子語言的發育還不充分,他們沒有辦法來完整地表達出自己的情緒。這一點在男孩子身上尤其明顯。

同樣,他們自己不大會說明白,而聽大人的講述呢,也未必全都能聽明白,他們對於這場疫情都是一知半解,就像被困在魚缸裡的魚兒,耳中聽見的是隆隆的回聲,其實根本聽不清,更聽不懂啊。

所以他們很自然地會選用最原始的宣洩手段——扔東西、砸人,搞破壞。

因為他們是想“破壞”,之後好能”掙脫“啊!

這樣的時候,更需要我們當家長的去設身處地體會他們的心情,應該容許他們適當的宣洩。

1⃣️扔東西砸人,如果只是柔軟的娃娃,沒有破壞性的話,那你就由得他去。甚至還可以跟他比賽,一起來砸牆壁、櫃門等,等他宣洩夠了,自然就好了。

2⃣️而如果他們選擇的東西有傷害性,那就得嚴肅地將那東西奪下來。但不要批評,更不要責罵,給他換一件柔軟的就是了。

2、是對家長們忽視的反抗

疫情在家,可是許多家長們已經開始了在家辦公,年紀大的哥哥和姐姐也已經開始上網課了。

這樣的形式別說對於四歲左右的孩子,就是咱們大人也是第一次體會。所以四歲的孩子怎麼會明白你們在做什麼呀?

對於他有生以來所有的認知來說,你在家就是在放假,就應該陪他玩兒啊。可是他每次來,你都說“媽媽在工作,不要搗亂”,他又該如何來相信呢?

不是他不相信媽媽的話,而是以他這一點小小的人生閱歷,他不能夠理解這一切啊。

所以他會以為媽媽又在敷衍他,媽媽不喜歡陪他玩兒,媽媽是個說謊的壞孩子……

他生氣了,他要反抗,他要用一個孩子的方式對媽媽說“我不信”!

他更想說,“媽媽你在家呀,你沒有上班去,你快來陪我玩兒吧……”

❤️這時候我想,媽媽們需要暫停一下,哪怕只是過來擁抱一下孩子,讓他們知道孩子就在身邊。

或者給孩子們一點參與的機會。比方說,“媽媽真的在工作,媽媽需要找一個工作的本子,紅色的,寶寶幫媽媽去找,給媽媽當個小秘書好不好?”他會屁顛兒屁顛兒去找的😄

綜上所述,親們別忘記這個問題的兩個關鍵字:【疫情】、【四歲】。

疫情是外因,四歲時內因,只要結合這兩個內外條件去看待孩子的情緒,那一切就都會更好解決了。

想要讓孩子平靜下來,媽媽們,你們先平靜,❤️。


謝寶隆恩


這段時間小孩都不得出去確實煩躁,老人常言:小孩子,一天一個樣。

這句話用來安慰1歲到4歲孩子的父母,太合適了。

很多媽媽會有這樣的感覺,一歲半左右的孩子,喜歡攻擊別人,特別是不愛交際獨來獨往,孩子的這種冷漠,常常讓媽媽們心有不安。

孩子自我意識敏感期

在這個時間開始出現

強調“我的”、愛說“不”同時伴隨“咬人”“打人”

其實是他們表達自我意識自我喜好態度的表現

這是孩子成長必經之路家長們不必過於憂心哦!長大以後會慢慢變好.

如果還伴有其他固定的行為或習慣建議諮詢醫生!


七寶的成長路上


如果想照顧的全面一點,最好是兩個人。有一個人專門照顧小寶寶,另一個人照顧產婦,這樣更好一點,當然都要考慮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


麥小兜日記


四歲其實正好處於手臂力量的適應期。小寶寶對世界有了一個初步認識之後,對力量和動作都處於摸索階段,當然ta也會覺得扔東西很好玩。您不妨找個溜溜球,摺疊紙飛機讓寶寶扔下玩。最好可以陪ta一起玩,玩過之後要告訴ta,有些東西是不可以扔的,也不能對著人扔,四歲寶寶一般都要很講道理的,你跟寶寶玩過之後,寶寶會對你產生信任和親切感,再跟寶寶說清楚,寶寶會懂的。

我和寶寶以前就是這麼做的,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小湘檳


我曾經在某平臺看到過這樣的案例。案例裡的小孩子長時間由奶奶帶著,因此很寵孩子,孩子犯錯誤也不教育,反而遷就他,父母長時間在外,感覺虧欠孩子,看到孩子亂髮脾氣,砸東西也不予管教,所以造就孩子一不滿意就亂打亂砸。而教育家是這樣管理孩子的。

孩子亂髮脾氣砸東西,就立馬讓孩子坐到座位上對孩子進行教育,語氣很嚴厲,不要動手打,讓孩子的父母在旁邊也時不時的告訴孩子這樣是不對的。教育家每天都去孩子家,發現孩子亂打亂砸就讓孩子坐到座位上進行嚴厲的批評,同樣讓父母在旁邊也插話說孩子這樣做不對,反覆這樣孩子就會知道他的行為是不對的,孩子也慢慢開始改變。

所以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一定不要由著他,要及時的進行嚴厲的教育,孩子也會慢慢的知道自己犯了錯父母會生氣會批評我,也就慢慢改正自己


娜麼想文你


習慣用東西砸人,可能是多動症的一種表現

多陪陪寶寶,多笑著和寶寶玩,別用不良情緒對孩子,多愛撫孩子,給予一種親和力的感情


微變


您好,這個問題要及時制止,語音教育引導為主,如果效果不佳,你可以學著他的樣子,用同樣的東西,同樣的動作打他,注意力度,不要傷到孩子就好,讓他感受一下被打後的疼痛等不適感,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這樣他能理解了,就不會再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