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类鸟类都是蝗虫的天敌,为何蝗灾来的时候依然无法阻止?

妙趣动物园


在通常情况下,蝗虫的数量会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因为蝗虫的天敌很多,它的寿命也很短,受环境影响大。中国有句老话“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 ”。但如果蝗虫的数量在某个时期爆发时增长,而它的天敌数量没有及时增长,反而下降了,那么蝗虫在自然界中的天敌也就束手无策了。

在特殊情况下,蝗虫就会形成灾害,这个特殊情况就包括干旱和高温。其次东非爆发的蝗灾是由沙漠蝗引发的,沙漠蝗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沙漠地区,此次东非蝗灾受害严重的地区基本都是热带沙漠气候区,比如埃塞俄比亚、索马里、肯尼亚、阿拉伯半岛、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我国没有热带沙漠,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属于温带沙漠,所以此次东非蝗灾对我国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很小。

蛙类属于两栖动物,喜爱阴凉潮湿的环境,热带沙漠里的蛙类很少。而且蝗虫的数量如果出现爆发式增长,它的天敌也无法将其遏制住,蝗灾由此发生。

中科院院士、生态和昆虫学家康乐表示:沙漠蝗不会对我国形成严重威胁。中国常见的蝗虫是东亚飞蝗、亚洲飞蝗和西藏飞蝗。<strong>东亚飞蝗具有异地迁飞、集群和选择适宜环境产卵等特征。它主要分布于北纬42°以南的华北平原,华北平原是我国历史上蝗灾最频繁的地区。

干旱和高温天气是蝗灾爆发的主要原因。
干旱和高温会使蝗虫的产卵量增加,促使蝗虫发育加快,缩短其生命周期,提高蝗虫成活率,降低农作物的抗虫能力,同时也会使蝗虫的天敌数量减少。此消彼长之下,蝗虫就如脱缰之马,迅速繁衍,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不过,现代农业技术飞速发展,人类消灭蝗虫的技术也不断进步。如果自然界中蝗虫的天敌已经无法遏制它们的数量,那就人为的给蝗虫制造天敌。比如大规模的饲养鸡鸭鹅等家禽,这些杂食性的家禽会以蝗虫为食,一天能够吃掉数百只蝗虫。利用蝗虫的天敌来消灭蝗灾属于生物防治,这是非常环保的,如果实在不行,那就使用飞机喷洒杀虫剂,使用农药等方式来杀灭蝗虫。全世界的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区都有蝗虫的分布,种类超过1万种,所以蝗虫是无法消灭干净的。蝗灾会周期性爆发,是世界农业大国必须面对的问题。除了蝗虫以外,还有蚜虫、天牛、螟蛾、草地贪夜蛾等害虫也时常成灾。总之,人类与害虫的斗争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百科千寻君



蝗灾过处,寸草不生。自然界数量有限的鸟类、食肉动物面对数以亿计的蝗虫也是无计可施的,即便是拥有现代化武器的人类也没有办法。 1937年,美国陆军国民警卫队在慢速行驶的火车上用火焰喷射器试图消灭穿越科罗拉多州的蝗灾。 但是火焰喷射器失败了。炸药也不起作用。蝗虫仍旧吞噬农田。 到了现在,大规模蝗群仍然无法被控制。


不久前联合国宣布最具毁灭性的沙漠蝗虫袭击了东非,在随后的几个月里,这些蝗虫的数量增加数百倍。肯尼亚70年来从未面临过如此严重的蝗虫威胁,联合国说。 一群蝗虫,它们是贪婪的昆虫种类,可以蔓延开来上千平方公里的土地,数千年来至少从人类的角度来看都是灾难。在二战最激烈的时期,英国人在非洲、中东专门成立了一个反蝗小组。直到今天,蝗灾仍在继续。

今天,人类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在大规模蝗虫爆发并最终吞噬大量农作物之前,预测蝗虫群会在哪里形成。需要尽早发现它们,提前采取灭蝗措施。 一旦蝗虫成年后长出翅膀,就没有回头路了。它们是强大的飞行高手,它们可以在一个国家,然后在周末飞到另一个国家。



在沙漠蝗虫“肆虐”期间,蝗虫群会影响地球20%的土地,超过65个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并可能损害世界十分之一人口的生计。 在蝗虫爆发开始后,一般措施通常是向蝗虫群投放大量化学杀虫剂,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害。 但是准确地识别蝗虫开始聚集的地方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当涉及到非洲和邻近地区的沙漠蝗虫时,这些蝗虫自然就栖息在那里偏远、无人居住的大约1600万平方公里地区。


蝗虫通常过着孤独的生活,但是,当合适的环境条件出现时(比如雨季之后),这些蝗虫会变得相互吸引,改变颜色,并且经常长出更长的翅膀,变得更强壮,它们变成了可怕的群体。 重要的是,人类不应该仅仅因为蝗虫的数量会爆炸就试图彻底消灭它们。毕竟,蝗群是野生的自然现象。试图消灭这些昆虫,即使有可能,也可能会产生无法预料的连锁环境后果。

这是自然界的奇迹之一,人类不可能阻止它们,但要管理它们。 蝗虫群与野火有相似之处。当然,没有人希望他们的房子被烧毁。但是范围很广扑灭野火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导致了森林的过度生长。杀死数十亿只蝗虫会有什么作用? 为了防止一些超级蝗虫群吞噬人类食物,今天的主要任务是预测。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目前正努力预测蝗虫群。蝗虫会袭击哪里?蝗虫的数量会在适当的降雨后、适当的时间和温度后激增。



蝗虫是同类相食的,当开始成群和食物开始减少时,它们开始吞噬同伴。一旦资源有限,它们就会互相攻击。 尽管蝗虫群影响了地球上大约十分之一的人,但是对蝗虫研究的资金却明显不足。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因为蝗虫群存在于爆发和平息的周期中,所以在爆发之间的几年,有时几十年里,人类研究的兴趣可能会减少。蝗虫群通常不会降临到富裕的国家。所以富裕发达国家对此缺乏兴趣。 然而,当蝗虫从地平线上蜂拥而来时,人类并不是一个完全不幸的观察者。很有可能是文明给了这些蝗虫群一个推动。



人类种植大片土地,为蝗虫提供它们和我们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气候变化可能会使蝗虫群变得更加极端,因为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降雨变得更加强烈,洪水过后,也许会产生以大量生长的植物为食的蝗虫群。这些问题需要更多的研究。 起源于东非的蝗虫群会在它们的食物耗尽和消失之前吞噬植物和农田,然后消失,直到下一个蝗虫群再次出现。


军机处留级大学士


本次的蝗虫灾有多严重呢?印度总理莫迪都开始建议巴基斯坦暂时搁置两国冲突的问题,先来共同解决蝗虫灾的入侵,目前已经达到了4000亿只,覆盖超过2000平方公里。

蛙类,鸟类以及大公鸡,老母鸡都是蝗虫的天敌,那么为什么没有被天敌阻止它们的扩张蔓延呢?

首先,蝗虫的单兵作战能力一般,但是团队作战的战斗力高,所到之处,片甲不留。目前经过地区的农作物都被吃的差不多了,对当地的影响很大。所以,蝗虫难以被天敌消灭的根本原因还是赢在数量多,和繁殖力迅速上。

对于蛙类鸟类来说,数量远远不及蝗虫灾的数量,通过已有数量的蛙类和鸟类吃掉的蝗虫,消化的速度还没有蝗虫的繁殖速度强,怎么可能消灭呢?

虽然大公鸡和老母鸡的数量也多,但大多数都是被养殖的,商家也不敢放出养殖场的全部的鸡去吃蝗虫,最后不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最后鸡找不回来了怎么办呢?

所以蝗虫一旦成灾的时候,目前我们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根治手段,只能最大化的降低损失。

不过蝗虫在一个地区的出现预警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已经出问题了!


荒野发现


这玩意儿不吃青蛙就不错了




潜心渔乐


近日来源于东非的蝗灾蔓延事件已经成为人们又一关注的热点话题,这些蝗虫有的分支已经成功飞越红海和阿曼湾,抵达到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数量达到千亿之多。蝗虫作为一种昆虫,其蛋白质含量比较丰富,成为众多鸟类和蛙类非常喜爱的“美食”,另外像螳螂、蜘蛛、蜥蜴等也常以蝗虫为食,蝗虫的天敌可谓众多,那么为何蝗群的蔓延之势没有受到阻止呢?

从蝗虫的繁衍来看,蝗灾之所以能够成为和水灾、旱灾并列的农业三大自然灾害,主要原因在于蝗虫强大的繁殖能力和对所经之处所有植物的巨大的破坏力。成年雌性蝗虫一生平均可以产卵200粒,最多的时候可以达到1000粒,而每颗卵从产下到生长为成虫的时间也非常短,在条件适宜的时候还不到30天。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每年蝗虫可以繁衍3代-4代,也就是说一对成年蝗虫,在一年之内,少说也可以繁育出至少几百万个后代,在比较干燥、食物量丰富的地区,甚至可以达到上千万只,这仅仅是一对成年蝗虫的后代数量。

从蝗虫卵的发育来看,其比较适宜的孵化环境为干燥的土壤,这种气候条件土壤中的温度偏高、含水量较小,植被也比较稀疏,非常适合虫卵发良。据有关机构监测,众多蝗虫在寻找到适合的土壤后,便会蜂拥而至进行产卵,许多卵聚在一起形在卵块,每个卵块中可以存在50粒以上的虫卵,而每平方米这样的土壤可以有3000个以上的卵块,也就是说,每平方米合适的土壤中,将可能会孕育出15万个蝗虫,这个数量是也是非常可怕的。

从天敌的数量来看,虽然蝗虫有众多的天敌,但天敌的数量,与蝗虫的本底数量以及增殖速度相比,简直太低太低。我们假定那些鸟类、蛙类和其它天敌的数量能够达到上限,我们给它们平均取值每类有10万只,加上它们增殖的速度,具有捕杀蝗虫能力的有效数量也就会达到平均每类100万只,总的天敌数量我们估且计为500万只,而每个天敌平均每天的捕杀量也不过20只上下,毕竟不可能无限制地去吃,而且那些小型的天敌,胃口就更加小了,那么每天的捕杀量也就1亿只左右,这与动辄几千亿只的蝗群相比差距太明显了。

从天敌的活动范围和食性来看,这个方面也是减分项,鸟类、蛙类和其它天敌都有自己固有的栖息地范围和生活习性,不可能随着快节奏飞行的蝗群而迅速转移,只能是当地的天敌来消化侵入的蝗虫,而且这些天敌的食物来源又绝非蝗虫一种,无形中又会严重拉低每天吃掉蝗虫的数量。

因此,靠天敌的“吃”是解决不了蝗灾问题的,当然,人类在历史上解决蝗灾问题,也试过“吃”这个办法,不过效果也非常不好,毕竟蝗虫所富含的脂肪和糖类物质较少,仅靠蛋白质是解决不了因粮食绝收而带来的饥饿问题的,所以历史上发生过蝗灾的地区,有人宁愿去啃树皮也不多吃蝗虫,毕竟吃不饱呀,还浪费大量的体力去捉,得不偿失。


优美生态环境保卫者


数量!数量!数量!重要的说三遍,蝗灾的数量达到了已经不是单一天敌能够消灭的数量,太多了,青蛙一天能吃几只?鸟类能吃几只?当蝗虫的数量达到十几亿只,甚至百亿只的时候,哪怕是几十万的鸟和青蛙也吃不过来,毕竟是几十亿的蝗虫,你就不说别的,让你数数,从一数到一万,你都要花半个小时,数个数1秒不到,就算青蛙,鸟吃的跟你数的一样快,几十万的鸟也要不间断的吃半个小时,才能吃完这几十亿的蝗虫,开玩笑,一只鸟吃一万只蝗虫,早撑死了,人都吃不下那么多,何况体型更小的鸟类,所以根本做不到用青蛙和鸟类来消灭蝗灾,所以才导致了蝗虫的无敌局面,所到之处没有绿色,全部啃完,就连人类都没有办法对抗如此数量的蝗虫,其他物种就根本没法了!不过之前又看过如果蝗虫进入我国,我国用鸭子来对抗蝗灾的办法,据说效果非常好


下油锅的白菜


本次的蝗虫之所以规模如此之大,我认为还是错过了消灭它们的最佳时机。

我们都知道这次是先从非洲过来了的,席卷了非洲多国,由于非洲整体贫穷落后,消灭蝗虫的办法不多,加上蝗虫的繁殖能力惊人,所以蝗虫的数量越来越多。

我们国家也要有一定的帮助,现在已经到了我们的邻国巴基斯坦和印度了,要是这两个国家没有处理好此次事件,造成大面积农业减产,即使最后蝗虫消灭了,也会造成粮食大面积减产。势必对我国也会造成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巴铁,我们肯定要进行援助。

今年世界范围真的是多灾多难,敬畏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给地球🌐多一点爱护。





炎炎爸爸


原因很简单,但对于我们没有经历过蝗灾的人却无法想象。

我也就此类似问题问过上年纪的人,比如可以抓来吃为什么会饿死人之类的问题。

因为蝗灾如风,短短几天之内,黄风过处寸草不生。即使你有冲天之能,几天之内能抓住多少做口粮?一旦此处扫光很快就向下一地区飞去,在绝对数量之前,任何可以想得到的捕杀都是徒劳的。


水近道非道


想靠其他动物消灭蝗虫,只能是妄想,如果行得通,在古代,早就实行了,古代野生动物比现在多很多,吃蝗虫的生物也更多,但是也无法阻止蝗虫。

因为蝗虫的繁殖能力实在是太强大了,唯一能打败它的,只有人类。

一个农民,拉一条大网,一天就可以捕杀数十万只蝗虫,十万只蝗虫如果让动物吃,要多少动物吃多久呀?

所以一个人的战斗力,就可以抵得上几万只小鸟了。

如果使用杀虫剂,那么就更厉害了,但是即使这样,蝗虫灾一爆发,人类都可能未必能应付得来,甚至出动飞机喷药,都未必能赢。

因为蝗虫的实力实在是太强大了,实际上,除了蝗虫之外,老鼠,蟑螂,野兔,野猪等等都非常厉害,一些野外环境,野生动物,如果人类不加以注意以及处理,任由他们生长,一但他们发展壮大,他们就会来危害人类。



玄法水星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先了解蝗虫灾害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到底是什么引起了这场蝗灾?

一 气候的原因起到了主要作用。全球变暖给了蝗虫产卵的肥沃土壤,在非洲北部靠近撒哈拉沙漠的一些国家由于气候本身就很干旱,再加上一些异常天气如:厄尔尼了现象等,蝗虫灾异常严重。而印度洋北部的风势更加快了蝗虫虫群的扩张。

二 从无害的单独个虫到饥食的群居昆虫的转变通常是在旱期的早期。蝗虫数量爆增,加剧群体争夺食物。 随着若虫数量增加到变得更加拥挤,绷紧的身体接触会导致昆虫的后腿相互碰撞。这种刺激触发了代谢及行为改变的并列,这些改变导致昆虫从静态单独阶段转变为合群阶段。

三 非洲一些国家局势动荡,无法进行有效的治理,科学家预测它们会在4月份形成新的蝗群,如果一直无法得到更好的控制,待6月大旱来临,蝗虫数量可能会增加500倍。

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应对吗?

防治蝗虫的上策,乃是改良生态环境,压缩蝗虫的生存空间,从根本上解决蝗灾的威胁。比如保持水土,增加植被的覆盖率。

其次,保护蝗虫的天敌,比如青蛙,鸟类,蜥蜴等,通过自然的生存法则,用食物链来保持生态的稳定。

喷洒农药,对于如此大规模的虫群,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法,而且虫群时刻在快速移动,很多蝗虫已对农药产生了一定抗体。

总之,蝗虫的防治应该是长期环境治理与短期防控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对于我国,想必蝗虫不会来到这里,因为它们必须翻越寒冷高耸的喜马拉雅上脉,这对它们来说是一场死亡之旅。有网友调侃,我们可以把它们做成美食,让它们有来无回。实际上,非洲很多地方也这样做了,但蝗虫的捕捉也带来了困难。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我们在庆幸的同时也应更加反思。

2020年前后,人类经历了太多磨难,注定这将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流感病毒肆虐美国,新型肺炎侵扰中国,蝗灾危害非洲,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让人类惊慌不已,经历了这些,也许我们的确应该真的做些什么

敬畏自然,真爱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