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SARS感染者血漿中抗體存在12年以上,對新冠病毒可能有抵抗作用

近日,中山大學的陸家海團隊在醫學預印本網站MedRxiv上發表重要結果,發現2003年非典感染後痊癒的病例體內,SARS-CoV的抗體能以較高濃度存在12年以上,並提示相關抗體可能對現今爆發的新冠病毒也有一定治療作用。

中山大学:SARS感染者血浆中抗体存在12年以上,对新冠病毒可能有抵抗作用

非典在2002-2003年間在廣東爆發,最終感染8422人,死亡率高達10.88%(916/8422),直到2004年5月才完全平息。SARS-CoV免疫球蛋白IgG的存在,提示了人體感染過冠狀病毒,並作出積極的保護反應。研究者跟蹤調查了32名曾在2003年4月以前感染過SARS-CoV的醫護人員,監測此後13年間他們血漿中的SARS-CoV IgG抗體含量變化,研究結果如下:

1. 抗體以較高濃度至少存在12年

研究者通過酶聯免疫法ELISA方法,分別監測識別SARS-CoV整體和其核殼蛋白N199的兩種免疫球蛋白IgG。N199蛋白是SARS臨床診斷的標誌性蛋白,N199 IgG識別SARS-CoV的特異性強。研究者發現受試者血漿SARS-CoV抗體IgG含量在2004年達到峰值,2004-2006年間迅速下降,此後直到2015年IgG基本維持在較高濃度水平,此時兩種抗體的效能分別為60%和30%左右。

中山大学:SARS感染者血浆中抗体存在12年以上,对新冠病毒可能有抵抗作用

受試者體內抗體含量時間變化

研究者發現,受試者中有4人的SARS-CoV抗體IgG含量在2004年後發生了異常升高,但未表現出非典的臨床症狀。由於此時自然傳播的SARS-CoV已全被消滅,研究者認為抗體水平的上升是由其他冠狀病毒感染所誘發的。也就是說,存在一種SARS-CoV的抗體IgG對多種冠狀病毒產生交叉免疫的可能性。

2. 接受激素治療組SARS-CoV抗體含量略低

糖皮質激素在非典和新冠肺炎中都是常用的治療藥物,能夠抑制多種炎症相關的信號蛋白和靶標酶活性,具有強大的抗炎作用;降低外周血液單核細胞、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等含量,通過免疫抑制作用減少機體對自身的損害。但糖皮質激素促進脂肪重分佈、血管壞死、骨質疏鬆等,易導致肥胖和股骨頭壞死等不良反應。然而,臨床上往往在人命關天的緊要關頭使用糖皮質激素,控制好劑量能夠避免不良反應。

在27名感染過SARS-CoV的受試者中,17名曾接受激素治療,10名未曾接受。激素治療組抗SARS-CoV整體和N199蛋白的IgG含量分別為0.35 ± 0.24 和0.56 ± 0.40 ,未接受激素治療組未0.58± 0.29和 0.72 ± 0.51。研究者認為可能是糖皮質激素的免疫抑制功能,導致受試者早期產生的SARS-CoV抗體減少,但由於個體差異較大,未得出統計學差異。

中山大学:SARS感染者血浆中抗体存在12年以上,对新冠病毒可能有抵抗作用

這項研究發現,人體對SARS-CoV產生的抗體可以存在12年以上,並提示該抗體對類似的冠狀病毒可能也有防禦作用。這為近日啟用的血漿療法提供了經驗保障,也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基於SARS-CoV的新冠病毒疫苗研究的可行性。

參考文獻:

Xiaoqin Gut, et al. Long-Term Persistence of IgG Antibodies in SARS-CoV Infected Healthcare Workers. MedRxiv. 14 Feb, 20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