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餐飲業:轉型團餐配餐 線上“員工共享”


青島餐飲業:轉型團餐配餐 線上“員工共享”

戴口罩、測體溫、酒精消毒,做團餐、裝盒飯……這些日子以來,青島餐飲門店喬記漁莊的工作人員開始了別樣忙碌。

“鼠年春節以前,我們從來沒有一天停業,也沒有復工這個說法。今年因為疫情,飯店歇業了一段時間。”喬記漁莊五四廣場店店長陳德秀一邊忙著和企業溝通團餐訂購事宜,一邊接受記者採訪。

春節本應是餐飲業一年中人流量最大的日子,各個餐飲企業也早在春節前做好了全員上崗的準備,但這個春節,餐飲從業者也被迫歇業,記者採訪市南區幾家餐飲企業瞭解到,目前已經有部分餐飲門店開門納客,也有一些如喬記漁莊這樣的餐飲企業,在政府牽頭下,開始為周邊復工企業提供團餐,部分人力支出壓力較大的餐企,開始同盒馬鮮生、團餐配餐企業實現“員工共享”,緩解企業現實壓力。

在喬記漁莊五四廣場店記者看到,目前店裡仍不開放堂食,但從2月1日起,飯店就開始為周邊復工的企業、轄區防疫工作者提供團體訂餐。按客戶需求,飯店推出15、20、30元不等的套餐,每人份單獨包裝,配餐品種、價格及結算方式都可商定。店員將盒飯打包封口後,放在指定取餐點,訂餐企業再派員工將盒飯統一領回。這樣可以減少接觸,降低感染風險。

“春節後外地返青的員工,我們暫時先不讓他們上崗。本地回來上班的人員都會嚴格管理。”陳德秀說。而在飯店後廚中,記者看到現場乾淨整潔,三名廚師輪流往飯盒中盛雞肉、青菜和豆腐。“我們成立了疫情防控小組,員工每隔4個小時進行消毒,進入操作間之前都會進行體溫測量、酒精消毒,操作過程我們也會隨時抽查檢測,每個菜都要做登記,落實到人。”陳德秀表示。

青島喬氏實業發展集團有關負責人王善娟告訴記者,團餐業務是由市南區政府牽頭組織,在正式配餐前,政府已經安排專員對餐廳防疫、消毒等工作進行了評估和指導。“我們集團旗下有多個餐飲品牌,目前只有喬記漁莊兩個門店開展了團餐服務,其他門店仍處於閉店狀態。”王善娟告訴記者,兩家提供團餐服務的門店,近幾日訂餐量每天可達七八百份。“團餐服務主要出於公益目的,為其他企業復工提供便利,與正常營業相比,我們的套餐服務基本上不盈利。”王善娟說。

青島三聚成有限公司也是市南區首批供餐企業之一,這家原本主要向大型商超提供加工食品、售賣早餐的企業,因為臨時承接團餐加工、配送任務,向友鄰企業“借用”了8名員工。

“這樣可以緩解我們雙方壓力,一舉多贏。”公司負責人於殿香介紹,在這個特殊時期,他們更加註重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加工食品時,全部工序開工前都要消毒,不能有一絲懈怠。全部員工一進門就要換上消過毒的工作服、帽子,所有操作流程必須戴手套進行。

與此同時,公司的28輛早餐車全部“轉行”成為配餐專用車,裝車前、收車後,都有專人負責消毒。

在凱德廣場,大漁鐵板燒門店從2月10日起開門納客,不過,在一天的營業過程中,店裡幾乎沒有消費者。青島慈惠酒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峰告訴記者,該公司旗下共有大漁鐵板燒、漁壽司和21克拉麵包3個餐飲品牌,共23家門店。疫情期間,只有2家麵包門店正常營業。2月10日,企業率先將其在市南區萬象城、市北區凱德廣場的2家門店開門試水。“這兩家是我們在省內客流量最大的店,正常情況下,一家店一天流水可以達到4萬元。”

疫情期間,不少餐飲企業或是開始製作團餐,或是實施員工共享減輕人力資源壓力,或是加強與網絡配餐平臺合作送餐到家,作為市南區餐飲協會會長,劉峰也一直忙於幫會員單位牽線搭橋。不過針對自家餐飲品牌,劉峰並沒有一味效仿。“麵包還好說,但像鐵板燒這種品類,並不適合送餐上門。不能為了緩解一時壓力,而損壞品牌美譽度。”

劉峰介紹,雖然疫情對餐飲業的影響仍未結束,但企業已經開始為全面復工做準備。“從2月10日起,即便不開門的店員,我們也要求其每日兩次到店裡參加業務培訓,培訓範圍包括餐飲業防疫知識和企業文化等,每次培訓時間大約40分鐘,為所有門店復工做好充分準備。”劉峰告訴記者,目前市南區相關部門已經開始落實省市對於中小企業的扶持政策。

文字來源: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王 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