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嚴掃地的民國猛將,下令誰敢後退殺無赦,結果逃兵更多了

古往今來,凡為將者,必有使人信服之能力。在局勢瞬息萬變的戰場上,不管將軍下了什麼命令,士兵都應該堅決執行,如果士兵稍微拖延甚至拒絕執行命令,那麼此戰就離大敗不遠了!一般說來,猛將手下無孬兵,可是偏偏有例外,比如今天要聊的民國一代猛將吳佩孚。

威嚴掃地的民國猛將,下令誰敢後退殺無赦,結果逃兵更多了

大家都知道,吳佩孚是民國時期的著名軍閥,後期成為直系首領。尤其是在1924年,他的人生幾乎到達了巔峰,他以“中國最強者”的身份成為首次亮相美國《時代》雜誌週刊封面的中國人。想上這本雜誌的封面,那可不容易,即使是放到今日之中國,那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威嚴掃地的民國猛將,下令誰敢後退殺無赦,結果逃兵更多了

厲害歸厲害,但是吳佩孚的本質還是軍閥,遲早要退出歷史舞臺的。當北伐軍勢如破竹,逐步突破吳佩孚的直系軍防線,並拿下汀泗橋後,吳佩孚依然不死心,他將重點兵力佈置在賀勝橋防守。坦白講,吳佩孚看得很準,原因如下:

先來看賀勝橋的戰略位置,它位於湖北省咸寧市境內,跟汀泗橋的位置同樣重要,都是武漢南面的第一門戶,如果這兩個地方丟了,那麼武漢南邊的大門將洞開!此外,賀勝橋地勢險要,屬於易守難攻的絕佳防守點,可惜的是,直系軍還是擋不住北伐軍的攻勢。

1926年8月30日清晨,在北伐軍的強攻下,直軍的第一道防線很快被攻下。此時,吳佩孚開始著急了,如果再保不住第二道防線,那就凶多吉少了!

威嚴掃地的民國猛將,下令誰敢後退殺無赦,結果逃兵更多了

為了讓士兵們死戰,他派上了督戰隊,想必大家理解“督戰”的意思,就是殺掉往回跑的士兵。當時,吳佩孚命督戰隊在橋上架設機槍,嚴令官兵不準退卻。這一招本來是有用的,試想,如果你是士兵,往回跑必死,往前衝也許還能活命,肯定會不顧一切地往前衝。然而,吳佩孚的兵可不這樣!

當督戰的命令下達後,督戰隊殺了很多往回跑的士兵,可惜沒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依然有很多逃兵。更搞笑的是,這些逃兵為了活命,開始向督戰隊開槍,北伐軍還沒攻過來,直軍內部已經亂成一鍋粥了。

吳佩孚見此情形後很惱怒,少了十多個旅團長,並懸其頭於電線柱上示眾,然而還是沒作用,越來越多的士兵開始逃跑。吳佩孚也知道沒有堅持下去的意義了,再不跑,沒準兒會死於自己人手中,便立馬乘車撤了。

威嚴掃地的民國猛將,下令誰敢後退殺無赦,結果逃兵更多了

吳佩孚是一位優秀的將領嗎,答案是肯定的,他的防守策略也是對的,為什麼守不住呢?其實,根本原因還是在於軍閥的本質,他們跟腐朽的晚清一樣,是違背歷史發展潮流的,當腐敗的體制漸漸深入軍閥、士兵的骨子裡時,貪生怕死也就成了一種本能反應了,此時他們想的是活命,不是信仰、理想,這樣的軍隊不輸才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