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城記:隱貴蘇州


讀城記:隱貴蘇州

文丨馬尚田

讀城記:隱貴蘇州

擇一城終老,遇一人白首。品讀城市,尋找原鄉。讀城記,今天說說蘇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說過風雅杭州,蘇州自然也要濃墨重彩。

蘇州,江南文化重鎮,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近2500年曆史,是吳文化的發祥地。

老馬以為,蘇州的氣質,非得動用「隱貴」這兩個字形容不可。

看水榭歌臺,雕欄玉砌,再聽著杜麗娘甜美的崑曲唱段,這味道就對了: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

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賞心樂事誰家院?

讀城記:隱貴蘇州

蘇州園林,最初的印象,來自葉聖陶的文章,知道「移步換景」這回事。

「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佈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

本次,遊覽拙政園,有一個小發現。天泉亭裡,人們紛紛對著一口古井用手機拍照。

原來,他們是用前置鏡頭拍屋頂。手機鏡頭裡,一口枯井之上,呈現明豔的畫面,八角的亭子,紅木軒窗,日光照射,光影斑駁,別有天地。

這是園林主人的風雅和含蓄之處。

拙政園,初建於明朝御史王獻臣。名為拙政園,取義「拙者之為政也」。自稱是笨拙的人,不善於政事,我就在這裡過我的小日子。

這個小日子也的確「逍遙自得」,這是「隱貴的生活」。

當官場不得意,當市井喧囂,他們把門一關,沉浸在江南園林之中,儼然世外桃園裡。

聽聽崑曲,看看書,做做詩,是何等愜意。真是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


明清之際,蘇州園林的建造最為興盛。

不僅官府造園,有錢的老百姓造園,像王獻臣這樣歸隱的士大夫也在造園子,大量的社會資本都投入到建造樓堂館所裡面去。

據說,康熙皇帝遊覽這個拙政園之後,很不感興趣,什麼話也沒說,更沒有提筆寫詩什麼的。

妄自猜測,我覺得和園名有很大的關係。如果整個社會的精英人士躲進小樓成一統,都躲清靜,享清福,豈非國事堪憂?

但文人自有文人的想法,進則江湖,退則田園。達則兼濟天下,退則獨善其身。

孔子云:「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隱居生活,是保守情操志向的一種方法。「不降其志,不辱其身」「隱居以求其志」。

而蘇州園林,簡直就是這種隱居的神仙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拙政園後來的主人走馬燈似的換。園林東部曾迎來一屆主人叫王心之,給東園的命名就叫「歸田園居」。

讀城記:隱貴蘇州

說到歸田園居,讓我想起另一段佳話,和蘇東坡有關。

當時,蘇東坡被貶謫到廣東惠州。他的大兒子蘇邁想念父親,想託人捎一封信過去。嶺海隔絕,找誰送呢?

這時候,一個人站了出來,定慧寺的居士卓契順。

他只說了一句話,「惠州又不是在天上,走,總能走到的。」

就這樣,他帶著信上路了,幾千裡地,那叫一個辛苦,直走得「黧面繭足」,形容憔悴,人都脫相了。

東坡問契順:你這麼遠來,想求點什麼?

契順笑了笑:「契順惟無所求而後來惠州;若有所求,當走都下矣。」

蘇東坡非常感動,當即書寫了一副字《歸去來詞》贈給他。還寫了一篇文章記載此事:「故為書淵明《歸去來辭》以遺之,庶幾契順託此文以不朽也。」

這也算是一份厚禮。契順表示感謝,帶著字畫上路了。後來,路過陶淵明的老家,就把書法留在那裡,風輕雲淡地回到蘇州。

當現代人都在稱頌《送給加西亞的信》時,這封《送給蘇東坡的信》更能彰顯人格的力量。

讀城記:隱貴蘇州

說到這裡,還有另外一個蘇州人不能不提,范仲淹。

當很多士紳歸隱之後或退休之後都在造園林來享清福時,范仲淹正在宰相任上,也買了一處宅子,那是蘇州的南園。很多人都說,這是風水寶地,後代必會出人才、做大官。

范仲淹說,這麼好的地方,應該大家共享。於是他打開南園的大門辦了「蘇州書院」,培養人才。將近一千年來,這地兒出了八十幾個狀元,四百個進士。

後來,範氏子孫香火鼎盛,也出了很多傑出人士。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但範公後世家族卻興旺了八百年,不能不說是德行感召,澤被深遠。

讀城記:隱貴蘇州

如此,隱貴的蘇州可以躍然紙上。

良辰美景,自有那亭臺樓閣的水袖飄飄;

賞心樂事,自有那婉轉悠長的崑曲曼妙。

誰家關閉了大門,獨善其身?修身齊家不失為一種情操,自有私家園林培養的荷花滿塘,清風蘭雪;

誰家打開了私家宅院,兼濟天下?修齊治平不落人後,自有范文正公的先憂後樂,奼紫嫣紅開遍。

讀城記:隱貴蘇州

讀城記:隱貴蘇州

您是否也想寫出美文?是否有強烈的寫作學習需求?馬尚田先生寫作私教課即將推出。

《21堂「四維寫作私教課」大公開(音頻+完整講義版)》即將上線。敬請關注!

倒計時3天推出。

尚·書房,生命教育平臺。資深媒體人馬尚田創辦。致力於詩意生存和生命覺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