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败-因为弱小,董卓亡-因为残暴

首先,董卓败亡是多方面的合力造成的。第一,朝中士大夫的仇视孤立,尤其是王允,杨彪等人的拒绝支持,以及四世三公的袁家在关东割据,使得董卓不得不一直采取武人政治,不断的用手中兵权和强制力换取在朝中的控制力,这无疑是饮鸩止渴,使董卓在朝中日益被孤立,也得不到关中势力的支持。第二,关中豪强不支持董卓,并且有许多小动作。董卓作为西凉集团的老总,代表了西凉豪强和军阀的利益,不断对关中进行压榨,甚至在袁术孙坚逼近洛阳时,采取了迁都的策略,彻底得罪了关中的豪强士族。

其次,董卓眼里根本没有什么士族不士族,顺我者昌 逆我者亡,仅此而已,杀人太多引起了公愤。他不考虑什么拉拢士族,他的政治头脑还不足以支撑他发现时代在改变,权力的中心虽然在帝王,但支持权力的基石却已经转向了士族。董卓也尝试过招揽天下贤才,但和后来曹操的举贤令不同的是,他没能搞好平衡。不分地位地拉人势必影响士族利益,而对士族的不满,做法只有杀戮,这个就是自寻死路。

董卓败-因为弱小,董卓亡-因为残暴

曹操

而且历史的话语权是掌握在后人手里的。再者,董卓败因为董卓弱小,董卓亡是因为他残暴。董卓的残暴是失败的表象。董卓为什么残暴?因为他无论内心还是实力都非常弱小,只能依靠残暴来掩饰自己,用暴力来安慰自己,用恐怖统治来压服自己内部的反抗者(然而还是出了著名二五仔吕奉先)。

董卓败-因为弱小,董卓亡-因为残暴

刘备

如果自己想退而做富家翁,安乐于郿坞,他就不该这么折腾。真到了失败的时候,原本被恐怖统治压的不敢喘气的人,自然毫不介意的要来踩一万只脚。而唯一愿意来帮他的,只有曾经被他宽厚以待过的蔡邕。曹操残暴,却有残暴以外的众多优点,导致曹操可以一统北方,残酷暴虐是曹操的缺点,也给曹操带来过巨大的麻烦,例如失去徐州,南阳叛乱,只是暂且没有导致曹操彻底失败而已。

董卓败-因为弱小,董卓亡-因为残暴

曹操

反观董卓,他的最大特点就是残暴,陈寿说董卓的残暴是他读书以来从未听闻,残暴就是导致他失败的最大原因,只是董卓没有能够抵消其残酷暴虐的条件和优点。董卓的弱小是他失败的理由,董卓做事违反常理,不择手段是他最后身败名裂死无葬身的原因。另外,董卓挟持了天子,把持了朝政,只贪图自己先卯足了劲敛。丝毫没给各诸侯面子。想想人家曹操得了天子,先把天下所有诸侯的地盘都各自封给了众人,先施恩,稳住各地。

要知道曹操的地盘比洛阳长安凶险多了,北有袁绍,东有徐州,西有李郭残部和张绣,南有孙策袁术刘表,一个都得罪不起。所以要先给大家好处。董卓没明白这个道理,屁股还没坐热呢,几路诸侯已经在路上了。何况曹操专业拱火,把刘备袁术吕布等人拱了个不可开交。董卓几乎都没有尝试去反间一下松散的诸侯联盟,最后剿匪不成被贼剿。

董卓败-因为弱小,董卓亡-因为残暴

曹操

最后,因为董卓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决定他身边都是什么样子的人。他用杀旧主的吕布也被其所杀。反观刘备的为人,死后也有无数人为其赴死。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董卓崛起像暴发户,这不是所谓身份、家世上的问题,而是视野,德行上的问题。得人心者得天下,董卓做得太多事不得人心甚至让人认为董卓不死则自身难保。他没有照顾好关键性人的利益,所以闹得死无全尸的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