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的一瓶饮料,自己不喝带回去给小孩,你们怎样看待这同事?

提问官


1.

先讲两个真实的小故事。

故事一:

70年代初期,父母大学毕业支援三线去了一家兵工厂工作,那个时候大家的条件都不好,但是因为我刚出生的时候,父亲就生了一场大病,几年上不了班,北京、上海等地到处去看病,还欠了一屁股债。

80年代初期,我上幼儿园,比我大三岁的哥哥刚上小学。有一次,哥哥班上过“六一”儿童节,每个小朋友发了一个苹果,一小袋子瓜子和糖果。别的孩子拿到后,直接就吃了。而懂事的哥哥,一点没吃,拿塑料袋都装好了带回来给家里人一起吃,结果路上塑料袋漏了也不知道,兴冲冲的到家后,发现袋子里只剩下了一个苹果,“哇”的一声就哭出来了。不过,我们一家还是高高兴兴的把那个苹果切成几块一起吃了,过了一个难忘的“六一”儿童节。

故事二:

我上了小学后,父亲从死亡线上挣扎了回来,厂里给安排了一些轻松的工作,这样可以有一些工资。但是条件依然很差,因为要还债。记得一次,我问父亲,为什么我的同桌每天中午都可以有个鸡蛋吃?(我们中午带饭到学校)。父亲眼泪差点落下,每年过年还总是回忆起那个场景。

有一次,厂里安排“为祖国大干30天”的生产运动,每一个职工加班到晚上10点,可以领一个鸡蛋和两根油条。我和哥哥,每天晚上学习完,都不睡觉,因为知道到了10点过,父亲回来,他会把鸡蛋和油条带回来给我们吃,而他吃个馒头充饥。那半个鸡蛋和一根油条,成了我小时候最大的期盼......

2.

回到这个问题,我无法知道这位同事家里的实际情况是怎样,既然他这样做,无非可能有三个原因:

  • 家里条件不好,省下点东西给家里带回去
  • 自己不爱喝,但是不想浪费,所以带回家给孩子
  • 很爱自己的孩子,有什么好东西,第一个想到的是孩子

我想,无论是哪种原因,我都觉得这位同事是一个好同事、好父亲、好老公

3.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对于很多人,“勤俭节约”等同于“抠门儿”;“爱护家庭”也被看做是“没出息”。而大手大脚、自我中心,反而成了“放荡不羁”的万人迷性格。

我并不排斥,合法合理挣到的钱,可以随便享受,甚至可以去“炫富”,因为有一种人需要用钱才能撑起所谓的门面和自尊;

但是我坚决反对,在社会形成一种鄙视链,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优秀精神,打落在鄙视链的最下端,被另眼看待,甚至嘲笑。

4.

今天我们讨论的是一瓶饮料的问题,但是真正背后讨论的是:一个人的人生行为准则到底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在各类物质极大丰富、各种思想层出不穷的今天,“自由”、“个性”成为了主旋律,然而,恰恰是在一个个“个性”标签的下面,却一种缺少独立思考能力的“无意识”的随波逐流,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称之为“乌合之众”。

物质第一、享受为上的功利行为,成为了很多人的唯一行为标准,难怪很多学者都指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背后最大的隐患,是污染了两样东西——一个是环境,一个是头脑。

到底我们的行为准则是怎样产生的呢?我想用一句话来总结:

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愈加反覆地思索,它们就愈是给人的心灵灌注了时时翻新, 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 :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康德墓碑铭文


大强师兄的小思维


很小的时候,有一天,爸爸从外面端了一碗热腾腾的面回来,我知道,这是爸爸店隔壁的刀削面家的。而爸爸从来没有买过他家的面给我们吃,因为家里穷。那天,那碗面的味道我永远都忘不了。后来才知道,是爸的客户买给爸吃的,他端回来给我们吃。爸爸的店距离我家有多远呢?要过一个4车道的大马路,穿过一个要走5分钟的巷子,再拐弯走3分钟左右吧。我不知道那一天,爸爸端走这碗面的时候,请他吃面的客户看他是什么眼神,也不知道爸爸一路走的累不累。我只知道,这碗面到我们面前的时候,还是热气腾腾的。当我知道这碗面的由来以后,已经是很多年以后了。从那以后,我都好爱爸爸,也决定一辈子都要保护他。

后来有一天,男友下班回家从书包里拿出一盒水果,说是公司发的,他没舍得吃,拿回来给我吃。当时我又惊讶又感动,还有点担心同事会不会笑话他。但我永远记得,他神秘兮兮的从书包里拿出水果时候,脸上的开心。所以,如果身边有同事带一小瓶饮料回去给小孩的话,我会很羡慕那个小孩吧。同时也会在心里给这个有爱的同事加很多分。


猴子和大鲨鱼


下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个印象,这是个爱家的人,心中有牵挂。公司发的饮料,自己不喝,留给孩子,是心里有家人、有孩子,知道把好东西留给孩子,让孩子尝尝美味的饮料,新鲜一下。

其次,这是个节约的人。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饮料不喝,不是不拿,而是带回家,说明此人知道东西来之不易,不能浪费。

总之,这样的行为很接地气,让我想到了小时候,爸爸妈妈也经常把舍不得吃的东西留给我,是个暖心有爱之举。


静谈心声


我老公从公司带回半瓶营养快线回家给孩子[捂脸],问他那一半呢,说是自己喝了[捂脸],再后来有一次就带一瓶回家给孩子,[捂脸]有时候同事给的山核桃,蓝莓干,蛋黄派啥的,同事给的有时候没有吃留着给孩子,并不是太疼孩子,或者是舍不得吃,而是喜欢看孩子开心的样子,可能有时候孩子在家期待一天大人下班会给自己带啥好吃的,一个糖果有时候都很开心,就像捡到的玩具零件,捡到的好看的石头,大人觉得意义很浅,但孩子不这样认为,就会开心很久,新买的玩具新鲜一时,捡到的就很喜欢,不知道是不是可怜被抛弃的那种感觉,反正对于孩子想不通就想想自己小时候[比心]


眉间一现


我说一个很长时间的一个事和你说的一样!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

我生在六十年代,那会儿的物质匮乏,谁家都缺吃少穿,孩子多的更是缺吃缺穿,但我家就我和弟弟,弟弟住校,爸妈和我在山里军工厂,吃的穿的都需要用各种票,弟弟住校也需要粮票,所以家里的吃穿更紧,能吃饱,但不一定吃好!每年厂里不定的有产品不合格需要翻箱检验,全场职工三班倒处理产品,我爸爸晚上加班厂里免费给发包子,每人三个,有时萝卜馅,有时白菜馅,爸爸那会儿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干了半宿的活又累又饿,三个包子也就是给胃垫垫底,但是每次加班发包子爸爸都带回来放到火炉子边烤着,清晨就是我的早餐。现在我想起来,我的心都难受!那会儿我小没有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唉!心里隐隐作痛!


快乐关耳朵


你还不如问,公司发的工资,自己不花,给孩子花,算了,后面不想写了。都是正常途径获得的支配权啊!不巧,我就是发的小零食,想吃的少吃点,留一大部分带回去,不想吃的都带回去,一家三口,反而我吃独食感觉怪怪的。我身边也大都是这种人。


泉泉成长记


公司发的饮料,是属于员工的各人福利,他想给谁喝就给谁喝,想什么时候喝也是人家的自由,就算人家倒掉又关别人什么事呢?

我和工作搭档是每天上班互相带早餐,有时她给我的牛奶我觉得口味是我女儿爱喝的我就拿回家给我女儿喝,我都会告诉女儿这是哪位阿姨给你的,这样我们都感念她的好意。


bella159753


就这么跟你说吧,我是做食品的,我的几个客户,给我送过一些东西。有送了两箱花生油的,因为他知道我要回老家,叫我带回去老家给父母用。另一个给我送了四箱罐头鱼,甘竹的,叫我带回去给我爸当下酒菜,因为我说过我爸爱喝两杯。还有给我送了4箱干果的,理由是叫我带回家给小孩吃,还有一个女客户送了两瓶蜂蜜的,理由是给我老婆冲水喝。也许你会觉得奇怪,为什么这班人给我送东西都喜欢送给我家人用的东西,而不是直接说给我。因为他们明白,我是个家庭观念很强的人。也是因为我爱家庭,爱家人,就更获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


用户2252801218988


没什么,觉得很正常啊。单位每次有活动聚餐的,有多余的饮料零食,同事们都会热情地说,给你家孩子拿点回去。虽然真不缺那点,但是觉得同事们好暖。自己不喝自己那份饮料带给孩子吃,是父母对子女爱的体现。一般父母是这么想的:我也不是特别爱喝,拿回去给孩子个惊喜,分享我今天公司活动的快乐吧!


跳跳


这个很正常,我不管走到哪里,都想着女儿!坐飞机时午餐中的小吃,我都带回家给孩子!去苏杭考察时,我买了两套丝绸衣服送给女儿!山东的高梁饴,北京的烤鸭……

这不是惯着孩子,这是一种爱!每一次您看到那种期待的小眼神,时刻都激励着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