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對家長的話“充耳不聞”?


為什麼孩子對家長的話“充耳不聞”?

“琦琦,你作業做完了沒有?去把作業做完了再看電視......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不要離電視那麼近,眼睛會近視的......”媽媽看到琦琦聚精會神地趴在電視機前,一動不動,心理很煩躁,不管說了多少遍,琦琦還是無動於衷。

琦琦今年上小學三年級,聰明伶俐、活潑好動,但經常對爸爸媽媽的話充耳不聞、置之不理。爸爸媽媽總是要大聲跟琦琦說話,琦琦才會不情願地應一聲,然後依舊我行我素。

很多孩子都像琦琦一樣,對父母的話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特別是在他們聚精會神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更是如此。例如,當他們在看自己特別喜歡的電視時,在忘情地畫畫時,在和幾個小朋友一起做遊戲時......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孩子對自己手頭的事情全情投入,對父母的話充耳不聞是一種選擇性注意的表現。

所謂的選擇性注意,是指人們在同時面對多種信息的時候,會選擇其中一部分信息作為加工對象,而把其他信息作為背景。作為加工對象的事物會被我們注意到,並運用多種認知資源進行加工,而作為背景的信息會被我們忽視,較少認知資源對其進行加工。也就是說,當孩子同時玩遊戲和聽家長話的時候,遊戲是孩子注意力的加工對象,孩子的注意力會集中在玩遊戲上,家長的話則作為背景信息,沒有被孩子注意到,所以會出現對家長的話充耳不聞的現象。

其實,無論是成人還是小孩,都會對周圍的信息進行選擇。例如,開車時,司機注意到的是車的行駛速度、與前面車輛的距離以及道路的指示燈,而很少注意到路邊的風景。所以不要對孩子過多指責,認為他就是故意不聽話,這對孩子而言很不公平,作為家長,我們要學會辯證的看待問題。

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孩子的選擇性注意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為什麼孩子對家長的話“充耳不聞”?

第一,兒童容易對新鮮的、奇異的事物產生關注的興趣。

孩子天生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和探求欲,最常見的現象就是當孩子面對新刺激的時候,會全神貫注於新刺激,好像他的世界就圍繞著這個新刺激轉,周圍其他一切事情都與他無關。

檸檬小時候就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記得我大概4歲的時候,有一次和父親一起逛超市,當時看到一塊從來沒有擁有過的手錶,於是被強烈的吸引住,盯著它看了好久,等我緩過神來,已經和父親走丟了,還差點驚動了警察,幸好父親及時回來找我。其實,當時父親一直告訴我要緊跟他的腳步,不要走丟了,但由於對新鮮事物的注意力很高,選擇性注意了父親說的話,險些造成一樁“失蹤案”。

第二,適合兒童年齡特點的活動更容易被兒童選擇,如遊戲、體育活動、文藝活動等。

兒童時期主要的活動任務就是遊戲,兒童是天生的遊戲專家,在遊戲中可以釋放兒童的天性,所以兒童更願意在遊戲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注意資源。

我們經常會發現幼兒園裡的上課,基本上是以遊戲為主,幼師們很少會固定刻板的教兒童文化知識,這就是因為遊戲更能吸引兒童的注意力,讓兒童在玩中學、學中玩,兒童更容易接受。電視劇《南方有喬木》中有個場景,一位教授在給一群孩子們展示飛行器的時候,花了很大氣力說了關於飛行器的原理和構造,孩子們心不在焉,顯然這種枯燥的介紹很難引起他們的注意力,當喬木說,“教授,把飛行器飛給孩子們看看吧。”孩子們看到飛在空中的飛行器,立刻歡呼雀躍。如果順應了孩子年齡發展的特點,就會更好的獲取他們的注意力。

第三,不需要兒童付出太多努力的事物,容易被兒童選擇成為關注的對象。

對於大多數兒童而言,父母的要求對他們來說需要更多的努力。

當媽媽對琦琦說,“琦琦,你先吃完飯再看電視。”“你先做完作業再去和小朋友玩。”琦琦心裡想的卻是,吃飯是一項任務,看電視不需要我做任何努力;做作業需要我投入更多的認知資源,而和小朋友玩耍是我心之所向,不需要我付出努力。所以,他們會更加傾向於去關注不需要太多努力就能實現的事情。

所以,現在你知道孩子為什麼對你說的話“充耳不聞”了嗎?

如果你覺得這篇內容對你挺有啟發,歡迎關注訂閱~

您的點贊是對我最高的讚賞(收藏不點贊,都是耍流氓-_- )

孩子不聽話、不愛學習、書寫粗心、計算馬虎、寫作業拖拉、成績上不去....等一切關於學習、成長過程中問題,私信我,有問必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