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為何曹操不放火箭?魯肅說幸好沒放,孔明還留了一手?

屈鵬濤


當年面對曹操的來勢洶洶,劉備見此非常不妙,於是派諸葛亮到孫權那邊遊說,想要和孫權聯手一起抗擊曹操。當時帶著諸葛亮去孫權的人就是魯肅,他也想要和劉備一起去抗擊曹操。但是當時很多人是想要投降,就連孫權也是不例外。諸葛亮見此情況舌戰群儒,最終迫使孫權一起去抗擊曹操。



孫權任命周瑜為水軍大都督,讓周瑜帶領著諸葛亮去抗擊曹操。是周瑜這個人氣胸非常的狹窄,見到諸葛亮這麼厲害,並想要試一下諸葛亮的身手到底是有沒有那麼厲害,結果三番五次,諸葛亮是越來越厲害了。周瑜覺得這個人必須要除掉,但是不能夠直接殺死了諸葛亮,周瑜想要讓諸葛亮亮立下軍令狀,做不到就會被殺。於是就有了草船借箭的這一幕。這個在當時有很多人存在著疑問,就連我看電視的時候也想過,要是曹操不這樣做怎麼辦呢?諸葛亮為什麼就一定有把握呢?

原因有下面三個。

首先就是曹操不敢放箭,他實行了鐵索連環,哪怕是有一點火星,都可能叫自己全軍覆沒。

當時曹操是北方來的,對於南方這些地區環境水土不服,再加上軍中都是擅長陸戰而不擅長水戰。本來還是有蔡瑁兄弟的。是曹操派蔣幹去遊說周瑜,反而遭到了周瑜的離間計,等殺掉蔡瑁兄弟倆才發現自己是中計了。這個讓曹操非常的頭疼,但是損失還是不嚴重。為了能夠讓自己更有把握一點,曹操請來了當時的鳳雛龐統。


而當時的龐統其實也是周瑜派過去的,他想要讓曹操實行鐵鎖連環。最終曹操已經採納了下去,因為當時風向是吹著周瑜那一邊的,要是周瑜敢放火的話,咒語一定是會自己被燒死的,而曹操他們卻沒有事。所以曹操就讓所有的船隊都用鐵鎖連在一起,這樣不僅是人能夠好受一點,而且戰馬也可以在上面走來走去,實在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

但是在當時所有的船隻都已經停留在曹操的船塢上面,要是放火箭的時候,有手底下的小兵沒有射好,或者風有點亂吹。諸葛亮不僅能夠借來10萬之箭,還能夠將曹操燒的全軍覆沒。曹操又不是真正的傻子,面對這樣的情況,反正自己已經有了十足的把握,就算敵人來了很多,自己只要能夠穩住就行了。只要時機一來到,就可以將他們真正的消滅。現在就逼迫他們逃走就行,不一定要放火箭。

其次當時江面起了大霧,火箭不容易燃燒。

學過物理的同學都知道,要想讓火燃燒起來,必然是有助燃物和氧氣,同時能夠達到燃燒點。可是氧氣不足的話,火箭就非常難以燃燒起來,就算擁有助燃物和燃燒點又有什麼用呢?而對於曹操來講,他已經經過了這麼多年的戰爭,自然是知道這個原理的,不需要去學過物理。


更何況點火箭起來也是非常的麻煩。在古代當時那麼一個條件下,有些火箭準備的也不怎麼多,數量有限曹操是捨不得用的,除非是到了緊急關頭。其次是火箭弄起來很麻煩,還不如直接射箭快一點。要發射火箭的話,必須要有一個人點火,另一個人之間射箭,這樣的速度是非常慢的,可能還沒有發過幾支,諸葛亮他們就直接逃走了。

所以對於曹操來講的話,發幾支箭將他們趕跑就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沒有必要這麼大動干戈,所有的事情應該放到真正的戰爭上,現在就是要讓他們嘗試一下曹軍的厲害。曹操擁有百萬雄獅,挾天子以令諸侯,無人可擋,江東也遲早是曹操的。

最後諸葛亮帶來的都是小船,要是起火的話,救援也非常的方便。

其實諸葛亮是非常聰明的。他帶來的雖然是一些草船,但是因為體積太小了,就算著火起來也非常的慢,而江邊正好是有很多水,直接拿幾個桶子就可以澆滅了。更何況船上射滿了箭之後,重量非常的重,救火起來也非常的便捷,直接在水邊上扛一桶水就行了。


孔明曰:“望子敬借我二十隻船,每船要軍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為幔,各束草千餘個,分佈兩邊。吾別有妙用。第三日保管有十萬枝箭。只不可又教公瑾得知,若彼知之,吾計敗矣。”

船上有那麼多人,就算有箭射到上面,其實也燃燒不了多少火焰,大家澆一桶水就可以了。所以一直諸葛亮早就已經做好了各種各樣的準備,從來不會打無把握的仗。這個時候還要防著周瑜,要是魯肅把這件事情告訴周瑜的話,可能諸葛亮就不能夠做到草船借箭了,最後結果也就非常的可憐。

你們認為諸葛亮夠聰明嗎?你在下面評論。


汪公說


草船借箭這個典故大家都很熟悉了。諸葛亮神機妙算,巧借曹操的軍箭,完成了周瑜給自己的那個不可能的任務。

那有人要問了,當時曹操為什麼不放火箭,這樣一來,諸葛亮的如意算盤豈不是要被打破?

有書君認為,這個問題要從當時的形勢上分析。曹操為什麼不放火箭,與諸葛亮的掐算有關。

諸葛亮正是算準那天江上有大霧,這才搖著船來騷擾曹操,曹操倉促中迎戰,看不清形勢,只以為船上滿滿都是士兵,才下令放箭的。

所以,這樣一分析,當時諸葛亮確實行的是一著險棋,他既得算準那天大霧,讓曹操看不清,又得搞個突然襲擊,讓曹操來不及準備,優先採用射箭防禦,如此才能便宜得到軍箭。

那為什麼又說幸好沒放火箭呢?難道孔明先生還有什麼後手?

諸葛孔明在這場冒險行動中,有沒有後手沒有可靠的資料證明。據後人推測,他應該是測準了曹操剛剛經歷過博望火攻之計,已經對火攻有所恐懼,不會留些火攻之物在身邊。

還有一點也可以算作孔明先生的後手:倘若曹操真用火箭射來,一旦引起燃燒,諸葛亮便可以下令將船駛向曹營,而自己與魯肅所坐之船隻需要開走即可!要知道此時曹營所有戰船都中了鳳雛先生之計(所有戰船已經連接在一起),一旦戰船燃燒起來,倒黴的還是曹軍!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孔明已經被神化了,“多智近妖”也。草船借箭被賦予諸多美譽,但有史料稱其實這場策劃並不是他,所謂的後手之類估計也是後人的推測。但在歷史的長河中,再來審視這場完美的計謀,仍然要感慨古人智慧的高妙。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草船借箭發生在赤壁的時候,是諸葛亮的經典之作,之所以要進行草船借箭是因為當時的周瑜非得要逼迫諸葛亮立下軍令狀湊足所需的十萬箭支,這樣以來的話諸葛亮沒有辦法,只能是使用這個辦法,那麼當諸葛亮的草船過來的時候,曹操為什麼不放火箭呢?其實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當時的情況比較緊急曹操不敢貿然的出擊!

當時的諸葛亮的草船飄過來的時候,正是天氣不好能見度低的情況下,在這種情況下。曹操第一時間的反應就是命令大軍果斷的放箭出擊,先攔截住敵人的進攻再說。所以根本就反應不過來要使用火箭攻擊!

二、曹操並沒有準備過多的火箭,所以沒有辦法使用火箭攻擊。

當時的曹操前來攻打諸葛亮和周瑜的時候,並沒有準備特別多的火箭,為什麼呢?因為曹操的人馬大多都不熟悉水戰所以沒有考慮使用火箭攻擊的這個方案,坐船也主要是把士兵們送到孫權還有劉備的地盤上,這樣以來的話就是曹操北方兵馬的天下了。所以看到諸葛亮的草人來攻擊只能是第一時間進行射箭攻擊,沒有火箭可以用!

三、當時的諸葛亮還留有一定的後手。

諸葛亮選擇去取箭的時間段也是算計好的,當時的風向正是朝著曹操的大軍哪裡颳去,如果曹操貿然的使用火箭攻擊諸葛亮的草船的話那麼諸葛亮就會提前發動自己的火攻計劃,到時候肯定能夠打的曹操更加的措手不及,甚至是損失慘重。雖然最終沒有取來曹操的箭支但是諸葛亮能夠重創曹操的軍隊,也算是完成了任務就算是回去周瑜也是拿諸葛亮沒有任何的辦法。

四,諸葛亮十分了解曹操的性格,料定曹操不敢使用火箭。

諸葛亮和曹操打交道不是一天兩天了,所以諸葛亮十分了解曹操,在情況不明的條件下,生性多疑的曹操害怕諸葛亮會有後手不會只有來幾個草船那麼簡單,所以曹操不會貿然的做出過激的反應,以免上了諸葛亮的當。

最終草船借箭的計謀能夠取得圓滿的成功,諸葛亮佔盡了天,地,人和,幾乎所有的突發情況都被他算計在了裡面,曹操有諸葛亮這樣的一位對手,他的箭必須得借赤壁之戰也必須得失敗!


凡塵了事


心中一直有一個疑問,草船借箭典故可謂是家喻戶曉,其中有一個BUG,那就是為什麼曹操只下令射箭,為什麼不下令放火箭,當時,火箭火藥已經發明,為什麼不放呢?魯肅說幸好沒放?難道還留有後手?

一,草船借箭典故:

當時劉備和孫權雙方合作,周瑜一直對諸葛亮信譽芥蒂,因此故意刁難諸葛亮,謊稱軍中箭矢庫存不足,要求諸葛亮三天內造出十萬支箭,很明顯的刁難,但是諸葛亮又豈是等閒之輩,巧施妙計,草船借箭,三天內籌措箭矢十萬支。

二,很多人要問了,為什麼曹操不放火箭呢?當時火箭火藥已經發明!

先看看當時的地理環境:當時正值深夜,江中霧氣很濃,視覺視線很差,在這種情況下,大量的船隻向曹營襲來,曹操謹慎一點也沒有錯。我們再來看看曹操的性格,曹操雖然是東漢末年有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但是他也有致命的缺點,那就是生性多疑。言歸正傳,也正是這個生性多疑的弱點,導致了曹操明知道江面上逼來的孫劉聯軍戰船,曹操還是穩妥起見,先下令射箭。

好吧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曹操只下令放箭而不下令放火箭,一旦放了火箭,諸葛亮的妙計將徹底失敗!

原因之一,當時正值深夜,江面霧氣正濃,戰船逼近,不知道敵方軍力,如果直接派出艦船出戰,很容易中誘敵深入之計,妥善起見,放箭也屬於正常。

原因之二,當時生產力低下,箭矢製作工序複雜,射出去的箭相當部分還是可以回收再利用,但是一旦作為火箭射出,整支箭幾乎報廢,況且火箭生產成本很高,故此,曹操只命人放箭而不放火箭也屬於正常。

原因之三:氣候問題,畢竟曹操大軍久居北方,對於南方的氣候狀況瞭解不深,一旦施放火箭,萬一江面氣候有變,到時候射出的火箭就有可能回射到曹營。

正是由於上述原因,曹操又是多疑的人,出於謹慎,僅僅下令放箭而不放火箭也就在情理之中。

三,如果曹操真的放了火箭,魯肅說幸好沒放,孔明還留了一手?這是什麼意思呢?

原因很簡單,由於曹操的軍隊大部分來自北方,不諳水性,因此謀士們出了餿主意,把所有戰艦連在一起,這樣一來猶如平地,可是諸葛亮早就料到了這一點,一旦曹操施放火箭,江面風向突變,火箭就會射向曹操的戰船,曹軍戰船鐵鏈相連,火一燒所有戰船全燒,試問曹操真的敢放火箭嗎?魯肅說的沒錯,諸葛亮留有後手,曹操敢放火箭吃虧只有自己。

綜上所述,諸葛亮已經把曹操的性格摸了一個底朝天,就是利用了曹操生性多疑,才敢佈下草船借箭之計,也料準了曹操不敢放火箭,果不其然,曹操下令萬箭齊發,一會功夫,諸葛亮的戰船上插滿了箭矢,十萬支箭矢按時收齊,順利的完成了此次任務。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唯戀無名


歷史上本無諸葛亮草船借箭的記載,老羅讓他借,他就得借。今天我們就聊一聊老羅筆下的草船借箭的故事。

一、曹操不可能想到在江上也可以使用火攻

赤壁之戰,曹軍被一把火燒燬了渡江的戰船,燒出了三足鼎立。不過,曹操自從在北方發跡,征戰無數,但沒有打過水戰。這次到了江邊,看到這“滾滾長江東逝水”,馬上就和北方的陸地戰火做了下意識的區分。即便你自己到了十幾公里寬的江面上,一片汪洋,你會馬上想到火攻?恐怕不會吧?如果你會,是因為你看過《三國演義》。事實上,曹操就敗在這火攻上。因為他的腦子裡一直有個“水能克火”的常事影響著他的判斷。曹操沒想到周瑜會用火攻最終打敗他,當然也不會想到自己用火攻去對付東吳軍隊。因為他壓根兒就不相信江面上的水戰可以使用火攻。所以,他沒有準備火箭很正常。

二、草船借箭時,屬於突然佯攻,沒有準備時間。

這點大家都能理解,畢竟還是冷兵器時代。老羅再編得邪乎,也不能編出個火焰噴射器出來。火箭的製作也需要技術,需要加工,需要材料。而且古代沒有現代人們的安全措施,哪些易燃品多數都是在戰場上才裝上箭身,然後點火發射。諸葛亮的船隊突然出現在江面上,鼓聲震天,但隔著大霧就是看不見。情急之下,萬箭齊發,延遲敵人的進攻,給自己爭取準備時間是唯一的選擇。

三、如果真的使用火箭,那麼草船借箭將立即升級為火燒赤壁。

東吳軍隊喜水戰,個個都是浪裡白條。諸葛亮出江面的時候,雖然帶足了船,但沒有帶幾個人,船上除了必須的幾十名水手之外,其餘都是稻草人。如果收到火攻,諸葛亮就不是帶著箭回去了,他就會命令將火船開足馬力衝入曹軍船隊,自己和魯肅調轉船頭回南岸便是,士兵們到了地方跳江游回來即可。我們知道龐統已經給曹操出了個“狠招”,就是把戰船用鐵鎖連起來。如果曹操使用火箭,就是逼著諸葛亮他船開進他的船隊裡。你想呀!諸葛亮不帶箭,他敢回去嗎?他能做的就是燒掉曹操的船,解了這赤壁之危。雖然可能沒有東風助力,曹操的船燒不完,但那個沒有高壓水槍滅火的時代,燒得艦隊不能出江還是沒有什麼大問題的。

魯肅說孔明留了一手,恩?恐怕不光是留得一手吧?這頭功都可能被他搶去了。


牧漁子


之所以有草船借箭,完全是周瑜故意想借造箭之機刁難諸葛亮,趁機除掉諸葛亮,但不想周瑜無論怎麼耍計謀,都慢了諸葛亮一拍,最終被諸葛亮活活氣死,這也就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三氣周瑜的故事 。

由三氣周瑜引申出草船借箭的故事,話說周瑜為了刁難諸葛亮,故意提出讓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十萬支箭,誰知諸葛亮反而誇下海口,說只要三天就能造出十萬支箭,周瑜怕諸葛亮反悔,還讓諸葛亮立下軍令狀,如果完不成,就得殺頭。



於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草船借箭就發生了,諸葛亮其實早就算好了三天後會長江江面會有大霧,因此立下三天的軍令狀,並且私下向魯肅借了20條快船,每船有30名軍士,船上用青布為幔,兩邊各束草堆千餘個。

到了第三天晚上四更時分,諸葛亮派人請魯肅一同前往借箭,出發時,諸葛亮命人將20條快船用鐵索連在一起向江北出發,到了五更時分,船隊就來到了曹營水寨附近,然後將快船頭朝西、尾朝東一字排開,並命令軍士擂鼓吶喊。



要注意到諸葛亮此行有幾個細節問題,一是當天江面大霧,能見度不足百米;二是諸葛亮將20條快船用鐵索相連。

這個時候曹操的表現是什麼呢?

當水軍都督毛玠和于禁將情況通報給曹操後,曹操發現霧很大,第一反應就是:江面上這麼大的霧,現在敵人來攻,一定有埋伏,不可輕舉妄動,可命令水軍弓弩手射箭。



不僅如此,曹軍還擔心敵人會攻入水寨,同時下令讓岸邊營寨也集結弓箭手,一同放箭,防止敵人接近水寨。

換句話說,曹軍既擔心孫劉聯軍有埋伏,又擔心孫劉聯軍會趁機攻入曹軍水寨,所以才會下令放箭,而且水寨弓箭手與岸邊營寨弓箭手一起放箭。



另外,你必須必解一些自然現象及常理,首先是弓箭的射程,古代的弓箭有效射程為150米左右,太遠了沒有殺傷力,也就是說,諸葛亮的快船離曹軍營寨並不遠,也就是150米~200米左右,並且要保證在弓箭的射程之中,才能接收到弓箭。

也就是說諸葛亮的船隊其實離曹營很近,不會超過200米。當時江面上是大霧天氣,以一般的大霧天氣來看,能見度一般不足百米,另外江面上也容易產生水氣,從曹寨的方向看諸葛亮的船隊,也就差不多看到朦朦朧朧的船隊影子。



現在再回過頭來看,曹操為什麼不放火箭?

很簡單啊,離得太近了。諸葛亮的船隊離曹軍營寨只有200米左右,這個距離無論有沒有風向,讓快船划過來,也就幾分鐘的事,諸葛亮的高明之處在於,既讓曹操看到船隊朦朧的影子,又離曹軍如此之近,同時又看不清楚對方到底在做什麼。

誰敢放火箭呢?如果一旦放了,這麼近的距離,明顯會殃及自已。要知道曹軍營寨可停著成千上萬條船,而且還是用鐵索連在一起的,曹操自已也明白,最擔心的就是火攻,曹操能想到這個問題,對方肯定也能想到,曹操為了避免自身遭到火攻,當然就不會使用火箭攻擊諸葛亮的船隊了。



但是如果曹操放了火箭會怎麼樣呢?

很簡單,諸葛亮還有預案啊,就是火燒曹營,讓赤壁之戰提前上演。

注意到諸葛亮出發時將20條快船用鐵索連在一起了嗎?這個鐵索連船,就是預備曹操火攻的方案,如果曹操火攻,諸葛亮還會火上澆油,要知道快船上都是束起來的草堆,都是易燃物,而且諸葛亮隨身攜帶的一定還有松油。



如果曹操真放火箭,那麼諸葛亮就會讓鐵索連在一起的船隊燃起熊熊大火,直接駛向曹營,到時候曹操根本無法阻擋,而船又全是鐵索鎖住的,動彈不得,到時候真燒起來,成千上萬的船完全是活靶子,到那個時候,赤壁之戰的一把大火就提前上演了,這也就是魯肅說的:幸好沒好,諸葛亮留了後手。



什麼?你說沒有東風,諸葛亮早就借來了東風好吧,東風會將火船直接吹向曹營,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歷史上的草船借箭,成為諸葛亮家喻戶曉的傳奇經典,三天十萬之箭就這樣被籌借到了。在我們佩服諸葛亮智謀的同時,也不禁為他捏了一把汗,既然東風等來了,那麼要是曹操乘機放火箭,豈不是讓孔明計劃泡湯?

正好周瑜也可以藉機刁難諸葛亮一把不是,歷史的真相究竟該作何解釋呢?

難道事後諸葛亮真的就這麼好當嗎,還是諸葛亮當時也在賭曹操敢不敢放火箭呢?

這其中原因有三點:

  • 火箭成本高

比起普通箭矢,火箭要再加一道工序,就是要在箭上包上用燃油浸泡的麻布,這可是一項大工程,何況當時生產力也有限。

這樣一折騰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曹操豈能如此愚蠢,歷史上關於火箭的歷史,最早也出現在公元228年,當時根本沒有火箭這個物件兒。

  • 費力不討好

火箭對於敵方造成破壞性打擊的同時,也給自己帶來隱患,畢竟火箭製作需要浸泡易燃燃料,堆放極其困難,何況當時算是夜晚突襲,江面上霧氣比較大,自然也不是放火箭的好時機。

畢竟箭矢射程範圍有限,在沒有搞清楚對方狀況時,貿然放箭只會讓對方藉機改變策略,作為防守方。這樣做無異於惹火上身,只要稍微藉助風力,便會給他們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屬實吃力不討好,向來謹慎的曹操,自然不願意冒險。

  • 諸葛亮料定曹操不敢

最大的一個原因莫過於,曹操部下多為北方人,並不擅長水面作戰,當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曹操手下的謀士就及時給曹操獻計獻策,說如果用鐵鏈將船連在了一塊兒,這樣雖然巧妙解決了翻船帶來得損失,但同時也增加了團隊集體覆滅的風險。

這樣就相當於“一根繩上的螞蚱”,真要出事沒人能跑得了,當時也或許諸葛亮早就看到這一點,料到曹操不會冒險放火箭,自然也就對於這一舉措很有把握。

但是歷史的真相究竟是怎樣呢?

原來這一切都只《三國演義》作者杜撰的情節,真正的草船借箭遠沒有如此完美,而且還是冒了很大的風險的。

歷史上的諸葛亮遠沒有這麼厲害,只不過被過度神化了,反而真相太過於骨感現實不願意被人所接受。

當時故事的主角應該是孫權,為了摸清曹軍動向,孫權冒險帶兵駕船前去試探,結果向來謹慎的曹操在他們進入射程就開始射箭。

由於為了刺探軍情,船上只是放稻草模擬軍隊,畢竟為了射程,當時的弓箭還是挺重的,有船發生側翻後,孫權當即調整策略,將船的另一側也受箭來平衡,孫權目的達到,也就安然離去。

關於草船借箭的歷史原型,應該是唐朝的名將張巡與安祿山之間發生的。

當時張巡被困,由於被圍困長達一個多月,眼看就要彈盡糧絕的時候,機智的張巡藉著夜色用稻草人假裝真人突襲。

此時死守在城牆下的敵軍誤以為他們要偷襲,就立馬用亂箭打算將其射殺,天亮才發現這不過是圈套而已。

同樣的套路被用在了第二天夜裡,敵人放鬆緊惕,結果這次是真人,敵方在沒有察覺的同時,就已經損失慘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雍丘之戰》。

小說畢竟是小說,僅僅是為了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會對事實進行誇大揉合,並不能當成歷史事實,還是要尊重歷史,切勿被小說迷惑。

關於草船借箭的故事,您有好的解讀思維,也可以一起在評論區留言探討哦!


大國布衣


三國諸葛亮,羽扇綸巾,運籌帷幄,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一出山就燒博望、燒新野,燒赤壁,燒的曹操是焦頭爛額,叫苦不迭。諸葛亮憑藉三把大火,威名震天下,氣的周瑜都無奈的嘆息:“既生瑜,何生亮!”,然後吐血而亡。

諸葛亮有名的草船借箭,就發生在赤壁大戰之時。我們要想知道曹操不放火箭的原因,以及孔明所留的一手計策,就還是要先了解一下草船借箭的故事過程。然後,我們根據演義和相關史料,稍作分析,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諸葛亮草船借箭

話說諸葛亮舌戰群儒,智激周瑜,說服了江東君臣,聯合劉備一起抗曹。周瑜率大軍與曹操對峙於赤壁兩岸。周瑜施計,蔣幹盜書,騙曹操殺了蔡瑁、張允兩個水軍大都督,讓曹操的水戰能力大減。

原本孫權、周瑜想說服諸葛亮棄劉投孫,可是諸葛亮不為所動。周瑜覺得諸葛亮的才能高於自己,如果不除掉諸葛亮,日後必為大患,因此動了借軍令殺孔明的年頭。於是,周瑜讓魯肅去探孔明是否識破了他設下的“蔣幹盜書”之計。結果,諸葛亮一見到魯肅就道喜,原來孔明早看穿了一切。原本,諸葛亮應該低調,諸葛亮為什麼要自己找死呢?其實,諸葛亮也下定了除掉周瑜的決心,開始了“三氣周瑜”之旅。

周瑜聽了魯肅的回報,恨的牙根癢癢,誓殺孔明。於是,就叫來了諸葛亮,問諸葛亮水戰以何兵器為先。孔明想都沒想,以弓箭為先。好吧,既然先生說了,那就在十日之內造十萬支箭吧。孔明更牛,哪裡用的了十日那麼久,三日足矣!還立下了軍令狀,造不出箭請死。周瑜自然大喜,可是讓周瑜沒想到的是,當孔明拿出箭矢之時,他再回想到現在的諸葛亮,只會更氣。

諸葛亮立了軍令狀,老實人魯肅急了,天天催孔明趕快吧,要不腦袋就沒了。結果,孔明卻悠然自得,不用著急,去幫我準備二十隻輕便快船,每船三十餘人,並布幔束草等物,盡皆齊備即可。然後,跟魯肅約定第三日的四更江邊見面。

借箭的過程就不用多說了,到了時辰,諸葛亮和魯肅坐於船中飲酒,二十隻船,用長索相連(注意,這點很關鍵,諸葛亮也用了連環計),徑望北岸進發。當夜大霧,曹操恐懼有詐,只教一萬人在寨前放箭,一直放到了日高霧散之時。此時的諸葛亮看霧氣將散,急令回營。當曹操得知時,孔明的船隻已經走出二十餘里了。

孔明的草船借箭,共得箭十五六萬支之多,把周瑜搞的是羨慕嫉妒恨呀。周瑜後面就要一起出火攻計,讓諸葛亮借東風了,大家都比較熟悉了,我們就不多說了。而曹操呢,白白丟了將近二十萬支箭,自然是氣惱煩悶不已。那麼,當時諸葛亮的船隻首位相連,船上都是布幔、稻草等可燃物,為什麼曹操不放火箭呢?

曹操不放火箭的原因

有人說三國時期,還沒有火箭之類的武器,所以,曹操沒有使用火箭。這是沒有細看裴松之註解的《三國志》呀。我們可以肯定的說,三國時期,已經有火箭了,而且,諸葛亮還真的被火箭打敗過。

啊……諸葛亮被火箭打敗了?震驚吧!奕天絕不騙人。在裴松之作注時引用的《魏略》中記載,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出兵陳倉,為郝昭所拒,最後不克而還。當時,諸葛亮使用雲梯衝車攻城,“昭於是以火箭逆射其雲梯,梯然,梯上人皆燒死。”唉,孔明真的敗了。

一處不足為證,在《三國志》中還有記載,司馬懿高平陵之變奪權之後,曹魏舊將不服,發生了“淮南三叛”。其中最後一叛,諸葛誕被司馬昭大軍包圍後,意圖突圍,發兵進攻南圍。南圍守軍“臨高以發石車火箭逆燒破其攻具”,諸葛誕進攻失敗。可見,火箭當時可是防守利器。

那為什麼曹操不用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寫三國小說的作者不讓用呀。否則,諸葛亮不被燒死,也會因為沒有借到箭被周瑜所殺。其實,草船借箭是有原型的,那就是孫權乘舟探曹營。

草船借箭的歷史原型

赤壁之戰後的三四年,曹操出兵進攻濡須口,與孫權對峙。按照《魏略》的記載,孫權乘坐一艘大船,去查探曹操的水軍大營。“公使弓弩亂髮”,公就是曹操,一看到孫權這麼大膽,竟然敢隻身前來探營,太囂張了,給我射。

結果,曹軍射出的弩箭,紛紛射到了大船的一側,因為重量不均,“船偏重將覆”。孫權一看,咱們看過了,回吧。於是掉個頭,另外一邊受箭。孫權還讓手下慢點開,曹操你快點射,多射點,要不我船翻了。等到“箭均船平,乃還”。孫權淡定吧,曹操後來還慨嘆:“生子當如孫仲謀!”

小說家們就是看到了孫權的這個故事,為了凸顯諸葛亮的謀略和才能,順便貶損周瑜的小氣與無能,就幫諸葛亮設計了“草船借箭”的故事。不過,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的確沒有編圓滿。畢竟當時已經有火箭了,在大霧的夜間,曹操不用火箭進行探查,過於不合常理了。

再看最後一個疑問,魯肅為什麼說幸虧沒用火箭。

孔明真的還留了一手?

這個說法也就是最近才出現的,說魯肅當時慨嘆曹操幸虧沒放火箭,因為諸葛亮還留了一手。這就純屬杜撰了。

那諸葛亮留的一手是什麼呢?前面我們說過了,草船借箭之後,就要出火攻計了。所以,有人就參考火燒赤壁,給諸葛亮又加了一個計策,提前火燒曹營。如果曹操敢用火箭,那麼諸葛亮就會命令士兵,將著火的火船,開向曹營。這……簡直就是自殺麼。

前面我們說過了,演義中諸葛亮借箭時可是二十隻船“用長索相連”。曾記否龐統巧獻連環計,讓曹操鐵索連舟。諸葛亮自鎖戰船,這已經是自己找死了。之所以讓諸葛亮鎖船,是怕大霧中有船隻迷失,那麼借的箭就有可能不足了。而這麼做的前提是,小說作者已經假定了曹操不會用火箭。

而且還有一點,周瑜曾經被飄揚的軍旗掃過,急到口吐鮮血,昏厥倒地。之後,才有了諸葛亮“借東風”。諸葛亮為什麼要借東風?因為當時刮的西北風,如果放火,只會燒吳軍。如果曹操用火箭,諸葛亮的船著火,因為風向不對,根本就燒不到曹操的大營。更何況,當時龐統還沒去獻連環計呢,即使燒著了,曹操也可以輕鬆應對。

說到底,“草船借箭”這件事,根本就沒發生在諸葛亮身上。既然不是真實發生的故事,我們瞭解一下前因後果,茶餘飯後,權當一樂,足矣。


奕天讀歷史


古人編的故事,騙了國人千多年。

弓箭的射程不到百米,肉眼完全可看清對方請況。何況,對方遭大量箭矢攻擊,而不還手,毫無察覺,曹操也不會愚蠢到如此弱智地步。

如果察覺吳軍基本都是無戰鬥力的空船,這麼好的戰機,曹方豈肯放過!

一隻機動小型船隊,用火攻辦法,必將殺得東吳片甲不留。

這都是民間美化諸葛亮而編造的故事,正如空城計一樣,編得玄之又玄。


辛福先


魯肅並沒有說過幸好沒放這一句話,他啥事都不知道,就跟著諸葛亮前去收箭去了。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是諸葛亮最得意的事情之一。周瑜想借造箭之機,故意刁難諸葛亮,趁機除掉諸葛亮。然而,諸葛亮技高一籌,每次都很隨意地化解,這次借箭也不例外。

周瑜讓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10萬支箭,如果完成不了,就軍法處置。諸葛亮認為10天太多了,只需要3天足以,還立下立下軍令狀,如果完不成,提頭來見。這一幕把旁邊的魯肅看得目瞪口呆,想攔也攔不住。

周瑜還想著讓軍士故意拖延時間,致使諸葛亮在三天內無法造出十萬支箭,再將其軍法處置。沒想到諸葛亮不需要箭竹、翎毛、膠漆等箭矢原材料,他只是讓魯肅準備二十隻船,每船要軍士三十人,船上要有青布和一千多束草。

忠厚的魯肅雖然不解,私下裡給諸葛亮準備好,送到諸葛亮大營。第一天就這樣過去了,諸葛亮沒有動靜。第二天,諸葛亮照樣靜悄悄的,一點也不把十萬支箭的事放在心上。到了第三天白天,諸葛亮還沒動靜,他可真能沉得住氣。一直到了這天的四更時分(大概是半夜一點),諸葛亮秘密把魯肅請到船上,說道:“特請子敬同往取箭。”

魯肅糊塗了,不知道去哪取箭。諸葛亮道:“子敬休問,前去便見。”諸葛亮與魯肅,帶領二十隻鐵鎖相連的快船,向曹營北岸進發。這天夜裡,大霧漫天,長江之中,霧氣更甚,即使人站在對面,也不一定能看見。

大概到了五更時分,諸葛亮的船接近曹操水寨。 諸葛亮讓手下軍士把船隻由東向西,一字擺開,並在船上擂鼓吶喊。他這一番操作,把魯肅嚇了一跳,驚呼道:“倘曹兵齊出,如之奈何?”諸葛亮笑道:“大霧瀰漫,我賭曹操一定不敢出戰。咱兩隻需要酌酒取樂,等待霧散回去即可。”

曹營水軍都督毛玠、于禁兩人聽到對面鼓聲震天,慌忙飛報曹操。曹操是一個多疑之人,心想重霧迷江,必有埋伏,千萬不可輕舉妄動,於是派出水軍弓弩手,射退敵軍。”他感覺不保險,又派人到旱寨內,讓張遼、徐晃各帶3000弓弩軍,火速到江邊射箭。毛玠、于禁的水軍,加上張遼、徐晃的陸軍,一共約一萬餘弓箭手,都向江中放箭,霎時間箭如雨發。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卻說曹寨中聽得擂鼓吶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飛報曹操。操傳令曰:“重霧迷江,彼軍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輕動。可撥水軍弓弩手亂箭射之。”又差人往旱寨內喚張遼、徐晃各帶弓弩軍三千,火速到江邊助射。

諸葛亮在船的一面射滿箭後,把船掉頭,再次逼近水寨,讓另一面受箭。等到太陽出來,大霧散去,諸葛亮下令收船回家。只見這二十隻船兩邊束草上,密密麻麻排滿箭。諸葛亮還讓各船上軍士大喊:“謝丞相箭!”曹操明白真相後,想追也追不上了,懊悔不已。

那麼,曹操為何不放火箭啊?原因如下。

其一,曹操放箭就足夠了,沒必要畫蛇添足放火箭。

在曹操的眼中,面對未知數量的敵軍來襲,放箭即可,沒必要放火箭。根據演義中描述,曹操一共派出水軍、陸軍弓箭手,加起來近萬人。這麼多人射箭,即使對面是鐵人,也被射成刺蝟了。何況,曹操通過探聽得知,對面與自己對峙的孫權和劉備聯軍,才有數萬人,即使傾巢而出,也扛不住這十幾萬支箭。因此,曹操沒必要畫蛇添足,興師動眾放火箭。

其二,諸葛亮船隊距離曹營太近了,曹操放火箭,可能“偷雞不成蝕把米”。

古代弓箭距離,大概有200米,再遠了就超出弓箭範圍了。200米是多近的範圍?就是在對面大聲說話,你也能聽到。而當時的風向飄忽不定,如果曹操放火箭,很可能將自己的船隻點燃。當時,曹操的戰船都在江邊停放著,雖然還沒有用鐵索首尾連環,萬一一隻船著火,也會迅速擴大。因此,不到萬不得已,曹操是不會放火箭的,怕“殃及池魚”。

結語:

演義中,諸葛亮草船借箭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算準了三天後的半夜會有大霧,才敢冒險借箭的。而一生謹慎的諸葛亮是不會冒險的,在大霧天氣中向曹操借箭,看似冒險,實則有驚無險。這是因為諸葛亮在充分考慮曹操多疑的性格、大霧瀰漫等原因之後做出的決定。

如果曹操放火箭,諸葛亮就會放棄部分船隻,坐著小船逃生,而那些中火箭的船隻就會衝向曹軍水軍營寨,引燃曹軍大批船隻。赤壁大火會提前上演。因此,諸葛亮是有預案的,有應對曹軍放火箭的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