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芬兰明明是个小国,为什么却在战争里让苏联吃尽苦头?

德国闪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打响的时候,德国法西斯在欧洲真的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先是以非常快的速度打败了法国,转而开始向英国发起进攻,面对来势汹汹的德国英国根本没有反击之力,随后开始回过头来东进攻打苏联,苏联差一点就灭国了。

二战时期芬兰明明是个小国,为什么却在战争里让苏联吃尽苦头?

但是法西斯的势力并没有能够完全占领欧洲大陆,当时欧洲那些没有被法西斯占领的国家开始保持中立的态度,并宣布永久保持中立比如瑞典、瑞士、芬兰等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立国,但是很奇怪的是一直都保持中立态度的芬兰却突然加入了战争对苏联发起来袭击,并且让苏联吃尽了苦头。

二战时期芬兰明明是个小国,为什么却在战争里让苏联吃尽苦头?

1941年6月22日,德国集结大军从北、中、南三个方向对苏联发动闪击,面对德军精心策划的这场袭击苏联连连败退,没有还击之力,此前建立的东部防线也全面沦陷,就在这个时保持中立的候邻国芬兰也开始对苏联发起进攻,真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那么一直保持中立的芬兰为什么会对苏联发起进攻呢?而作为小国的芬兰又为什么能让苏联吃尽了苦头呢?下面就让我们看一看这其中的原委。

一、苏联进攻在先

其实,如果了解了芬兰进攻苏联这件事情的事情以后可以说这件事情其实是怪苏联的,原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虽然德军并没有首先向苏联发起进攻,但是苏联觉得战火迟早会烧到自己的领土上。所以苏联为了更好的建立本国的防线便向邻国芬兰提出了置换部分领土的要求。

二战时期芬兰明明是个小国,为什么却在战争里让苏联吃尽苦头?

苏联看上的是芬兰的卡累利阿地峡,因为这个地峡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易守难攻而且可以很好的弥补苏联领土大部分都是平原的地理缺陷。一开始苏联说愿意用一块更大的领土与芬兰进行交换,这份提议看上去芬兰是更占便宜的,但实际上苏联用于交换的领土是一块被废弃地方,没有什么实际的价值。而卡累利阿地峡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经济发达,最重要的是如果交换成功苏联的防线就能够更加坚固,并且军事调动也会更加方便。在这种情况下芬兰拒绝了苏联的提议。

二战时期芬兰明明是个小国,为什么却在战争里让苏联吃尽苦头?

遭到拒绝的苏联竟然决定用武力强行夺取卡累利阿地峡对当时宣布中立的芬兰发起了袭击,发起了苏芬战争。芬兰人民对此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虽然芬兰人民骁勇善战,但是毕竟双拳难敌四手,苏联百万大军压境,面对这样悬殊的力量对比芬兰还是输了。但是芬兰并没有忘记这一切,一直在等待时机,所以在德国进攻苏联的时候芬兰才会趁势对苏联发起进攻。而且芬兰还是比较厚道的只是要求苏联归还本属于自己国家的领土,并没有趁火打劫,而且也不是和德国同盟,只是借势而已。

一、苏联过于轻敌

就当时苏芬两国的综合国力来看苏联是一个工业大国,而芬兰只是北欧一小国,显而易见双方的实力对比是非常悬殊的,所以当时人们都认苏联会以压倒性的优势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并且能够很快结束战斗。但是这场被人们认为很快就会结束的战争却足足持续了三个半月的时间,而且这三个半月的战斗过程更是让所有人都大跌眼界,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二战时期芬兰明明是个小国,为什么却在战争里让苏联吃尽苦头?

毕竟双方在军事实力上不是一个量级的,苏联最终还是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但是芬兰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让苏联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打出了10比1的战损比。在冬季战争中,苏联大约有20万的士兵阵亡50余万人受伤,反观芬兰方面居然上网总人数加在一起都不到3万。后来,一些经历过冬季战争的芬兰老兵在回忆起这段往事的时候总是神情自豪,他们会骄傲的说,每倒下1个芬兰战士,就要有10个苏联士兵为此付出代价。

冬季战争以后,人们对苏联的实力有了重新的评价,许多人认为苏联其实是外强中干,并没有他们认为的那么厉害。苏芬战争后,英国首相丘吉说:“芬兰已在全世界面前暴露了苏军的无能。”在这种情况下纳粹德国也有了类似的判断,所以才会毅然决然的的发动了“苏德战争”。之所以造成了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为苏联过于轻敌。

二战时期芬兰明明是个小国,为什么却在战争里让苏联吃尽苦头?

在发动苏芬战争前,苏联认为芬兰只是个北欧的一个小国,军事力量薄弱,而且政府不得人心。所以一旦苏军发起攻击,芬兰人民就会借机推翻政府,使芬兰陷入内乱,这样苏联凭借绝对的军力优势就可以快速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在没有做好充分的的准备就直接对芬兰发了进攻。轻敌乃兵之大忌这直接导致了苏军严重受挫。

一、芬兰国内优势

在这场冬季战争中芬兰占据了很大的地理优势,芬兰国内的地形非常复杂,国内遍布天然障碍物,重型武器在这里很难发挥作用。而且在芬兰与苏联的交界线处有许多的森林、湖沼,这可以有效的增加苏军的行军难度,而且芬兰还在重要的战略地点加大了军事布防,苏军想要强行突破就一定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而且在交通运输方面芬兰也有较大优势,苏军想要到达芬兰就只有一条铁路可以选择,这就给苏军的武器装备的调动带来了很大的问题。而与苏军相比芬兰国内有着更好的交通线路,可以更加灵活、迅速的将军备物资送往前线,为前线将士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二战时期芬兰明明是个小国,为什么却在战争里让苏联吃尽苦头?

正是因为苏军在战前过于轻敌,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所以在发起战争的时间选择上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苏军发起进攻时正直冬季,军队要在风雪中前进和作战这就进一步加大了苏军的进攻难度。而且芬兰人还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从苏军侧翼展开袭击和游击战,打得苏军叫苦不迭。

结语

因此,这是因为苏联在战前过于轻敌,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所以才会在战争刚刚打响就严重受挫,吃尽苦头。但这并非苏军战斗力不行,而是他们面对的客观条件实在太差。此外,芬兰人在这一战中充分利用了自身拥有的各项优势,战术布置合理,这也是他们让入侵者付出极为惨重代价的最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世界战争通鉴》、《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