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五胡十六國? 什麼又叫五代十國?

本人又名胡咧咧


按照朝代的時間區分。

五胡十六國是東晉八王之亂之後,由於東晉國力衰弱,使得少數民族入侵中原,“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十六國是其他大小十六個政權。

五代十國是唐朝末年,黃巾起義之後出現的大小政權,“五代”指朱溫的後梁,李存勖的後唐,石敬瑭的後晉,劉之遠的後漢,柴榮的後周。十國指其他的大小政權。




漂泊的鐵牛


五胡十六國(304-439)和五代十國(907-979)算是中國歷史上最亂的兩個時代了,很多國人根本搞不清到底是哪“五胡”、哪“十六國”、哪“五代”、哪“十國”。今天咱們就來詳細梳理一下這兩個超級亂世。

五胡十六國

五胡指的是匈奴、鮮卑、羯族、氐族、羌族五個少數民族,他們都是東漢三國時期被中原政權遷居到北方地區的,其中匈奴主要分佈在華北,鮮卑分佈在華北和東北,羯族分佈在西北,氐族羌族則分佈在陝西、甘肅、青海、四川等地。五胡十六國中,除了前涼、西涼兩個政權是漢族建立以外,其餘十四個政權均為這五個少數民族或是胡化的漢人建立。其中鮮卑族建立了六個(前燕、後燕、西秦、南涼、南燕、北燕),匈奴建立了三個(前趙、北涼、胡夏),氐族建立了三個(成漢、前秦、後涼),羯族建立了一個(後趙),羌族建立了一個(後秦)。當時除十六國以外,實力比較強的政權還有南方的東晉一直存在了百年,此外還有前秦崩潰後加入亂局的拓跋鮮卑建立的北魏,後來正是北魏結束了十六國,同時東晉也被劉宋代替,雙方共同開啟了南北朝時期。

除了十六國以及東晉、北魏之外,當時其實還出現了許多小政權,比如丁零人的翟魏、楊氏的仇池、拓跋鮮卑在青海建立的吐谷渾、段部鮮卑、宇文部鮮卑、冉閔篡後趙皇位後建立的冉魏、慕容衝的小國西燕、以及北魏的前身代國等等,真可以說是超級亂世了。不過這些小政權要麼僻處邊塞,對中原的影響力較弱,如吐谷渾、代國;要麼實力太弱,存在時間短,唱不了主角,如翟魏、仇池、西燕;要麼如冉魏這樣一般是被算進後趙歷史的(就像王莽被算進漢朝、武則天被算進唐朝一樣)。

那麼這十六國中,誰的實力最強呢?首先我們來理一理十六國出現的順序:

1前涼301-376,最早建立的政權,八王之亂時晉朝的涼州刺史張軌趁亂割據河西走廊,雖然奉晉朝正朔,但實際上已經開始獨立發展了;

2成漢304-347,氐族人李雄在四川盆地建立的政權;

3前趙304-329,匈奴人劉淵在華北地區建立的政權,因為是第一個在中原建國的胡人,因此也被視作是五胡十六國的正式開端;

4後趙319-352,羯族人石勒在華北地區建立的政權,先與前趙對峙,後於329年滅前趙,幾乎統一北方,但很快爆發內亂,皇位被冉閔所篡,後冉閔又被前燕慕容氏所滅,後趙滅亡;

5前燕337-370,鮮卑慕容皝在遼東地區建立的政權,慕容儁時期南下滅後趙,一度佔據華北,但又為前秦所滅;

6前秦350-394,氐族苻健在關中地區建立的政權,苻堅時期先後滅前燕、前涼、代國,是北魏之前唯一一個統一北方的政權,但淝水之戰敗於東晉,北方重新陷入混亂,後被後秦所滅;

7後燕384-407,鮮卑慕容垂在華北地區復興燕國,後敗於北魏,又發生內亂,被北燕馮氏取代;

8後秦384-417,羌族姚萇在關中地區建立的政權,後被東晉劉裕所滅;

9西秦385-431,鮮卑乞伏國仁以甘肅蘭州為中心建立的政權,後被胡夏所滅;

10後涼386-403,氐族呂光在河西走廊地區建立的政權,後投降後秦,國滅;

11北涼397-460,匈奴沮渠蒙遜在河西走廊建立的政權,先被北魏所滅,但餘部逃往西域高昌地區復國,一直存在到北魏中期才被柔然所滅

12南涼397-414,鮮卑禿髮烏孤在甘肅西部、寧夏一帶建立的政權,後被西秦所滅;

13南燕398-410,後燕內亂分裂後,鮮卑慕容德在山東、江蘇北部一帶建立的政權,後被東晉劉裕所滅;

14西涼400-421,漢人李暠以酒泉為中心建立的政權,後被北涼所滅;

15北燕407-436,鮮卑化漢人馮跋取代後燕後建立的政權,以河北地區為中心,被北魏所滅;

16胡夏407-431,匈奴赫連勃勃以陝西榆林為中心建立的政權,被北魏與吐谷渾夾擊滅亡。

這十六國的國祚排名大致是這樣的:

1前涼75年

2北涼63年

3西秦46年

4前秦44年

5成漢43年

6後秦33年

7後趙33年

8前燕33年

9北燕29年

10前趙25年

11胡夏24年

12後燕23年

13西涼21年

14後涼17年

15南涼17年

16南燕12年

但是國祚長短並不代表國力強弱。前涼這樣的政權之所以國祚綿長,只是因為它僻處河西地區,不太參與中原爭奪而已,一旦中原霸主決出,他們就會岌岌可危。按照國力來說,這十六國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檔次。

第四檔次:較弱,存在感低,算是跑龍套的。這個檔次有北涼、南燕、西涼、南涼四國,北涼、西涼、南涼都只割據了一部分的河西地區,雖然北涼靠著逃亡西域而得以苟延殘喘了一段時間,但總的來說還是個弱國;而南燕則國祚極短,沒有來得及做什麼建設,就成了劉裕北伐的第一個犧牲品。

第三檔次:中等,存在感一般,算是小角色。這個檔次有後涼、成漢、北燕、西秦四國。西秦在後涼崩潰後算是甘肅地區的第一大國,一度還滅了南涼;北燕繼承了後燕的大部分家底,尤其在馮跋時期還是做了很多恢復生產的建設工作的;成漢佔據巴蜀平原,生產力還算可以,無奈從建國開始幾乎就一直處於內亂中,等到東晉一騰出手,立馬就把它滅了;這四國中最強的是後涼,它建立之初基本恢復了前涼的疆域,統治了整個河西,最後是在後秦、南涼、北涼三國夾擊之下才實在頂不住了,向後秦投降,才亡了國的,也算是輸的比較體面。

第二檔次:較強,存在感較高,算是唱配角的。這個檔次有前趙、後秦、胡夏、前涼四國。前涼算是十六國五個“涼”裡面最強的一個了,長時間統治整個河西地區,偏安了七十多年才被前秦滅掉,在張駿、張重華二人統治期間還蠻強盛,為中原漢文化保留了血脈;胡夏的開國君主赫連勃勃雖然是個暴君,但確實很能打,先是擊敗了東晉的守軍、進佔長安、從而雄霸關中,後又在即將亡國之際還能順手滅了西秦,可見軍事實力的確不俗;後秦是最終滅掉前秦的國家,基本接收了前秦在關中的家底,姚興統治時期也非常強盛,還為中國的佛教事業做了很多貢獻,不過姚興剛死就立馬被劉裕滅掉,也確實減分不少;前趙就不用多說了,是十六國中第一個在中原建立的胡人政權,還滅掉了西晉,劉淵、劉聰時期這個政權還是挺強盛的,但在和後趙的對決中輸掉了,地盤最大的時候也就是佔據了關中和華北的一部分而已,只是因為作為正式拉開五胡十六國序幕的政權,在舞臺上露臉機會才多一點,算是最強配角。

第一檔次:很強,屬於唱主角的。這個檔次有前秦、後趙、前燕、後燕四國。前後燕在鼎盛時期所佔地盤基本差不多,都統治了整個華北地區。不同的是後燕的鼎盛時期相對短了點,從慕容垂建國到參合陂之戰才區區十年便陷入了衰落。前燕則擁有著一套全明星陣容:從慕容皝割據遼東開始崛起,到他大兒子慕容儁入主中原,再到他二兒子慕容恪輔政期間達到鼎盛,這個過程持續了近三十年。此外,後燕的建立者慕容垂是慕容皝的三兒子,南燕的建立者慕容德是慕容皝的四兒子,這一家人四個皇帝一個權臣,真是全明星陣容啊!難怪慕容復老想“復國”呢,他的祖宗的確很厲害。

後趙算是第一個有希望統一北方的政權,石勒從奴隸奮鬥成開國皇帝,還滅了前趙,算得上是個英雄。當時後趙一度雄踞北方,周邊只剩下了前涼、前燕、代國、成漢等幾個小政權。可惜石勒一生忙著和劉曜打仗,還沒來得及建設就去世了。他侄子石虎徹底把後趙的家底給掏空了,然後又上演了一出“八王之亂”,最後反而是一個胡化漢人冉閔給他們爭了最後一點兒面子。

前秦毫無疑問是十六國中最強的政權,苻堅大帝和王猛的君臣組合,更可以說是整個十六國時期最耀眼的明星。在北魏之前,前秦是唯一一個統一了整個北方的政權,其疆域甚至超過了三國時的曹魏,眼看幾乎要統一全國了。可惜成也苻堅,敗也苻堅,淝水一戰,一切化為泡影。苻堅的故事只能說明一點:過分的寬容,在亂世中是行不通的。

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相比五胡十六國來說,顯得清晰多了。所謂“五代”,就是統治北中國的五個前後相繼的政權,分別是後梁(907-923)後唐(923-936)後晉(936-947)後漢(947-951)後周(951-960),這五個政權除後唐定都洛陽外,其餘四個都定都開封,北宋正是繼承了後周的法統,因此也定都開封。五代中,後梁、後周的建立者朱溫和郭威為漢人,而後唐、後晉、後漢的建立者李存勖、石敬瑭、劉知遠則為沙陀人,不過當時這些沙陀人都早已漢化,因此都被認可為中原政權。

稍亂一些的是“十國”。這十國按照時間順序是這樣的:

1南吳902-937,由唐朝的淮南節度使楊行密建立,佔據江西、江蘇一帶,後被南唐取代;

2前蜀907-925,由西川節度使王建所建,佔據四川盆地、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被後唐所滅;

3吳越907-978,由杭州刺史錢鏐所建,佔據浙江地區,後投降北宋;

4南楚907-951,由楚王馬殷所建,佔據湖南地區,後被南唐所滅;

5閩國909-945,由閩王王審知所建,佔據福建地區,後被南唐所滅;

6南漢917-971,由南海王劉龑所建,佔據兩廣地區,後被北宋所滅;

7南平924-963,由荊南節度使高季興所建,佔據湖北地區,後投降北宋;

8後蜀933-965,由西川節度使孟知祥所建,佔據四川盆地,與前蜀疆域大致相同,被北宋所滅;

9南唐937-975,由南吳齊王李昪所建,極盛時佔據江西、江蘇、福建、湖北、湖南等地區,被北宋所滅;

10北漢951-979,十國中唯一地處北方的國家,佔據山西中北部,後漢滅亡後,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的弟弟劉崇在山西稱帝,延續後漢國祚,被北宋所滅。

除了五代十國外,當時並存的還有塞北的遼國(916年建立)、西南的大理國(937年建立)、西北的夏州節度使(即後來西夏的前身)等等,其中遼國對中原的影響非常大,後唐、後晉兩朝均為遼國所滅,還一度入主過中原。

五代十國十五個政權的國祚排名:

1吳越71年

2南漢54年

3南楚44年

4南平39年

5南唐38年

6閩國36年

7南吳35年

8後蜀32年

9北漢28年

10前蜀18年

11後梁16年

12後唐13年

13後晉11年

14後周9年

15後漢4年

可以看出,“十國”的國祚明顯長於“五代”,但這只是因為五代所處的中原地區內亂、戰亂頻繁,而十國大部分則偏安一隅,反而比較太平。論國力,佔據中原的五代當然要遠強於其他十國。五代的國力排名,最弱是後漢,僅存在四年就被郭威推翻了,沒時間搞什麼建設;其次是後晉,石敬瑭割讓了燕雲十六州,給遼國當“兒皇帝”,後來又被遼國南下滅掉,也算是窩囊之極了;第三是後梁,畢竟國祚算是五代中最長的,雖然地盤不太大,華北一直被李克用佔據著,但老奸巨猾的朱溫還是有一定能力的;第二是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先是滅亡後梁,又滅掉前蜀,李嗣源時期又進行了生產恢復,國力一度十分強盛,最終只是亡於內亂;最強的當屬後周,雖然失去了燕雲十六州,但在柴榮時期進行了一系列建設,後周國力極為強盛,要不是柴榮英年早逝,搞不好能收回十六州也未可知,北宋直接繼承的就是後周的基業,可見後周已經擁有了統一全國的能力。

十國中,也可分為強弱兩檔:較弱一檔有北漢、南漢、南楚、閩國、南平五國。南平最弱,只有荊州一地,純粹靠交通位置掙點錢而已;閩國也只有福建一地;南楚只有湖南一地,好在湖南比較大,馬氏也搞了些建設;南漢佔據兩廣,地盤不小,可惜在當時還是蠻荒之地,生產力不發達;北漢儘管地盤小,但卻是較弱一檔中最強的,畢竟抱著遼國的大腿,軍事實力還是有一點的,不然也不可能扛住柴榮的進攻。

較強一檔的五國,有南唐、吳越、後蜀、前蜀、南吳。南吳是南唐的前身,佔據的是江蘇、江西兩塊富庶地區,滅亡原因也只是內部篡位,並不是被外力滅掉的;前後蜀佔據巴蜀平原,國力都不弱,但後蜀在孟昶的治理下比前蜀更加安定一些;吳越國佔據浙江地區,也是富庶繁華之地,而且吳越國在十國中國祚最長,社會也非常穩定,一直到宋太宗時期才主動歸降;十國中最強的一國,毫無疑問是南唐,南唐滅掉了南楚、閩國兩國,極盛時疆域十分廣大,佔據的又都是富庶地區,後周、北宋都以南唐為心腹大患,也真是難為李後主了,能撐到最後才被滅,已經是很不容易了。


心藍385


五胡十六國和五代十國分屬於兩個不同的時期。


五胡十六國

西晉末年,由於八王之亂,北方少數民族進入中原,北方士族南遷建立東晉,少數民族在北方紛紛建立政權,其中五胡指的是主要的五個少數民族,分別為:匈奴、鮮卑、羯、氐、羌。十六國指的是成漢、前趙、後趙、前涼、北涼、西涼、後涼、南涼、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後秦這幾個主要的國家。五胡十六國直到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滅涼而結束,之後進入中國歷史上的南北朝時期。五胡亂華給中原地區帶來了莫大的災難,對北方的經濟政治文化是一次毀滅性的打擊。

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出現在唐朝末年,由於安史之亂之後藩鎮割據,很多節度使割據一方不聽中央號令,而在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也紛紛自立,其中地處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政權控制中原,形成五代,分別為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它們雖然為五代政權,但是事實上也是割據的小朝廷,所以是否為正統而相互鬥爭。而除了這幾個位於華北比較強大的政權之外,還有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武平等十餘個割據朝廷,是為十國。而五代十國由趙匡胤建立宋而結束


楊姓之然


這是中國歷史上兩個大分裂時期,總結起來就一個字—亂!也正是因為太亂,我們正上學的時候這一階段幾乎都是被一語帶過了,因此現在很多人都有點分不清這兩個時期究竟是什麼時候。今天小祁就來給大家講一講紛亂的“五胡十六國”和“五代十國”。

(五胡十六國和東晉)


時間定位

首先給這兩個時期進行一個大致的定位,因為我身邊的朋友曾經也問過我,結果他們很多都會將這兩個時期搞混,我想如果首先能夠了解這個時期大致處於哪兩個朝代之間,就容易區分和理解了。

五胡十六國是處在三國和隋朝之間,更精確的則是處於西晉和北魏之間。公元304年因李雄和劉淵分別在漢地建立成國(成漢)、在中原建立漢趙(前趙)而開始,到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滅北涼統一北方為止。


(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則處在唐朝和北宋之間,五代十國是五代(公元907年-公元960年)與十國(公元902年-公元979年)的合稱。

五胡十六國(公元304年-公元439年)

五胡十六國中的“五胡”指的是匈奴、鮮卑、羯、羌和氐。自東漢以來,光武帝劉秀打破了西漢邊民嚴禁內遷的鐵律,此後邊民不斷內遷,而大量的遊牧民族也因此以各種方式被遷入以充實邊郡。

而到了魏晉時期,漢族統治者為了加強對少數民族的控制和補充內地勞動人口的不足,因此強制將他們遷入內地。各少數民族人民在內遷後,在漢族的長期影響下,也逐步的由遊牧生活向定居的農業生活過渡。這些少數民族種類很多,主要的就是匈奴、鮮卑、羯、羌和氐。
(五胡)

但是這些內遷的少數民族人民卻受到了殘酷的壓迫,他們對於統治者的怨恨是極深的,因而反抗不斷髮生。隨後西晉爆發了八王之亂,西晉宗室忙於爭權奪利,無暇顧及少數民族,隨後就開始了最黑暗的事件—五胡亂華,少數民族紛紛起兵建立政權,由此北方陷入了極度的混亂之中。

“十六國”則指的是成漢、前趙、後趙、前涼、前燕、前秦、後燕、後秦、西秦、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南燕、北燕以及胡夏等十六國。

五胡代表了建立北方諸國的主要民族,但不是全部,實際上還有漢族(前涼、西涼等)、高句麗族(北燕)、丁零族(翟魏)等民族建立的政權。而十六國也只是統稱,實際上也不只十六國。除了以上的十六國以外,還有漢人冉閔建立的冉魏、丁零翟氏建立的翟魏、鮮卑慕容氏建立的西燕等等,而後來統一北方的北魏的前身代也是其中之一,總共算起來有二十多個政權。需要強調的是,這些國家並不是同時存在的!


(五胡亂華繪畫)

公元304年,李雄於成都稱王,大赦改元。同年受成都王司馬穎之命返回幷州求援的匈奴人劉淵乘機宣佈獨立,稱漢王,同樣大赦改元。因此這一年就成為了“五胡十六國時期”的開端。

公元316年,西晉末代皇帝晉愍帝投降前趙,西晉滅亡,北方諸國紛紛建立,北方由此陷入了更為混亂的戰爭中。

此後,後趙、前燕、前秦都曾佔據過北方的大部分疆域。尤其是前秦王苻堅於公元376年滅代國及前涼,統一了北方。但是他在沒有整合處理好國內各民族矛盾的情況下就貿然發動了滅東晉統一全國的戰爭,最終於淝水之戰中一敗塗地,而此前被滅的諸國都又紛紛復國,其中就包括鮮卑拓跋氏,他們於代地復國,國號為“魏”,史稱“北魏”。


(東晉與前秦形勢)

在此後的紛爭中,北魏逐漸從配角成為主角。公元436年,北魏拓跋燾遠征北燕,北燕滅亡。公元439年,北魏滅亡北涼。至此,北魏統一了華北,中國進入了“南北朝時期”。但是其中還剩一個後仇池未滅,直到443年才被北魏滅掉。

此後又經歷了一百多年的南北對峙,直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楊堅滅陳才又一次完成了統一。

一方面因為連年戰亂,使得北方的社會、經濟都遭受到了極大的破壞。但是另一方面,因為連年戰亂,使得人人厭苦、家家思亂,時而感到人生無常,精神缺乏寄託,因此佛教在此時得到了發展。在佛圖澄、道安以及鳩摩羅什幾位高僧的推廣下,為佛教奠定了發揚的基礎!

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中的“五代”指的是在唐朝滅亡後依次定都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建梁,史稱“後梁”,這就是五代的開端!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篡後周建立北宋,這就是五代的結束!


(五代十國前後期形勢)

五代十國中的“十國”則指的是在中原地區之外存在的許多地方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後蜀、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武平等十餘個政權被《新五代史》和後世史學家統稱為“十國”。公元902年,淮南節度使楊行密受封為吳王,這是十國的開端!公元979年,宋太宗親征北漢,北漢滅亡,這就是十國的結束!

五代十國的主要戲碼仍然是在北方上演,短短53年間,就有5個朝代更迭!

唐朝末年黃巢起義後,藩鎮割據普遍出現。而當初跟隨黃巢的朱溫投降朝廷,逐漸成為了唐末實力最為強大的軍閥。公元907年,朱溫廢黜唐哀帝,自行稱帝,國號“梁”,史稱“後梁”。但是從後梁開國一直到滅亡,都始終處在和河東李克用集團的戰爭中。

公元923年,李克用之子李存勖滅後梁,建立後唐。但是僅僅兩年,李存勖因為沉迷戲曲,不理政務,最終後唐又陷入爭鬥之中。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害怕朝廷猜忌,於是向北方的契丹求援獻出幽雲十六州,甘做“兒皇帝”,最終石敬瑭引契丹兵於公元936年滅了後唐,建立後晉。


(石敬瑭畫像)

但是很快契丹和後晉的關係就開始惡化,經過兩次較量後,在契丹第三次南征時因為重臣杜重威的臨陣倒戈,使得後晉喪失主力,最終後晉被契丹於公元947年所滅。

後晉滅亡後,契丹佔據中原。因為殘暴的統治遭到百姓抵抗,對統治中原失去信心,因此撤出中原。佔據太原的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建立後漢,他趁契丹撤出中原,趁機發兵收復中原。然而僅僅過了三年,藩鎮叛亂,後漢派郭威前去征討,結果又猜忌郭威。隨後郭威上演了第一次黃袍加身的戲碼,率軍打回汴梁,滅亡後漢,建立後周。

郭威死後,他的養子柴榮即位,是為周世宗。柴榮勵精圖治,苦心經營,先後奪取後蜀四州、南唐十四州、遼兩州,大有一統天下之勢。但是不幸的是柴榮在北伐時突然重病,不得不班師回朝,不久就去世了,其子柴宗訓即位。但是不到半年,趙匡胤就在陳橋驛重新演繹了一遍當年郭威黃袍加身的戲碼。隨後趙匡胤回到汴梁城,篡位登基,後周滅亡,北宋建立。這一年是960年,既是五代的結束,也是北宋的開端!
(周世宗柴榮畫像)

再來說十國方面。

江南地區最開始有最強大的南吳,但是沒過幾年就被大臣徐溫奪了大權。後來徐溫的兒子徐知誥篡權建立齊,後又改為唐,史稱南唐,南唐的疆域是十國中最大的,同時國力也是十國中最強的。南唐採取聯合北方契丹制約中原的策略,屢次征討周邊國家發展壯大。

除了南唐以外,其他的諸國本就地盤小,而且還多愛內鬥,因此這些國家能夠自保已是燒了高香了,更別提向外擴張。

北方的北漢是十國中唯一一個位於北方的國家,也是最後一個被滅亡的國家,於公元979年被宋太宗所滅。北漢被滅亡後,五代十國也就真正的結束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五代十國時期靜海軍(今越南北部)開始脫離中國統治。西漢時第一次統治交趾,而南漢則是最後一次統治這裡。北宋時期沒有收復這裡,這也最終導致了越南不再是中國的領土。


小祁說歷史


五胡十六國——三國時期,魏國的皇帝原本是曹操的後代,但到了後來,魏國的大權實際上都被司馬氏家族所控制。魏國發兵消滅了蜀國後,勢為更加強大了。公元265年,司馬炎取代魏帝,自稱皇帝,在洛陽建立了晉朝,歷史上稱為西晉。公元280年,西晉出兵消滅了東吳,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實現了全國統一。

當時,匈奴、鮮卑、羯、氐、羌少數民族大量內遷到黃河流域,和漢族雜居。可是,西晉王朝並不穩固,僅僅維持了幾十年,其內部就發生了火拼與戰亂,使國力受到極大的創傷。公元304年,居住在汾河流域的匈奴人在貴族劉淵的率領下,乘機起兵反晉,自稱漢王。公元316年,匈奴軍隊攻滅了西晉。第二年,晉朝的皇族人司馬睿在建康(今江蘇南京)重新建立政權,歷史上稱為東晉。

匈奴起兵後,鮮卑、羯、氐、羌等也相繼起兵,先後在中國的北方建立了16個割據政權,從而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的“五胡十六國”時代。“五胡十六國”是指自西晉未年到北魏統一北方期間,曾在中國北部境內建立政權的五個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權。五胡指匈奴、鮮卑、羯、氐、羌。十六國指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北涼、前趙、後趙、前秦、後秦、西秦、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夏、成漢。此外,還有代國、冉魏、西燕、吐谷渾等國,實際上共有二十國。所以,從公元265年西晉建立,到公元420年東晉滅亡,晉朝共經歷了156年。而從公元304年劉淵稱王起,到公元439年北魏統一中國北部為止,“五胡十六國”時期共歷時135年。

五代十國——唐朝滅亡之後,中國歷史再次進入了大割據時代。公元907年到公元979年的70多年中,中國的北方前後經歷了五個朝代的更替;與此同時,中國的南方共計有十個並存的政權。所以,這一段歷史時期就被稱為“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是唐朝後期藩鎮割據的繼續和發展。唐朝未年,經過黃巢起義的打擊,唐王朝的實力大為削弱。這時,那些稱雄一方的節度使趁亂起兵,在中原地區進行了長期的混戰。例如,朱溫曾是黃巢農民軍的將領,但後來投降朝廷,做了唐朝的宣武節度使。公元907年,朱溫滅掉了唐王朝,自立為皇帝,改國號為梁,歷史上稱之為後梁。公元923年,後梁被河東節度使李存勖所滅,建立了後唐政權。公元936年,後唐的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又滅掉後唐,建立後晉。後晉王朝於公元946年被契丹攻滅,但原來後晉的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又在公元947年建立了後漢。後漢僅僅維持了4年時間,公元950年,後漢的鄴都留守郭威又滅掉了後漢,建立後周,並維持到公元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五個王朝相繼建立,歷史上稱為“五代”。“五代”總共不過50多年,更換了14個皇帝。這些王朝都建國於華北地區,疆土的面積以後梁最小,後唐最大。

與“五代”幾乎在同一時期,中國的南方也先後出現了十個割據政權,它們是吳、南唐、吳越、楚、閩、南漢、前蜀、後蜀、荊南(又稱南平)和北漢,歷史上稱為“十國”。其中,疆土以荊南最小,僅包括現在的湖北荊州和公安一帶;南唐地域最大,包括長江中下游流域及現在的福建等地;前蜀和後蜀主要在西部的四川等地;南漢在華南地區,而北漢的地域已不能稱為“南方”,主要在中國北方的山西、陜西和河北。

五代十國,大小統治者激烈角逐,兵亂不斷,使整個社會的經濟、文化發展受到了極大的破壞。


文藻巧翁


五胡十六國從公元304年到公元439年結束,是西晉滅亡後的一個歷史時期,五胡分別是匈奴、鮮卑、羯、氐、羌這五個中國古代的少數民族,由這些少數民族(注意:其中的前涼是由漢族建立的)建立起來的十六個政權就是十六國,但實際上這一時期的政權遠遠超過十六個。


十六國的第一個政權是由氐族李特建立的成漢(304年—349年),該政權的主要領土在蜀地。與成漢建立的同時,在中國的北方匈奴人劉淵建立了前趙(304年—329年),前趙於316年滅亡了西晉。

後趙(319年—352年)是羯族首領石勒建立的政權,石勒本來是跟前趙混的,後來由於自身實力不斷壯大,開始與前趙分庭抗禮並且最終滅掉了前趙,由於其國號也為“趙”,為了便於區分,史稱其為後趙。

滅亡後趙的是由鮮卑族貴族首領慕容儁所建立的前燕(352年—370年),前燕的統治範圍差不多是半個中國北方,最終被前秦所滅。

前秦(351年—394年)的建立者是氐族人苻健,苻堅在滅掉前燕、前涼後,幾乎統一了整個北方,但是在淝水之戰中慘敗,北方因此再度陷入混亂,而前秦也很快滅亡。


前秦滅亡後,北方各種各樣的政權就迅速建立了起來。前秦西部分裂為羌人貴族姚萇建立的後秦(384年—417年),隴西鮮卑族(一說屬貲虜)首領乞伏國仁建立的西秦(385年—431年);前秦的東部則是鮮卑族慕容垂建立的後燕(384年—407年)。

後燕在396年六月,被北魏攻下都城中山後,後燕被一分為二。南部獨立出來了鮮卑族慕容德所建的南燕(398年-410年),北部依舊是的後燕的地盤。407年馮跋發動政變擁立了慕容雲,建立了北燕(407年—436年)。

在當時的西北地區,政權也是十分此起彼伏,以“涼”為國號的政權竟然多達五個,根據時間和地點的不同,分別是前涼(318年—376年)、北涼(397年—460年)、西涼(400年—421年)、後涼(386年—403年)和南涼(397年—414年)。除此之外還有南匈奴人赫連勃勃建立的大夏(407年—431年)。

繼續來說說五代十國是個什麼情況,五代十國唐朝滅亡後北宋建立前的一個歷史時期。其中的五代是指定都於中原地區的五個大政權,而十國是指同一時期的各種獨立的小政權,同樣也不僅僅只有十個國家。



朱溫建立的後梁(907年—923年)、李存勖建立的後唐(923年—936年)、石敬瑭建立的後晉(936年—947年)、劉知遠建立的後漢(947年—950年)和郭威建立的後周(951年—960年)。這五個政權是依次繼承的關係,不是特別複雜,而十國就有點搞了。

原唐淮南節度使楊行密,在朱溫建立後梁後於919年正式獨立,建立了吳國(902年-937年),史稱“南吳”。

原唐西川節度使王建,在朱溫弒殺唐哀帝后,王建以反對後梁為藉口自立為帝,國號大蜀,史稱“前蜀”(907年—925年) 。


錢鏐佔據杭州為首的兩浙十三州,建立了吳越國(907年—978年),因其實力弱小旁邊又有南吳和南唐,而不得不依附於中原王朝。

另外其他的三個國家楚、閩和南漢情況也差不多,也是原來唐王朝時期地方官員建立的。原唐遷武安軍節度使馬殷以湖南為中心在927年建立楚國,史稱“馬楚”(907年—951年)。王審知原為唐威武軍節度使,於909年被後梁封為閩王,建立了閩(909年—945年)。嶺南劉氏的劉龔在番禺稱帝,又史稱“南漢”(917年—971年) 。

剩餘幾個國家的建立情況如下:高季興的荊南(924年—963年)和孟知祥的後蜀(934年—966年)分別是從後梁和後唐分裂出來的,李昪建立的南唐(937—975)則是取代南吳建立起來的政權。北漢(951年—979年)是十國中唯一的一個北方政權,由原後漢河東節度使在後漢滅亡後建立起來的一個政權。

以上就是五胡十六國和五代十國的詳細介紹。


浮沉的歷史


五胡十六國是指中國歷史上從西晉滅亡到北魏統一華北期間這一段時期內北方(有時包括蜀地)的歷史狀態,在這百年間,北方戰亂基本上沒有停息,而當時南方為東晉時期。

五胡:匈奴、鮮卑、羯(匈奴分支)、羌和氐。代表這一時期建立北方諸國的主要民族。

十六國:成漢、前趙、後趙、前涼、前燕、前秦、後燕、後秦、西秦、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南燕、北燕、胡夏。是指這一時期北方所有大小的政權中時間較長、影響力大、較具代表性的十六國。

五代十國(907年—960年[1])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這一稱謂出自《五代史記》,是對五代(907年—960年[2])與十國(902年—979年[3])的合稱。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定都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後,朱溫在中原地區建立後梁,定都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五代十國開始。[4]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後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武平等十餘個割據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學家統稱十國。北宋建立後先後統一了尚存的荊南、武平、後蜀、南漢、清源、南唐、吳越、北漢等政權,形成了與契丹(遼)對峙的局面。[2]

五代十國時期的正統王朝分別是後唐和南唐。


薛大頭每日電影分享


五胡十六國指的是從西晉末年開始,到北魏統一北中國截止,前後歷經135年。

從漢朝開始,中原王朝陸續接納周邊少數民族部落內附。一開始只針對北方投降的匈奴,把他們安排在今陝西、山西北部,黃河兩岸居住。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又陸續接納西北地區的羌族、氐族內附,安排他們居住在今甘肅、青海東部,寧夏南部地區居住。

西晉第二任皇帝晉惠帝司馬衷是個弱智,結果皇室內部為爭權引發“八王之亂”。再加上各少數民族與中央王朝的矛盾積累,匈奴族首領劉淵和氐族首領李特、李雄開始在山西和四川起兵叛亂,這進一步加重了中原地區的內亂。最後西晉政權在劉淵建立的漢趙政權的連續攻擊下滅亡。中國出現南北分裂(南方是晉元帝司馬睿建立的東晉),北方則有匈奴、鮮卑、羌、氐、羯五個少數民族陸續建立起十六個主要割據政權。這十六個政權或先後,或並存,統稱十六國。這就是五胡十六國的來歷,也稱“五胡亂華”。

期間,氐族苻堅的前秦曾一度統一北中國。可淝水之戰苻堅戰敗後,前秦迅速瓦解,北中國又陷入混亂。最終唄鮮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所再次統一,五胡十六國結束。

需要指出的是,這一時期建立起的政權其實不止十六個,有二十二個之多。但被後世認可主要政權是十六個。

五代十國指的是唐朝滅亡後,中原地區先後建立起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圍繞中原地區的周邊先後有前後蜀、南唐、錢塘等十個地方割據政權,這一時期被稱為“五代十國”。

唐朝末年,藩鎮割據,中央對地方的失控已經成為主要政治生態。再加上黃巢起義,唐朝奄奄一息。黃巢舊部朱溫投靠唐朝並剿滅黃巢起義後,控制中央政權,最後逼唐哀宗禪讓,建立後梁政權,唐朝滅亡,五代十國正式開始。

由於朱溫稱帝時併為統一中國,各地原唐朝的地方藩鎮依舊保持獨立狀態。在中原五個朝代更替過程中,各地依舊獨立,先後共有十個割據政權。

直到趙匡胤建立北宋後,才陸續攻滅各地方政權,中國再次統一,五代十國結束,前後共72年。


caniforget999


什麼叫五胡十六國? 什麼又叫五代十國?

這兩者差了六百年呢!一個在4世紀,一個在10世紀。

要找出差別,重要在於“胡”和“代”這兩個字,至於究竟是十六國,還是十國,一點也不重要的。

“胡”顧名思義,胡人是也。

五胡十六國這個時期,是胡人文明大發展的時期,因為胡人一般都是遊牧民族,過的是部落遊牧生活,不會搞“建政立國”的。

東漢後期,朝廷以及世家大族們為了增加勞動力和兵源市場供應,常常將北疆的遊牧民族們強力內遷,逼迫他們放下弓箭,下得馬來,學著種地,學著織布。

到了兩晉的時候,中國的北部,東部和西部,尤其幷州關中有大量胡人和漢人雜居,所謂“西北諸郡皆為戎居”。

時間到了公元304年,這些胡人已經成了氣候,一個又一個紛紛“建國立政”,稱王裂土。

這些裂土稱王的要麼是匈奴人,要麼是鮮卑人,要麼是羌人,要麼是氐人,甚至還有高句麗族人,丁零族人,漢族人雖然也有,不多,胡人唱主角。

是為“五胡十六國”,其實不止十六國,恐怕三十個政權也有過。

之所以叫叫十六國,是因為北魏末年有一個歷史學家崔鴻寫了一本《十六國春秋》而得名。

五代十國呢!

五代十國這本大戲雖然也有其他民族的人,但,主角基本是漢族人在唱。大唐滅亡之後,節度使們繼續軍閥割據,亂戰一氣,最後被趙匡胤一場“黃袍加身”按下了結束按鈕。

恩,十國也不是就是說正好有十國,


葭明通半瓶歷史


“胡”是中國歷史上中原王朝對於北方遊牧少數民族的統稱。西晉時期,北方的少數民族不斷內遷進入黃河流域,其中主要有匈奴、鮮卑、羯、氐、羗,合稱:“五胡”。

公元317年,匈奴的勢力滅亡了西晉,西晉皇族及中原漢人大量南遷建立東晉。“五胡”在長江以北、黃河流域先後建立了成漢、前趙、後趙、前涼、前燕、前秦、後燕、後秦、西秦、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南燕、北燕及夏國十六個割據政權,史稱:“五胡十六國”。公元420年,中國歷史進入“南北朝時期”。

公元907年,唐朝亡於藩鎮勢力,朱溫建立“後梁”。其後,黃河流域又先後出現了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與後梁合稱“五代”。 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餘個割據政權,歷史上被稱為十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