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有錢人更擅長投資,窮人只會消費”,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要說有錢人擅長投資還有些道理!有錢人都是錢生錢,好賺錢!

要說窮人只會消費這個事情就難說了,窮人一般都是依靠賣苦力賺錢,活難幹,錢難賺,再說了,賺了錢,能消費,賺不著錢,還消什麼費啊……!

消費水平是和收入掛鉤的,收入低就限制了消費能力!光是說讓消費,最起碼你的讓窮人賺著錢啊,才能提高消費能力!


春天來了7270


我是一個寶媽,感覺現在如果沒有一個副業就好像過不下去是的,

自從懷了孩子到生下孩子一直到現在,做過的副業實在太多了,當然被騙過的時候也很多,但是就是不長記性,還是一直嘗試,我感覺作為一個女人,尤其是結過婚的更要有經濟獨立的能力,這樣才有安全感,

雖然被騙過很多次,但是總算是找到了一份對我來說還算不錯的,聊天員,聊天嗎只能女孩做,就是去跟別人聊天,別人只要回覆你 跟你聊,你就可以賺到錢,一句一算,當時我也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去做,因為畢竟這個工作非常簡單,非常自由 ,自己在家有手機就可以,所以就去嘗試一下,然後就去入職,學習,想象都是美好的,做兩天就不想做了,感覺賺不到錢,因為我不太會聊天,本來想退出,但是看別的小姐姐每天收入都是幾百 上千的,心裡受不了,為什麼別人可以,我不可以?這樣我就每天堅持,每天都到凌晨才睡,事實證明,努力的人都不會白費,現在每個月輕鬆也有六千的收入,雖然還是跟很多小姐姐不能比,但是最起碼我自己滿足了。所以不管你無論做什麼只要堅持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穫


適合旋風


大家好,我是小陽~接下來我說一下我的看法吧!

“有錢人更擅長投資,窮人只會消費”這個邏輯明顯是錯誤的!

我認為真相是倒過來!擅長投資的人更容易成為有錢人,只會消費的人更容易成為窮人!

第一、“有錢人”與”窮人”的思維不一樣

參考《窮爸爸與富爸爸》一書給我們的結論,“有錢人”的思維是賺到的錢更多的去買入資產、或者投資自己(學習、培訓重要技能),“窮人”的思維更多的支出、與不匹配自己的高消費。賺5000就花6000,賺到2萬就花2萬5。錢都花在吃喝玩樂上了,自己的資產缺仍然是負數。長期以往,你仍是大家所認為的“窮人”。

所以,往往你一個月賺多少可能不是最重要的,你能留下多少是關鍵的!

第二、不是有錢人才擅長投資,而是要學會投資、理財,才可能成為“有錢人”

我們的教育告訴我們:勤勞致富。但是筆者認為。現在勤快的人太多了,但是他們都成為富人了嗎?並沒有。自己的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學會合理分配自己的資產,請把資金放到有收益的地方:或學習或者購置優質資產(房產、股票、基金)。你的人生並不會因為你多早購買奢侈品就有多成功。虛榮往往是我們最大的敵人。

第三、過度消費容易讓你成為別人眼裡的“窮人”

如果一個人月入5000元,在生活花費僅2000元,還有3000元用於投資或者投資自己(技能學習/培訓)。一個人月入20000元,生活支出25000元,透支信用卡額度消費,購買奢侈品,常出入高消費的場所。

現在大部分人來看後者是屬於“有錢人”行列,但是5年以後呢?

後者如果不改變自己的策略,只會永遠的循環付“賬單”,生活會更痛苦!

前者則會因為不斷的學習成長,自己的穩健投資而慢慢步入“有錢人”的行列!

最後總結:“擅長投資的人更容易成為有錢人,只會消費的人更容易成為窮人!”

請不要把步驟搞反了,有錢人並非天生會投資!


我是90後作者小陽,關注我!想和你看盡天下美好,尋求自己的答案!


趣彩虹


[握手]分享以下幾點觀點:

以上說法表示還是贊同的,富人與窮人的格局、眼界、認知不一樣,註定活法也會不一樣。

1️⃣、首先無論是窮人或是富人,兩者都需要滿足生存之後才會想到精神上、更高經濟層面的發展問題,富人有閒錢,就會想著錢生錢(也就是所說的理財投資資產配置)也有這樣的投資圈層和機遇;窮人但凡有錢後,無論是存錢、消費還是投資,都與前者有基礎的差別,因為窮人還是以生存為主,在沒有生存改善之前,不會想到理財投資這個方面,即使想到了,也很難做出實質改善。

2️⃣、窮人擅長儲蓄,富人擅長投資,窮人可能想到的就是賺利息,富人擅長調度資金,他們想到的是如何將這筆錢用到對的位置,把資金髮揮更高投資價值,換句話講,富人對錢的理解更透。

3️⃣、最後無論富人或窮人,這個世界始終維持在一個平衡點在發展,貧富差距拉大,從人類歷史發展來看,從來都沒有好的結局。所以不要仇富或者恨窮,能做的儘量讓自己更優秀。如果口袋貧窮,也要做到思想富裕。

——— 永和全氧酸奶、實連社餘剛[來看我]

2020.2.16



餘剛全氧酸奶


你花錢的那一刻,是你離有錢人最近的一刻

關於“窮”你能想到什麼?

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一度稱貧困為“個性缺陷”。

有些“窮人”很有意思,他們一輩子都在鑽研投機,想找到那些發大財的偏門方法。

比如買彩票,比如股票投機。

為什麼一些人能把血汗錢如此盲目的投入自己完全不懂的領域?我想是因為貪婪和迷信他人,他們太好被說服。

我周圍一些有“窮人心態”的小朋友,他們熱衷於攢人生的第一筆一萬塊。攢到又捨不得用,就那麼存著,最多買個p2p,天天鑽研如何薅羊毛。

其實年輕時賺的錢不過是未來賺錢的一個零頭,為什麼不拿這些錢投資自己?那可是指數倍的回報。

我跟一個朋友說,你這筆錢以後還能賺很多,存在銀行利率還抵不過通貨膨脹。

覺得自己丑,就去整容;覺得自己專業不好,就去讀雙學位;覺得自己學歷不好,就去鍍個金。總之,你別攢著,一個包就沒了。

她睜大眼睛驚恐地看著我:我不要,雙學位和留學好貴!

然後拿錢去買了股票希望發財。

對自己一無所知的領域抱著驚人的憧憬,對於超高回報率的長期投資畏手畏腳,不敢投入。

我不懂。


五花肚肚肉


因為投資是個數學問題,確實是需要一定的章法和計算才能不斷鞏固成果獲得財富增長,不要小看這個數學問題,如果管理不善,一旦資產虧損超出一定比例,財富的滑坡將是不可逆的問題。

大部分有錢人,都需要自己親自經歷或者從父輩耳濡目染如何賺錢投資的門道,有些甚至還會聘請專門的機構幫助自己打理資產,對這些大致的投資概念都會懂,在他們心裡,資產是本錢,支出分為開銷和成本投入,負債成本也會考量,有時候並不缺現金,但是看到貸款利率可以套利的時候他們甚至會增加貸款。每一筆收支都會精細算過後再決策,因為有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所以對於投資和負債更有底氣,能爭取更多的機會。更重要的,由於眼界的寬泛,在他們心目中,投資資源並不只限於現金,資源、人脈、信息,都可以綜合利用,耐得住長期投入等回報。

而窮人,這裡所說的是真正意義上的缺錢的那部分人,因為基本的生活資源都無法保障,只要生活遇到任何突發風險很可能連明天的飯錢都有問題,是沒有任何可能性拿錢去試驗什麼投資收益,他們能儘可能多地留有儲蓄以應對突然的斷糧就不錯了。這樣的生活,必然會削減一切不必要的開支,包括社交、娛樂和嘗試新玩法,沒有額外投入自然也不會有額外收入,最後生活只剩下“掙錢”與“消費”,生活沒辦法實現質的跨越。

這是大多數窮人的現實,很無奈,如果窮人想要逆襲,就必須從根源上解決這些問題,而且要付出更多的艱辛努力,儘可能做大剩餘可儲蓄部分,為自己贏得時間去積累生產資源和信息人脈等等,而且需要超常的毅力和運氣,但並不是沒有希望噠!


看我理財


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學習和實踐的過程。題目的觀點帶有偏見?大有一百步笑五十步之嫌。大多數的有錢人都是藉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從貧窮從向富裕。所謂有錢人更擅長投資,這是個人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必然行為而已?不必過高評價有錢人。

事實上現在是全民都在經商、談生意。只不過是規模分大小而已。經商成功與否要看素質、條件、眼光和機遇?窮人也未必只會消費,人不可貌相,更不要譏笑別人!你所嘲諷的對象,轉眼間可能會令你刮目相看或高攀不起。我們都要認真虛心地去學習,踏踏實實地幹好自己的事情。有朝一日你就是有錢人。你信嗎?





順其自然63232081271


這要分不同維度來看這個問題。


1. 反駁後半句:窮人只會消費


從資產來看,富人的資產比窮人多得多,舉個差距較大的例子,如果說窮人一家一個月收入5000,而富人一家一個月收入50萬。窮人這個月想吃點豬肉,買條魚吃,想購置一臺新的空調,那5000塊差不多就完了,而這在我們眼裡看來這窮人很愛花錢,花了月收入的100%。但是我們看富人,富人這個月想吃燕窩魚翅鮑魚龍蝦,想買新空調冰箱洗衣機,再請個保姆,花了10萬。但是就比例來說,那富人就只花了月收入的20%。這樣就會讓我們有種錯覺:富人省錢而窮人愛花錢,然而事實上富人的消費慾望明顯更高。



2. 支持前半句:富人更擅長投資


富人比窮人更擅長投資,這是事實,而有些投資的方法是窮人學不來的。


2.1 富人懂投資套路


這投資的套路是即使窮人懂,也毫無作用,無法模仿。

舉例蘋果公司,蘋果一直是以一種特殊的方式避稅,具體操作如下:

蘋果在1980年代首創的避稅架構被稱為“雙層愛爾蘭夾荷蘭三明治”

第一片吐司:一家愛爾蘭銷售公司,總部設立在海外;愛爾蘭政府為吸引國際企業,只要實際營運位於海外原則上可以不用繳稅,這家公司享有零稅率優惠。

第二片吐司:實際在愛爾蘭營運的公司,適用愛爾蘭12.5%企業稅率;蘋果運作的方式是將海外營收匯到第二片吐司。但如果直接由第二片吐司轉給第一片吐司,會被課稅。所以要在荷蘭設立另一家公司成為中轉站。由於歐盟間交易享有免稅或低稅的優惠,最後由荷蘭子公司將營收轉給享有零稅率的第一片吐司——蘋果愛爾蘭子公司,節稅三明治就完成了。只要這筆海外款項不匯回美國就不必課稅。

此架構讓蘋果公司的海外稅率僅為約2~3%。


很複雜但是很有趣,沒明白的朋友可以看多幾遍細品裡面的精妙之處。


還比如大家都覺得富人能一下子建一個五星級酒店好有錢,然而很多時候不是這樣的,富人也未必能一下子拿出這麼多,他們會先出一小部分,然後以往後幾年的營業額作為抵押貸款等等的投資技巧。



2.2 富人有更廣更優質的人脈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富人大多跟富人玩,窮人大多跟窮人玩,因此富人能有很多門路可以走,消息靈通且可靠。



2.3 富人思考的角度與窮人不同


那為什麼會出現個玩個的情況呢,是富人不愛跟窮人玩嗎?也不是,馬雲、雷軍等人不都曾經是窮人,雖然不清楚他們私下的情況,但不是太絕情的話還是有幾個以前的朋友的吧。


然而你覺得馬雲跟他們吃飯怎麼聊天,除了開玩笑喝喝酒吃吃東西,馬雲滿腦子都是怎麼增加營收、怎麼降低成本、雙十一怎麼設計廣告策略讓大家多買買買,而他的窮人朋友腦子裡都是混蛋老闆,天天剝削我,明天又加班,雙十一怎麼蓋樓怎麼合理用優惠券。


說白了馬雲跟他們的混蛋老闆沒什麼不一樣,都想用更低的成本換取更高的效益,只是阿里巴巴剝削的沒那麼厲害。



想到再補充~


一杯思考


這裡的有錢人是指經過幾十年長久不衰的家族,而不是指農村暴發富。不過這個也是因人而異。有些人雖然很窮,家裡人都是農民,沒什麼有用的經驗傳授給下一代,不過要是這個人很有骨氣,不斷地學習,努力做事業,那這個人的人生肯定很不一般。

有錢人能越來越有錢是文化的傳承,成功經驗的傳授,有錢有經驗,有見識,肯定會越來越有錢,除非這個人是家族的敗類。而窮人只會消費,這個是由於沒有受到很好的教育,沒有這個觀念才會這樣的,很大部分家庭原因。同意的麻煩點個贊,非常謝謝!



有趣的生活大雜燴


這個就是為什麼有錢人越來越有錢,窮人沒有特別的渠道和運氣,可以說就是生活的努力,哪裡還有什麼想法去投資。

先說下有錢人為什麼會更擅長金錢投資,一個人一年可以賺五百萬,按照這個收入,一年生活支出50萬,其他加上支出50萬,一年一百萬消費,很高了吧。但是還有四百萬可以隨意支出投資,在保持高檔生活的情況下,一年還可以自由支配四百萬元,這個可以在增加多少收入,保守點一年20%就是在增加80萬元,一年一年複利增加,可以想象十年以後會是什麼樣子。

窮人那,窮人什麼收入,其實現在多少家庭都是沒有存款的,因為一個家庭一年收入十萬以裡都是不會有存款的,每天可能都是追求怎麼讓生活更好,因為沒有錢,還要去充實哪些所謂的面子。你看下圖馬雲,這要是窮人穿看看,首先你身邊就有人嫌棄你了。

所以窮人在哪裡有東西去投資,最主要的是完成生活的經濟,好點了,才可以慢慢去投資,只是很難,更多的也是害怕,害怕好不容易攢下的金錢,好不容易改變點的生活,誰有想再回去那痛苦那。

這種先賺一個億的話語,有多少人敢大聲喊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